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我乃刘备-第6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啊,都半个月了还没有消息,你说……”
刘备还没有说完,帐外奔进来一个士卒,他向刘备匆匆禀报:“报!丞相,西陵城头挂起了白旗!”
“唔?”
刘备把担心赵云的话缩了回去,看了那士卒一眼,嘴角边挂起了一个可爱的笑。这可奇了,都接连攻打西陵城多天了,一直没有进一步的结果,他怕士卒连日征战疲倦了,也暂时休战,等待着战机,不想西陵守将居然这会突然想要投降?
刘备站了起来,呵呵的笑着,看了典韦一眼:“这可是喜事啊,我倒要看看他们为什么不想打了。”
刘备说着就要离席而去,这时又有另外一个士卒走了进来,向刘备报道:“丞相,营外有贼将诸葛亮求见!”
“诸葛亮?”
刘备脑子一转,难道是赵云出事了,他是拿赵云来要挟自己了?不过不管怎样,该见的还是要见,他也重新做回了席上,传令放诸葛亮进来。这当儿,刘备想了好几个见到诸葛亮的场面,有颐指气使,有羽扇纶巾,有谈笑风生,反正只要能想象出来的,刘备都想了。但让刘备万万没有想到的,他与诸葛亮的首次近距离接触,却是如此的富有戏剧性。
诸葛亮,这个建安六年的诸葛亮,本来只不过十几岁的年纪,正是年轻有为、风华正茂。然而,他却坐在轮椅上,被人缓缓推着进来。他的面色看起来是那么的惨白。嘴唇发紫,印堂发黑,轻摇羽扇的手也是那么的枯瘦,人看起来一点精神也没有。然而,但当他在被推进来后,抬头去看刘备的那一刻,两眼之中却投射出了迥异的光芒。
仿佛,他是在研究着一个古物,或者的在看一个多年不见的老朋友那样,非要不停的盯着他看。或许只有这样。他才能从他的那张岁月刻划过的脸庞上,找出一丝蛛丝马迹。
刘备本来已经准备好的说辞,在这一刻被他的目光扫劫一空,他看了诸葛亮两眼,不自在的笑了笑,心想我又不是大姑娘,你也用不着这么的看着我吧?谁知,也就在刘备在心里打趣儿的时候,只见那原本坐在轮椅上的诸葛亮。突然长身而起,离开了轮椅,走到了刘备案前。刘备尚没有从新组织说辞,就见诸葛亮突然双膝一跪。向刘备长长一拜。
非但是左右将士被诸葛亮这一举动弄得莫名其妙,就连刘备也是尴尬了起来,这个礼也未免太过实在了些吧,就算你诚意要投降。也没让你进来就这么一拜啊?再说,你好歹也是仲家的大将军,代表的也是袁术。你这样一来岂不是丢尽了仲家的颜面?刘备不知为何,在这一刻不知所措中带了些许的鄙视。高品质更新就在他干咳了两声,正要开口让他免礼,却见诸葛亮抬起头来,突然叫了声:“先帝!”
一声先帝,把刘备震得半响不动,他叫什么,怎么这么熟悉啊?再看他的双眼,居然淌出了青黄的眼泪!
“……”
刘备看了看两边,只见两边陪着坐的文武们,也都是被诸葛亮这声先帝给弄得更加的莫名其妙了。
诸葛亮拱起手来,向刘备说道:“先帝,你不记得微臣了吗?”
先帝?微臣?刘备皱紧了眉头,这种称呼,好像是历史上才有的啊。历史上刘备崩于永安宫后,诸葛亮为蜀汉丞相,他每次北伐前都要端出刘备这个先帝,以此来压制刘禅,提醒他不要忘本。而他每次都以“先帝”来称刘备,著名的前后《出师表》都可为之佐证。想到出师表,果然,只听只听诸葛亮哽咽之声响了起来:“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一篇出师表被诸葛亮完完全全的背完,刘备是彻彻底底的震得外焦里嫩,半响不语。
如果说在这一世,诸葛亮会点妖术,摆个奇门八卦的,刘备还能接受,但他居然能未卜先知,居然能够知道自己历史上写过的这么一篇文,那实在不是开玩笑的了。他甚至在这一刻不得不怀疑他,这个诸葛亮难道也是穿越的,不然他怎么会知道这些?
对于穿越这个问题,刘备想越少人知道越好,于是,刘备立即屏退了众人,让他们都回避了,他则离席而起,走到了诸葛亮面前,将诸葛亮扶了起来。诸葛亮只一个劲的向刘备认错:“先帝,都是我不好,若没有我从中阻挠,只怕先帝也早已经一统天下了。”
“等等……”
刘备立即制止了他接下来想说的话,拉着他冰凉的手,问道:“这些都是谁告诉你的,你怎么会知道这些,你知不知道,你突然说这些会吓死人的呀?”
诸葛亮当然不会是穿越分子,也不可能未卜先知,更何况。高品质更新是那种已经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他之所以知道这些,那还要从寻阳城说起……
先说说那晚北面突然起的大火,所谓无风不起浪,这火自然不会是无故而起。早在这之前,诸葛亮突然派出使者,亲自来找赵云,告诉他他的女人如今在他手上,让赵云过来相见。当然,相见那是客气话,不好听点。诸葛亮是准备以这事扣下赵云,以达到消弱刘备势力的目的。就诸葛亮打的这个主意,赵云和刘备谁都清楚。当时,赵云一口拒绝了使者的要求,赶他回去了。
当然,赵云的原意是听天由命,不管是以忠还是以义,他都不能在这关头离刘备而去。但他被及时从后军赶来的刘备一说,他也即想了明白。他知道自己的选择是一定会让自己后悔的,只是他同时知道,有时候好的东西并不能同时存在,所以面临着抉择。就像现在这样。要刘备,可能失去俄斯兰巴,要俄斯兰巴,有可能会失去刘备。但刘备告诉赵云不可重蹈他的覆辙。不要再做让自己后悔之事的同时,也给了他一个办法。
办法就是让赵云随着难民,混入寻阳城。再随机行事。这个办法的确是有点冒险,但有时候,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赵云于是只带了十几个心腹,从各个城门混入城内,再暗地里联络,打探消息。也终于让他打听到俄斯兰巴就关押在黄祖那里后,赵云又立即窜到黄祖府邸附近,进行了一番安排。眼看着从内部得到的消息,知道黄祖不日将要处斩俄斯兰巴,赵云于是将连日来计划好方案付诸行动。
也就在那个晚上,赵云终于在北面的仓库点起了一把火。由于仓库所处位置正好距离黄祖的府邸不远,火起后,也迫使黄祖府上下慌乱做一团。要知道,这大火说烧就烧起,随时都有可能蔓延到他那边,他们又怎能袖手旁观?赵云也正是趁着这个机会,将俄斯兰巴带了出来。只是,赵云不会知道,他这边放火,居然有人从中打劫。
不过,打劫之人并非别人,正是魏延。
魏延自领庐江太守,便一直驻守皖县,替刘备镇守着南面门户。身为一个血性男儿,对于寻阳城丢失,土地不保,魏延极是不甘。虽然,这跟他并没有多大的干系,也并非他的过错。然而,自从他来庐江后,为了雪耻,为了夺回寻阳,一连跟诸葛亮打了数战。只是,奈何诸葛亮也并非寻常之辈,而且,诸葛亮也认识到寻阳城的重要性,于是在寻阳一带集结了重兵,誓死守护此城。魏延遂三战而不能下,且又损兵折将,方才退军回去,暂时作罢。
虽然这样,魏延却仍是心有不甘,寻机报仇。说来也是天意,也就在这时,一个天赐的良机送到了他的面前。
某天晚上,他的人马在江边发现有人偷渡,想要经过他的防区到诸葛亮的寻阳城去。魏延当即组织人马,在江岸上设线,又让皖口水师将军程辉配合行动,进行阻截。眼看着将对方围住,战争也一触即发,却很意外的结束了。
被围的不是别人,正是陈二所部。
却说陈二从彭泽叛张飞出走后,离了彭泽,一路往西面而走。只是,毕竟寻阳在江水对岸,而这一段路又要经过魏延的防区,他们又不敢白天走路,只得摸了天黑,准备在黑色的掩护下偷偷过河。谁知最后,他们最终还是被魏延的探子给发现,并将其捉了。
陈二倒也对他并不隐瞒,将自己如何愤然离开张飞的事情跟魏延说了。这魏延听后,长长叹了一口气,说道:“如此看来,将军你其实并不想叛变,而是心里面的疑虑太多了,这才糊涂之中走了下策。”
他又问陈二:“如果有一个机会能够证明陈将军你的清白,将军你可愿意做吗?”
陈二愤然出走,当时虽然走得干净,但一想到刘备平时待自己的厚恩,还是有点舍不得的,隐隐有后悔之意。他此时突然听到有这么一个反悔的机会,自然不由得他心里一动。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陈二向诸葛亮献了降书,然后,诸葛亮在召集了众文武讨论之后。同意了陈二的请求,并让陈二带兵进了城。当然,陈二的这些人里面也并不单纯是他的本部人马,自然夹杂了魏延挑选的精锐之师。而在这些人里面,魏延也是其中之一。
而又恰恰不巧,诸葛亮因为上次襄阳城摆八门阵被郭嘉所破,身负重伤,被迫退回寻阳休养,准备以江夏抗刘备。只是,连日来诸葛亮病情日渐加重。遂使诸葛亮心惊。诸葛亮于是登临点将台,夜观星象,得知自己命不久矣,于是准备以祈禳之法挽回天命。
魏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