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海风-第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天沉默了一会,开口道:“我要是想揽权,就不会让朝廷派监军了”。
徐渭道:“监军是一定要派的,不然朝廷不会放心,你知道这是早晚的事儿,与其倒时候朝廷硬插,还不如你现在自己提出来的好,但这船队也好,生意也好,永远都是朝廷的,也必须永远是姓乐的,你不是想当咱们明朝的狄青吧”。
小天开口道:“我明白你的意思,只是我信得过手下这帮兄弟,这部队是我一手带出来的,就不信谁还能从我手里抢了去。再说还有李燕,有必要再多此一举么。”
徐渭道:“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这不是信不信得过的问题,你不在的那天,这部队掌握在乐平手里,便还是乐家军,掌握在别人手里,不过是你的亲信军,这是本质上的区别”。
其实,小天之所以将乐平弄到岛上来,本来也存了几分这样的心思,枪杆子里出政权,不管到了什么时候,影响力这东西也没有刀把子实在,小天是个优秀的领袖,因为他有着远超这个时代的眼光,但他不是一个合格的统率,他找来戚继光这尊大神,自己没有可能不担心,万一自己辛辛苦苦拉来了部队,结果摇身一变变成了戚家军,他上哪说理去?
每一个将领都会培养自己的嫡系部队,都会想方设法的增加自己在军队中的根基,跟造反啥的没有关系,无非是自保而已,基本上在明朝,每一个部队的二把手都是弟弟,未来的位置也会传给儿子,这是大明的潜规则,比如戚继光,比如李成梁。
小天想了想,开口道:“可是小平毕竟还是小了点吧”。
徐渭道:“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咱们现在已经没有时间去稳扎稳打,慢慢的经营了。这不是有你呢么,有你在,那个要来的戚继光也好,监军也好,都是摆设,趁着这几年的时间,好好把小平扶起来,好在有你这个榜样在,你今年也不过十七岁而已,你的弟弟年轻些,也未必就不能服众了。
小天想了想,开口道:“其实不管是平儿还是燕子,身份上肯定都是合适的,燕子心细,平儿也不笨,但要说这么大家业托给他们两个人,我其实还是不能放心,公正的说,他们的能力其实还是差了些,我自家的媳妇自己清楚,也就那么点本事,平儿毕竟还小,而且他的性子也直了些,想事情有时候不会拐弯儿,没有你的帮衬,我怕他们撑不住啊”。
徐渭这时候也不笑了,身份是一方面,能力又是另一方面,在小天心里,徐渭也留下才是最好的结局,倒时候小天和老爹乐和在朝堂上遮风挡雨,徐渭在幕后出谋划策,李燕和乐平一个管钱,一个管兵,彼此形成合力,这样才能稳如泰山。
而现在摆在小天和徐渭之间的,最大的一个障碍,便是科举。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一百一十八章 师徒
虽然历史上徐渭没有中过举人,但是徐渭不知道啊,况且现在徐渭作为小天的半师和幕僚,在大明的名气远不是历史上的什么狗屁神童啥的可比,他要是再考试,恐怕还真就是中的可能性更大。
这金榜题名时,作为人生四大喜事之首,是每一个读书人的梦想,埋头苦读几十年,为的就是这一朝功成名就,光宗耀祖。阻拦他人科考,说是生死大仇也不为过。
可要是考了科举,你便是朝廷的人了,要么做先做庶吉士,学上两年再放个知府,要么干脆就直接下放,先从知县开始干,反正再想给小天当幕僚,可就难了。
只听徐渭叹了一口气道:“既然如此,我便留在岛上帮你吧”。
这没头没尾的一句话,给小天弄得一愣,半天没反应过来,不确定的开口道:“你的意思是。。。”
徐渭笑了一下,说道:“没什么,我便不考科举了,安心做你一辈子的幕僚,替你守着这点家业吧”。
小天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激动的都快说不出话来了,颤抖的问道:“你。。你说真的?”
徐渭道:“唉,看开了而已。其实我就算高中,也得从六七品的小官做起,真要熬到绯袍,还不知道得多少年,哪像现在,三品四品的,见了我都得行个礼。况且我这身上早就打下了你们爷俩的印记,这条命,已经跟你们爷俩拴在一起了,何必又要费那个二遍事呢。
最重要的是,我在你身上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我大明的希望。我大明开国将近两百年,最难无过本朝,是陛下无能,是朝政昏庸么?不!是积弊难返。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大明王朝,已经到了不得不改的时候了,不改,光宗室一样就能将我大明朝给吃跨了。
你做的这些我都看在眼里,也正因为跟了你,我才知道这天地之宽广,你是在用你自己的方式变革啊。自古以来,改革无不从土地着手,但成者少,败者多,你让我看到了我大明朝改革的另一条路,那就是大海。而这样的改革只能由你来做。
我徐渭,不管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朝廷,于公于私,都要替你保驾护航啊。既然如此,这个功名,考来还有何用呢?跟着你,未必就没有名垂青史的机会”。
小天也没有想到,徐渭竟然会跟他说出这样一番话来。
徐渭分析的有道理,别说今世,便是历史上的徐渭,一生无缘科举,但他为这个国家民族作出的贡献是多少状元也比不上的,也做到了青史留名,名垂千古。何况这一世?
但想明白归想明白,这世上哪有真的能看轻功名的人?况且徐渭毕竟还年轻,也就三十来岁,真要是考上了进士,将来入阁为相未必就做不到,可给小天当幕僚,这一辈子的成就大概也就这样了。
想到这,小天恭恭敬敬的给徐渭跪下,磕了三个头,开口道:“师傅,谢字太轻,徒儿就不说了,等从倭国回来,咱们就正式把拜师礼行了吧”。
这情景,说什么都轻,小天根本就无以为报,想来,也只有拜师最能体现他的诚心了。
小天一直管徐渭叫半师,是因为十来岁的时候跟徐渭请教过学问,这半师跟师傅可是两回事,古人说天地君亲师,师一字,可不是说着玩的,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师傅可不是随便拜的,小天这一跪,徐渭从此以后,可就不是外人了。
徐渭大喜,激动不已,连连开口道:“好,好,能有你这么个徒弟,我也算是足慰平生了。拜师礼就算了,咱们师徒二人何必讲那些虚的,将你父亲请回来也就是了。
小天却道:“那怎么行,我乐天拜师,你徐渭收徒,怎么也得昭告天下才行,就算不在京城办,也得在杭、州办,这事儿就这么定了吧”。
收徒是大礼,谁不想办的风风光光的?这徐渭嘴上说不用,可其实心里比谁都想,就好像后世两口子结婚,新娘嘴上说‘婚礼不过是个形式,不用办的太好’,可你要真敢给人家弄的啥也不是,包管你婚后过不顺利了。
徐渭只感觉活了三十来年从来没有这么爽过,这年头名师难遇,可难道好的弟子就容易找了不成?小天可不是什么还未经雕琢的璞玉,他特喵的早就是闪闪发光的钻石了。
又推让了几番,终究还是小天的盛情难却,徐渭也就半推半就的答应了。
在澳门又耽误了小一月的时间,离小天和织田信长约定的三月之期已经迟了两个月了,既然要把乐平推到前面来,那就干脆,把乐平留了下来,全权处理善后事宜,包括怎么在澳门建厂,建什么厂,统统交给乐平来决定,同时还给他留下了一万多人的部队,这即是给他一个表现的机会,也是给他的考验,做好了,从此以后乐平就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做不好,那就只能再缓两年了。
不过小天已经决定,不管乐平做成啥样,他都会回来给他擦屁股,他特么就是在澳门开个棉花厂小天都能想办法让它赚钱了。
而此时的倭国,织田信长盼小天已经盼的望眼欲穿了,每天都恨不得隔海相望。当然不是跟小天有这么深的感情,实在是织田信长急啊,汪直那已经买不到火器了,他还等着小天的火器打仗呢。
小天走的这小半年,织田信长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向身体健康的父亲织田信秀死了,也不知道是不是被害死的,强敌今川义元哪里肯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良机,已经开始厉兵秣马了。织田信长就是在这样的局势下继位的。
可是屋漏偏逢雨,在这关键的节骨眼上,家族重臣林秀贞公然册立自己的弟弟织田信行,两方面拔刀相向,骨肉相残再说难免。
在这内忧外患之下,织田信长飞速成长,刚刚十九岁的织田信长完全没有了往日的放浪不羁,整个人就好像是一个小大人一样,沉稳的厉害,只有每次在望向海面等待小天过来的时候,眼神才会波澜一下。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一百一十九章 答不答应?
说起来,上一次来倭国,小天还是很怀念的,倭国的热情的美女们给小天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然而他想不到,这一次来倭国,却陷入了深深的泥潭里。
时隔小半年,小天再次踏上古野城都快不认识了,上一次来的时候,古野城虽然也不大,但好歹还算是热闹,虽然比不上杭|州这样的大城市,但跟松江府还是差不多的。可这次来,不但满目萧条,大街上几乎就没有行人,而且还十分残破,脏乱差啥的就不说了,可是这治安怎么也这么差了,短短几里路,小天居然碰到了三个小偷,六个劫匪,难道织田家的人都死绝了?
当小天见到织田信长的时候,都快要认不出来他了,倒不是长相的变化,而是他的气质。半年前的织田信长,虽然一样心机深重,但整个人还是阳光的,虽然有一些富家公子的跋扈,但现在的织田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