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回到三国做强者 >

第470章

回到三国做强者-第470章

小说: 回到三国做强者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郭淮率领一万暴熊军士兵及数成双匹战马行走在栈道上,稍有疏忽就会掉下万丈深渊,粉身碎骨,左侧是巨大的石壁,高耸入云,从头到脚,全是光秃秃的苍黑的石灰岩石,山谷间弥漫着浓浓的雾气。扭往右侧一看,深壑无底,云雾飘渺,立即感觉全身冰冷,心惊目眩。走在栈道上人人脚下虚飘,有种腾云驾雾的感觉。

郭淮大军在在栈道上行走,不时会有战马掉下悬崖,有时候士兵太过疲倦,也会不小心掉下悬崖;最让郭淮减产的是,由于士兵身体上疲惫不堪,稍不注意就会有士兵跌倒在栈道上,身后的士兵稍不留意就会跟着绊倒,一个接着一个有时数十人同时在绝望中掉下无底深渊。

郭淮大军花了近半月的时间才走出悬崖绝壁的栈道,士兵们都非常的兴奋,可接下来还有500里天狱的斜谷口,那要翻山越岭,困难重重,还有斜谷险关要拿下。如果说是遇到雨季,那斜谷、子午谷一定会是山洪暴发,泥石遍地,大军不被困在谷中就是好事了。

郭淮大军走出栈道后,立即找到能够扎营的地方,先让手下士兵休整几天,毕竟士兵经过半月的行军,体力严重透支,再继续前行的话,别说战斗了,连走路都很困难。

连续半月的行军,郭淮大军终于通过了恐怖的300里栈道,士兵们疲累不堪,有的士兵还未等营房弄好,身体才一接触地面就倒卧下去,片刻就是酣睡如雷。郭淮也没办法阻止,郭淮也是累的一塌糊涂。

汉中张鲁得到徐晃大军走陈仓道后,没有想到徐晃会另派一只大军走斜谷;也让栈道、斜谷、子午谷没有派兵阻击或骚扰;张鲁只在斜谷关隘安放了2000名守军,没有派重兵,否则这样的道路,郭淮大军要想通过真的比登天还难。

郭淮大军休息三天后,士兵的体力得到了很好的恢复,可夜间的一场暴雨给大军的出发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子午谷素来有五百里天狱之称,就算是在大好晴天,也难见天日,阴森森的有如地狱,昨夜一场大雨后,道路更加难走,有了路段还会被大暴雨给冲毁。

幸好暴雨时间不长,下半夜又是清风徐徐,月光明亮,虽然湿气很重,却没有半个雨滴;郭淮心里轻松不少,士兵们休息了三天,已经接到明天出发的命令,士兵们收拾行装起程。

离淮大军继续前进,不论遗产如何难走,士兵还是能骑上战马代步,这可为士兵节省了体力;只是由于昨夜的一场暴雨,造成山谷中洪水暴发,大水冲毁、淤塞了一些狭窄的山道。

郭淮大军一边走,一边还要派工兵在前开道,到时候道路,确保大军的行走。狭窄的山谷左侧是高入云端的如屏大山,天上是烈日高昭照,脚下是洪水冲来的泥沙、石砾、激流,整个谷道汪洋一片,无水的地方也是泥泞不堪,几乎寸步难行,郭淮大军无一刻不在受着痛苦的煎熬。

行军虽然艰苦,也很难走,可毕竟有战马代步,比起在栈道上行军那可轻松很多。速度也快了不少,每天能行60里左右。

经过几天的行军后,侦察兵返回来报告道:“将军,前面十里外就是斜谷关,关上有2000名士兵防守。”

郭淮听后道:“继续侦察,把前方所见人员全部控制起来,不论是否是对方的探,就算是老百姓也要控制。”

侦察兵听后,立即走了,郭淮让大军扎营休息,等实地侦察地理地形地貌后再做决定。

第679章 偷袭

斜谷关隘虽然非常的险峻,关隘二侧都是高山峻峭,悬崖绝壁,而且很峡窄,不利进攻,只利于防守,特别是进攻时兵力施展不开,有再多的兵力也没有用,形成不了优势兵力,只能是添油战术,这对于进攻方来说是致命的。

古代战争,最难的就是攻打城池,吕宁手下最强的兵种是骑兵,虽然步兵也非常的强悍,可面对坚固的城池,也是需要用士兵的大量牺牲来换取;好在吕宁弄出来的黑色火药,虽然不可能和后世的高效黄色炸药相比,可用来炸开城门还是可行的。

郭淮当然不会傻到让手下士兵去强攻,面对这样坚固的城池,士兵无法展开,还会造成极大的伤亡;这肯定是不成的,郭淮手下的步兵可是花费了不少,训练数年,为的就是对汉中、益州的进攻,这一下子消耗光了,拿什么来攻打益州啊?

郭淮也是利用夜晚,用炸药把城门炸开,最后一举拿下斜谷关隘;侦听下斜谷关隘后,郭淮让手下士兵休息二天,这段时间士兵的体力确实消耗极大。

二天后,郭淮大军一举杀入汉中平原,顺手把汉中以东的上庸拿下,留下二千兵马驻守,随后挥军向西,直插汉中首府南郑。

郭淮大军拿下西城后,随军的谋士蒋干前往汉中首府南郑去说服张鲁;蒋干也是上三国版的人物之一,是周瑜的同学,在历史上被周瑜谋算了一把;可其实蒋干的才华还是非常优秀的,只是和周瑜上,那就不是一个级别的了。

蒋干也是慕名到晋阳,后来在晋阳的行政学院学习后进入吕宁的集团内,其才华也很受大家的认可,这次出使汉中,也是在徐晃大军出兵前早就制定好的。

世人都知道,没有强悍折军事力量威慑,再优秀的说客也是一事无成;要想让张鲁投降,首先就得把张鲁给打趴、打怕,只有这样说服才有用,否则谁也不会投降。

而此时的徐晃大军已经拿下阳平关,杀到了定军山前,定军山,位于沮水与河水交汇地地方,这里扼由陈仓道、故道进入汉中的咽喉,素有南郑门户之称。

徐晃大军在占领沮水畔的隘口后,要想进军汉中郡的首府南郑,就必须先占领定军山,这座耸立于平原上的突兀山岭,而对于想要守住南郑的张鲁大军来说,既然将徐晃大军驱逐出谷道已经不能,那么坚守定军山的意义就相当大了。

徐晃大军想要跳过定军山袭取汉中腹地的话,张鲁军只要守住这里就可以威胁到徐晃大军的后方补给线,这是双方必争之要冲。

张鲁在得知徐晃大军杀到定军山时,把手中大部分兵马增援到定军山,这是守住汉中首府南郑唯一的,一旦定军山失守,那南郑就直接面临答晃大军的围攻。

而在张鲁一方,得到陈仓道失守的败讯后,急忙调大军而固守首府南郑,在定军山这个极度重要的战略据点上,张鲁的兵力加强至六万余众。同时,张鲁也吸取了丢失陈仓关的教训,除了在定军山这一点上重兵驻守之外,在天荡山、米仓山等要汉中张鲁大军也是层层布防,摆出了一副严防死守的架式。

张鲁大军的营寨驻扎在山间高处,居高临下,俯瞰河水畔一望是平原和奔流河水,这绝对是非常重要的地方,守住这样的地方,徐晃大军无论想从陆路还是水路进犯南郑,都会暴露在张鲁军的眼皮底下。

西山与定军山一样位于河水的边上,不过西山的位置不靠近驿道,而是位于定军山的后面,单以高度来说,西山甚至比定军山还要稍高一点;对于远道奔袭的徐晃军来说,天时无法改变、人和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地利是可以改变的。

徐晃把大军驻扎在二个地方,形成拒角;一处靠近河水河谷的大道上,另一处则驻扎在西山;徐晃这样做目的很明显,那就是以高制高,既然张鲁大军可以在定军山居高临下威胁过往的徐晃大军,那么不如再干脆一点,先抢占比定军山还要高的西山,这样一来张鲁军在地利上的优势就没有。

定军山前的密林道路上,一支军队正熟悉的沿着山道疾行,这只军队没有点燃火把,士兵全都穿着象吕宁军士兵的甲衣,不过这只军队的身份不是徐晃大军,而是张鲁手下的大军,带兵的主将是刚刚丢失陈仓关隘的张卫。

张卫莫明其妙丢失陈仓关隘后,心里窝火,逃到定军山后,见徐晃大军分开扎营;张卫立即想给徐晃大军点颜色,想利用熟悉地形地貌的优势,从林间小道对徐晃军进行偷袭。

对于徐晃大军来说,刚到这地方,虽然也派出了不少的侦察兵,可对于一些密林小道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全部搞清楚的,特别是象这样地形复杂的地方,被偷袭也是难免。

河水畔就是徐晃军营寨所在,张鲁根据斥候探得的军情,驻守这里的是徐晃,其兵力只有一万五千人。

张卫还是低估了徐晃大军的防御能力,特别是在夜晚的哨兵更是出乎意料;张卫没有想到徐晃大军的营寨内不仅有明哨、暗哨,还有随军的猎狗;最让张卫郁闷的是还没有潜入徐晃军大营,就碰到了徐晃军暗哨发出的哨铃。

瞬间,徐晃大营内哨声尖叫起,士兵听到铃声和哨声后,在第一时间穿好衣服,戴好铠甲、头盔,拿着手中的兵器跑出营房。

对于吕宁军来说,不论是任何一只军队的士兵,夜间的紧急集合早就习惯成自然,这在训练的时候是常有的事;况且现在还是在作战阶段,士兵的警觉性不用担心。

仅仅是数分钟时间,徐晃身边的排好了队形,做出了战斗准备;中间弩箭手早就端好连弩;一万飞熊铁骑布于二侧,只要徐晃一声令下,随时可攻击来犯之敌。

此时的张卫心里非常窝火,本来想偷袭的,可离老远就被徐晃的哨兵发现,而此时离徐晃军大营还有近千米,如果是强行进攻的话,没有什么胜算,搞不好还会陷入苦战;张卫想了想,还是让手下大军后队变前队,立即撤退。

第680章 追杀

徐晃见张卫军放弃偷袭,立即让一万飞熊铁骑杀出,对张卫大军追杀;而西山上驻扎的五千暴熊军听到哨声后,也立即杀下山来,对张卫大军进行围堵。

张卫未想到徐晃折军的警觉性那么高,反应速度实在是太快,虽然在第一时间撤退,可面对徐晃大军的铁骑,这二条腿怎么跑得过四条腿的战马啊!

张卫见徐晃铁骑马上追到,也不犹豫,立即留下二千兵马阻击,掩护大军撤退。对于徐晃的一万飞熊铁骑来说,二千步兵想阻击其实就是痴心妄想,况且还是在惊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