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唐-第2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洌侨ナ蕴揭幌鹿锬俏坏奶群托槭担 �
李俶说的是皇帝李亨,也就是他的父皇。李俶从未用这种态度提及皇帝,如果是当着外人,这“宫里那位”的称谓其实已经构成了大不敬。
李适陡然一惊,抬头望着自己的父亲。
李俶神色冷肃,沉声道:“适儿,你可知道你皇祖父为何下诏册封你为奉节郡王,却又不许公开宣告吗?”
李适嘴角轻轻哆嗦了一下,他摇摇头。这的确是他心头的一个谜团,李亨下诏册封他为奉节郡王,作为楚王长子,这种册封实际上并不离谱,在今上的众多孙子孙女中,李适不是第一个受封的人。可皇帝却严命楚王府不得将李适受封奉节郡王的消息传扬出去。
这实在是有违常理和祖制。
李俶冷哼一声:“父皇这是在敲打本王呢。他这是在暗示本王,东宫太子之位还悬而未决,他还没有下最终的决心。”
李适哦了一声,其实他还是弄不明白,东宫太子之位悬而未决,与他这个皇孙有什么关系,他被册封个奉节郡王,不过是按部就班的皇室规制,并非特别的恩宠,何必搞得这么神神秘秘?
但李俶却也没有继续解释下去。既然李俶不说,李适也不敢多问,只好不懂装懂。
“既然他迟迟不能下决心,那么,本王就帮他下吧。”李俶眸光中光彩闪烁,嘴角浮起冷漠的弧度。
李适心里叹息一声,躬身下去,不敢回应。
“适儿,你记住,我们已经没有退路!本王若是不能成为储君,今日的所有权势他日必会随风消散,而只要我们楚王府失势,我们父子日后必死无葬身之地。”李俶冷笑着下了台去,拍了拍李适的肩膀:“你为人持重,本王对你寄予的希望很大,希望你不要让本王失望!”
李适狂喜,躬身更低:“儿子明白,儿子必不敢辜负父王教养栽培之恩!”
李俶没有明说,但已经流露出要将李适立为世子的念头。一旦李俶成为皇帝,他就是皇太子,贵不可言。
李俶笑了笑:“还有一件事。本王却是输给了孔晟那小厮,你亲自去大理寺,去知会大理寺卿薛安,传本王口谕,说本王会履行承诺,请长安候静静回府等待吧!”
李俶扬长而去,只是在出厅之际,他脸上的所有笑容都瞬间敛去,取而代之的是阴森森的杀机!
这一刻,他对孔晟真正动了杀机!
这个孔晟,让他感觉太可怕了。他竟然料事如神,他对时局和天下大势的判断丝丝入扣,这样的年轻人假以时日必成大患,若是不能为他所用,就只能坚定不移地铲除掉!
如果说之前李俶只停留在将孔晟打压或者驱逐出京的层面,如今他就起了杀念。这种妖孽一般的当世奇才,绝对不能再留了!
若是让孔晟得势,再与赵王李系这些具备夺嫡资格的皇子联手站在一起,后果不堪设想。头一次,孔晟在李俶的心目被列入了重要的防范名单。
宫中。
李亨冷森森地望着拜伏在地的鱼朝恩,情状怒不可遏。
鱼朝恩是他这个皇帝钦点病委派到军中的观军容宣慰使,相当于监视郭子仪诸将的监军。相州惨败,这鱼朝恩逃回京来,连夜进宫向皇帝请罪。
皇帝这个时候还没有意识到,鱼朝恩和监军制度的存在,其实也是导致相州兵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监军和皇帝眼线的存在,郭子仪等人备受掣肘,都怀着深深的忌惮,唯恐行事不善引起皇帝的猜忌,所以在诸多战略决策上当断不断、进退维谷,没有放手去做,错失了不少有利战机。
而大战起时,鱼朝恩明里暗里插手军权,也是唐军联军高层军令无法形成一致意见,在集团作战指挥上出现了致命的漏洞。
李辅国幸灾乐祸地望着台下面色如土拜伏在地不敢起身的鱼朝恩,嘴角噙着一丝冷笑。鱼朝恩是与他争夺宫中大权的最大“政敌”,如今鱼朝恩被牵连进这种事儿中,他焉能不心花怒放?
这一次,他纵然不死也难逃重罪了。李辅国冷笑着瞥了鱼朝恩一眼,微微闭上了眼睛。他要控制住自己得意的情绪,千万不能让皇帝察觉出来。
李亨冷漠道:“鱼朝恩,你这蠢货,相州惨败,数万将士尸骨无存,你竟然还有脸进宫来见朕?你可知罪?”
李辅国心道你这不是废话吗?鱼朝恩不进宫来请罪,还能逃之夭夭?那才真正是死路一条了!
鱼朝恩肩头轻颤,畏惧轻轻道:“陛下,奴婢知罪!相州大败,奴婢自知罪责难逃,特进宫来面见陛下,请陛下降罪!奴婢愿意一死,报效陛下恩德!”
鱼朝恩痛哭流涕,再三请罪。他的聪明之处在于,他没有任何一丝一毫的狡辩,更没有将责任完全推托给郭子仪等人,而是大包大揽地全部承担下来——实际上,作为监军,他的责任是有的,但要说要让他承担兵败的全部责任,皇帝心里也过意不去。
所以,鱼朝恩这么一来,李亨反倒有些心软了。
如果鱼朝恩辩解托罪,说不定在盛怒之下,李亨就下旨斩杀了他。一个太监,再有权势,皇帝一声令下,斩杀就斩杀了,当朝文武大臣只能拍手称快而不会反对。
李亨缓缓闭上了眼睛,紧握的双拳在微微颤抖。谁都能看得出,皇帝的情绪正处在暴怒状态,暴风骤雨般的反应都在情理之中。
李亨的确是非常震怒。他万万没有想到,眼看胜利在望,反倒吃了这么一场大败仗。数万人的损失,李唐朝廷不是折损不起,但负面影响太大了,对于官军士气对于天下臣民的信心打压太重了,这几乎是迎头一棒,直接将皆大欢喜的局面瞬间打回了原型。
更让李亨接受不了的是,孔晟当初几万人就将安庆绪主力大军赶出了洛阳城,但郭子仪这些人三十万兵马围攻邺城残部,却被安庆绪反败为胜,这简直是岂有此理啊!
平叛的大好局面因此而倾覆。而未来,又多了一些不可预知的变数。更重要的是,太上皇即将还朝长安,若是李亨返回长安,因为这场兵败,那些忠于太上皇的老臣会不会趁机挑事,撺掇谋议让太上皇复位呢?一想到此处,李亨就心情变得非常糟糕,烦躁之极。
必须要有人承担责任,才能消弭天下臣民的不满。但承担责任的人,不应该是面前这个蠢货。这个蠢货也承担不起这个责任,目前他还有存在的价值。
李亨眸光中掠过一抹冷笑,他眼角的余光从李辅国脸上掠过,突然淡漠道:“鱼朝恩,汝非领军主将,兵败之责由你承担,想必也不能服众。朕不是昏庸之君——朕罢黜你的观军容宣慰使之职,罚你半年俸禄,召回宫中,降一级听命,充任内侍省少监,你可心服?”
第三百七十二章 谁是最后的赢家(2)
第三百七十二章谁是最后的赢家
内侍省是皇帝身边的内侍机构,李辅国是内侍省监,鱼朝恩本来品阶与李辅国不相上下,如今出任内侍省少监,位居李辅国之下,表面上看也是受了皇帝的责罚了。
罚俸,降一级使用,在宫中听命,失去了耀武扬威的挟制群臣武将的监军大权。与过去相比,鱼朝恩的仕途仿佛是遭遇了低谷。
但鱼朝恩却是喜出望外。这种结果,已经超乎了他的预想。内侍省是重要的宫廷机构,掌握宫中大权,能出任内侍省,说明皇帝尽管是在盛怒之下,对他的恩宠还是不减多少。而将他入内侍省,似乎也有些意味深长的味道。
他本来都做好了戴罪入狱的思想准备了。毕竟,作为皇帝身边的人,他比谁都清楚,相州大败数万唐军阵亡,对于皇帝和朝廷意味着什么。作为逃回长安的监军,他岂能脱罪?
李辅国嘴角一个哆嗦,握紧了双拳。
皇帝这哪里是责罚鱼朝恩,这明摆着是让鱼朝恩回宫来进入内侍省,牵制和制衡自己啊。
李辅国万万没想到皇帝竟然如此开脱鱼朝恩。鱼朝恩监军失职,逃回长安,兵败之责、临阵脱逃之责,累积起来,足够流放重罪了。可皇帝却……李辅国脸色铁青,心里冷哼一声,却是不敢开口反对。
这个时候,皇帝暴怒正在寻找发泄的出口,若是他不长眼撞在了枪口上,无疑会成为牺牲品和替罪羊。下场,会比鱼朝恩更惨。
皇帝变了。
变得冷酷无情,变得猜疑重重,变得谁都无法揣摩。这还是过去的那位优柔寡断、瞻前顾后、心慈手软的皇帝吗?李辅国想起李亨苦难的过去,嘴角忍不住剧烈的抽搐起来。
这是皇帝的宿命。
这是李辅国当前最直接最深切的感受。他抻着脸急匆匆出宫去,他受命出宫去大理寺接孔晟进宫,满朝大臣联名上奏要进宫议事,楚王李俶更是等候在麟德殿外,但皇帝却无动于衷,没有召见群臣,而是派李辅国出宫去宣读皇帝口谕,接长安候孔晟入宫。
大理寺衙门。
大理寺卿薛安、少卿张清陪着奉节郡王李适在院中,李适朗盛高呼道:“长安候,请回府吧!我父王命某来传口信,这一回长安候是赌赢了,他一定会履行承诺,此刻已经进宫面圣,为你求一道辞官返乡的圣旨。”
孔晟推门而出,微微一笑向李适拱了拱手:“郡王有劳了!”
李适神色复杂,拱手还礼:“长安候料事如神,对战局和天下大势的判断如有神助,令李适佩服。”
孔晟笑了:“孔晟不过是就事论事,阐明了一个骄兵必败的道理,哪里是什么神机妙算。如今相州兵败,其实不算什么,朝廷整军再进相州,安庆绪必死无疑。”
李适哦了一声:“请长安候回府安置,李适这就告辞了!”
李适转身而走。
李适对孔晟已经怀有了十万分的高度警惕,他自知不是孔晟的对手,哪怕是话都不愿意多跟孔晟说半句。言多必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