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言情小说电子书 > 名门妾室 >

第52章

名门妾室-第52章

小说: 名门妾室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颜庆江对这话很受用,大力点头。
  玉梁生怕他把脖子点断了,把他头给抱住了,两人那憨态,让玉栋三个笑死了。
  “大姐,我们再养几只小鸡,我可以去捉虫,喂小鸡吃。”玉梁想着自己喂过的毛茸茸的小鸡,闹着要养。
  “还是养小鸭,捉鱼虾吃就好,以前娘养了几只鸭子,还能放到边上河里去呢。”玉淑想着以前家里的几只鸭子,那时每天早上赶鸭的活,都是她干的。
  “可是小叔要吃蛋羹,不是说鸡蛋比鸭蛋好?”玉梁却记着红婶她们说过吃鸡蛋补身子的事。
  “好了好了,别吵啦,我们小鸡小鸭都养,行了吧?”玉秀看两人那样,笑着和稀泥。
  庄户人家过日子,都会养几只鸡鸭,生蛋拿去卖,也能换几个活钱。逢年过节还能杀一只吃,打打牙祭。
  “要是能养头牛就好了。”玉栋却是直接想到了大牲口,“犁田的时候,有牛就省事多了,还快。要是东西多,还能让牛拉车。”
  牛因为卖得贵,不是每家每户都有的,可一年两季犁田,要是靠人力,真是累死人。
  自家没牛的,犁田的时候,要么靠人力,要么雇有牛的人家,给工钱。
  他们家没养牛,以前就是雇人耕田的。
  在王有财家春播时,没有牛,王有财和杨氏又不想花钱去雇人来犁,就跟玉栋两个拉犁耕田。
  耕完田后,玉栋的肩膀都肿烂了。
  玉秀想起那时候看到玉栋红肿的肩膀就心疼,“哥,要是养头牛也用得上。要不这样,我们等赶集的时候,先去镇上看看价钱。要是不贵,我们就买头小牛,养大了明年就能耕田了。”
  “可……我们不会挑牛啊。”买牛可不是随便买的。

  ☆、83章 玉栋做主

  玉秀听玉栋说不懂怎么养牛,马上想到接下来的事。
  “这好办。福清叔、满堂伯他们应该懂,我们请教他们去。”
  他们不能指望颜庆洪撑一把,要在村中立足,除了自己勤快干活,还得与人处好关系。
  他们兄妹四个年纪小,趁着现在,先与村中比较有威望的金福清、金满堂这样的人家拉近点关系,以后有事也能有人帮着说话。
  再说,种地这些她是真不懂。
  颜庆山活着时,挺有几分男主外女主内的迂腐,加上也是心疼家中的女人们。所以,不管是王氏还是玉秀和玉淑,他都没让她们下过地,到山里,最多也就是做些挖野菜、扒松毛这种轻巧活儿。
  他觉得下地干活是男人的事。
  前世后来她又进了云水楼这种地方,就更不会碰到种庄稼的事了。
  倒是玉栋,六七岁就跟着颜庆山下地帮忙了。所以,种地这种事,只能听颜庆江和玉栋的,再不懂的,就只能请教村里其他老庄稼把式了。
  玉秀看玉栋还有点犹豫,又跟他说,“哥,我们现在还有些银子。我算过,除了你和小四读书练武买纸笔,钱也是够用的。”
  “有了牛,我们套上拉车,到时我们就能坐牛车啦。”玉梁想到看到的牛车,更高兴了,“我还可以骑牛,对了,我能放牛。”
  “我可以割草来喂牛。”玉淑也说。
  颜庆江对买什么压根没想法,他只跟着叫好。
  “哥,买吧,大姐是管家婆,她说能买,肯定能买。”玉梁磨着玉栋,不停晃着。
  家里值钱的东西,都放在正房锁着,钥匙自然是玉秀收着,所有银钱等物,也都由她管着。
  所以,玉梁老喜欢叫她“管家婆”。
  玉秀每天都要算一下银钱的。还别说,就手里的银钱看,他们四个,如今可是小有身家的,买头牛不在话下。
  买牛的事,基本就这定了。
  “那我现在就去找福清叔问问吧?”事情定了,玉栋坐不住了。
  玉秀看看天,这时候应该都刚吃好饭,在家歇午的时候,去了能碰到人,就催玉栋去问了。
  “秀秀,你一起去不?”玉栋站起来,又问了一声。他觉得要是大妹妹跟自己一起出门,更踏实。
  玉秀摇摇头,以后玉栋就是家里的顶梁柱,她不能时时跟着。“我不起,我在家给你们煮消暑汤喝。对了,哥,你顺便去满堂伯家问问,他家东山下的田,往年都种些什么。还有玲珑山上的地,种什么好。”
  金满堂是个好庄稼把式。
  他们拿不定主意,不如先照着金满堂往年的路数,将田地种上,等以后有好主意了再换。
  再说,这也是种恭维,人不喜欢别人敬着自己?
  玉栋答应一声,赶紧出门去打听。刚好在路上,碰到扛着锄头的金福清。
  金福清一听他问买牛的事,“这事你去找满堂打听,他家里就养着牛,每年还要卖小牛犊,这事他熟。”
  玉栋本来也要到金满堂家的,刚好一并请教了。
  金满堂的确是养牛的好手,玉栋这一问,他大有英雄遇伯乐的感觉,在堂屋拉把竹椅一坐,就说开了。
  原来养牛还分养黄牛、水牛,牛的大小价格又有不同。
  像东屏村这样的地方,都是水田,当然是选水牛比较好。水牛力气大,拉车也好使,就是得挑脾气温顺的,要是碰到犟牛,调教起来可够呛。
  如今的市价,一头大水牛售价五贯,一头水牛小牛犊售价两贯左右,若是母的还会再贵个一贯半贯的。
  “玉栋,我看你们买头小牛犊好,买母的,养大了每年还能生个小牛犊卖。这小牛犊一卖,就是活钱啊。而且,从小养,脾气什么都摸透了,以后驯着耕田拉车都容易。”
  “买小牛犊,唯一不好的就是今年不能耕田了。可这也不算什么事,东山那两亩田,回头我帮你们耕了。”
  “这太麻烦您了。”
  “说什么话儿,这说起来还是我占你们便宜呢,拿了你们两亩良田。”金满堂一摆手,爽朗地说,“你要不回去想想,十九我也要去赶集。要是打算买,到时我陪你去牛行里挑。”
  “好的,那到时麻烦您了。”
  玉栋听金满堂说得实在,也不多客套。
  回到家里,玉秀刚好煮了一锅消暑汤。家中材料有限,玉秀也就是放了几颗乌梅煮了,又放了几颗冰糖。
  酸酸甜甜的,玉梁很爱喝,一口气就喝了两大碗。
  玉栋拉着玉秀,将金满堂的话说了一遍,“秀秀,我觉得买头小牛好。今年耕田就麻烦满堂伯,回头我们给他工钱就是了,你看呢?”
  “恩,哥哥说得对。”玉秀知道玉栋初当家,有些怕拿主意,为了让哥哥做好这当家人,能赞成的她都赞成,“不过别算工作了,显得见外。不如这样,我们回头送些用得上的东西过去,又不显得外道,也没占人便宜。”
  “恩,就这么办。”玉栋觉得这法子好。
  因为最近麻烦金福清良多,昨晚为了请四个人做见证,还是金福清出面去叫的金满堂等人。
  玉秀又定了给这四家送些东西。可惜玉栋还小了点,要不应该请他们来家里吃个饭。
  两人边合计边记,零零总总,这次赶集要买的东西可不少。
  云昌镇的市集,是逢四逢九一集。逢到集市,十里八乡的人都会来赶集,卖东西买东西的人都多。
  到了七月十九一早,金满堂家的小儿子来叫,原来金满堂套了牛车要赶集卖东西,可以顺路带玉栋和玉秀一程,能少走路当然是高兴的事儿。
  玉秀就算心智再高,可这身子还是只有十岁。十岁的孩子走几里路,还是很累的。
  她拿了散碎银钱,跟着玉栋一起出门了。
  家里还有颜庆江躺在床上行动不便,而且也得有人看家,就留了玉淑和玉梁两个。
  玉淑和玉梁年纪虽然小,可两人都觉得自己长大了,也不会吵着要出门赶集。

  ☆、84章 云昌市集

  颜庆山在世时,玉秀也到过云昌镇。如今再到市集,感觉完全陌生了。
  今世从颜庆山染病后,她就再也没来过市集了。
  金满堂会动用牛车,是因为拉了一车几百斤麦子粜卖。所以,进了东城门,他要先去粮行,跟玉栋和玉秀约定,等会到牛行碰头,三人就在城门口分手了。
  十里八乡的人都来赶集,街上人很多。
  挑着箩筐卖东西的,挑着货郎担卖针线的,还有挑着面饺担卖小吃的,各类东西,大大小小摆满了街道。
  仔细看的话,会发现街头人虽多,大家还是很有序的,各类东西也分在不同地方贩卖。
  云昌镇两条大街,一条东西向连着东城门和西城门,一条南北向连着南城门和北城门。
  像他们进的东城门这一带,主要是买卖粮食的,统称米市。街面开着米行、面行等几家常年售卖的店铺。这些店铺里卖的粮食种类更全。
  庄户人家自己零卖的,就在街边摆摊,都是些应季的粮食。像现在是收麦子的时候,零卖的就都是些麦子、面粉之类。
  玉栋他们到的比较早,只有三两家推着独轮车在街边散卖的。像金满堂这样,一次就卖几百斤米,不想站街边零卖,就会去米行问问,或者直接问问镇上有没有酒楼会收。
  价格上,零卖能多卖几文钱。家中田地不多的,能多卖几文钱也是好的。
  西城门那段街道,主要是卖活物的,牛行、鸡鸭都在那边买卖交易。
  南门这一片卖的都是风雅之物,书肆、文房四宝都在这里,甚至还有古董玉器行,当然茶楼酒楼也都有。
  北门是女子们最爱逛的,日用百货,锅碗瓢盆、胭脂花粉、南北干货点心应有尽有。
  玉秀和玉栋沿着东街往西走,走到两条大街交汇处,看南街人少,就先去南边药铺,给颜庆江抓药,还得称二两老山参。
  前世见过好东西,百年人参见多了,玉秀看那小山参实在不起眼,都没自己拇指粗,看那样子也就长了十来年吧?二两老山参,看着就还没小四的巴掌长,居然要一两七钱银子!
  玉栋看她摸着银子不松手的心疼样,以为她舍不得,“秀秀,以后我们种庄稼了,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