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三国之兵临天下 >

第721章

三国之兵临天下-第721章

小说: 三国之兵临天下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简单,我下一步是要进攻中原,我必须要打开合肥通道,向东北可攻徐州,向西北可攻豫州,这样我就可以从四条战线同时对中原作战,合肥对我意义重大,而合肥属于庐江郡,所以我必须要先取庐江郡,子敬能答应吗?”

“这”鲁肃犹豫了,尽管孙权准备他为全权代表,但涉及领土,他却不敢轻易开口。

刘璟脸一沉,又冷冷道:“希望子敬能看清形势,曹军占领了合肥,实际上就已经将庐江郡最富庶的部分占领,庐江西部都是人口稀少之地,对江东已没有半点意义,我这样交换,只是给你们吴侯一个面子,如果子敬不愿意,那豫章和鄱阳就不用再谈了,孰轻孰重,子敬自己看着办吧!”

鲁肃被刘璟逼得无奈,只得咬牙答应了这个交换,“好吧!那我们就一言为定。”

“这才是识时务者!”

刘璟拍了拍鲁肃的肩膀,笑眯眯道:“我知道子敬家族都在庐江,请子敬方向,我会善待你的族人,至于吴侯,我相信他会赞同子敬的决定。”

鲁肃心中长叹一声,他要回了豫章和鄱阳,却失去了庐江郡,江东从此失去了进军中原的希望,他不知道这对江东而言究竟是福,还是祸,也不知道吴侯会夸赞自己能干,还是痛斥自己卖国。

但刘璟把三郡交换和支持江东绑缚在一起,他已经没有选择余地了。

……

五更时分,一支军队正疾速向北行军,这一带是肥沃而富庶的浙水冲积平原,汉末天下大乱,数十万北方流民逃难来到江东,在江东垦荒种地,繁衍生息,使会稽郡和吴郡渐渐地繁盛起来,江东政权也由此得以崛起。

此时已是初冬时节,江南地区刚下了一场小雪,稀薄的雪花覆盖着大地,透出一片片泥土本色,使雪后的世界并不那么纯白,官道上更是变得泥泞不堪,黑雪和泥浆混杂在一起,使士兵们行军格外艰难。

这支军队大约有八千人,由汉人和山越人混合而成,这也是会稽军队的特点,孙贲的数万军队中,至少有三成是山越人,这支军队由贺齐之弟贺景率领,奉孙贲之命夺取富春县。

富春县位于浙水北岸,紧邻会稽郡,是会稽郡军队北上的必经之路,浙水下游也是江东最为富庶地之一,这一带由临水、余杭、钱唐、富春四县组成,人口稠密,耕地辽阔。

所以孙贲的第一步就是要夺取这片富庶之地,获得人口和经济上的优势,而富春县又是首当其冲。

会稽军事先已得到情报,富春郡的兵力并不多,只有一千余人,由一名牙将率领,所以孙贲也没有派出大多的兵力,只用八千人便足以夺取富春县,毕竟冬天不宜作战,以训练修养为主。

天还没有亮,黑沉沉的夜幕笼罩着大地,但东天空的夜幕已变得稀薄了,透出一片淡淡的青色,使夜路也并不难行,可以勉强看清楚道路的轮廓,只是满地泥泞给士兵们的行军徒添烦恼,士兵们低声咒骂,不时有人蹲下来摸索着,寻找陷入烂泥的鞋子。

主将贺景年约三十余岁,长得酷似其兄长,身材也同样高大魁梧,两膀有千斤之力,使一根七十斤重的铁戟,是会稽郡有名的猛将,在进剿山越人战争中屡屡立功,被封为偏将军。

今天是他主动请缨夺取富春县,贺景志在必得,他见士兵们行军缓慢,不由心中焦急,他们必须要在天亮前渡过浙水,但现在已是五更时分,他们离浙水还有二十里,恐怕有点来不及了。

贺景见一名士兵蹲在路边整理鞋袜,心中恼怒,挥鞭向士兵抽去,大骂道:“浑蛋!给我起来行军。”

第763章 江东风云(七)

浙水北岸密集分布着临水、余杭、钱唐和富春四县,四县人口近十万户,这一带土地平整肥沃,光照和水源充足,粮食亩产量极高,是整个江东地区最富庶,也是人口最为密集之处,在三国时代,这里属于吴郡,但后来为了限制吴郡体量过大,这一带又分出来,成立了余杭郡。

会稽军要夺取这片富庶之地,首先就必须要渡过浙水,而浙水又是当地驻军防御的重点,会稽军必须趁着夜色掩护渡过浙水,终于在天亮前,贺景率领军队赶到了浙水南岸。

这时,已有先头部队在江边寻找船只,随着主力军队到来,一名军侯奔至贺景面前,禀报道:“启禀贺将军,找到了三十余艘船只。”

贺景眉头一皱,眼中露出不满之色,他很了解浙水的情况,平时这一带千船竞发,格外繁盛,怎么会只找到三十余艘船只,而且还是百石小船,他狠狠地瞪了军侯一眼,问道:“怎么回事,才三十余艘船只?”

军侯叹了口气,“是对岸的守军将船只全部驱赶到了北岸,这三十余艘船只还是藏在水湾里,没有被对方发现,我们才得以找到,否则连一艘船也没有。”

贺景无奈,只得又问道:“对方敌军情况如何?”

“对岸大约有一千余守军,但卑职刚刚得到消息,朱桓正率五千军向富春县赶来援助,恐怕也快到了。”

贺景大吃一惊,他心中顿时焦急起来,如果朱桓军队赶到浙水北岸,他们就难以渡江了,他当即喝令道:“立刻开始渡河!”

会稽军士兵纷纷挤上三十余艘小船,每艘船坐十余人,三十余艘小船离开了南岸,向对岸驶去,贺景站在高处,紧张地望着船只渐渐变成一个个黑点,消失在蒙蒙的晨曦之中。

但贺景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就在第一批渡江之船尚未抵达北岸之时,吴郡军队大将朱桓率军赶到了富春县,虽然吴郡的实际控制者是孙瑜,但吴郡军队却是由两名大将统帅,一个是朱桓、一个是公孙阳,两人都是吴郡本地人,而且都曾是孙静的部将,两人自然都向孙瑜表示了效忠。

当孙贲自封为吴侯的消息传来后,孙瑜便立刻意识到,会稽军队一定会北上浙水,夺取余杭等四县,他也急令朱桓率军南下,在浙水一线建立防线。

此时朱桓正听取牙将张信的禀报,“卑职已得到情报,对岸大约有八千敌军,正准备渡江,卑职已按照将军之令搜罗了南岸船只,但估计还会有漏网之船。”

朱桓点了点头,“少量船只无妨。”

话音刚落,便有士兵奔来禀报,“将军,江面上发现敌军船只,约三十余艘,都是小船,正向北岸驶来!”

张信立刻焦急请令,“卑职愿领兵将他们全部歼灭!”

朱桓沉思片刻道:“三十几艘船最多运载四五百人,人数太少,等他们多一点过来再动手。”

朱桓随即下令,“江边军队全面撤离,北岸的船只也不准让对方得到。”

北岸的吴郡军队迅速向北撤退,停泊在北岸的百余艘渡船也驶离了岸边,此时江面上已经出现了三十几个黑点,正是渡江的会稽军,江面宽阔,北风强劲,使船只渡江格外困难,耗时近半个时辰,三十几艘小船才靠拢了北岸,船上士兵纷纷登岸,在岸边集结,而三十几艘小船又掉头向南,去运载新的一批士兵时间渐渐到了中午,小船已摆渡了四趟,将两千余会稽军士兵送过了浙水,这时贺景也得到消息,敌军集中在富春县城内,并不在北岸,虽然这个消息不错,但生性多疑的贺景还是发现了有些不对劲,富春县城距离浙水不到两里,当第一批五百士兵登陆北岸时,县城内的守军明明在人数上占据优势,但他们为什么不出击?

这里面就有点蹊跷了,贺景意识到了不妙,立刻下令停止渡江,他大步走到江边,凝视北岸片刻,此时阳光耀眼,可以清晰地看见对岸的景物,想到朱桓的援军已经抵达,贺景心中顿时有一种强烈的不安,他当即下令道:“传令北岸立刻撤军!”

当三十余艘空船抵达北岸时,朱桓便知道南岸敌军已发现了不妙,出击的机会到了,朱桓立刻下达了进攻的命令,“传令全军出击,全歼北岸敌军!”

轰隆隆的战鼓声骤然敲响,朱桓率领五千精锐士兵从两边树林后杀出,直扑北岸集结的两千会稽军士兵,朱桓一马当先,挥舞六十斤重的镔铁长枪,一连刺翻十余人,他回头大喝:“弟兄们,杀敌立功!”

吴郡士兵喊杀声震天,士气高昂,他们兵分五队,从五个方向包围切割敌军,会稽军人数虽不少,但没有主将指挥,各自为阵,只坚持了片刻,便全军溃败了,被吴郡士兵杀得哭喊连天,尸横遍地,很多人不顾一切跳入水中,向北岸游去,但水流湍急,很快便被急流吞没了,其余士兵走投无路,纷纷跪地投降。

这场战斗几乎没有任何悬念,吴郡士兵以压倒性优势击溃了敌军,俘获一千余人,近七百人惨死在第一场江东军的内战之中。

南岸,贺景脸色铁青,他听见了对岸的战鼓声,眼睁睁看着北岸军队被击溃,他却束手无策,贺景恨得牙齿咯咯直响,拳头捏紧,狠狠一拳砸在大旗上,咬牙切齿道:“不雪此辱,我贺景誓不为人!”

吴郡士兵在浙水北岸的第一场胜利迅速传遍了吴郡各县,顿时满郡欢腾,人们载歌载舞在社庙里欢庆,在大街上游行,在吴王宫前更是聚集了数万民众,情绪激昂,不断挥臂高呼孙绍的名字,此时求变的心理已经深入每一个吴郡人心中,摆脱孙权的统治,摆脱沉重的赋税和无休止的兵役,已经成为人心所向。

吴王宫内,孙氏族人二十几人聚集在一间小院内,紧张地等待着结果,房间里,孙瑜跪在父亲榻前,低声对父亲道:“现在民心支持我们自立,孩儿也觉得时机已成熟,希望父亲能同意。”

吴郡能否自立,关键就在孙静能否同意,孙静作为孙氏前任家主,孙氏第一代长辈,又为江东政权的建立立下了卓越功勋,在孙氏家族和江东享有崇高的威望,只是孙静为人低调,几乎不出门一步,甚至江东很多人都以为他已过世。

但孙静确实已到风烛残年,瘦得只剩一把骨头,他躺在榻上微闭双眼,半晌才低声问道:“谁为东吴新主?何以自立?”

这是关键问题,他需要儿子明确,究竟是让谁为主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