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贞观文宗系统 >

第249章

贞观文宗系统-第249章

小说: 贞观文宗系统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百姓们哪里懂这许多的对韵,只是看着在祝词中被缓缓押解上前的颉利,怀着十二分的好奇,拼命地往前拥挤着,想看看这位祸害了无数同胞的突厥可汗是不是像传说中一样长着血盆大口,身高一丈,腰粗八尺。

虽然不能拿东西砸人泄愤,但内心还是相当开心的。很多文人儒士,以及遭受过突厥侵害的百姓,此刻都激动的热泪盈眶。

“苍天有眼啊,终于将这杀我同胞的蛮夷捉了回来。”

“杀了他,为我死去的爷娘报仇。”

“这猪狗不如的禽兽,真恨不得扑上去食其血肉。”

“不服教化的番子终于被我大国威仪慑服,可喜可贺。”

“老夫今夜要大醉一场。”

一场献俘仪式,此时反而像是诉衷肠大会。站在人前的李世民看着四周的百姓,心里那个畅快。

长孙无忌的祝词念完,但见他轻喝一声:“带突厥颉利来见。”便是连可汗二字都省下了,可见人们痛打落水狗的时候,心里那种快意。

早就等在大军前头的卫士将颉利往前一推,被临来前五花大绑的颉利就踉跄地到了李世民面前。

“颉利可汗,你我二人在这种情况下相见,没有想到吧。”乐呵呵地看着颉利,李世民略微感慨地说道。

如今的颉利也是认命了。这回可不是他带着数十万大军围堵在这里,而是自己孤身一身,在那些身穿布衣却眼神凶狠如饿狼的中原百姓的环伺下,被捆缚在这里。“李世民,这就是你们中原的待客之道?”反正自己将来也讨不了好,这会儿颉利说话虽然没有底气,可是该有的骄傲还是有一些的。不论这种骄傲是装出来的,还是深埋在骨子里的。

“大胆,阶下之囚,还敢如此对我皇帝陛下无礼。”见颉利如此,群臣就像是被激怒的绵羊,一个个双目怒睁,似是要用目光将颉利千刀万剐。

“无妨。你的且先退下。”摆摆手,李世民雍容大度,对颉利说道:“可汗不论怎么来的,对我大唐来说,都是恶客。恶客临门,便当手持兵刃,驱而逐之。可汗以为如何?”

李世民一番话,倒是堵得颉利没有了话说。自知多说无益,颉利冷哼一声,把头一扭,不再理会李世民。

心里那点憋屈悉数发泄完,李世民这会儿见颉利,也觉得无甚乐趣。摇摇头,转身对手下的一种大臣说道:“好了,今日便到此为止吧。来前我已经吩咐了御厨准备好了,咱们今日要痛痛快快喝一场。”

之后也不理会颉利,自己转身就离开了。

得胜归来大宴群臣,本来就是图开心的一件事情。

宴会中李世民不停地夸赞这几位功臣,作为直接擒获颉利的罗彦周虎这几人,更是受到他的特殊对待。以至于罗彦桌前前来敬酒的人压根就没有断过,让罗彦这种酒量相当不错的人差点就在殿前失仪。罗彦可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耍酒疯的习惯。

不过,这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第二天的朝会。

赚了这么大的功劳,要是不封赏,怎么能够调动文臣武将的工作积极性。早在李靖的塘报送来的时候,朝臣就将所有人的封赏按照报上来的功劳进行了详尽的商讨。而就牵扯到这种灭国之战,规格更甚从前,所以罗彦他们从朔方赶回来的这些日子,朝中基本上没干别的事情,就讨论这个了。

当初阳的光辉洒满皇宫的时候,一场欢庆的早朝开始了。

显然群臣还没有从昨日的快意中摆脱出来,李世民未曾到来之前,一个个向高彩烈地说着昨天明德门外的见闻,或者是在太极殿中欢饮间的乐事。即便是兰台的御史们再三提醒,也没能阻止这种热烈的讨论氛围。

与殿中这些朝臣不同的是,李靖及罗彦几人,今日才是正式向李世民交旨的时间,一个个都在殿外候着,等待听宣。还好有个偏房是专门用来让这类人暂时休憩的,不然殿外那冷冷的晨风,还不把人给冻死。

与殿中的热闹不同,偏房此刻是一片寂静。

一场大军出征,这些人当众相互都产生了不大不小的隔阂。说白了,就是交情还没有那么好。这相互攀谈自然就说不上了。而另外一个,则是因为此时大家心里都忐忑着呢,到底自己会被弄个什么封赏,一切都是未知之数。

胡乱揣测中,终于听到山呼万岁之后,经历了不长时间的琐碎事宜的讨论,罗彦他们终于听到了内侍扯着尖锐的嗓音宣他们进殿交旨的声音。

满怀着期待的心情,数人在李靖的带领下,成两列整齐的走进太极殿。

“臣李靖,自去年十一月率军出征后,前后经历数月,经历大小征战数十场,不负陛下重托,终得全功,特来交旨。”

“卿之所能,为世所罕见,自然是不会让我失望的。尤其是能够彻底打散突厥的政权,生擒颉利,更是让我欣喜。此战已经出乎了战前我等定下的目标,实乃大功一件。”李世民畅快地笑着,夸赞几句,这才示意让内侍宣布早就准备好的旨意。

“卫国公李靖,功高卓著,素有韬略,此次出征为六路大军主帅,不负所托。赐珠玉十斛,金百斤,钱千贯,实封食邑五百户。”

一上来就是大手笔。

前面也说过,这所谓的实封食邑和食邑是两码事。实封那是有封地的,不像食邑那样只是个名号。到现在位置,实封达到五百户的大唐用一只手都能够数得过来。李靖原本实封四百户,在这个基础上长了一百户,已经是了不得的大事了。所以相比下来,前边那些金钱珠玉反而成了配角。

“臣惶恐,谢陛下天恩。”李靖谢恩之后,站立一旁。

“莒国公唐俭,通晓外交,数度出使突厥,为大唐建功无算。此次更是不畏生死,乃为臣子之表率。赐金百斤,钱千贯,锦帛百匹。”

……

“校尉周虎,杨豹,颇有勇武,思虑忠纯,三年不鸣,一鸣惊人。此番出征逢战不怯,勇猛精进。助左威卫将军罗彦擒获蛮首,功在社稷,特拔你二人入北衙禁军,赐一等侍卫职,随侍君王左右。”

周虎和杨豹两人可以说得上是一步登天。

皇帝身边的侍卫分为三等,数年前和罗彦比试过武艺的李世民亲卫,这么多年也才是一等侍卫。而一等侍卫可是实打实的正三品官,周虎杨豹两人先前那个校尉才是个六品官。看着相距不过是三品的距离,但是朝中三品的文武才多少人,满打满算不到四十,这还是算上那些虚衔的。

而一等侍卫的权利和那诸卫的大将军也差不太多了,到了地方更是能够调动一个折冲府的兵力。

在许多武将有些嫉妒的眼神中,两人领旨谢恩。

最后一个,也是大家翘首以盼的一个,便是罗彦了。

对于罗彦的封赏,朝中许多重臣持着不同的意见。很多倚老卖老和罗彦得罪过的人,自然见不得罗彦的好了。对于封赏的规格是一降再将。可是真正秉承着公正的心态论这件事情的人,给出的封赏又高的吓人。

数天的争论,在罗彦身上就耗费了不止一天。

到最后,当然还是李世民拍板了。

“开国郡公罗彦,允文允武。为文者一心为国不求虚名,为武者矢志报国不惧艰险。其有功于国不为世所知者,上辅君王,下济黎庶。辅君王者以其智,济黎庶者以其虑。为官日短,报国日长。而今更是不负朕之所托,生擒突厥颉利可汗。累功得进展⌒奁渖矶掀湟庖玻唤静辉旮ㄐ鹿Α4徒醪倨ィ鸢俳铮径恕!�

为数不多知道这个封赏的高官们,脸色如常。而那些官职低微的,此刻早就张大了嘴巴,扭头看着这个大唐现存年龄最轻的国公,脑子里则是想着李世民的那番封赏词中说的大功到底是什么。

而罗彦,脑海中一片空白。

…………2016/11/3022:03:45|28155585…………

第二百八十六章有人来找我行医

罗彦的封赏暗地里引起的波澜不可谓不小。

封赏压轴本来就表示重视,而一番那云里雾里的说辞更是表示了李世民的看重。好奇心谁都有。要说擒拿了颉利大肆封赏也说的过去,而且即便是封个国公大家也没啥意见。但是,那番说辞到底是个啥意思,大家就不明白了。

“你知道么,罗彦除了这次,还做了什么事情是有功于社稷的?”

“不知道啊。他为官这几年大家也看在眼里,到哪里都是三天半就被调任了。能够说得过去的也就是金州当州学博士的时候,一下子搞出那么多个进士出来。但是,这充其量算是为国培育人才吧,算不得功在社稷。”

“这个还真的是算不上。那陛下说的这些到底是什么。”

看着殿中一片喧哗,李世民皱皱眉头,随后站起身来。“想来很多人都在疑惑,罗彦到底做了什么事情,值得我这么夸赞。今天趁着心情好,我就跟你们好好说说。”

环视大殿一周,看着群臣都一脸好奇,李世民缓缓说道:“武德年间,罗彦献上海水晒盐策。当时江南淮水一代尚未平定,为了保密,不仅晒盐策未曾上报,便是连他的姓名都隐匿不报。后来杜伏威被平定,江南被赵郡王掌控,这才试行起来。你等只以为此策出自我秦王府,却不知道到底是谁献策。”

顿了顿,又说道:“武德九年,我尚在危难之时。罗彦献上珍物,言此物亩产上千斤,不惧旱涝。那时我也不信,但时至今日,莫说亩产千斤,看守珍物的人前来上报,如今最少亩产千斤。三年右后,关中各个州县都可以种植此物。”

“你们说说,此等功绩,当不当得我如此夸赞。”

说完之后,李世民笑着对罗彦说道:“当年你执拗着不要幸进,不想过了三年,你还是积功到了这一步。好好做事,不要辜负我的期望。”

李世民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为罗彦正名的。一个皇帝,能够做到这一步,绝对是不能更好了。罗彦不说感激涕零,可是内心的激动还是无以言表。到最后,唯有默默的向李世民一拜。

一场朝会,就在这样震撼的消息中结束了。

朝臣们还在消化着罗彦功绩的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