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科幻小说电子书 > 崛起一万年 >

第373章

崛起一万年-第373章

小说: 崛起一万年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以说,能够入住李师酒店的人都将是人中龙凤,非富即贵。而能够免费入住的人更是身份地位极高。

  在这个世界上,经过李真的全面推动,科学家享受的地位是极其的尊贵。科学家已经成为了这个世界的主流。科学家已经不再单单是推动世界发展的助力了,更像是明星,更像是一种荣誉。

  将枯燥的科研,变成无限荣耀的光环,每个人的心中便多了一种激情。

  李真背着手站在九州科学院,遥看很远的崂山县城,一眼只能看见隐隐约约的李师酒店正在修建。

  还没有完工的酒店。相隔十数公里的距离却也能看得见,也是唯一看得见的建筑物。可想而知这座大厦的规模是有多么的恐怖。

  李真有些面红耳赤,再次找到贾立平等人相商:“能否换个名字?”

  丁珍珍纳闷:“换什么名字?”

  “把李师酒店的名字换了,不要提到我。”

  话音落下。

  所有人都立即摇头。

  “不可以!”

  “李师,不可以换名字。”

  “不仅不能换名字,这座大厦还将要成为崂山县的象征。青岛郡的标志性建筑物。”

  “我们本来准备的是,将大厦设计成李师的雕像。高达五十六层楼的巨型雕像。但是这个……实际操作水平是达不到这种程度的。唉,土木工程学不怎么样发达,也只能将我们的想象力搁浅了。”

  “……”

  李真一阵阵的脸红,他虽然习惯了别人吹捧自己。但是却很不适应这种被吹成神一样的感觉。

  “换成九州大厦,新九州酒店。科学院酒店都可以。不一定要用我的……”

  话没说完就被人打断了:“李师,您是新九州的象征,是九州科学院的象征。”

  “李师,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李师,别的事情我们做学生的都将完全听从您的吩咐。但是这件事情必须要听我们的。我们要您流芳千古。”

  “……”

  李真不再聊下去了,话锋一转问道:“大风台的建筑进度如何了。”

  “回李师,广场的修建其实比崂山县建筑物的修建还要麻烦。因为这里的广场都将要精雕细琢,尽显新九州的工匠风范,以及那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广场上用的一块普通的砖,都不允许拥有一丁点的毛刺。说句夸张的话,用的沙子,都是专门的人员一颗一颗用放大镜检验合格才可以使用的。”

  “所以大风台的这些广场群,进度稍微慢了一点。不过一定不会耽误时间,柳泽惠又帮我们请了十二支工程队前来支援。”

  李真叹口气:“每日每夜都是机器轰鸣,吵的人耳朵发麻。”

  “那李师要不最近不要待在大风台了?”

  “那怎么行?鹏式的第一批量产机已经开始组装了,我得守在这里才行。再说了,我去别的地方也没有什么事情。自从有了九州科学院之后,我反而给闲下来了。不过是好事,说明大家都在进步,已经不再需要我了,这是好事。”

  众人面面相觑。

  “李师,怎么会是不需要您了?”

  “李师的存在,才是九州科学院最大的意义。怎么就叫不需要您了?”

  “没有您的九州科学院,还叫做九州科学院么?”

  “……”

  李真呵呵笑着,心中暗叹。最近他越来越清晰的感受到大家的变化了,无极限的吹捧,而且你无法反驳的是,每一个人的吹捧都是无比的真诚。不是那种迎风拍马的吹捧,而是发自内心的。

  他们是将自己当神仙了。而他们的身份,竟然更像是传教士,不断的对外宣扬着自己的神有多么的完美。而且这种观念竟然根深于心。

  “我几个月前提到的盾构机,你们研究的如何了?”

  李真转移话题。他现在养成了转移话题的习惯。只要别人一吹嘘他,他就要转移话题,总有话题可以转移。

  “回李师,盾构机的结构,比我们想象中要更加的复杂。根本不是前边一个钻头就能打洞那么简单的事情……”

  “……”


第501章:思想的天堑

  盾构机。

  这对于新九州而言还是一个新奇的概念。

  就算是放在章至那个时代,普通人也是根本不曾听说过这种机器的。

  它不像是表面的原理那么简单。不是大家所想的,前边一个钻头就可以往前推进。

  盾构,其实是二者一体的意思。

  完整的盾构机应该是前方设置掘进机,用来向前挺进,后方设置构建机,在掘进的同时铺设隧道。防止开掘出来的隧道发生坍塌,或者上方土层、岩石层因震动而下坠从而又填埋隧道。

  掘进机的原理是不难,但也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钻头那么简单。

  而构建机的难度就仿佛登天一样了。至少对于新九州是难如登天。

  马建斌召集了物理研究院专门成立了一个盾构机小组,研究了一两个月硬是没研究明白构建机的原理到底是啥。

  甚至越研究越感觉这里边的科学道理简直千奇百怪。看似就简简单单的挖一个洞而已,它怎么就这么难呢?

  马建斌说:“李师,盾构机恐怕还真的没那么简单。因为开凿隧道我们面临的不是土层,而是岩石层。在岩石里开辟隧道,这个难度是极大的。首先我们要面对的就是钻头的设计问题。”

  李真疑问:“钻头设计有什么难度么?”

  “钻头的强度要求是能达到,但是钻头的样式设计却难了。新九州有电钻,我们从电钻上获得灵感,设计那种带有螺旋纹和扩张纹的钻头。但是后来我们发现,这是行不通的。盾构机根本不是大型电钻这么回事儿。你用电钻在木头上打孔轻而易举,甚至在金属上打孔也可以。但是你不能在石头上打孔。

  石头和别的物质不一样。它受到那种高频率震动会碎的。如果把一台大型电钻放在石山之中掘进,那么一个搞不好,直接就是山崩地裂。安全问题受到了极大的困扰。所以盾构机绝不是大型电钻这么简单。它应该是有某种方式,能够达到一种稳定的平衡,能在石头上开孔,但是却不会让石头裂缝。”

  李真点点头,心中觉得有些发难。

  章至也从网络上给他找了一些资料供他参考了,但是李真也没有彻底参悟。那个东西在章至她们那个时代里也是高精尖的科学技术,甚至许多国家都需要去进口。自己根本就生产不出来。

  李真说:“引发石头出现裂缝的应该是两个方面……”

  李真话没说完,马建斌插嘴到:“高频率震动,以及扩张式开拓。”

  所谓的扩张式开拓,这是马建斌他们发明的一个词汇,意思就是说钻头呈锥形,前边尖,后边粗。就像是楔子一样。前边钻进去了,后边是硬往里边挤,这就造成了扩张与膨胀,就会将坚硬的石头崩碎。

  “对,是这两个原因。所以这个钻头的设计要达到两个方面的硬性要求。”

  “什么?”

  “一个是钻头的转速不大,但是扭矩大。第二是钻头务必要成圆柱形,呈平行状态。想要达到第一个要求很简单,但第二个要求相对难,那就是钻头与山体的接触面很大。而且前边不能是尖的,必须要是平的。”

  马建斌苦笑一声:“对的李师,我们也发现了这个问题。我们造了一种圆柱形,前方完全是平面状态的钻头去在石头上打孔。这种完全是平面的钻头,用一种磨石头一样的方式高速旋转,竟然就将石头开出了一个平滑无比的洞。结构完全成型。但是……”

  “但是什么?”

  “但是开凿隧道也需要这样的钻头么?不用任何科技含量,就只是一个直径几米,乃至十几米的实心圆柱?这不可能。一个直径几厘米,在石头上打孔的钻头,和一个直径近十米在山体上打孔的钻头不是一个等级的。首先,一个直径十几米的实心圆柱转头,至少有十几吨的重量,我们的科学技术完全没有能力去让这样的一个钻头高速旋转。

  如果使用了机械原理,产生大扭矩,低转速的旋转。那钻头的转速最高也只能达到一分钟几十转,甚至是十几转的样子。这样的低转速,完全就是滴水穿石一样的效率。还不如爆破和手工来的快。而且,就算我们有了生产那么强大动力的发动机的能力,就算十米直径的钻头,和电钻一样的高转速。那么钻头十几吨的重量引发的震动会成倍递增,把一座山震垮都不是问题。”

  马建斌深深的叹口气:“所以,难啊。”

  李真笑道:“其实换个思路也无妨。如果一个直径几米的平面大钻头前端,设置数百个高速旋转的小钻头呢?”

  “什么意思?”

  “磨刀石的原理。用平面钻头去钻石头,这个原理就是和磨刀石一样,不是把石头钻通的,而是把石头磨通的。可你们只是想到在平面的钻头上增加砂纹与粗糙感,增加摩擦力。为什么不能去思考一下,如何呈数百倍的去递增这个摩擦力呢?试想,如果大钻头缓慢旋转的过程中,钻头前方与山体接触的那一面,出现数百个小钻头反向旋转,或者顺势旋转的话。那么摩擦力是否会呈百倍,千倍的递增?”

  马建斌忽然眼前一亮,猛然站了起来,站的太猛脑袋撞在了墙上竟然也顾不得痛了,惊呼一声:“是这样么?对啊,我怎么没想到呢?李师,您简直就是上天赐给这世界的光明。”

  “对啊。一个主钻头缓慢旋转的过程中,主钻头上再附着数百个高速旋转的小钻头,这岂不是就相当于数百个人使用数百个安装了那种磨石头电钻钻头的电钻,去手工开凿隧道?一座山不能够承受一个超高速旋转,发出超高震动频率的大型钻头。但是绝对能够承受数百个小电钻在它身上打磨的。小电钻发出的震动,对于一座山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