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第4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项羽又指着季布:“季布,你带李必、骆甲为右军,不可离得太远。”
季布三人大声应喏。
“其他人跟着我。”项羽调转马头,接过季心递过来的长戟,高高举起:“所向无前,有进无退。”
“所向无前,有进无退!”将士们紧紧的勒住座下兴奋的战马,怒声大喝。
“击鼓,出发。”项羽松开了缰绳,大宛马长嘶一声,优雅的迈开修长的腿,冲进了白狼水,向对岸奔去。传令声击响了手中的战鼓,鼓声一起,中军四千人在丁固和季心的带领下,跟着项羽向前冲去,季心、桓楚分别带着左右军,和中军保持五十步的距离,越过白狼水开始向前奔驰。
数不清的马腿将清流的白狼水激得水花四溅,一片狼籍,在草地上留在一地的水渍,飘然远去。
姑夕王今天很不爽。
去年听了单于头曼的话,他在冬天侵入了楚人的地盘,本想发一笔财的,可是没想到楚人太狡猾了,他们早有准备,早早的就将粮食收了起来,百姓赶着牛羊,有的南下,有的躲进了城里。他南下几百里,一无所获,不得已,只得回来攻城,没想到围了一个多月的城,肥如、徐无一个也没攻下,还白白的死伤了不少部下。这一仗什么收获也没有,还因为和楚人翻了脸,东柱国韩信奉命关闭了关市,他再也不能从楚国得到他需要的各种货物了,相比于往年的幸福日子,这一年过得十分的憋屈。头曼召集人马去打月氏,他不愿意去,托口太远,后方又有东胡虎视眈眈,拒绝了头曼的要求。头曼也没有强求,还安抚他说,等打下了月氏,一定会补偿他去年的损失,可是头曼从八月份开始打月氏,到现在还没有消息,姑夕王在失望的同时,又有些幸灾乐祸。
可是随即他听到了一个让他很生气的消息,一万楚军骑兵居然大模大样的越过了濡水,进入了他实际控制的地盘。这太不象话了,这里是他的牧场,怎么能让楚人横行?
在确认了楚军只有一万多人之后,他亲自带领三万精骑出了白狼石城,他要一口吞下这一万楚军,以解心头之气。调集人马的时候,他特别小心,一直把人马藏在城里,生怕会把楚军吓跑了,直到三万骑全部准备妥当,这才气势汹汹的出了城。
三万骑在草原上放马而行,隆隆的蹄声让姑夕王感到了久违的快感,他的心也跟着跳动起来,将血液一股股的压上头,让他兴奋莫名。
“大王。”斥候们飞奔到他的面前,娴熟的调转马头,跟他保持同向:“楚军迎上来了,离我军二十里。”
“迎上来了?”姑夕王有些意外,又有些放松,他正担心楚军会跑呢,没想到这些人居然不怕死,不仅不跑,还迎上来了。“他们有没有援军?”
“百里以内,没有发现其他楚军。”
“好,很好。”姑夕王兴奋的在马上晃了晃身子,拔刀出鞘:“加速,准备冲锋。”
紧跟在姑夕王身后的号角兵摘下了脖子上的号角,鼓足了腮帮子,呜呜的吹响。
“呜——呜——”低沉的号角起此起彼伏,传递着姑夕王的命令。
三万将士加快了速度,在奔驰中渐渐排成楔行阵,最精锐的中军冲在最前面,左右军稍微拖后,三万大军如同一只三角形箭头,贴地飞行,卷起一阵狂风,越来越快的向前奔驰。蹄声如雷,一阵阵的敲击着大地,所过之外,已经有些发黄的牧草被踩得稀烂,露出了下面干燥的泥土,激起厚厚的烟尘,直冲云霄。
远远的,项羽听到了匈奴人的号角声。
“匈奴人离我军十五里。”斥候在他的面前调转马前,大声的将最新的情况报告给他。
“换马!”项羽手中的铁戟一摆,飞身跃上了旁边的乌骓马。传令兵也跟着跳上备用的战马,同时敲响了腰间的小鼓。听到鼓声,将士们纷纷在急驰中跳上备用的战马,然后身体伏在马背上,一手夹起了长戟,一手端起了挂在马鞍上已经上好箭的弩。他们的运作娴熟,行如流水,正是这几个月辛苦训练的结果。
远处的号角声越来越近,匈奴人从天地之间冲了出来,如狂飚一般卷向楚军。项羽放平了手中的铁戟,轻轻拍了拍乌骓的脖子,兴奋得嗓子都有些哑了:“大黑,冲出去!”
乌骓马长嘶一声,奋蹄发足,再度发力,冲出了队伍,如离弦之力向前奔去。项羽的身子伏在马背上,长戟挟在左手中,右手拔出了腰间的战刀,迎风一举。
季心、丁固同时大喝:“平戟,冲锋——”
奔驰中的将士纷纷放平了手中的铁戟,用手臂紧紧的将铁戟夹在肋下,左手抬起了弩,眼睛从缚在左臂的小盾下瞄准前方。被骑兵将士护在中间的蒲苴子和楼烦等殂击手利落的抽弓搭箭,瞄准了越来越近的匈奴人。
双方越来越近,五百步,三百步,两百步,一百步……
“射!”几乎就在同时,双方都下达了射击的命令。
两朵乌云从阵中飞起,在空中交汇,然后擦肩而过,猛扑到对方的阵中。锋利的箭矢带着利啸,扎入士卒的身体中,中箭的士卒发出一声声闷哼,有的继续向前冲锋,有的则落于马上,被随后奔腾的马蹄踩成肉酱。
楚军大部分用的都是弩,射程远,力量大,再加上锋利的钢制箭头,射到匈奴人的身上,造成了极大的杀伤,大部分中箭的匈奴士卒都受到了重创,只觉得自己的鲜血飞涌而出,连带着自己的生命也跟着飞出了体外,一个接一个的栽倒在马下。而楚军戴着头盔,胸背都有精甲护体,匈奴人的箭射在上面,造成的杀伤十分有限,就算射在没有铁甲保护的四肢上,也不至于丧失战斗力,相反倒激起了他们心中的杀气,越发的疯狂。只有射在战马身上造成的影响比较大,受伤严重的战马扑倒在地,影响随后队伍的流畅。好在他们这几个月的训练到位,将士们及时的调整战马,从栽倒的战马上面越过,继续前进。
两相比较,迎面的箭阵交锋,匈奴人的损失远在楚军之上,遭受到楚军弩阵的攻击之后,冲在最前面的匈奴阵型一下子稀了不少。
射出了手中的弩箭之中,楚军立刻扔下了手弩,双手端起铁戟,向迎面冲来的匈奴人刺了过去。
“轰”的一声,两军相撞。
项羽第一个冲入匈奴人的阵中,乌骓飞驰而过,手中的铁戟和战刀一闪,三名匈奴士卒当毙命。他纵马狂奔,铁戟如龙,战刀如虎,戟起刀落,将一个个迎面冲来的匈奴人斩于马下,面前无一合之将。季心和丁固带着亲卫营紧紧的跟在后面,顺着他杀出的这条血路,奋勇向前,两侧的将士伸出的铁戟组成的钢铁丛林,如同一把锋利的锯齿刀,狠狠的削过匈奴人的阵势,所到之处,匈奴人人仰马翻,惨叫声一片。
蒲苴子和楼烦等人不用弩,他们用的是弓,目光如电,在飞驰而过的匈奴人中搜寻军官的影子,手飞快的搭箭拉弓,准确的将一个又一个从他们面前经过的匈奴军官射于马下。他们这些人都是从各营之中挑出的射击高手,任务就是射杀对方的军官,造成对方的指挥系统不灵,项羽不仅给他们配备了最坚固的盔甲,还为他们每一个都配备了四名强悍的戟手保护他们的安全,他们自己不用带铁戟,却需要多带箭,每人随身配备两个箭囊,备用战马上还各带两只箭囊,足足两百支箭。
两军一接触,楚军的凶悍就让姑夕王大吃一惊。他本来以为,三万精锐对付一万楚军那是手到擒来的事情,他也知道楚军的装备好,但他认为那不能弥补人数上的差异,要不然他也不会这么有把握的亲自带兵出击。可是他现在后悔了,他发现楚军的战斗力远远的超过了他的预期。
姑夕王没有和楚军骑兵交过手,他只听头曼他们说过,楚军装备铁甲、马镫和铁戟,还有锋利的战刀。马镫可以弥补他们在马上不稳的缺陷,铁甲可以让匈奴人的箭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而铁戟和战刀则将他们的杀伤力提高到惊人的地步,特别是铁戟,一丈五左右的铁戟迎面刺来,匈奴人手中的刀往往还没有碰到他们,就被刺中,或者推杀于马下。一对一单挑的时候,你或许有机会躲过他们的铁戟,近身搏杀,可是集体冲锋的时候,你躲过了这一个,未必能躲过下一个。相比之下,你手中的刀如果不能正好砍中他们的脖子,而是砍在他们的甲上,那你能将他们砍伤就算运气好了,基本是别指望杀死他们。
姑夕王曾经把这些当笑话,他觉得那些头曼打了败仗给自己打借口。不过就在二十年前,秦人也好,燕人、赵人也罢,他们能打败匈奴人,仗的都是弩的威力强大,阵而后战,匈奴人的确不是对手。可是他们的速度无法跟上匈奴人,在马上的战斗力也不能和匈奴人相比,即便是胡服骑射的战国骑兵也是这样,李牧击败匈奴人,靠的就是弩和车阵,那是伏击战,而不是草原上的骑兵对攻。姑夕王相信,就算楚人利害,这短短的几年之间,他们不可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骑兵对攻,还是匈奴人占据上风,种地的农民怎么可能和游牧的猎人在马上较量?
一切,都是那些吃了败仗的家伙胡说八道。
但是他现在后悔了,他发现头曼不仅没有胡说八道,在某种程度上,他还没有把楚军的威力清楚的表达出来。比如楚军的战马和匈奴人比起来毫不逊色,比如他们比匈奴人还阔气,清一色的一人双马,战马的体力保持得很好,冲锋起来的速度惊人。比如那些楚军手中的长戟简直就是夺命的毒棘丛,让人躲无可躲。比如他们在马上的稳健,比起匈奴人来有过之而远不及。
姑夕王知道,最后一点应该都归功于那个叫马镫的东西,这曾经是他最不屑一顾的东西。
他后悔了,早知道如此,他一定和头曼他们一样,尽量多从楚国换点铁,打造一些马镫。他们打造不了楚军手中的铁戟和战刀,战甲也不如楚军的坚固,可是马镫却不复杂,是个铁匠都能打,而作用却十分明显,现在看着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