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不周作品集(共计3部小说)-第1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的命令,连我这个家主都敢顶撞,我就给你一个任务,你敢接着吗?”
陈祥抗声道:“只要将军东进潼关,陈祥万死不辞。”
“不要你万死,只要你守住潼关就行。”魏延手一抬,示意陈祥不要说话:“我给你五千人,你赶往潼关,着手修缮城池,然后守住潼关,直到我接出赵老将军,能不能做到?”
陈祥犹豫了一下,见魏延决心已定,再坚持下去也没有意义,只好点了点头:“那请将军尽快赶到潼关来。”
“这个不用你担心,十天之内,我肯定能到潼关。”
第142章第一战
魏延主意已定,分出五千人交给陈祥,由他带领着奔赴潼关,自己率领以魏家武卒为主的精锐赶往郿坞。魏延之所以会折衷处理,是因为陈祥有一句话说中了,魏家为了这一战几乎投入了所有的人才物力,他身后的这一万人中有五千魏家武卒,是魏家部曲中所有能上阵的壮丁,连各个作坊里的匠人都包括在内。为了给这五千人配备武器、盔甲,准备干粮,张夫人连自己的陪嫁都拿出来折卖了。
可以说,魏家这一次是孤注一掷,赢了,那当然是一本万利,输了,也是万劫不复。
魏延赔不起,又担心魏霸的安全,这才决定分兵,由陈祥率五千人先奔赴潼关,他率领最精锐的五千人赶去郿坞,接应魏霸,并把赵云从褒斜道里接出来。如果没有他的接应,面对在谷口严阵以待的魏军,赵云最后也许能出来,但是肯定要耗费很多时间。
而他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时间,提前把赵云那一万人派上用场,对整个战场情势有莫大的帮助。
这不是开始设计好的方案,但战场上的形势瞬息万变,又怎么可能墨守成规,拘泥于成法而不知变通。魏延有这样的眼力,也有这样的勇气和担当。
一万精锐随即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由陈祥带领,直扑潼关。与他们随行的是上百艘装满了木料的大船。这些木料本来是准备运到陈仓去的,被魏霸派人中途截了下来,转运到潼关去。潼关城破损严重,要想尽快的修复到能够使用的地步,挡住接下来魏军的反攻,这些木料不可或缺。
魏霸建议夏侯懋“高筑墙”,其中最重的一个城就是潼关。只是潼关不能明修,只能暗中准备。
魏延随即带着五千人赶往郿坞,他听陈祥说,从潼关来的一千魏军就在他前方不远。魏延决定,先吃掉这一千人,然后用他们的旗号和印信赶往郿坞,寻找突袭的机会。
斥候很快送回了消息,一千魏军就在前方的小槐里,离他们只有五十里路。魏延看了看天色,下令全军急行军。
魏家武卒中有不少人到关中执行过任务,对关中地形并不陌生,魏延手中的关中地图也不比夏侯懋手中的差,到了关中,他简直和到了家没什么区别。甩掉了体力稍弱一些的五千郡兵,魏家武卒终于可以全力施为,他们借着月光,穿行在山林之间,犹如夜行的猛虎。
黎明时分,魏延赶到了小槐里城西的山谷,在查看了地形之后,他安排了埋伏点,所有人立刻进入战斗位置,这才开始休息和进餐。一声令下,将士们就在阵地上坐下,从背后拿着干粮和淡酒,迅速进食以补充体力。
魏延巡视阵地后也坐了下来,从身上的干粮袋中拿出两块大饼,咬了一口,看着夹在饼中的一大块咸肉,不禁有些心疼。为了准备这次行军的干粮,张夫人将魏家庄园里能宰的牲畜几乎全给宰了,能吃的肉,也全给他们用上了。从去年冬天开始,张夫人就开始囤积咸肉,为了这次行军,他们连过年都没能敞开肚子吃。当时他还有些奇怪,后来才知道,张夫人把大部分的肉都腌了起来,为的就是既能让他们吃饱,又尽可能的减轻携带干粮的重量,在同样的重量下,携带这样的肉饼比纯粹的麦饼可以多支持一倍的时间。
当然了,这样做的代价也是惊人的,最直接的体现就是魏家现在连一根肉丝都找不出来,包括张夫人在内的所有留守人员都只能吃素。
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效果也是非常明显。吃这种包了咸肉的饼,不仅可能补充体力,还能省去升火造饭的时间,也就降低了被敌人发现的机率。五千人伏在山凹里,却不发出一点烟火,不走近看,几乎很难发现这些藏在山凹里的勇士。
三口两口吃完了早餐后,不少士卒抓紧时间打个盹,为接下来的战斗做好准备。魏延却没有睡。他隐在一块巨石后面,看着远处的官道,一千魏军将从那里出现,进入关中的第一战即将打响。然而他却不担心这些,他关心的是郿坞的魏霸。
从陈祥转述的话中,魏延感觉到了一些异样。
魏延不知道诸葛亮的具体安排。他“被贬”之后,一直呆在魏家庄园,为即将开始的奇袭做各种准备,包括训练武卒,习惯新式装备等等,他被叫到沔阳的时候,诸葛亮已经做好了安排,他只是听命行事罢了。
他原本以为,诸葛亮既然要取纳了他的子午谷计划,那主力就应该是从褒斜道进入汉中。现在褒斜道只有赵云,那诸葛亮在哪里,蜀军主力在哪里?真如魏霸所说,他去了陇右?是魏霸打听到的消息有误,还是诸葛亮根本没按当初的计划行兵,又有了新的安排,却没来得及通知他?
魏延没有往深处想,他不是那种善于揣摩人心的人,他只关心现在的战场形势。既然诸葛亮的主力不在褒斜道,那接下来关中的战事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能够用得上的人只有他和赵云这两万人。
这也是他坚持要先把赵云接应出来的原因之一。没有了诸葛亮率领的主力,赵云这一万人在褒斜道里多耽搁一天,就多一天的危险。
“阿爹,你休息一会儿吧,我替你看着。”魏武拿着一壶水走了过来,递给魏延。
“没事,我不累。”魏延疼爱的看了一眼魏武,接过水,仰起肚子,灌了一大口。这一年来,魏武的身体发育很快,窜了一大截,已经有他的肩高了。他从小习武的体能也充分展现了出来,在子午谷栈道上连续十天的急行军,魏武连一声苦都没喊过。“阿武,第一次上阵,怕不怕?”
“怕个毬?”魏武眉毛一挑,搓了搓手:“我早就盼着这一天啦。阿爹,待会儿,你得让我冲在最前面,我要多砍几个首级,以后也好立功封侯啊。”
“你也想封侯?”
“那当然,阿爹你的爵位将来要由大兄继承,我和阿兄一样,都要靠自己去挣嘛。我的脑子没阿兄那么好使,可是我的功夫比他好,当然要靠刀去砍了。”
“匹夫之勇。”魏延唾了一口唾沫,抬手给了魏武一个脑瓜子:“只知道拿刀砍人,能立什么功,要多动动脑子,多想想怎么行军布阵,这才是做将军的正事。来,你看看这里的地形,如果是你,你应该怎么布阵?”
魏武摸着脑袋,眨巴眨巴眼睛:“现在就学啊?”
“废话,这么好的机会,哪儿去找?”
“哦。”魏武有些茫然的应了一声,从藏身处站了起来,草草的打量着整个埋击区的地形。他现在一心想着多砍首级,根本没心思关心什么地形,浑然不知这样的机会是多么的难得。在这个大部分知识都要靠家传的时候,有个做将军的爹手把手的教,又是多么的幸运。
就在魏武为学习而苦恼的时候,从潼关来的魏军终于走出了小槐里城。他们虽然知道夏侯懋征调他们去郿坞是为了阻击蜀军,可是他们都是散漫惯了的人,潼关作为曹魏内地的关隘,早就没有了当年的紧张局势,这些人中绝大部分甚至没有经历过大战。听到前方有战事,他们更多的是好奇,而不是紧张,赶起路来更是不紧不慢,曰上三竿,这才一摇二摆的出了小槐里。
就算是上了路,他们也没个正形,带队的将领坐在马上,一边剔着牙,一边晃着身子,回想着昨天夜里随军营记的伺候,哼着没腔没调的银词艳曲,眼睛甚至懒得向两边的山坡上看一眼。
在他们看来,连褒斜道的蜀军都是疑兵,这里能有什么危险?
他们这种放松甚至近乎放荡的心态,给他们带来了致命的后果。当他们进入包围圈之后,魏延从藏身处站了起来,拉弓搭箭,一箭射向那个在马背上摇摇晃晃的魏军将领。
长箭离弦,箭杆上的风笛被劲风吹出一声尖利的长鸣。长鸣声中,魏家武卒纷纷从藏身处站了起来,有的拉弓搭箭,射向早就选好的目标,有的手持刀盾,冲向山坡下的敌人。急促的脚步踢得脚下的黄土飞扬,掀起一条条黄龙。
刹那间,箭如雨,人如潮。
魏军被突然响起的喊杀声惊动,顿时乱成一团,那个神不守舍的魏将被魏延一箭射中,惨叫着翻身落马。他的亲卫大呼小叫的拥了上来,七手八脚的拖着他,掉头就跑。奈何阵势大乱,到处都是惊慌失措的士卒,急切之间,想逃跑都没有地方,最方便的地方反倒是不远处的渭水。
“杀!”魏延收起弓,拔刀在手,喝了一声,向山坡下冲去。
“杀——”魏武兴奋的尖叫起来,一手举盾,一手舞刀,拔腿狂奔,抢在魏延前面冲入敌阵,手起刀落,一刀砍翻一个双手端矛的魏军士卒,撞入魏军阵中,大砍大杀,吼声如雷。
第143章来了
五千对一千,有备对无备,这一场战斗根本没有任何悬念,很快就结束了。
魏延看到那员魏将,不禁好笑。他是以鸣镝宣布攻击开始,目标就是这位当时坐在马背上摇头晃脑的魏将,一箭之后,这人摔下马,就再也没有爬上马,本以为他是中箭受伤,不能指挥战斗,现在才知道,这货根本就是吓的,箭虽然射中了他的胸甲,伤却是不重,至少没有到影响指挥的地步。
由此可见,潼关这批守军离精锐有多远。魏霸的消息没有错,潼关作为曹魏内地关隘,早就失去了之前的要塞作用。在很多人——包括不少高级将领的眼中,潼关都成了一块鸡肋。也正因为如此,魏霸擅自去潼关查看,夏侯懋虽然有些不快,却并没有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