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攻略-第9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时候的人们并不懂得什么叫做反对战争,他们只是知道什么叫做反抗暴政。于是乎,罗马人站起来反抗了。一些对皇帝的军政策不满意的贵族和官员牵头,一些被损害了利益的商人和中产阶级为中坚力量,广大承受不了帝国高压政策的破产农民和无业游民做为最下层的起义士兵,反对皇帝的起义在罗马帝国的东部行省广泛的发生。
相对于罗马人坚决的反抗和野心家的推动,已经受到了巨大伤害的波斯人也出现了起义队伍,但是这种起义队伍并不多。人数不多,反抗力度也不强,波斯人因为靠近大唐,所以有了另外一种选择——集体出逃波斯,逃向西域的大唐国土范围内。请求大唐帝国的庇护。
早在几年之前,波斯人就已经很熟悉大唐帝国了,强大的军队,威武的将军,屡战屡胜的强大战斗力,还有那些很有气度温文尔雅的读书人,都让波斯人对大唐充满了好感和向往,之后的几年里面,大唐的商人和各类人等广泛的出现在波斯的国土上,和波斯人做生意,交朋友,带来了许许多多的见都没见过的精美物件,还有美味可口的食物,还有高雅的文化和强大的武艺。
波斯人被大唐开明的文化所折服。
波斯和罗马的战争开始之后,波斯也同时发生了饥荒,到处都找不到食物的前提下,波斯人万般无奈的向西域的大唐边防军队请求帮助,希望大唐军队可以给他们一点饭吃,让他们不至于饿死,边防将领向安西都护府请示之后,得到了来自于安西都护府的指示,允许唐波边境的边防军队建立粥场,提供稀粥和盐给没有饭吃的波斯人,让他们不至于饿死。
大唐军队设立粥场的事情让更多饥肠辘辘的波斯人感到这是一个救命的机会,一传十,十传百,更多的波斯人往波斯和大唐的边境而去,希望可以吃到一口饭,吃到食物的波斯人对大唐感激涕零,各种感恩溢于言表。
之后还发生了波斯官员强行要带走这里的波斯人的事件,他们的理由是这些波斯人都是乞丐,他们丢尽了国家的脸面,那些波斯官员和士兵还当着大唐军队的面殴打这些饥民,对他们说“难道吃饭比国家还要重要吗”之类的话。
大唐军队当时就很愤怒,边防军的将领大多数都是出身军校的学子,不是二期生就是三期生,被委以重任,加强历练,从军校里面他们不仅学到了军事知识,也学到了作为军人的责任,学到了作为军人应该具备的廉耻心和仁义,边防军偏将、军校二期生第七名周齐是第一个阻止波斯官员暴行的大唐将军,但波斯人当着大唐军队的面残杀波斯饥民的时候,寒门出身的周齐按耐不住怒火,拔刀出鞘,带领大唐军队阻止了暴行。
“连饭都不让子民吃饱,还有脸提国家,无耻!这样的国家不要也罢!”
“你们从来就没有感受过饥饿,你们有饭吃,所以你们才说得出这样的话!”
大唐军队即刻列阵,保护这些波斯人,波斯的官员和士兵仓皇逃走。留下哭哭啼啼的波斯难民凄凄惨惨,周齐还觉得奇怪,找了一个会说汉话和波斯话的翻译过来翻译,这一问之下才知道了自己犯了个错误,现在自己可以保护他们,但是等他们回到家里面之后。一定会遭受到来自于那些卑劣官吏的侵害,那个时候,怎么办呢?难道要自己率领军队入驻他们的村落?
无可奈何之下,周齐只好让些饥民在这里安顿一晚上,他连夜派人快马赶到最近的军营请求高级军官的帮助,安西都护府需要两天多才可以赶到,时间上来不及,周齐把这个意思表达之后,波斯饥民们纷纷愿意留下来。但是还有一部分的家人还留在了波斯,他们心念家人,执意离去,不畏艰险。
周齐无法阻止他们,即使他知道他们回去就是自投罗网,但是也无可奈何;直到第二天一早边防军主将、军校一期生焦长河率军赶到的时候,周齐才交出了事情的控制权,焦长河对于周齐的做法表示认同。他表示虽然这些人不是大唐子民,但是重要性是一样的。我们不能眼睁睁看着那么多人去送死。
作为边防军团三万人的主将,焦长河决定坚持自己的底线,绝对不允许那些波斯官吏和恶卒侵害这些饥民,他们只是想活下去而已,他们没有做错事情,等到波斯官员带着波斯皇帝的旨意和那一群近千人的饥民的亲人出现的时候。整个场面都沸腾了。
没有亲身经历过亲眼目睹过那一次事件的人是想象不到那个场面到底有多震撼,焦长河几欲下令军队杀光那些无耻的以亲人性命为威胁要求波斯饥民离开这里的官员,还有那个昏庸到了只知道打仗不知民间疾苦的小皇帝,出身寒门的他,经历过饥饿的折磨。他当然知道饥饿的人会做出什么事情。
这次冲突以安西都护府大都护杜荷出面,带着皇帝李世民的交涉圣旨交涉而结束,这个事情的处理结果就是这群大概三四千人的波斯饥民拖家带口的全数进入了大唐境内成为大唐的子民,而作为代价,大唐免除了波斯三个月的欠款赔付,就当这些人是大唐买到大唐的,从此和波斯再无关系。
这次的事件很快就结束了,但是他所带来的影响还远远没有结束,两河流域的大会战结束之后,波斯军队减员百分之四十多,波斯帝国小皇帝再一次下达了全民动员令,要求全国十五岁以上的男子都要参军,支持国家打赢这场战争,之后帝国就会获得肥沃的土地,他们就有饭吃了。
可是这种话早在第一次二十五岁以上五十岁以下的男子全数参军的时候就已经说过了,可是打了那么多场仗了,成功过吗?
谁还会相信呢?
没人相信。
之前大唐购买那些波斯饥民成为大唐子民的策略,其实就是苏宁进献给李二陛下的,当时朝廷上争论的很激烈,不少大臣都认为这和大唐没关系,大唐不需要因此影响了两国的关系,别国内政我们不要干预,否则对我国声誉不太好。
然而苏宁早就看穿了一切。
这是一个信号,波斯帝国崩溃之前的信号,他告诉李二陛下,波斯帝国已经到了最后关头,他们已经要崩溃了,当他们的子民离他们而去的时候,他们的崩溃就是不可避免的,原本苏宁以为波斯还有十年甚至更久的寿命,但是却没想到这一天来得这么快。
在崩溃的时候,数百万波斯难民何去何从?如果大唐这个时候拒绝了他们,他们就会去别的地方,比如罗马,罗马获得了那么多的人口和那么多的领土,会变得更强,大唐会更加麻烦,如果此时大唐不惜一切代价的保护他们,大唐就会成为所有知道这件事情的波斯人心中的天堂,一旦波斯崩溃或者发生下一次的大饥荒或者征兵,波斯人一定会逃到大唐来!
那是多少人口?大唐也可以及时出兵,打着保护这些难民,为这些难民守护家园的旗号正大光明的开疆拓土,之前阿拉伯特区屡次受到我们的恩惠,而在大唐军队前进的时候,我们一定会和罗马人产生矛盾,那个时候,我们就不再需要和他们虚与委蛇了,阿拉伯特区一定会站在我们这边,塞纳西一定会和大唐合作,直接驱逐罗马人。
那个时候,我们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的吞并波斯故土和人口,还有阿拉伯特区,接着,进一步兵临罗马!
九百四十一看穿一切的男人
这个世界,眼看着又要不平静了,四年没有大的战役发生,四年的休养生息,已经让不少牛鬼蛇神们积蓄了太多太多的坏水,急需一个发泄的窗口让他们排泄自己的坏水,否则憋得太久了就会坏掉,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苏宁已经感受到了那些混蛋们几欲爆发的恶意,这股恶意要是不能转移到波斯人或者罗马人身上,就有可能被大唐自己消化,甚至是苏宁来消化,所以,苏宁将会不惜一切努力撺掇李二陛下准备开战,四年了都,再不开战,苏宁就要遭殃了,再不开战,李二陛下就老了!
真的,这家伙真的老了,大概是为了国务操劳过度吧,四年前还是一头油光发亮的的黑发,现在却已经看到了丝丝银发,有一天李承乾捧着一根白头发在苏宁面前感伤,说这是父亲的白发,父亲老了,真的老了……呜呜呜呜呜呜……
苏宁怎么看怎么觉得这是李承乾刻意为之,这混蛋!于是苏宁果断给了李承乾一顿暴打,然后警告他,别那么早想做皇帝,老皇帝越老,他就越疑心,越容易猜忌,你好不容易熬到了贞观十八年,就不要害怕还要熬到贞观二十八年!
为了皇位,皇帝可什么都做得出来,你给我记住了。
李承乾果断闭嘴了,什么也不说,然后老老实实的过日子,事实证明苏宁是对的,在苏宁努力撺掇李二陛下对波斯帝国展开强烈的外交攻击,并且准备好开战的过程中,李二陛下不止一次的明里暗里告诫苏宁,我才是皇帝,李承乾还不是皇帝,我不让他做皇帝。他就做不了皇帝!朕不给,你们不能抢!
最直接的一次告诫是这样的:“看到你成长的那么优秀,我很高兴,你已经完全可以承担起我想要托付给你的职责了,而我老了,头上都长了白头发了。精力不济了,这些日子处理多一些政务就觉得头晕眼花,留给我继续开疆拓土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不过,在那之前,你要知道,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我这么说,你应该明白我的意思。苏宁,你是个难得的人才,我很珍惜你,你也要爱惜你自己,明白吗?”
苏宁当时就觉得冷汗直冒,然后很认真的拜道:“臣谨遵陛下旨意。”
李二陛下这才很满意的点点头,让苏宁离开,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所以在李承乾三番两次做出那样的姿态的时候,苏宁才会及时地纠正他。李承乾实话实说自己已经做了二十年的太子了,已经做够了太子,他不想再继续等下去了,父亲二十八岁做了皇帝,他不奢求可以比父亲早,但是至少要在三十岁之前可以做皇帝。这样他才有足够的时间一展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