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耐基成功之道-第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位评论家说卡耐基把问题的事实作简单化的评价。他提出洛克菲勒的确对工人发表直接且具有信心的演说,但是,他也提出了实际解决之道游说罢工者支持他,那便是很有威力
的一项对新工资、工作生活气质及训练雇员的特别契约。
对于这种批评,卡耐基承认他对洛克菲勒罢工事件的确存在器重,但这种器重恰恰反映出卡耐基的信念。他说他相信洛克非勒取得优势的原因在于善用人际关系技巧。
卡耐基认为和平地处理罢工问题就是成功。工人们是否获得提高工资可以不问,因为结果不如方法来得重要。如果工人在相同的友善方式下加了两倍的工资而停止罢工,他认为洛克菲勒仍然是赢家。
为了进一步说明自己的观点,卡耐基又举出了许多实例来驳斥这位评论家的观点。 在他的早期事业生涯之中,他既对自己的演说经验进行观察,也对许多学生们进行观察,并把这些观察总结为一点:
很少有人能有足够的技巧去表演虚伪的真诚,因为大多数听众擅长于以直觉来判断真诚还是不真诚。
由于存在着这样的事实,所以说他对真诚的理解过于天真也似乎过于偏激了。他在教学中没有教导人们试着去欺骗任何人,而是去用自己的真诚感动别人,使别人来支持你的事业和帮你建设你的目标,使你获得成功。
另一位有影响的评论家马丹。史密斯在一这报纸上撰文评论卡耐基。 马丹。史密斯认为这位密苏里的农村男孩已忘记什么是贫困,他说他从别人的不幸中而获取生计,并且致富。
卡耐基的内心对此也有一点点认同。随着他的教学事业的蓬勃发展,他的书籍也被越来越多的人购买,他因此而变得十分的富有。他的确清楚并理解他是从别人的不幸中获取生计并且富起来的,但他认为他没有理由处于贫困之中。因为任何一个人都有追求富裕的权利。
卡耐基多年的教学实践使他有充分理由让人相信,他使那些曾经不幸的人改变了命运,使得他们的生活更加美好。他们也因接受自己的课程和教育而在社会中一展身手,去追求人生的目标。
尽管卡耐基对一些诘难作出了反批驳,但他还是处于深深的困惑之中。
这种困惑可以从他的一篇文章中体现出来。1938年,他为《矿工》杂志撰写的启发性文稿中,标题非常的简单,叫《拉你的鞋带》。从这篇文章中让人体会到一种愉悦感,这种愉悦感是因为在他的生命中融入了成功,从而荡涤了他原先的抑郁生活。
他在这篇文章中以亲身经验证明,任何人都能超越贫困和精神沮丧,倘若失败了,那只能说是他们自己的过失。
财富的增加,以及家庭生活的不和谐,有人能理解他,有人又不能理解他,深深的寂寞感和孤独占据着他的心。然而他自身曾经历的贫困使他铭记贫困的苦楚,现在他又似乎忘却了这些。他对矿工的描写便可见这种矛盾。
面对着别人的贫困,卡耐基确实提供了一些如何面对〃这些艰难的时光〃的一些特殊建议。他认为,当你的朋友谈论丧平时,你应该有谈论的勇气。不要在接受文化教育时心里牵挂着你的麻烦,而应该表现出你们不害怕并且保持身体力行。愈是丧气,就愈应该参加到更多的高尔夫球运动中去。
这种直面困难的勇岂不仅是他自己成功的基础和生活的信心,同时也是他鼓舞别人的方法。
有一次,《周末晚报》记者奥古里诺采访卡耐基时,卡耐基认为世界充满了恐惧并且永远对抗,在黑暗中随处可见被幽灵追逐的人们。并且他同时认为一个成功者应是具有坚毅之心的人,随时准备应付最糟处境的人。
卡耐基充分运用他那种乐观的精神,去与命运拼搏。这种信心和乐观既是家庭的影响,也和他那种乐天知命的心境是分不开的。
卡耐基成功了,但他的困惑也越来越多了。
虽然他有自己的信念,学生时代的成功就开始肯定了他的信念,但如今他总觉得路还很长。他也未曾停下来分析这些困惑。
面对这些困惑,他不禁问自己:这一切是否源于他是一名陷于教学习惯的作家?再不就是商界的救赎传教士?或是为他人传福音的行善者?他是个不为答案而深入研究的人。虽然如此,他确实在他的作品中,试着寻找解决这些疑惑的答案。
卡耐基从教学中致了富,同时也把致富的本领传授给大家。在他的观念里,每一个人都不应贫穷,都有理由富裕起来,关键是你必须掌握致富的决窍和机会。
由于他的书在整个美国社会大受欢迎,许多出版商纷纷找他约稿,源源不断的稿酬使他积累了许多财富。他有着更多的机会外出度假,或从事自由旅行。
基于他的影响力,他被视为众人不可缺少的公共演说家,这又给他带来了许多财富。
1938年10月,卡耐基由于工作的劳累以及与其子不和谐的生活,便想外出旅行。他的富有并没有使他要过奢侈的生活,所以,他在游艇上一点也不引人注目。但他度假的消息被电讯服务社记者知道了,便尾随而来。
记者先到一等舱去寻找卡耐基先生,然而他失望了,他发现几个有着富翁模样的人,但都不是他想要找的卡耐基。 记者终于在二等舱的餐厅里遇见了正在进餐的卡耐基,赶紧抓拍几张快照后,便上去与卡耐基交谈起来。令记者感兴趣的是他吃的并不算很丰盛,虽然他很富有。
卡耐基微笑着说道:“节约是一种美德,也是我的一个重要致富方法。我有了钱,并不会去浪费,即使我拥有全世界的财富,我也不会多浪费一分一毫。”
这种精神在卡耐基的一生中都得以保持,直至他逝世时。
在戴尔。卡耐基的课堂上,每个学生都可以被看作是成功的范例,他们每个人都是赢家。在实际生活中,的确也是如此。 公共演说是人们学习怎样与社会交往的有效途径。将自己展露于教室的安全环境下,成功地展示自己的信心,达到思维、语言、行为的完美统一,使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并且使他人在现实的社会中变得更自在、更适应、更投入。
卡耐基要求他的学生以思维、语言、行为的完美统一,使自己在现实中取得地位。有一个工厂的经理依斯。麦克利逊是一位聪明机灵但又害羞的人。他有时会在公共场合怯场,从而导致他的生意冷落。在此情况下,他报名参加了当地的卡耐基训练班。
一开始他在班上对那种安全的环境还是感到害羞和惧怕。通过为期十四节的〃卡耐基课程〃的帮助,他逐渐敢于在班上展示信心而且忘掉了羞怯心。
三个月后,他从学校毕业了,他运用他所学到的知识拿到一堆订单,这一结果使他欣喜若狂。
但这些订单所要求的时间非常短,短得他都不敢去接受这些订单。
他没有催促工人加快速度来赶制这批货,他知道,这样做会适得其反。他又再次运用卡耐基课程中学到的东西。
〃我们有什么办法完成这订单呢?”
〃有没有别的的方法来处理它,使我们能接受这些订单呢?”
雇员们纷纷提供意见,并坚持他接下这些订单。他们用一种〃我们可以办到〃的态度如期完成了这批订单的任务。
依斯。麦克利逊成功地运用了卡耐基学说,在社会生活及生意场上表现得极为自在,游刃有余。这些成功的例子在卡耐基学生中比比皆是。
卡耐基强调,要想每个人都成为赢家,这一点并不困难。
卡耐基对现代心理学的人际关系〃我很好,你很好〃的方式感到很自在。他的最终目的是创造赢家,在人际关系的定义中赢家是真正的自我。也就是说,赢家是他们自己,赢家不把他们的精力放在成就上,或维护表面成功或操纵他人。赢家就是展露自己,而不是为讨好或触怒他人而表现。
这就是创造赢家时需注重的品格。这样,才是真正的赢家。
卡耐基致富的观点取向和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取向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富兰克林对卡耐基而言是个重要的参考形象。
卡耐基本人财富不断增加,但他却没有沉溺于财富之中,他十分的节俭。
但他和富兰克林相似,愿意将金钱上的回馈推荐给他人并成为他人的目标。他因此开设了卡耐基课程,让学员们通过训练及锻炼而成为真正的赢家。
致富的关键字眼便是〃只要你愿意〃五个字,只要自己愿意便可去致富,这是最重要的。 卡耐基在他的公众演说教科书中,印上了罗素。康威尔《钻石田亩》一书的启发性观点,启发他们知道钻石就在他们自身——他们的个人品格及技能。
1937年,戴尔。卡耐基继续受到批评家们抨击。
当一个人成为公众注目的名人时,紧随于他不仅是鲜花和掌声,也有挥之不去的抨击和诽谤。卡耐基亦如此,但他对此显得十分超然洒脱。他有自己的整套看法。
〃1929年,发生了一桩事件,轰动了全美教育界。〃卡耐基讲评了故事,〃各地学者纷纷拥向芝加哥,介入这一事件。一位名叫罗伯特。赫金斯的青年,在半工半读的情况下,于几年前完成了耶鲁大学的学业。他做过服务生、伐木工人、家庭老师、推销员等。然而,八年之后,他年仅三十岁,竟被任命为美国第四富裕的高等学府芝加哥大学的校长。资深的学界精英们纷纷大摇其头,抨击的炮口一平地瞄准了这位年轻的大学校长:'太年轻,太缺经验,教育观念有失偏差……'新闻界也和学术界保持了同一步调。在罗伯特。赫金斯校长举行就职典礼那天,他的一个朋友对他的父亲说道:'今天早上,我在报纸上读到攻击令郎的社论。我感到非常愤慨。'〃老赫金斯不以为然,平静地说:'是的,他们的批评很刻薄。不过,任何人都不会去踢一只死狗的。'”
戴尔。卡耐基,作为著名的成人教育专家、人际关系学研究者,讲到这里并未停顿下来,他继续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