钢铁皇朝-第6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年终的所有报告中,萧铭最喜欢听得便是庞玉坤的报告了,因为这一刻他便能够清楚地知道今年帝国的财政情况。
说了税收的情况,庞玉坤继续说道:“截至目前为止,帝国中央银行发行的金龙面额达到了九十亿,其中包括纸币和金币两种。”
萧铭闻言露出满意的笑容,从这个数字上他能够判断出帝国的税收是正常的。
“这么说今年帝国生产总值大概增长了三十亿金龙是吗?”萧铭问道。
庞玉坤吃了一惊,他说道:“皇上如何得知的?”
轻轻笑了笑,萧铭说道:“帝国的税收制度是朕制定的,基本上税收的总量会是每年生产总值的一成六,这个朕还是心里有数的。”
庞玉坤骇然,他已经在仰望萧铭了,但是他发现越是接触就越是无法超越眼前的这位帝王,他说道:“皇上圣明。”
接着他说道:“相比去年,电力工厂的普及让工厂的生产能力大增,这也是今年税收如此多的原因,而在皇上的治理下,帝国百姓日渐富裕,虽说帝国在海外开辟了不少市场,但是帝国生产的商品还是大部分被国内消化掉了。”
“帝国的市场便是最大的蛋糕,这点毫无疑问,只是以目前帝国工业的增长速度,不出三年,国内的市场便会饱和,到时候海外市场就会显得十分重要了。”萧铭说道。
他的话音一落,李开元这时候站了出来,他说道:“皇上,只是具下官这段时间海外经商的经验来看,即便是全世界其他地区加起来市场恐怕也只能和帝国相等,他们的消费能力实在太差,根本买不起帝国的商品,长此以往,帝国的工业必将遭遇瓶颈。”
“你倒是看的很准。”萧铭淡淡说道,在这个时代,世界上的人口数量是有限的。
而且大部分人口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他们对很多工业品根本没有需求,比如倭国,菲律宾,印度,印度尼西亚,非洲等地不会去购买帝国的自行车,即便是欧洲也不是谁都能买得起。
想要让这些地方的人买自行车就得让这个地方有富裕的阶层,同时这些阶层又要有购买自行车的需求。
想要达到这个目的就需要文化的渗透,让这些地区以中华帝国的时尚为时尚,简单来说就是建立帝国的文化影响力。
“想要打破这个牢笼只能依靠帝国自身了,其他国家没有需求,我们便创造这种需求,他们买不起,我们便让他们买得起,接下来帝国的殖民策略要掠夺的文雅一点。”
“文雅。”一众大臣俱都看向萧铭。
从龙椅上站了起来,说道:“殖民不仅只有武力一种方式,文化殖民,经济殖民都是殖民,帝国现在完全可以将污染严重的产业转移到海外,同时进行文化输出的方式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
说话的时候他看向青州灰蒙蒙的天空,蒸汽机时代的工业需要大量燃烧煤炭,这让青州的青山绿水一去不复返。
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因为这就是工业化的代价,但是现在南洋的殖民地被他控制,他完全可以将一些重污染的制造业转移到那里。
第1079章 围困之策
“皇上的意思可以将使用蒸汽机的产业部分转移到海外吗?”
杨承业脑中灵光一闪,忽然想到了什么。
萧铭微笑着点了点头,他说道:“事实上现在帝国已经有部分商人将蒸汽机技术带到殖民地了,这便是殖民地中的矿场,没有蒸汽机采矿的效率十分低下。”
“这倒是没错,相对而言使用电力必须建造火电厂,蒸汽机无论到什么地方只需要煤炭和水即可,这倒是十分便捷。”杨承业说道。
庞玉坤沉吟了一会儿,说道:“以蒸汽机为主体的工厂慢慢就要退出帝国的市场,这些闲置的机器的确浪费,而且相比殖民地廉价的劳动力,帝国工人的薪俸要高很多,工厂主也将渐渐无法承受,但是转移到殖民地他们则可以继续获得利润,这样对帝国来说也是废物利用。”
“朕正是这个意思,帝国的商人无论走到何处都是帝国的商人,他们的产出便是帝国的产出,于此让蒸汽机产业彻底被废弃而造成巨大的浪费,不如转移到各个殖民地榨取剩余价值。”
“皇上圣明!”众人闻言,俱都心中叹服。
这些年帝国发展的速度实在太快了,以至于帝国的百姓都跟不上工厂机械更新换代的速度。
在电力出现之后,这种矛盾更加凸显出来,依旧使用蒸汽机就要面临低下的效率和高额的人工费用,使用电力,采购才刚刚没有几年的蒸汽机就要全部闲置。
在帝国陆续占领了倭国和南洋的殖民地之后,已经有一些脑子灵活的商人准备将蒸汽机工厂迁往殖民地,这样一来,他们在殖民地能够继续生产,这样也有钱购置电力机械。
只是帝国在技术方面的控制极为严格,除了采矿业,在其他方面一直控制极为严格。
因为这个,商人和官员接触的时候经商抱怨,现在皇上定下了调子,这件事就再也没有问题了。
经济,科技方面的报告到这里基本结束,接下来萧铭又听了这两天政改和军改的情况。
根据内阁和总参提供的报告,现在各个行省的改制已经全部完成,各个职门的官员各司其事。
而军区的自上而下的职门设置也基本完成。
这两项改革顺利完成,萧铭也是轻轻松了口气,因为这意味着无论是从工商,政体,文化还是工商方面,现在帝国正式成为了一个近代化国家。
在未来数百年时间,他一手打造的秩序都不会落后,足以保证帝国的安稳运行,毕竟这些制度本身也来自当代。
年终的终结朝会从早上持续到中午,在皇宫中款待了众臣之后,下午的时候会议继续,不过下午会议的内容便成了明年具体计划的制定会议了。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傍晚,在钱大富尖细的声音中,朝会落下帷幕,众臣山呼万岁,退出大殿,明天就是每年的大年三十了。
从龙椅上站起来,萧铭和钱大富首先退出了正大光明殿。
来到殿外,萧铭仰头望着满天飞舞的鹅毛大雪问道:“南洋的战事看来要拖到明年了。”
“恐怕如是,不过至少东南军拿下了雅加达,现在不知道是岳云的舰队是够控制了海上的贸易航线。”钱大富负责接收电报,对这些战事自然一清二楚。
萧铭的眼睛眯了起来,其实他早有预感,南洋的战事不会如同倭国和高丽一般轻松,毕竟西方的武器虽然落后,但他们却是真正的近代化军队。
而且排队枪毙时代的士兵是纪律最为严格的时代,因为每次战争他们都要直接面对敌人的枪口。
所以在雅加达,雷鸣的进攻行动出现了两千士兵的伤亡,而在印度有更多的西方士兵,若是硬碰硬他们同样将损失数目不少的士兵。
现在他最需要的是石油,对印度的占领倒不是摆在第一位,所以他也在考虑关于印度的进攻计划。
既然帝国海军能够控制海上航线,那么围困在印度的联军士兵倒是不错的选择。
与此同时,再让罗信的西南军从陆地上进攻东印度支那,英国控制的缅甸,从印度的东面包围印度,如此一来,印度的联军将更加难受。
很快,他的想法在年后初十得到了验证,帝国海军的电报被送到了他的手中。
“恒河口一战,帝国海军击沉九十六艘敌方战舰,但是死伤超过了三千人,这是目前为止帝国海军遭受的最严重战损,根据刘晨的说法,联军在印度加尔各答构筑了更加坚固的防御工事,只凭东南军恐怕无法啃下这块硬骨头。”
御书房中崔尚安分析着来自南洋的战报。
“现在东南军有多少人?”萧铭问道。
“回皇上,目前东南军登记在册的士兵一共六万四千人,其中作战士兵五万七千人,剩下的七千人乃是后勤和文职人员。”崔尚安说道。
萧铭闻言点了点头,因为军队的现代化改革,现在军队的后勤都是自己的事,因为军队中后勤士兵占了相当不部分比例。
“按照刘晨的说法,想要攻占加尔各答,我们恐怕要付出两万士兵的伤亡,这等于让东南军的作战人员折损一半?”
“恐怕的确如此,而且东南军现在为了控制殖民地,在殖民地都有驻军,实际参与进攻的士兵恐怕只能凑出四万人左右。”
萧铭皱了皱眉头,“为了一个加尔各答付出两万士兵的生命不值得,既然如此,那便慢慢耗吧,反正帝国现在有的是时间,越等我们的先进装备越多,而他们与本国脱离太久终究会丧失战斗意志的。”
“下官也是这个想法,趁着这个时间,帝国正可以消化已经占领的殖民地,同时让西南军南下攻城略地,让其首尾不能相顾。”崔尚安说道。
起身走到地图前,萧铭将印度圈在了一个红圈中,他说道:“就这么办吧,另外,将帝国的军队扩展到六十万人的规模吧,恐怕将来我们要应对的事情还不少。”
崔尚安怔了一下,接着嘿嘿笑道:“皇上,这没问题,不过这军费?”
第1080章 萨里曼
“一个铜板都不会少你的。”
萧铭瞪了眼崔尚安,若是以前他倒是真不敢夸下海口扩编到六十万军队。
毕竟近代化军队可不是以前给口饭吃就行的封建冷兵器部队,士兵的训练,装备的采购,平日里的饮食以及士兵的军饷这都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加上帝国军队在武器的代差上又是高出其他国家不少,所以六大军区三四十万人是绰绰有余的。
但是南洋的战事还是让他决定扩编,因为帝国的军队看似很多,但是除去驻扎的,防守边境的,可以自由拉出去打仗的倒是紧巴巴了。
若是欧洲人和他死磕,他这点人还真的难以应付,毕竟根据他得到的情报,现在欧洲也正在科技上发力,只要再撑几年,恐怕武器上就会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