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三国之兵临天下 >

第510章

三国之兵临天下-第510章

小说: 三国之兵临天下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云冷笑一声,一次小小的试探,便可看出汉中军士气低迷,军心处于一种崩溃边缘,这支军队已经不是他们对手了,他调转马头,返回了城内。

……

张鲁勃然大怒,抡起鞭子劈头盖脸向宋焕抽去,破口大骂:“混帐,没用的东西,你怎么向我交代?”

宋焕低下头,半晌才解释道:“并非属下不利,实乃士兵们都如惊弓之鸟,士气低迷,已无心再战。”

张鲁更加愤怒,大喝道:“给我拖下去斩了!”

这时,阎圃连忙上前劝道:“大将军,临阵斩将于军心不利,再说,这也并非全是宋将军的过错,将军还是需要冷静。”

张鲁也意识到自己太狂躁了,便摆摆手,“推下去打三十军棍!”

亲兵们将宋焕架了下去,张鲁望着南郑城,忧虑之情溢于颜表,他太清楚南郑城的坚固难攻,他没有足够的攻城武器,还能把南郑城夺回来吗?

就在这时,一名巡哨飞驰而来,大声禀报道:“启禀将军,吴懿军队正向我们这边杀来,相距不到十里。”

张鲁霍地回头,向西南方向望去,目光越过树林,隐隐的,他似乎看到了远方飞扬的尘土,这一刻,张鲁忽然意识到,决定他命运的关头到来了。

“全军整队,准备迎战!”张鲁抽出战剑大喊。

三万军队调转了方面,开始面朝西方,很快,大队从森林南面绕了过来,列成了四个大方阵,每个方阵五千人。

吴懿将所有的军队全部带来了,士兵盔甲鲜亮,旌旗如云,为首的主军旗不再是益州军的蓝旗,而是荆州军的赤旗,这就证明了张鲁的担心成真,荆州军已经占领了益州。

此时,张鲁军中稍有一点头脑的人都知道他们取胜的机会不大了,对方有两万军队,加上城内的军队,兵力已经和他们相差无几,而且对方有士气和占城之利,荆州已明显占据上风,很多人都开始为自己寻找后路了。

吴懿一马当先,率领军队不断向汉中军逼近,相距还有一里多时。他举起手,队伍停了下来,吴懿打量一下城池,他见城楼上又插上了两杆大旗,由刚才的一杆大旗变成了三杆大旗,这是他和赵云事先商议的暗语,赵云在告诉他,城内也已做好了准备。

吴懿又回头看了一眼自己的军队,他抽出战刀,一指汉中军大喊:“弟兄们,给我杀!”

惊天动地的战鼓声陡然响起,两万士兵喊声如雷,“杀啊!”所有的人都跟着奔跑起来,俨如大潮奔腾,挥舞着战刀和长矛向汉中军杀去……

就在西门内的瓮城里,五千荆州军士兵也已列队整齐,整装待发,赵云立马在队伍之前,半闭着眼睛,静静聆听着城外的战斗,城外战鼓声隆隆,喊杀声震天,两支军队展开了激战,这时,城头上有士兵喊道:“启禀将军,两支军队已经混战在一处。”

赵云点点头,回头对士兵们大喊道:“各位弟兄,破敌就在今天,跟我杀出城去!”

城门轰隆隆打开了,吊桥放下,赵云厉声大喊:“杀出城去!”

他长枪一摆,纵马向城外冲去,五千士兵跟着他奔出了西城门,城外尘土飞扬,旌旗混杂,鼓声、喊杀声响彻原野,数万军队正激烈的鏖战在一处,荆州军士气大振,跟着主将赵云向汉中军的后背杀去。

……

这一战,汉中军腹背受敌,士气低迷,仅仅坚持了不到半个时辰便全线崩溃,士兵们争先逃命,更多的士兵纷纷跪地投降。

汉中军将士的家眷大多在南郑城附近,他们不愿意丢弃家人逃走,也不愿再为张鲁卖命,整个战场上出现了蔚为壮观的投降场景,超过两万的士兵丢弃兵器,脱掉盔甲,跪在地上高高举手。

张鲁见败局已定,率领数千亲卫士兵向东仓惶奔逃,赵云和吴懿兵分两路,穷追不舍,张鲁最后只带着不足千人逃脱追杀,惶惶向魏兴郡逃去。

三万汉中被斩杀四千余人,其余两万四千余人全部投降,这就意味着张鲁的根基被彻底从汉中拔掉,只剩下上庸城的一万五千余人。

刘璟在派遣吴懿和赵云进兵汉中的同时,便以飞鸽传书的方式通知攻打上庸的甘宁和魏延,上庸城可以收官结束了。

甘宁和魏延率领一万水陆军队以及数百艘战船,在上庸城外和占据上庸城的汉中军对峙了近两个月,上庸城的主将孟达,副将是杨昂,他们扼守城池,封锁了水路,与城外的荆州军对峙。

如果要真的要夺取上庸城,突破水路封锁,对荆州军而言易如反掌,但上庸城只是荆州军的一步牵制之棋,引而不攻,牵动着巴蜀和汉中的大战。

甘宁和魏延一直在等待刘璟的命令,魏延率领一万陆军驻扎在庸南城,而甘宁则率五千水军驻扎在堵水河口,两支军队遥相呼应。

这天中午,几艘快船从堵水河口驶来,停在了庸南城码头上,甘宁跳下快船,快步向城内走去。

“魏将军,听说州牧有消息来了?”见到魏延,甘宁急不可耐地问道。

第535章 汉中风云(五)

在上庸等待了两个月,无论是甘宁还是魏延都有点急躁了,就在今天上午,魏延派了一名亲兵去通知了甘宁,襄阳有消息过来,甘宁便急不可耐地赶到了庸南城。

魏延点点头,“甘将军,请房间里说话!”

两人进了官房里坐下,魏延取出一封信,递给了甘宁笑道:“这是襄阳刚刚送来的命令,州牧已经拿下了益州,命我们可以攻取上庸。”

甘宁接过信看了一遍,忍不住长长地舒了口气,“终于等到这一刻了。”

这时,魏延又问道:“我们下一步该怎么协调行动?”

甘宁沉思片刻道:“从水路攻破封锁,对我而言易如反掌,还是先取上庸城,以免打草惊蛇。”

魏延点点头,“既然如此,我就先退兵,再和孟达接上关系。”

当天中午,对峙了近两个月的荆州军终于撤离了上庸城,向襄阳方向撤退,上庸城内便立刻发现了庸南城的异常。

上庸城的汉中军一共有一万五千余人,用大将孟达和杨昂率领,名义上孟达为主将,杨昂参与协同防御,但实际上,杨昂军职要比孟达高,而且在军中的资历也深厚得多,官任魏兴郡都尉,这次上庸城的守军中,一万人是杨昂从魏兴带来,这其实是他的部众。

而孟达则从南郑带来了五千人,这才是孟达的军队,所以在上庸城中,孟达和杨昂各统帅一部分军队,几乎就是各自为阵。

孟达匆匆来到城头,他刚刚接到消息,荆州军有撤军的迹象了,他扶在城垛上向庸南城望去果然,插在庸南城头上的荆州大旗已经消失了,孟达的心中顿时紧张起来,这便是当初他们约好的信号,一旦荆州军东撤,就意味行动开始了。

因为两军对峙的缘故,他们的巡哨也派不出去,所以要荆州军先撤,让上庸城的巡哨出去,这样才给两军一个接触的机会孟达又回到了自己的官房,他写了一张纸条,叫来自己的一名亲兵,嘱咐他道:“我会派士兵出去巡哨,你可混在巡哨中一起出去,向东找到荆州军,面见魏延,把这张纸条给他。”

亲兵接过纸条小心收好了,点点头道:“将军放心吧!不会有误。”

孟达随即派出十支巡哨,出城去打探消息,刚刚安排完巡哨之事,这时有士兵来报,“杨将军有急事求见!”

“请他进来!”

不多时,杨昂快步走进了孟达的官房,杨昂年约四十余岁,身材高大,长得气势凶猛,他是汉中军的元老,当年跟随张鲁从益州来汉中平叛,张鲁窃取汉中后,他便跟在了张鲁身边,慢慢高升,被任命为魏兴郡都尉。

这次上庸情况比较复杂,先是由孟达为主将,率五千人攻取了上庸,随即被任命为上庸郡都尉,但由于荆州军大举反攻,张鲁怕上庸有失,便命杨昂率魏兴郡驻军来援助上庸,参与上庸协防。

当然,张鲁还有另一层深意,就是杨昂居功自傲,有些桀骜不驯了,张鲁便借这次协防上庸的机会,将杨昂调离了魏兴郡,随即任命自己兄弟张卫为魏兴郡太守,率军驻守魏兴郡。

这无形之中便取代了杨昂在魏兴郡的权力,所以杨昂心中一直不爽,率军来上庸,他不听从孟达的指挥,自行其事。

杨昂也听说了荆州军撤军的消息,急急赶来和孟达商议,他虽然地位和资历都比孟达高,但毕竟孟达是上庸都尉,掌握着上庸的钱粮,杨昂一万军的钱粮供给还得要仰仗孟达,所以,他和孟达说话也比较客气。

“孟将军,听说荆州军已经东撤了,上庸的危机也应该解除了,我打算率军返回魏兴郡,所以想和孟将军商量一下,能否提供给我一个月的军粮?”

此时赵云的军队刚刚才夺取南郑城,他们当然不知道南郑城的变故,但杨昂知道,张卫已经被张鲁调回了南郑,现在魏兴郡无兵驻扎,他便想趁机返回魏兴郡,夺回自己的地盘,只是他担心粮草不足,便厚颜来向孟达要粮。

孟达吓一跳,杨昂居然想撤军,这可不行,这一万军队若走了,自己怎么向州牧交代?必须要先稳住他。

他想了想笑道:“杨都尉若想回去,我当然不会阻拦,粮草也会如数奉上,不能能否请杨都尉再等三天,等我的巡哨回来后,荆州军确实撤退了,那时我再为杨都尉践行。”

虽然杨昂一天都不想再等下去,急于返回魏兴郡,不过孟达说得有道理,杨昂迫于钱粮压力,便答应了,“好吧!我就再等三天,三天后,我向孟将军告辞!”

甘宁的水军和魏延的陆军都撤离上庸城约五十里,正好离开上庸郡,在房陵郡地界内,这样便给了孟达派巡哨出城的机会,入夜,魏延正在大帐中看书,魏延的亲兵匆匆领着一名汉中军巡哨来到中军大帐前,禀报道:“启禀魏将军,孟将军派人来了。”

“请进!”

魏延放下书,他就在等孟达的消息,帐帘一掀,亲兵将孟达派来的报信兵领进了大帐,报信兵单膝跪下行一礼,取出孟达的纸条,双手呈上,“这是孟将军的手书,请魏将军过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