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大汉光熹 >

第449章

大汉光熹-第449章

小说: 大汉光熹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非常遗憾!历史记下了一九四八年十月十九日济南城因吴化文起义而被解放军攻克,十月二十二日,一代伟人就吴化文起义一事还发表了贺电。几天后,十月二十九日,吴化文同志光荣的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五军军长。

第四次易主之后,吴化文同志在党的光辉感染鸡励下,焕发了一生中最璀璨的光辉。改旗易帜过的三十五军稍加修整后,就参加了后续的战斗,在吴化文同志带领下一路势如破竹推进到长江边上。

四九年和平谈判破裂之后,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了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战役,此役,吴化文同志达到了人生最灿烂的时刻。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一日,吴化文部连续攻克南京的几个码头,伤亡惨重的吴化文同志来不及休息,马上指挥大军猛攻南京城。

吴化文同志的精神是鸡昂的,三十五军战士战斗力持续高涨,一路简直是过关斩将攻无不克,终于在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四日凌晨,由三十五军第一零四师三一五团二营占领了民国总统府,把红旗插在了总统府的上边,标志着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南京,标志中华民国在大陆的结束。

战后,吴化文同志挺进浙江,最后在浙江省定居下来,先后担任了杭州警备司令、浙江省政府、省人民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交通厅厅长等职务,于一九六二年病逝,最终还避免了未来清算的悲惨命运。

刘谦以前之所以能够记清楚吴化文,完全在于此人易主四次而没有悲惨下场和他攻克总统府的壮举。不过,知道归知道,可他却从没与望深层次考虑过。

也许是身份地位不同,未来还会有很多投降的官员依附在刘谦羽翼下边,刘谦就得不得反复咀嚼这个故事,最后结合了汉代现实社会风气制定了一些腹案。

比如眼前这个李不但不能杀死反而还要重重的褒赏。

其一,说来人家李门g总算是解开了刘谦的难局。这一点其实对刘谦很不重要,重要的是第二点。时下,有很多依附在匈奴人手下的依附军,有些军官士兵并不是真心为匈奴人作事,只是迫于局势暂时委身求全,而这部分人刘谦就要争取。

对于心中纪念着大汉的依附军,刘谦就要给他们指出一条光明大道,而李门g就是最好的旗帜,只要重赏了李让心怀大汉的依附军看到了光明,刘谦也会减少杀死同胞的不忍和麻烦。

当然,这只是给心怀大汉的人指明的道路,对于那些甘愿人匈奴人做爹的汉刘谦决不会轻饶。刘谦早就给暗隼卫下达了命令,让暗隼卫把所有依附军将领统统做了一份档案,未来刘谦就会根据这个备案和他们算账。

指明道路后,经过广泛宣传,一些心怀大汉的依附军依然再为匈奴人做事,而干出的事情严重损害了汉人利益,刘谦对于这种人也不会手软。因为机会已经给他们了,他们抓不住又能怪谁?

曾经有人说过,一个心眼很坏的大坏人,一生中布置出一个很大的可是他到死也没有实施,那么他就不能被称作坏人,毕竟他并没有做。而一个心眼很好的人,也许是有些身不由己或处于好心,却干出了很大的破坏损害了很多人的利益,那么他最终依然要遭到法律的制裁。

刘谦认为说得很有道理,犯罪事实不是依靠臆断而是凭借事实,只要事实上错了,他就应该承担做出的后果。

对于李门g这种人,只要一直打上风仗,不陷入绝地无法营救,一般也不会轻易的投降,如果不知道他以前的秉很多人还会夸他是个义士。历史上这种人其实很多,毕竟不可能都是大英雄,人人都有怯懦的时候。

“骠骑将军谬赞了,其实属下不来营救,以属下观看他们也不能拿骠骑将军如何。以前没见过骠骑将军身手,心中就是知道骠骑将军很厉害可总是没有真实标杆,今天一见才知道属下以前还是低估了骠骑将军,原来骠骑将军的武力早就进入了当时强者之列,实在是令人难以置信。”

听到刘谦的夸赞心里明明乐得像花朵绽放一般,可是李门g很会做人,丝毫也不居功,只是一味夸赞刘谦武艺高强,好像他来不来都是无所谓的事情一样,显得很是认真,认真的让经历过刚才事情的听众们差点以为李门g说的是真的。

“哈哈哈哈!李校尉竟然丝毫也不居功,如今这种人可是不多了。嗯,刚才你攻心的那些话说的也很好,从中就能看出李校尉是个文武全才的将领。好,很好,我们不久后就要反攻匈奴人,到时候正需要李校尉这种文武全才,待把匈奴消灭之后,李校尉足以胜任京兆尹一职。”

眼前刘谦需要人,那就需要让李门g参加战斗,可是刘谦毕竟对于李门g有些不放心,于是他丢下一个大大的吸引李门g为了得到京兆尹一职而不惜其身谋富贵。

东汉时期,文官的地位位于武将之上,出现这种结果一是因为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每个朝代和平时期的文官都要凌驾在武官之上,只有乱世的时候武官才显得比文官重要的多。二是上面说过,汉代尚武文人大多都参过军研究过战术战略,很多文人就像班超一样投笔从戎照样把仗打得很好,故而武官的地位一直不能超过文官。

以俸禄来说,校尉和一郡太守基本相同,不过两种官职在大家心目中的位置就不同了,大家总是感到太守总要比校尉尊贵一些。

“谢骠骑将军看重!属下必定效死报答骠骑将军的恩德!”

刘谦刚刚说完眼中的眼眸忽然异常的发亮起来,当下重新叩拜刘谦,而这次叩拜则没有采用军人的单膝礼,而是双膝着地隆重参拜。

属于这个时期的李门g自然知道郡太守比校尉尊贵,太守也确实像刘谦所说那样一般都需要文武全才,不但要会治民也要会带兵。

内地的太守对于军事方面要求还不算太高,毕竟不是每个州郡的百姓都要时不时的暴动一场,但是在南方和边郡的太守如果不懂军事那就会很惨。

边郡不说,异族几乎每年都要试探着掠夺汉民,太守赋有抗击异族保护百姓的职责。当时大汉南部也很不平静,荆州南部一直闹武陵蛮,扬州三五年就有山越攻杀汉人。蜀州当时也不平静,要不也不会在蜀汉时期爆发孟获那一档子事。

做这些地方的太守,必须有过人的真本事,如果军事能力不足其下场是被异族攻入县衙,身死了事。大汉历代死在异族手中的太守足有数十位,从中就能看出来异族是如何的猖獗。

京兆尹自然没有异族,京兆尹管辖的范围是以长安城为中心的一块富饶土地。别说京兆尹是现在刘谦控制区里的一块就是放在以前大汉完整的时候,京兆尹也是一个大大的

时下,刘谦控制群最好的地区有南阳郡和三辅三郡及河南尹这几个地方,其他的地方大多都属于穷山恶水。刘谦能把极少的肥缺给李门g预备,说来这也算是巨大的荣耀,这使李门g如何不感动。

成功的安排好樊稠和李让两人都发自内心的表示对刘谦感鸡,看到这些刘谦心中暗暗好笑。

刘谦知道樊稠很感鸡他,主要是为了不再追究董家株连之罪,严格说来这在这个时代是从来没有发生的事情,这也是他们以前不敢全部相信刘谦的主要原因。

前不久刘谦承诺他们有些怀疑,毕竟当时刘谦处于劣势,他们最怕一旦刘谦脱险之后翻脸无情,可是现在不同了,现在也算刘谦完全掌握了局势,在这种情况还给他承诺,樊稠当然感动得一塌糊涂。

至于早早送给李门g一个京兆尹的高位,刘谦也有他的想法。

京兆尹地位重要,用京兆尹安抚李门g谁也不会认为刘谦别有用心,都会认为刘谦很赏识李而刘谦也正是需要这样的结果。

对于为了灭绝匈奴一下子放弃两个州的刘谦而言,一个在大家眼中很为重要的京兆尹小的就不能再因为京兆尹是一块死地,死死钉在三辅的腹地之中,有刘谦看护着三辅谅李门g也玩不出什么这样总比把李门g派到战场上,哪天一陷入死地就投靠敌人的好。

处于私心来说也算是刘谦举起来的人,决不能让曾经的旗帜到时候变成大大的耻辱。要是曾经树立起来的旗帜投靠了敌人,这个结果不啻于狠狠地反抽了刘谦的脸,所以刘谦早早的就杜绝了这种可能

而这种安排李门g也很满意,他认为刘谦真的把他看成了有本事之人,既然回报他如此之重,心中悠然升起士为知己者死的念头。又能揣摩着他对刘谦有救命之恩,只要他不背叛刘谦,刘谦有一日荣华他就有一天的富贵,不由得对刘谦的向心力更强了。

。。

五百三十八章 当年选择刘谦的原因

五百三十八章 当年选择刘谦的原因

成功安排好樊稠和李门g之后,剩下的事情难度就很这些骑兵原来就是有董旻樊稠和李门g三人侍卫组成,现在樊稠和李门g已经投效刘谦,剩下董旻那一部分骑兵就是做些举动也闹腾不出什么来,何况他们方才已经被李门g说动,眼下只是等待刘谦给他们一个台阶就能借坡下驴。

刘谦从董旻侍卫眼中看出了他们的渴求之色,刚想去安抚这些孤立在包围中的骑兵,远处忽然又传来骑兵行军的声音,一点点向他们这边靠近。

现场中几乎全是经历过沙场厮杀经验丰富的汉子,从轰鸣的马蹄声中,大家很快就分辨出这批骑兵人数足有千名之多,脸色骤变。刘谦脸上也不禁露出一丝异色。

眼下以局势判断,能够在附近出动如此多骑兵的势力,除了匈奴人之外应该没有别人了。大家一想到马上就要和一千名匈奴人就算不畏惧也有一丝担心。

以五千步兵和三百多名骑兵的阵容,还是不用担心这支匈奴人骑兵,可是如果这支匈奴人只是纠缠而不主动作战的话,一旦让把其他匈奴军队吸引过来,问题就大发了。

很快,这支军队顺着李门g等人行军的踪迹追赶了上来,众人一看到队伍前边飘扬的红色旗帜,心中不由大定。安下心的同时,众人包括刘谦都有些疑惑,均不知道长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