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攻略-第8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完,姜以式把大剑横于脖颈之上,用力一拉,一道鲜血洒出,姜以式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双手紧握剑柄顺势插于地上,头颅坠在了剑柄之上,整个人便是跪倒在地请罪的姿势,纵横战场数十年,名震半岛三国的老将名帅姜以式,自刎而死。
姜以式之死,预示着高句丽的全面败亡已经不可逆转,高建武已被运回国内,高句丽就再也不会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代表着中央政府最后力量的十万军队灰飞烟灭,将会使得无数的野心家蜂起,在大唐军队对高句丽发动最后灭国之战以前,高句丽将再无宁日,泉盖苏文就算是有惊天才能,也回天乏术。
最后的一战就此终结,那匹属于姜以式的战马还在不停的舔着主人的脸颊,似乎想要唤醒主人一般,当然它的主人再也不会醒过来了,苏宁下马步行上了高坡,张亮和张士贵也走了上来,张士贵长叹一声:“姜以式到底算是个英雄,宁死不屈,我等应当厚葬他,也算是告慰此地战死之人了。”
张亮叹了口气,少见的听从了别人的意思,苏宁自然也没有别的想法,于是下令将姜以式的尸体火化,于此地为其建造墓地,墓碑,厚葬之,告慰此地数万战死之人,这一块大唐和高句丽数万士卒一同战死之地,告慰这片赤红的海域。
姜以式之死,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启,高句丽的灭亡已经不可逆转,那么新罗,百济,也将紧随其后,大唐不会放任半岛上再出现一个大国威胁到大唐的安全,就算李二陛下这样想苏宁也绝不会认同,无论是新罗还是百济都将在下一场大战中彻底成为历史,而倭国就是下一个目标。
距离那个至高点,大唐的人们又往上迈进了一步,虽然这场胜利来得非常不容易,但是终究是胜利了,看着欢呼雀跃不止的士兵们,苏宁知道,大唐的未来,远不止此。
八百零九末日的序幕
从地图上看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就像是两只手臂,围成一圈,把黄海包裹在了圈子里面,使得那一片海域成为中国的内海,不仅仅在军事方面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在经济上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虽然此时此地攻取辽东半岛并没有现代的意义,不过对于攻击高句丽使之彻底灭亡还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攻取了辽东半岛,就等于是把高句丽的一只手臂斩断了,攻打高句丽将不是仅仅只有辽东这一条陆路,而是有另外一条陆路,而且原先的时空中把李二陛下大军阻拦住的安市城,如果辽东半岛到手,那么安市城对于大唐兵马而言,也就失去了绝大部分的阻拦效果,大唐兵马可以绕过安市城,直接进攻跟内陆的地区。
对于高句丽而言,辽东半岛不仅仅是他们国土的三分之一,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地区,可惜的是他们一直都没有好好的经营辽东半岛,而是苦心经营长城防线,使得辽东半岛并没有多少人烟和开发,越往南去,就越看不到人烟,苏宁很喜欢这样的原始地区,更好发展,更好经营。
命令一支军队往南打,联合一部分海军把南边的全部领土都给拿下来,然后主力部队就继续往北前进,追击高句丽战败溃兵的同时,攻略整个辽东半岛,强大的海军顺着海边一路北往,相助陆军攻克辽东半岛。
在姜以式大军战败之后,辽东半岛就没有可以阻止大唐兵锋的兵马了。或者说整个高句丽都没有可以阻止大唐兵马攻打辽东半岛的军队存在了,泉盖苏文也不行,因为泉盖苏文已经知道了新罗十三万北伐军大破南部边防军团直取高句丽本土的消息,使得远在大同江以北地区的泉盖苏文也觉得颇为棘手。
秦琼的军队还不知道是不是正在追击,也不知道战况如何,暂且是个未知数;姜以式带兵去追击苏宁也不知道战况如何,也不知道情况是什么个情况,高建武是活着还是死了,是被救回来了还是没有救回来,泉盖苏文本来打算率军埋伏姜以式的。结果兵马出动了两天之后得知了新罗军队一路所向披靡的朝着北边而来。无可奈何之下,泉盖苏文只能把用来埋伏姜以式的三万军队派到了南边防备新罗人,自己只能打算使用计谋阴死姜以式。
没办法,杀掉姜以式固然重要。可是如果被新罗人得逞。高句丽国将不国。成为高句丽王还有什么意思?要保全领土才是最重要的,泉盖苏文也非常恼火,姜以式那么能打。他的儿子怎么就那么怂包!居然被新罗人给杀了,副将也被杀了,整个边防军团全军覆没,其他的零星军队一溃千里,整个大同江以南已经没有军队可以和新罗人较量了。
为今之计,只有拼死守住大同江防线,再徐图他举,毕竟自己手中军队也极为有限,这些日子不断的收拢各地溃兵,并且强征壮丁入伍训练,勉强凑出了八万军队,可是这八万军队面对整个战局来说还是杯水车薪,他非常需要姜以式的那十万原本属于他的军队来帮助自己稳定住局势,无论高建武有没有被救回来。
夜深人静之时他也在想着,难道真的是自己的运气到头了,高句丽的国运到头了,最后一战那么好的局势居然就被终结了,现在落得个这样的下场,不仅丢了兵马,还丢了领土,丢了家人,丢了财富,丢掉了大同江以南的富饶领土,全部便宜了新罗人,攻下来的唐国领土本来也不是什么富庶之地,丢了也不可惜,但是本土不能丢啊!
可是要泉盖苏文现在亲自领兵去和新罗人打仗,那估计是不太可能了,局势已经相当混乱,也不知道是不是姜以式留下的什么消息,四面八方的许多难民和溃兵都朝着安市城这里聚集,据说这里有粮食有兵马可以保护他们,但是泉盖苏文自己也很困难,保证八万军队的攻击已经是竭尽全力了,粮食最多再维持两个月,再多些人可怎么得了?
现在泉盖苏文不断的从北方的长城防线抽调精锐兵马和粮食到安市城聚集,打算缩减防线,集中精兵抗敌,度过这最艰难的一段时间,而且那些难民也仅仅征召青壮年男子和部分强壮女子,其余的一概不要,全部都赶到其他地方去,可是哪里又是“其他地方”的所在?
到处都是难民,到处都很混乱,南边已经被新罗人打的不成样子,大同江以南的人纷纷往大同江以北逃窜,而辽东半岛也涌过来了不少难民,问他们是如何得知安市城的,他们说是姜以式老将军告诉他们的,让他们到这里来寻求庇佑,还要杨万春将军尽量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
泉盖苏文一面苦笑,一面狠狠的诅咒姜以式快点去死,临死了还不忘给自己增添麻烦,无可奈何之下,泉盖苏文扩大了收留难民的数量,然后把军屯田地里的屯田兵都给收回来加入作战部队,进一步扩军,而军屯田地则交给那么些难民去看管,与此同时也在抽调长城精兵回来的时候把难民往北边派过去。
北面已经没有粮食了,那些男女老幼过去了只能是死路一条,而精兵和粮食都集中在了安市城,至少保证泉盖苏文拥有绝对的军队和粮食可以抢先别人一步整合力量,成为最大的势力,最强的军事集团,在唐军没有来这里之前把周围地区都给整合起来,为抵抗唐军做好准备,姜以式一回来就把姜以式干掉,收缴他的军队,那个时候,就有力量收拾新罗人和其他人了。
这是李先生给泉盖苏文出的馊主意,虽然是馊主意。却是目前唯一的主意,要是什么人都接受的话,那么很快就会把安市城的屯粮给消耗掉,别等唐军过来了,唐军还没来呢这里的人就要为了粮食开始内讧打仗,不战而败了,先保证粮食数量,如果粮食不够了,谈什么都是虚的。
有些人看出了端倪,觉得北边长城肯定没有活路。不愿意去。要留在安市城,泉盖苏文最终失去了耐心,命令自己的亲卫队放箭开杀,斩杀了带头闹事的几百个人。最后逼得一大群哭哭啼啼颓丧欲死的老弱病残往北边去了。青壮年男子被留下。那支老弱病残的难民队伍的生存率进一步降低了。
当然了,这里面也有一个小插曲,难民大部队里面大概有三成难民接受了其中一个人的想法。这个人觉得与其去北边送死,倒不如趁着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往南边走,度过大同江,去投奔新罗,这些年新罗发展的不错,把高句丽打的那么惨,肯定有粮食吃,大同江以南的原住民都跑到北边了,那么南边肯定缺人,新罗人也需要人口去发展建设土地,他们就可以成为这些有用的人,从而获得粮食和生存。
走投无路之下,人是什么事情都可以办出来的,尤其是放弃了自己的子民的统治者,更是容易被人抛弃,在生与死的抉择中,没有那么多深明大义的人会选择为一个抛弃自己的国家殉难,他们更希望活,因为在国民的身份之前,他们首先是人。
三成的人愿意跟着那个突发奇想的家伙去南边碰运气,反正横竖都是死,去北边一定死,去南边还有活命的希望,为何不尝试一下?从一开始的几个人到后来的几万人,再到后面一路聚集了差不多十万人往南投奔新罗,那个最先带头的家伙叫崔仁洙,后来也算是个传奇人物了……
也算是他们运气好,新罗需要攻占土地,但是更需要人去发展当地的土地,那些被高句丽抛弃的人正好合适这样的身份,所以,新罗人反而接受了这批高句丽难民,于是,就如崔仁洙所说的,去北边的人十有**都死在了那儿,不是被唐人杀死的,而是被饿死的,冻死的。
冰天雪地,更兼缺粮,唐军没有杀他们,却也没有什么粮食救济他们,于是在寒冷的日子里面,他们自相残杀,取死尸为食,乃至于甚至易子相食,最后还是被劳军而来的长孙无忌把这里的情况报告了李二陛下,李二陛下深感震惊之余,下令调拨一些军中粮草救济这些难民,继而从北平粮仓调运一批粮食和种子粮,这才稳定住了局势。
从来都没有想象过易子相食的苏宁终于在那个时候见到和何谓易子相食。
而南边跟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