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三国之兵临天下 >

第848章

三国之兵临天下-第848章

小说: 三国之兵临天下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斗米涨到八十钱,好不容易才劝说刘璟同意暂停发行金钱,不料刘璟又将它转为军功赏赐,着实让蒋琬头疼。

但平章台已经通过决议,蒋琬也无可奈何,他只能委婉劝说刘璟分批发行,将金钱对货殖的冲击降到最低。

刘璟慢慢把弄着手中的两枚金钱,他很喜欢这种金钱,做工非常精湛,正面是未央宫大门,背面是刘璟亲笔书写的‘汉株钱’四个字,这种金钱要比五铢钱大不少,中间没有方孔,肉厚饱满,颇有质感。

刘璟明白蒋琬的担心,微微笑道:“铸造金钱当然需要时间,我倒是希望一次性赏赐万金钱,但蒋尚书办得到吗?”

蒋琬犹豫一下,看了一眼徐庶,徐庶只得躬身道:“启禀殿下,前几个月我们铸造了一万枚株金钱,到目前为止,发行了三十万枚,结果引起物资普遍上涨,我们便暂停了发行,实际上,库藏内还有七十万枚金钱。”

刘璟点了点头,难怪蒋琬满脸担忧,原来是这个缘故,他沉思片刻道:“你们能确定是由于发行金钱引发物价上涨,而不是因为汉匈战争?”

蒋琬摇摇头道:“说起来这件事我有责任,这次发行金钱主要是用于备战支付,比如民夫的工钱,从粮商手中购买粮食等等,结果金钱流传出去后,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官家一枚金钱兑一五株钱,但黑市上已涨到一兑一三十钱,很多积压在家中的铜钱骤然流通出来,物价普遍上涨,虽然和战争也有点关系,但战争并不是主要原因,还是因为金钱。”

“我不明白,蒋尚书有什么责任?”刘璟不解地问道。

蒋琬叹了口气,“因为按照最初的想法,是采用公开兑换的方式,兑换者交出五铢钱,得到金钱,五株钱入库,金钱流通,问题就不大了,但因为担心产黑市暴利,而且也担心金钱收藏,会引起市场上五株钱不足,所以微臣决定采用支付的方式,结果……”

蒋琬说不下去了,刘璟笑了笑道:“公琰担心并没有错,毕竟是第一次发行,很多后果我们也意料不到,谈不上什么责任,其实我主张发行金钱,也是有我更深的想法。

从前我一直考虑利用我们掌握钱币优势,通过贸易夺取江东和魏国的物资,现在我们的五株钱已经流通天下,所以发行金钱目的就不再是为了掠夺财富,而是为了促进贸易,我是希望金钱能够促进各地的人员货物交流,使汉国能够和中原、江东渐渐融为一体,为将来统一天下打下基础。”

刘璟一番话说得蒋琬和徐庶都暗自惭愧,他们都只考虑到汉国的利益,却没有从整个天下大局来考虑。

这时,刘璟又笑道:“其实我觉得物价上涨,更多是因为战争的缘故,因为大家害怕汉军被匈奴击败,所以对黄金等贵重物格外需求大,而市场上的黄金并不多,我们恰好在这个时候发行金钱,所以就引发了大家对金钱的热追,现在战争结束,我相信大家对黄金的需求也不会再像前段时间那么狂热。”

蒋琬正要接口,刘璟却摆摆手笑道:“我还没有说完,请公琰稍等片刻。”

蒋琬连忙歉然地笑了笑,不再说话,刘璟又继续道:“另外还有一个缘故就是时间差问题,因为我们五铢钱天下通用,所以市场上多出的五铢钱迟早会流到魏国和江东,这就需要一定时间,一是交通不便,其次是因为战争,使中原和我们的贸易暂时受阻,但我相信,随着战争结束,商队就会接踵而至,我们的五株钱就会大量流向中原和江东,物价就会渐渐平稳下来。”

蒋琬和徐庶默默点头,虽然他们日理万机,处理政务的能力都很强,但论视野开阔和目光长远,他们谁都比不上汉王。

刘璟对蒋琬笑问道:“刚才公琰想说什么?”

蒋琬连忙说:“我刚才是想问殿下,准备支付多少金钱赏赐?”

刘璟负手走了几步,这才缓缓道:“这次参战有十万将士,按照每人最低十枚金钱计算,这就是一万金钱,还有立功将士的特别赏赐,七十万枚还真不够。”

徐庶和蒋琬心中都无奈地叹息一声,看样子分批赏赐是不可能了,他们只能接受物价即将上涨的现实,不过平章台也有预案,他们将陆续投放二十万石平仓粮,以平抑粮价上涨。

这时,徐庶补充道:“殿下如果觉得金钱赏赐不够,还可以用关内和灵州的土地进行赏赐,这次我们击败匈奴,获得大量土地,很多都是从前上等良田,殿下完全可以用作军功赏赐。”

刘璟点点头,“这个方案可行,不过需要时间丈量之类,一时也急不来,可以先赏赐给将士们土地份额,等丈量完土地后再具体交割,说到土地,我倒想起另一件要紧事,就是恢复上郡、安定郡、北地郡、朔方郡和五原郡的官府管辖,土地不能空得太久,这件事平章台要抓紧了。”

“请殿下放心,平章台已经在积极筹备此事,很快就会有结果,另外太守和郡丞的人选,也需要请殿下尽快明确。”

刘璟想了想道:“我已经有合适的人选,明天一早我会交给平章台。”

……

整整一天,刘璟都是在各种忙碌中度过,黄昏时分,刘璟也离开了未央宫返回府宅,忙碌了一整天,虽然感觉有些疲惫,但刘璟精神却很好,心中十分充实。

这时数侍卫护卫着马车进入了长安城,一股喧嚣热闹的气息顿时扑面而来,这里是西门,两边商铺和酒楼林立,大街上人来人往,马车、牛车穿流不息,远处数千名匈奴战俘正在汉军士兵的监督下搬运石块,修复破损的城墙。

刘璟透过车窗望着两边街景,不远处,几块宽阔的空地上已建起了围墙,里面正在修筑府宅,刘璟记得这几块土地已荒废多年,一片残垣断壁,早已成了野狐、鼠蛇聚居之地,没想到也卖出去了,开始重建府第。

这倒让刘璟想起一事,据说长安地价暴涨,很多贫民为了赚取差价,卖掉了房宅土地,去别的县里买屋居住,这使得长安人口这两个月略有下降,这种情形绝不是刘璟愿意看到,若长安不能包容穷人,必然会引发很多严重问题,物价也会涨上天去,更重要是,它会严重阻碍关中经济和人口的恢复。

本来今天打算和平章台讨论这个问题,结果事情太多,这件事便忘记了。

这时,刘璟看到了一座占地颇大的店铺,店铺上方挂着一块牌匾,上写‘陶氏总商行’五个大字,这使刘璟微微一怔,陶家总商行什么时候从成都迁来了?昨天陶利还说暂时没有迁来。

“停车!”

刘璟一声令下,马车缓缓停了下来,刘璟推开车门便向陶氏商行走去,几名贴身侍卫连忙跟随左右。

商行大门口,十几名伙计正在收拾桌子杂物,忽然见大群士兵走来,有人认出为首之人正是汉王刘璟,吓得众人纷纷跪下行礼。

刘璟笑道:“商行里现在谁主事?”

话音刚落,却见陶胜从大门内走出,他似乎也是准备回府,迎面看见了刘璟,陶胜顿时吓了一跳,慌忙上前来见礼,“殿下怎么来了?”

刘璟也很惊讶,“岳丈大人不是在成都吗?几时回来的?”

“今天一早赶回来,殿下快请进里面坐!”

虽然陶胜是刘璟的岳父,但他在刘璟面前却不敢摆岳父的架子,这也是陶湛的要求,可以说,陶家除了去世的陶烈外,在刘璟面前,谁也不敢以长辈自居。

刘璟跟随陶胜走进贵客堂坐下,两人寒暄片刻,刘璟意味深长地笑道:“我听王妃说,陶家前年在长安购置了大量土地,现在土地价格暴涨,发了大财,可喜可贺啊!”

陶胜心中‘怦!’地一跳,他听出了汉王话中有话。

……

第897章 陶家抉择

陶胜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唯利是图的商人,他已深深领会到父亲去世前的教诲,陶家要想从商家转为世家,就必须要做出巨大的牺牲,彻底放弃利润滚滚的贸易,转而向土地发展。

为此,陶家将荆州上千艘大小船只和长江沿岸的数座仓库低价拍卖,陶家船行由此消失,数十家小船行却由此兴起,但陶氏毕竟在江南经商几十年,根深蒂固,势力极大,船行虽然消失,各地却还有二十几家商行和上座仓库,更重要还有上千名忠心耿耿的伙计,以及他们的家人,涉及到近万人存吃饭,所以一时也急不来,陶家还需要时间来慢慢转行。

不过,陶家的身份转换却不容再拖延,陶胜便在年初将家庙从襄阳迁到了长安,这就意味着陶家已不再是荆州大族,而是长安的士族之一。

为了在长安立足,陶胜做出了两个重大决策,一个是陶家出重金兴办陶氏书院,高价遍请关中名儒教授,又从关中的贫寒人家中选拔数名聪颖优秀的少年学子进书院读书,不仅分不收,免费食宿,每月还要补贴给学家中钱粮,并且陶家所有子弟也要入书院读书。

第二个重大决策是在扶风郡买下了占地数顷的西凤山庄,作为陶家的祖产庄园,世代相传,使陶家在关中有了根基。

此外陶胜还做出不少有利于陶家在关中立足的决策,比如和长安名门杜氏联姻,由陶利长子陶勇娶杜氏之女为妻,还有就是在长安购买地产。

这也是陶胜的眼光犀利之处,他看好刘璟夺取关中的前景,也推断刘璟会迁都长安,所以在长安人心惶恐,纷纷低价抛售土地时,他大量吃进,足足买了一万多亩,如今长安地价涨到每亩地二十两黄金,还一地难求,陶胜一转手赚了十倍不止。

不过陶胜心里也明白,长安不同其他城市,将是大汉的都城,他这样大量屯地,恐怕不是好事,就算刘璟不计较,对陶家名声也不利,他便和长子陶政商量,将一半土地捐给了官府,作为官宅用地。

就算这样,他手中还有六七千亩宅地,让他心中着实忐忑不安,要知道,刘璟一直在打击屯地豪强,在成都时,就逼迫数家的大户卖掉一半的良田,陶家在扶风郡买下数顷庄园,又在长安囤积宅地,这让刘璟怎么看待陶家?

陶胜一直为此事不安,不料今天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