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蜀汉我做主-第5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泌虽然才能不足,但也算清明。
自那以后,长沙就是大治。百姓富足,后来迁徙山越人,北方掠夺的人口来此。本来地广人稀的长沙,显露出了一种人口稠密感。
隐约有盛世的影子。这样的大村子,在长沙可以说是极为多的。
经过数日兼程,太史慈的军队出现在了这座村子的不远处。
太史慈乃猛将,帐下士卒自然精锐。兵将七千,队伍严整,一股子锐气直冲云霄。
太史慈策马在前,胯下骑乘一匹西凉战马,身上穿着金色甲胄,手握丈长长枪,后边背着一柄家传宝弓。
太史慈善射,曾经与孙策一起攻打一座城池,城上有人辱骂孙策,太史慈弯弓,射中那人左臂,钉在门板上。
一射成名,军中无人不服。此刻,乃是数年来首次出阵,自然是把吃饭的家伙也给带上了。
他身旁跟着掌旗兵。一杆上绣“太史”二字的将旗在掌旗兵的手上,迎风飘舞,张牙舞爪。
连日赶路,士卒疲乏。眼看攸县快到了,这儿又有一座大村,太史慈想了片刻,勒马下令道:“命士卒去村中取水来,埋锅造饭。”
“诺。”帐下副将应诺一声,率领数百人涌向前边的村子,太史慈则率领众将士,选了一处空旷地方休息。
他们大军到了,取些井水造饭。在太史慈看来,应该是挺简单的事情,于是他下令士卒先埋锅,取柴火。
等水到了就可以造饭了。
不想,却出了麻烦。
片刻后,刚才被派去取水的副将,一脸晦气的回来了。士卒们还押送着一个衣着朴素,但却昂然挺立的老者走了回来。
这老者一边走,一边骂:“贼寇,要杀便杀。”
太史慈这一看,心下颇为恼怒。他为人忠义,与当时大儒孔融都有些交情。为将后,也善待士卒,爱惜百姓。
太史慈临来的时候,就交代了帐下将领,切忌不可祸害百姓。要以礼相待。
不想,这刚到攸县,就有部将居然犯了他的忌讳。
那副将率兵数百人,押送这老者,老者还大骂不止,在太史慈看来,却是得罪了这老者了。
一个老人也应该是村中最德高望重的,得罪了老者,就是得罪了这座村子。这叫以礼相待?
“怎么回事?”太史慈亲自起身,来到了副将的面前,语气不善的问道。
这副将也知道太史慈的忌讳,当下也不敢隐瞒,把发生的事情给说了一遍。却是副将奉命去村中取水,也是依照太史慈的规矩,先拜会了村中长辈。也就是眼前这老者。
老者初时很热情,甚至热情的让副将受宠若惊。不过,当老者得知他是江东将领的时候,当即就变了脸色。
不仅是不客气,反而暗中招呼村民,在井水中抛下牛粪,马粪一类的东西。
让好好的井水,变得奇臭无比。并且大骂贼寇不止。
“老先生为何如此?”太史慈深深的皱起了眉头,弯身问道。
这老者可能也是骂累了,在副将说话的时候,在旁没吭声。这个时候太史慈问他,他撇了太史慈一眼,道:“江东,贼也。屡次兴兵作乱,攻我大楚。而今我楚侯官居镇东将军,你江东的吴侯也不过是楚侯的部属罢了,不仅不听号令,还来作乱。身为楚民,不骂你骂谁?”
老者牛气哄哄,一副看不起江东人的样子。说起楚侯的时候,脸上自然而然的露出了崇敬之色,自称楚民更是露出了傲然的摸样。
不仅忠义浮于面,而且声粗理更足。
让太史慈皱眉不已,如今乱世,多少百姓见到大军所至,都会露出忐忑的摸样。但是这人非但没有,反而如此拥护寇封。
自己污秽井水,也不给他们江东兵吃用。
传闻寇封入江夏,兼并九江,入长沙。不仅帮助他们打造深井眼,挖通河道,渡过了那一次数百年难一遇的天灾。
而且建立学校,任用贤才。三郡繁荣,百姓归附。
如今寇封割据荆楚,地方雄长数千里。带甲数十万。但是根本还是这三郡。只要三郡不失,寇封即使大败,也可以退居三郡而自保有余。
太史慈早有所闻,当时感叹寇封得人心至此。江东历经三世,十余年,也不过如此罢了。
但是今日一见这普通老者,也敢与军队为敌。辱骂吴兵为贼寇,忠义浮于面。亲眼所见,才知道寇封如何的得人心。
顿时有一种郁闷之气,直冲头颅。他本来打算占据攸县,安县,扩张展现,以帮助豫章的防御。
没想到,却是这个摸样。
这就算打开了城门,破了城池。也不知道会不会有城中百姓偷偷打开城门,迎接楚军入城。
不得人心,怎么守城?
这无异于一盆冷水,浇在了太史慈的心中,意气风发什么的一下子就减了一半。心中郁闷,但是太史慈性格很好,挥了挥手,下令道:“既然老者不欢迎我们,我们也不好强求,放了吧。”
“诺。”那副将应了一声,带着老者离开了。
随即,太史慈下令士卒们远去江河处,取水,才埋锅造饭。
第626章 先赚太史慈
襄阳城。
自寇封把书贩给了邓广以后,就开始关注北方的形势了,不过,估计这会儿,邓广在北方还没有掀起什么风暴。
还没有出现北方大规模的商人南下购书的热潮,寇封的充盈国库的大计,只能暂且放着了。
这段日子,寇封的私生活也算是挺丰富的。与糜氏算是新婚,常去她那边就寝,另外,寇封也把丁夫人带给了张仲景诊断。
结果就是,丁夫人的身体还是能够调理的。这一结果,让丁夫人几乎晕眩过去,当夜就把寇封给榨干了。
这日,寇封刚从温软的床上爬起来,就来到了书房中。因为,黄忠有紧急军报呈上。
寇封今日穿着一件宽大的便服,头上也没戴冠,只是随意的裹着布巾。一股居家之气很浓。
少了那往常非常威仪的气势。
寇封面带笑容的把手中的折子给放在了案上。所谓军报,也不过是江东增兵罢了。
孙权加高城墙到二十五丈,铁索横江,再在江底插上一些尖锐如长矛的东西,以阻断长江流域。
这些手段,寇封都没有出乎寇封的意料之外。孙权把希望都集中在了豫章,认为保豫章就能保住整个江东。
不由抽调了整个江东的所有兵力,东拼西凑兵马。以仅剩下的宿将之一全琮,以及昔日猛将凌操之子凌统防守豫章。(昨日一章三七大意了,凌统父子的身份对调了。汗,经书友指点已经改了,抱歉,抱歉。)
这内部自然是空虚了,对于甘宁那快捷的水军,也就不得不防了。
铁索横江。按照黄忠的话来说,铁索粗如手臂大小,有数十之多。连贯南北,以巨大的木桩作为固定,辅之以巨石。
并且派兵驻守。
以甘宁的力量,可能还拿不下。
这些都没有出乎寇封的意料,只有一点,孙权为了防备他,居然请了曹将李典南下。
李典乃是名将啊,不是一时猛将。他能够经略一个底盘。把他请过来,再想赶走,恐怕就不容易了。
但是孙权仍然咬了咬牙,把李典给请过来了,可见是下了血本了。一定要把他寇封挡在江东之外。
看着黄忠来报说的,孙权的这些种种布置。寇封心下就有了定计。
增兵,给黄忠增兵。
黄忠在九江,共计三万五千人。但显然威胁不够,寇封打算增兵致十万,把留在襄阳的庞统,以及张飞全部派遣过去。
并且亲自领兵,造成一种压力,更加抽调出江东的骨髓,后方兵马。给予远在台湾的海军,腾出机会来。
一举攻破吴郡。造成江东震荡。如此,江东就拿下了一半了。寇封一瞬间,就了定计。
大军方面也没有问题。
自屯扎回襄阳以后,就开始休整,如今大军也算是焕然一新了。尤其是经历大战,新兵也磨成了老兵。
也因为大胜了数场,江陵赚了周瑜,徐晃,襄阳打败了于禁,高览,天子都城外,败曹操。
士气上也是气势如虹,可以随时出阵。不像曹操那边因为士气低落,一时难以再战。
就在寇封打算下令先遣蒋琬送辎重入九江的时候。
有护卫在外报道:“主公,长沙郡尉霍峻那边的急报。”
“喔,呈上来。”寇封却是心下一动,长沙,布置在那边的霍峻是蜀汉历史上少有的善守的人,也是特地的防备猛将太史慈的。
那边急报,恐怕就是关乎于太史慈的事情了。
对于太史慈,寇封还是觉得很是奇怪的。寇封很了解汉末的历史,不过对于名将,谋臣门的生死时间段就不怎么了解了。
因为有些资料是用年号来记载的,比如说黄龙元年什么的。甚至于三国以来,三个国家,分别各自有年号。
有的则是用公历。
很混乱,寇封哪能一一记得清楚?不过,对于太史慈的记载,寇封却是有些印象的。
寇封记得很清楚,太史慈是在赤壁前后死去的。因为记载简单,太史慈又是少有的名将,所以寇封记得很清楚。
所以,对于太史慈到现在还活着,寇封才觉得奇怪。虽然他的到来改变了不少历史,可以说是面目全非了。
但是对于武将的生死,应该没有大的变化的。
奇怪的时候,寇封就恍然想起了一个记载。太史慈是病死的。可能也是因为他过早把黄忠给拿下了。
太史慈与黄忠交战的次数减少,从而保持了一段日子的养精蓄锐,才没有病死。
这是寇封能找到的唯一理由。
不过对于太史慈生死,寇封计较其实不大。他还活着,寇封反而觉得有些欢喜。
因为太史慈,可能是寇封唯一能正常收服的将领了。
太史慈忠于孙策,这毋庸置疑。也终于孙权。不过,在寇封看来,太史慈忠于孙权,但始终是保持了一定疏离感。
孙策那么多重将留给孙权,孙权也都重用。但是对于太史慈,却似乎没有什么用过。
从中就可以看出来,孙权也不信任太史慈。为什么呢?可能也正是因为太史慈太忠心与孙策,而对于孙权的态度,有些疏离。
心更向着孙策的长子孙绍。另外,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