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室掌珠-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哪里那么容易,当年我初登大位能够压服群臣,是因为有姑姑在旁,那些大臣才不敢造次,就是宗室也多是顾忌姑姑,否则那些人哪里会服我一个小孩子。”白皓博瑶瑶头,“我也是想着过一阵子,至少等皓远在朝中有了威信才好。”
“既然是这样,那我也不拦着皇上,只是身体要紧,皇上也要量力而行。”薛皇后也知道白皓博的脾气,他决定的事是谁也劝不了的,自己能做的也就是在一旁多劝着些,照顾得更加精心一些。
与此同时,大乾北方各地的赈灾事宜正在缓慢而有序的进行着,有官府出面救济灾民,倒也没出现过不下去的事,百姓自然也就老老实实待在当地接受官府的赈济的。只是,赈灾事务繁杂,每日里各地送进京中的折子更是不少,各部每天汇总转呈给白皓远的折子就有百多份。
这些年大乾税收稳定,国库比起前些年还算是充盈,只是一下子要拿出这么大一笔银钱用于赈灾也是吃力。
“这些日子北方遭灾的几个州府都上折子要赈灾银子,微臣初步统计了一下,几日来各部报上来的统共将近两百万两银子,这笔钱拨下去,国库能动用的银子就大大缩水了。”户部尚书朱衡对着白皓远说道,一脸的肉疼表情。
户部乃是掌管大乾财政、赋税、户籍等事务大的部门,朱衡身为户部尚书多年,国库里有多少存银没人比他更清楚。两百万两实在不是小数目,但也没有他说的那么严重就是了。有一句话说的是对的,每一个户部尚书都是死要钱的,想从他们手里掏出一文银钱都不是容易事,何况是这么大的数目。朱衡这么说,无非是想着若是能少掏出去一两银子也好,能省则省。所谓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到处都要钱,要是要多少给多少,他户部早就穷得叮当响了。
白皓远想了想,说道:“那就先拨下去一百五十万两,让地方上先帮受灾百姓把房子先盖起来,再从南方调拨些米粮,务必不能冻死饿死人。接下来再过几个月就是春耕,种子、农具和牲畜也要准备下来,免得到时候耽误百姓的农时。”
“王爷,怕是得请皇上下到旨意,此时想从南方调拨粮食怕也是不容易。”赵文山对白皓远说道。
白皓远想了想就明白了赵文山的言下之意。此时北方遭灾,南方虽然粮食充足,但恐怕那些南方的粮商并不肯轻易就出手囤积的粮食,定然有趁着此时大赚一笔的打算,就是当地官府也未必会尽量筹粮。
“这事我去跟皇上说。”白皓远点头,又道:“历来大灾之后必定会有大的疫情,好在此时是寒冬腊月,只是也不可马虎大意,还是要做足准备才好,免得事到临头才措手不及。赵丞相命人拟个告示下发到是受灾各个州府,务必督促地方做好疫情防治,若是因哪个州府懈怠疏忽出了疫情,涉事官员无论大小一律重处。”
瞧见朱衡仍是一脸肉疼的表情,白皓远微微一笑道:“朱尚书也不要吝啬,你户部府库里有多少银子,不说皇上和本王,就是在场的诸位大人心里怕也都是知道的,朝里的这些人可是天天的盯着你府库里的银子,你就不必在这里哭穷了。”
“王爷这话说的,就是府库的银子再多,也是不禁花啊。”朱衡一回头就见满屋子的人都脸带揶揄笑容的看着他,也只有苦笑的份了。
“好了,玩笑的话就不说了,此次乃是本朝立国以来少有的大灾害,务必通令州府各司其职,这时候正该是共渡难关的时候。”白皓远正了正神色说道。
“是,臣等遵命。”大臣们忙齐声应道。
白皓远在此次处理北方赈灾的事情上处置得当,众臣心里对这位瑞王爷都高看了一眼,白皓远办起事来倒是容易不少,这也是意味着大臣们在心里对这位瑞王爷的认可。
白皓远离开了御书房,便向朝阳殿走去。最近这段时间,白皓博的身体不好,一直留在朝阳殿里养病,白皓远便是每日里与大臣议事之后就去朝阳殿一趟。因此,白皓博对赈灾的事也都是清楚的。
白皓远到朝阳殿时白皓博刚刚午睡起来,正坐在榻上看上午白皓远让人送过来的折子。如今一些平常的事务都是白皓远在处理,但有些大事还是需要经过白皓博用印才行的,尤其是最近朝中的大事就是北方的赈灾事宜,举凡跟赈灾有关的件件都是大事。因此,白皓博养病的这段日子,每天里也要抽出两个时辰来批阅这些奏折。
听白皓远说完,白皓博便点点头。
“商人重利,各州府的地方官自然也是想要多收些税的,就怕是到时候粮商趁机太高价格,官府也多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是要早些防范的好。”白皓博说道,“通令各州府,凡是在此时哄抬粮价,枉顾朝廷政令的,涉事官员必须重惩,绝不姑息。具体的章程,你和几位大臣商量着办就好,不必问我。”
见白皓远点头,白皓博又道:“官府收购粮商手中的粮食,不得低于往年的粮价,粮价视各地的具体情形而定,个别地方也可稍有提高。粮商可能趁机从中牟利,就怕是有些官府的人也想着借此机会钻空子,还是要加紧检查才是。”
“皇兄的意思我明白了,等我明日和几位大臣商量一下,尽快拟出个章程来。”白皓远在史书上也看到过不少这样的例子,原本只是简单的一场天灾,若是朝廷一个处理不好,很有可能就会变成人祸。历史上这样的事屡见不鲜,就是在本朝百年前也有过一次因地方未按朝廷政令赈灾,而引发百姓围攻官府的事情。
大乾近些年没有战事,就是天灾也都是小规模的,对百姓的生活并没有太大的影响,这次的地震确实马虎不得。天灾没有办法预防,但是却要杜绝人祸。
☆、以工代赈
赈灾,说起来不过是两个字,只是做起来就复杂得多了。若是这事发生在往年,白皓博定然是要让白皓远亲自去北方主持赈灾事宜才放心的,只是如今白皓远还在监国,实在抽不出身来。于是,赈灾银子的事定下来后,确定钦差的人选就成了头等大事。
这件差事也是够让人纠结的。若是做好了,那自然不用说,就算回来不能加官进爵,那也是要在皇上面前露脸的,但是若是办砸了,可就要吃不到兜着走了。
于是,有人则是避之唯恐不及,有人挖空心思想把这差事谋到手。连着几天,左丞相赵文山和右丞相李元光的府上总有人递了拜帖求见,无非是奔着这钦差头衔来的。这些人的心思自然瞒不了人,不说能借此在皇上面前露个脸,就是一路上各地官府冲着钦差的头衔,孝敬的银子也是少不了的。所以说,在有些人眼里这也是一条生财路。
身在官场数十年,一步步熬到丞相这样百官之首的位置,那都是人老成精的,即便是进了门的,也都被三绕两绕的打发了,更别提进了门的根本没几个。
白皓远与几位重臣商议了一番,又问过了白皓博的意思,最终定下了钦差的人选。说起来,这人不知道还有没有人记得,就是御史袁恒志,那位因弹劾长公主白敏卉而被罚俸降职的倒霉御史。
初时白皓博听说几个人最后定了袁恒志为钦差还很是意外。这几年许是年岁渐大的缘故,袁恒志倒是不似前些年,如今上的折子也少了许多,白皓博几乎都快把这个人给忘了。细一想这袁恒志的性情,正是那种眼里容不得半粒砂子的人,又是个不徇私情的,一时间倒真是想不到更合适的人选。于是,袁恒志这个御史便这样被任命为了赈灾的钦差。
袁恒志自弹劾长公主那件事后也是觉着自己处世上有些矫枉过正,便改了些性情,如今也算得上是修身养性,不再满朝廷得罪人了。天知道,咱们袁御史接到圣旨是的心情有多复杂,就是脸上的表情也是五彩纷呈啊。传旨的小内侍也不是头一回出宫传旨,看到这样的反应还是第一遭,回宫以后还当成新鲜事说了。于是,就是连白皓博都有耳闻。
三日后,袁恒志带着随行的官员和兵卒启程赶往北方受灾地区赈灾去了。自然,银子是不能一起带着走的,随后会有专门的人员带军队押送到灾区,毕竟这不是一笔小数目,白花花的雪白银子太惹眼了。
派出了钦差还不算完事,京城这边还得安排人往北方几个州府押送救灾银两,已经从各地调拨米粮等物资。如今正是天寒地冻的时节,百姓不光需要米粮填饱肚子,这样的天气没有棉衣棉被是能冻死人的。
大概十天后,救灾的物资陆续到达北方受灾地区,集中由袁恒志安排发放到各州府,再由官府同意分发到百姓的手中。
在此之前受灾的百姓都是由当地的官府负责安排的。能投亲的自然是好些,那些没有亲戚投奔的,官府也只能是找了一些无主的房屋给百姓住,住不下的就只能住破庙里,或是临时搭建的棚子里。至于粮食,官府的粮仓仅仅几日就告罄,后续的都是从各地富商大户家募集而来的粮食。
袁恒志的折子每隔一日便送到京城,折子上详细报告了灾区的情况,以及他到达灾区后所采取的措施,以让京中能够随时掌握灾区的情况。
通过袁恒志的折子,白皓博也是知道几个州府的受灾情况比他想象的更加严重。这原本也在他意料之中,为官者,尤其是那些在地方上的官员,遇到事时这也是管用的伎俩,以期将自己的责任将到最低。此次地震虽是天灾,但一个弄不好,赈灾不利的罪名还是会落到头上的。因此,上报朝廷时总会将当地的实际情况打个折扣就是了。对此,白皓博虽然愤怒,却也有诸多无奈。
这日,白皓博一早就吩咐苏万宝去将白皓远请到了朝阳殿来,要与他商量事情。
白皓远进门时正赶上白皓博在喝药。白皓博见他进来,一边喝着药,一边指了指旁边的椅子让他坐。如今喝药对白皓博来说已经是习以为常,每次都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