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语言密码-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外,由于早前北美人受教育的程度参差不齐,他们担心使用“toilet”一词会暴露自己的文化素质的不足,所以就干脆尽量避免用它。久而久之,这一语言习惯便延伸到了其他英语国家,从而使得“toilet”一词正在慢慢地从英语中消失,取而代之以其他词语。在讯问他人厕所在哪里时,美国人常常会用“bathroom”(浴室)来代替,而这一单词在欧洲通常指的是装有浴缸的浴室。此外,美国人还会用“rest room”(休息室)来代替原本的“toilet”,不过,其结果往往是被带到一间设有长椅、供人放松的房间里。在英格兰,“powder room”(化妆室/卫生间)通常设有一面镜子和一个盥洗池,幼儿园里的卫生间则会标以“little girls’ room”(小女孩的房间)。而在欧洲的高速公路上,“fort stations”就是公共卫生间的标志。如果一位来自北美的人对你说他想“wash up”(洗餐具),那么你将他带进厨房,给他一块洗碗布,让他洗盘子一定会是万分明智的行为。
第五章 文化差异(3)
全世界的文化基本要素几乎是相同的
我们曾在第三章中提到过,世界各地人们的面部表情和微笑的含义几乎都是一样的。旧金山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保罗·埃克曼将印有人们各种面部表情的照片(快乐、愤怒、害怕、悲伤、厌恶以及惊讶)拿给生活于21种不同文化氛围中的人们看,结果发现大多数人对照片中快乐、悲伤和厌恶这三种表情的含义的意见完全一致。在这21个国家当中,有20个国家的人大都对惊讶的表情含义有相同的理解,19个国家的人在害怕这一表情的含义上达成了共识。至于愤怒的表情含义,达成一致意见的国家数量稍稍略低于前几种表情,但也有18个之多。在这次调查中,最大的文化差异存在于日本人对于害怕这一表情的理解,他们将照片中人物的表情当成了惊讶。
埃克曼还曾去新几内亚岛考察当地的南弗(South Fore)文化以及达尼族人(Dani)。达尼族人居住在西伊里安岛上。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一直都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然而,当地人对埃克曼所提供的表情图片的理解却几乎和地球上其他地区生活于其他文化氛围当中的人们一样,惟一的不同就是他们和日本人一样,无法区分害怕和惊讶这两种表情。
埃克曼拍摄下了这群还维持着石器时代人类生活的人们按照照片上的表情表演的情景,再将录像播放给美国人观看,结果后者准确地分辨出了每一种表情所代表的含义。这一切都证实了微笑和面部表情的全球普遍性。
芝加哥德保罗大学的琳达·卡姆拉斯博士也证实了人类表情乃天生所致的观点。她利用面部表情编码系统(Oster & Rosenstein; 1991)测量并记录下了日本和美国婴儿的各种面部反应。借助于这套系统的帮助,研究者们得以记录和分离婴儿的面部表情,并对他们进行分类,结果他们发现日本婴儿和美国婴儿的情绪化表情完全一模一样。
迄今为止,我们所谈论到的都是一些在世界大多数地方都较为常见的肢体语言,而其中所存在的最大的文化差异无外乎人们对于地域空间、眼神交流、肢体接触频率以及带侮辱性质的手势等方面的认识。迄今为止,我们所谈论到的都是一些在世界大多数地方都较为常见的肢体语言,而其中所存在的最大的文化差异无外乎人们对于地域空间、眼神交流、肢体接触频率以及带侮辱性质的手势等方面的认识。阿拉伯国家、亚洲的部分地区以及日本所拥有的与众不同的肢体动作和表情,则远远超过了其他国家和地区,是文化差异最为凸显的地区。
了解所有关于文化差异的知识和信息实在是一个相当庞大的工程,因而我们根本无法在一个章节的篇幅里面面俱到地讲述全部的相关内容。所以,我们采取的方法是集中解决那些你在国外可能遇到的最基本的文化问题,从而使你可以举一反三,通过今后不断的积累和学习,获得更多更全面的文化常识。
假如一名沙特男子当众抓住了另一名男子的手,这就表示相互尊重的意思。但是,如果你身处于澳大利亚、美国的得克萨斯州,或是英格兰的利物浦市可千万不要这样做问候方式的差异
握手方式的差异有时候会导致握手双方尴尬场面的发生,有时候又会制造出一些有趣的场景。英国人、澳大利亚人、新西兰人、德国人以及美国人的握手通常都发生在两人见面之初以及分手道别之时。大多数欧洲人则不然,他们会在同一天与同一个人握手数次,而法国人握手的频率则更高。英国人、澳大利亚人、新西兰人、德国人以及美国人的握手通常都发生在两人见面之初以及分手道别之时。大多数欧洲人则不然,他们会在同一天与同一个人握手数次,而法国人握手的频率则更高。
有记录显示,在一天当中,法国人握手的时间累加起来竟然达到了30分钟之多。与西方人不同的是,印度人、亚洲人以及阿拉伯人会在握手结束之后依然握住对方的手不放,保持握手的姿势。在握手的过程中,德国人和法国人会抓住对方的手,有力地摇动一至两次,然后很快便会松开;而英国人握手时摇动的次数略多于前者,大约为三至五次;美国人就更多了,平均为五至七次。在各种国际会议中,由于各国人握手时摇动的次数都有所不同,所以我们常常会见到因为对方奇怪的握手方式而备感惊讶的各国代表。坦白说,那场景还真是挺热闹。就拿德国人和美国人来说吧,德国人仅摆动一次的简短握手会让美国人产生一种生疏的感觉。殊不知,在德国人眼中,握手时来回摆动不停的美国人根本不像是在握手,反倒像是在为充气床垫打气。
第五章 文化差异(4)
接下来,我们把话题转向亲吻脸颊的见面礼节。来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人们通常习惯只亲吻一次即可,法国人则更喜欢在两边脸颊各亲一次,而荷兰人、比利时人以及阿拉伯人见面时亲吻的次数则达到了三次。于是,“变幻莫测”的亲吻次数让澳大利亚人、新西兰人以及美国人感到困惑不已。很多时候,他们常常因为弄不清楚到底该亲吻多少次,而干脆让自己的鼻子与对方的脸来一次小小的亲密接触。相比之下,英国人就显得果断得多,他们要么后退一步,以明确的行动拒绝对方的亲吻礼,要么就用欧洲人见面时常用的两次亲吻礼把你亲得目瞪口呆。
在他的《险峰岁月》(A View from the Summit)一书中,埃德蒙·希拉里爵士描述了在他登上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之后,他给了向导(一位名叫滕金·诺盖的夏尔巴人)一个英国人常用的祝贺式的握手,但是诺盖却跳着扑向了他,并在紧紧拥抱过他之后又重重地亲吻了他,这才是生活在中国西藏地区的人们表示祝贺的方式。
当两种文化相遇
当意大利人说话的时候,他们通常会将手保持在一个较高的位置,从而确保自己能够随时掌握对话中的主动权。在与意大利人谈话时,他们常常会貌似很热情地抓住你的手臂,让你备感温馨。事实上,这不过是他们阻止听者举手而占据谈话发言权的一种策略而已。假如你想打断一个意大利人的话,只需要抓住他的手,轻轻地将之放下。然后,你会很惊讶地发现,就在他的手被放下的同时,意大利人的嘴巴也随之闭上了!
相比较而言,德国人和英国人说话的时候就规矩多了。可是,他们也实在太规矩了,除了嘴巴,全身的其他部位全都一动不动,看起来就好像是全身麻木了一样。当他们的谈话对象是意大利人和法国人的时候,德国人和英国人常常会因为根本找不到插嘴的机会而显得很沮丧。
他们谈话的场景往往是这样的:法国人一边说,一边用前臂和手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和姿势,意大利人则干脆让全身的每一块肌肉都参与到了谈话当中,于是,可怜的英国人和德国人只能一动不动地站在那儿,看着对面的那个人口若悬河、手舞足蹈地演说,而自己则只能眼巴巴地听着。
在洽谈国际业务的过程中,哪怕是一个再小不过的手势,或最不经意间的动作,都会让你之前所作的一切准备,如精心的打扮,充足的参考资料以及良好的提议,转瞬间付诸东流。在洽谈国际业务的过程中,哪怕是一个再小不过的手势,或最不经意间的动作,都会让你之前所作的一切准备,如精心的打扮,充足的参考资料以及良好的提议,转瞬间付诸东流。我们在43个国家分别开展的研究表明,北美人对于文化差异的敏感度最低,英国人紧随其后。既然86%的北美人都没有护照,那就表示他们从未踏出过国门,所以他们对于国际肢体语言知识的匮乏似乎也就成了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即使是现任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他也是为了出国进行国事访问,才申请了护照。可是,与北美人不同,英国人出境的人数和频率都不低,可为什么他们也会犯和北美人一样的错误呢?原因就在于英国人出国后宁愿保持原有的英国式的生活:使用英国式的肢体语言,说英语,享受英国式的三餐;而对其他国家的文化、生活和习俗视若无睹。其实,绝大多数的外国人并不要求你与他们交流时一定要使用他们的母语。可是,
如果你不会说外语,却愿意花一点时间学习当地的文化,掌握当地人的一些基本生活习惯和常识,反而会给他们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如果你不会说外语,却愿意花一点时间学习当地的文化,掌握当地人的一些基本生活习惯和常识,反而会给他们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因为,你的行为已经告诉了他们:你很尊重他们的文化。
喜欢撅上嘴唇的英国人
撅上嘴唇的动作在英国人当中十分常见。他们这样做是为了能够较好控制脸部肌肉,从而减少面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