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门妾室-第1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话周明从没听父亲说过,看父亲是打算教导自己一番了,他摆出往日学习兵法的态度,摇了摇头。
“谁家没几个刁奴?我们家有中饱私囊的蛀虫不稀奇,有了这些人,圣上才会更信周家。你只想想,本朝开国至今,多少武将之家被灭门?你只要确保不该漏的消息一丝不要漏出去,其他的,哪怕漏成筛子呢。”
周明略一思考,倒是有点明白了,“父亲是说这些是我们家的把柄?”
“这算什么把柄,这是笑柄。反正我们家是武人是粗人,不用怕人笑话。”
“你那个幕僚既然算法不错,你去跟他聊聊,若他愿意去北境军中效力,就将他送过去。军里的账目可不能容人中饱私囊。你这些时候盯着户部,头一批棉衣发出去了,可剩下的他们也得赶在过年前送出去。”
“好,儿子明白了。”
“要不是如今退步不得,我倒真想解甲归田去。”末了,周定康叹息着说了一句。
现在的周家,的确是不能退的。周家要是退了,北境军中那群出生入死、浴血奋战的将领们,就先得遭殃。其次,周家求退万一引人闲话,帝王以为周家是以退为进,那更是后患无穷。
周明明白周定康的意思,也只能跟着叹了口气。
这些年武帝为了明君的名头,轻徭薄赋,国库自然不充裕。
可北方蛮夷却虎视眈眈,朝中有些所谓忠直之臣,觉得周家是消耗国库的祸首。
每年一到发军粮的时候,就开始攻击不断,他们跟户部就得不断扯皮。他们不怕上沙场真刀真枪地杀敌,怕的就是后方不稳。
偏偏武帝这些年疑心病更厉害了,心思摇摆不定。
“不说这些了,圣上派的差事,你务必尽心办好。那颜家兄妹几个,总觉得有些不寻常。”周定康敲着茶几思索片刻,“他们这声名大涨,还真是时候。几个孩子没这份心机,圣上只怕是担心他们背后藏着人。”
颜庆洪一家被接走后,颜玉栋家忽然就开了作坊,那赚钱还如流水一样快,不管怎么看都觉得有鬼。
而且,什么茶啊粉啊,四个孩子,就能捣鼓出秘方来?
“那四个儿子都见过,其他三个性子很好很懂事,但才智上没觉得特别出众。只有颜玉秀,”周明斟酌着评价,“有些恰当好处的小聪明。”
回想明州时的种种,的确是恰当好处,占点便宜,但不会到让人欲除之而后快的地步。
“十岁的小娘子,事出反常即为妖,若是他们背后真有高人指点,那这高人圣上是必须要挖出来的。”
要真是背后有事,周明没查出来,别人查出来了,那武帝对周家,就不是这种隐晦敲打了。
周明知道父亲的意思,郑重点头答应了,回到书房先拿了李承允的书信出来,再字斟句酌地看起来。
李承允写这书信,其实是高兴地发泄。他难得斗倒了刘氏的人,心中高兴,又没别人可说,就都写到了给周明的信里。
可这信里,他顾忌着玉秀家事,还有自己与黑衣人合作之事,所以,信里有些地方就含糊了,周明细看之下,感觉不合理之处甚多。
在明州见到的颜玉秀,在脑中又浮现出来,她能巴着纪夫人,从刘氏手中得利,又接着自己的名头,敲诈了王府姨娘如意,那李承允这种单纯之人,还不被她玩弄股掌之上?
周明生怕李承允被颜玉秀给利用了,连忙回信一封嘱咐李承允安心养病,又给小北下了道指令,让他务必看好李承允。
☆、164章 颜照此人
周明怕李承允被颜玉秀利用,忙着传信提醒。
滕王李世冀,也生怕自己留在李承允身边的小厮小西,被人利用。
前些日子,小西传了书信,写了两件事:
一是李承允意外雪夜迷路,借宿借到了颜家,与颜家兄妹相谈甚欢。
二是颜家颜玉秀,一力推动李承允惩治了庄头。
而除了拿人时小北花力气最多外,其他事情上,李承允都是让小西陪着丁三做的。
小北是周明送给李承允的,这事在靖王和刘氏那边都过了明路,可自己安排的这个小西,身份是卖身到王府的小厮。
小西的身份,若引起刘氏母子警惕,进而追查的话,滕王怕自己留在明州的人会受损。
再说,那田庄庄主是刘氏的人,李世冀原本的打算,是让李承允在那庄头手底下九死一生时,让小西出手救人,彻底将李承允给收服。
现在颜玉秀横插一杠,打乱了他的计划,让他有些恼怒。
“王爷,不过是几个孩子的胡闹,何必为这种小事恼怒。”他的智囊席先生见李世冀脸色阴沉,在边上劝道,“反正那李承允逃过了这一次,也逃不过下一次。他这次动手,若是把刘氏母子激怒了,反而更会置身险境。”
“是啊,王爷,您不是说,当务之急,是快点找到先帝遗诏吗?”边上的幕僚也连忙跟着开口。
结果弄巧成拙,他一提先帝遗诏,更让李世冀恼怒。
他眯了眯眼,转头问道,“遗诏在哪里这事,颜庆洪那一家子身上,还没查出来?”
负责此事的人,真想打死刚才开口的,这不是将火引到自己身上吗?可李世冀问了,他不敢不说话,“回禀王爷,软的硬的都试过了,那颜庆洪一家,可能是真不知道有遗诏这事。”
“颜庆洪那儿子不知道也算了,颜庆洪也不知道?”
“颜庆洪说自己跟着颜焘到东屏村时,年纪还小,而且颜焘对他也不信任,什么事都没告诉他。他说,要真有遗诏,可能给颜庆山了。”
“不是说,颜庆山家的东西都被他拿走了?”
“他说,王氏死的时候,让颜玉栋四个带了银钱东西去王家村投奔他们舅舅,可能东西被他们带走了。”
李世冀想了想,“让小西找机会,将颜玉栋家再搜搜,只要有任何不该他们家出现的东西,都带回来,要是有机会,再带个人送来。”
李世冀迫切地要拿到先帝遗诏,那是他父皇为他登基安排的伏笔。
他如今三十多岁正当盛年,正是该有一番作为的时候。
“王爷,京里的消息,说圣上已经知道您将颜庆洪一家带到蜀中的事了。我们是不是先缓缓,免得太过引人瞩目?”席先生是李世冀刚到蜀中时,就跟着他的。
王爷这么多年一直稳扎稳打,逐步在蜀中培养势力,可这几年,他觉得王爷有点急躁了。
“席先生,本王是怕我们的好圣上忽然归天,那就太遗憾了。”
李世勋这几年据说纵欲过度,精气神越来越差了,万一哪天就死在女人肚子上,岂不是遗憾?
李世勋要是死了,自己就是继位也得奉他为先帝,若是不敬就会受人诟病。
他逼死了自己的母妃,杀母之仇,怎么能等他死后再算呢?
“王爷,先帝那道遗旨写了什么?若是知道,不如让席先生仿写?”那个管审问颜庆洪一家的人,看到席先生,冒出了一个主意。
“本王只知道父皇留下那道遗旨,是让皇兄将皇位还给本王的,具体的,却也不知道。”
当年他也才十多岁,父皇就要病重不治了,临终跟他说已经写了一道圣旨,交给翰林待诏颜照,让他待李世冀成年之后将圣旨拿出,逼李世勋退位。
席先生对这圣旨来历是知道的,只能感慨,先帝还真是痴情,答应贵妃要让他们的爱子登基,看李世冀压不住朝局只能传位给李世勋时,还不惜留下一道遗旨,以保爱子将来继位。
“王爷,那颜照只是个小翰林,会不会将圣旨给毁了?”有幕僚觉得颜照那官位,未必就真忠心可靠。
“不会,颜照这人名声不显,官职不高,没人注意。但这人却是个书呆子,有股子书生迂腐之气。”李世冀想到父皇当年的评价,肯定地说。
可惜颜照怎么死了?不然他一定会自己将圣旨送上门来了。
父皇留下那些话就驾崩了,母妃为了保他只能自尽殉葬,他带着人来到蜀中。开始几年只敢隐忍,然后一点点积蓄实力。
蜀中这块封地,别人都以为是李世勋选的,其实,要是按李世勋的性子,真要是他来分封,肯定将自己封到蛮荒之地去。幸好,父皇早就安排好了。
唯一没算计到的,就是颜照死了,他找了十几年,终于找到了当年颜焘一路遣散的一个仆人,然后顺着那个老仆,找到了建昌县东屏村。
颜照的儿子颜庆洪,居然是这么一家人,让他实在失望。
倒是他哥哥颜焘这一支,几个孩子倒是聪明,希望他们不要再坏自己好事,那留着他们,权当是给颜照的恩典了。
“王爷,要是一直找不到的话……”席先生担心这么拖下去,会不会不利。
“放心吧,我那皇兄现在不敢轻易对付我,谁让他没儿子呢,哈哈!”李世冀想到这就觉得好笑,堂堂帝王,后宫佳丽三千,居然连个屁都生不出来。
这种时候,李世勋要是忽然要杀自己,宗室们只会认为他这是滥杀,要是人人自危了,那他的皇位就更不稳了。
他若是想杀自己,必定会希望拿到自己的罪证,比如说谋反的证据,师出有名。
师出有名,李世勋是这样,自己也是这样,不过,若是实在找不到遗旨,就得从人上下功夫了。
“席先生,那个颜锦程,你看怎么样?”
“懦弱无用!”席先生一点没客气给出四个字。
“这人先生教导一下,也许将来能有用处呢。”
☆、165章 丰足年
李承允和小西,先后收到了信。
小西看完之后,伺候李承允更加恭谨但也更加沉寂。
周明的信里,提到年后会来东屏村探望,同时提醒李承允谨慎行事,不要莫名与人交好。
这后一条,明显是针对李承允所说的玉秀合作之议。
李承允觉得有点不太痛快,但他知道周明对自己没有恶意,想着年后他过来后,一定要跟他说清楚颜家兄妹没有害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