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三国之最风流 >

第176章

三国之最风流-第176章

小说: 三国之最风流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铁作坊。再次,紧邻名岳嵩山,濒临名川颍水。

临山濒水,保证了此地有足够的雅趣。冶铁作坊多,保证了此地有足够的外快可捞。两州大部分士子、商人上京的必经之路,又保证了此地诸般商品货物不缺,同时还有机会认识一些路过的名士、世家子弟。有此三利,自认为是个雅士、也是个名士,同时也承认自己有点“小小贪财,寡人之疾”的国叕自上任以来便如鱼得水,乐不思蜀,常对门下亲近吏说:“阳城长的俸禄虽只六百石,但是地方太好了!就算给我一个千石县令,我也不换!”

他也还算是勤政的,每五天上一次堂,处理县中政务。政事毕了,其他的时间或悠游山林之下,望月长啸;或垂钓颍水之边,半日清闲;或赴县中大户宴请,肴馔纵横。若有外地名士、世家子弟经过,则便在丝竹弦乐里,美人歌舞中,坐高楼而迎风,执拂尘而清谈。既有山水之乐,又得美食之享,复能与佳士畅谈。真是神仙一般的日子,果然是逍遥自在的风流。

只可惜,这神仙般的逍遥风流,却在这天下午被一个不速之客打断了。

客人来自阳翟,匆匆来,匆匆去,只给他留下了一句话:“太守欲治郡北,北部督邮将到。新任北部督邮荀贞,名家子,动无畏惮,性好搏击,昔为繁阳亭长,越境击贼,夜杀百人;再迁西乡有秩,未及一月,族第三氏,又杀近百人,威横颍阴,豪姓战栗。此二事,君应知之。今他将至阳城,君请早虑!仆家主人因受过君之恩惠,故遣仆冒死来报。”

这个客人走得很急,急到国叕都还没来得及问一下他的主人是谁。

不过这也并不重要。国叕在阳城当县长当了好几年了,招待过很多从郡府里来的吏员,也许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是这个信使送来的消息:“太守欲治郡北,北部督邮将到”。

这个消息真是莫名其妙。好好的日子不过,太守怎么突然想起来治郡北了?

他的第一反应是有人跟他开玩笑。不过随即想到,他怎么也是堂堂俸禄六百石的一县之长,谁会这么无聊?谁又会这么大胆地来戏弄他?他呆坐了半晌,摸不着头脑,蓦然想起,这个信使对荀贞做了着重的介绍。莫非此中有深意?

荀贞此人,他是知道的。

“第三氏被族灭”一案是颍川郡这些年唯一的一桩灭族大案。一次数百人被捕,流的流,杀的杀,一个有着近百年历史的豪强大族就这样被连根拔起,从此灰飞烟灭。记得最先听到此事时,他正在沈家喝酒,着实被唬了一跳,酒杯都差点被摔掉。沈家的家长沈驯也啧啧惊奇。他两人还感叹:“荀氏以儒学传家,族人多贤惠仁德,怎么出了这么一个杀星呢?”

难道?……,国叕想到了一个可能:“太守任本郡一年有余,一直清静无为,今却要治郡北,实在蹊跷,空穴来风,必有其因,莫非是就是因为荀贞?”荀贞不是才任北部督邮么?以他在西乡上任不到一个月就拿第三氏开刀的前例看,这分明是他上任立威的故伎。国叕是县长,郡中的人事任免他都知道。费畅被朝廷擢为郡丞,荀贞被太守任为北部督邮的事,他在第一时间就知道了。

越想越有可能。

他顿时坐不住了,急召院中小吏,命将主簿叫来。

主簿姓沈,名容,是沈驯的侄子,在本县略有才名,素被他看重亲信。沈容急忙忙赶来,听他说完,也是一愣,低头思忖片刻,做出了和他一样的判断:“这肯定是因为北部督邮刚上任,想要立威!”

国叕是个雅士,是个名士,唯独不是个勇士。

他自家人知自家事,在阳城这几年,他贪污违法的事真做了不少。多收口算、受贿、见知故纵、徇私枉法,这要被翻出来,必死无疑。

他脸都白了,揪着胡子说道:“这,这,这可如何是好?……。”长吁短叹,“唉,唉,费郡丞离任时,我就觉得有些不妙,闻得是那荀乳虎接任,我更觉得不妙。果然,果然,我所料不错,这大祸可不就来了?”

当今天下,贪腐成风,郡国县道,贪污、违法的官吏比比皆是。荀贞在西乡时,不就办过一个“亭长接受馈赠”的案子么?他虽以“律设大法,礼顺人情”八个字将此案了结,没有治那亭长之罪,可若依法去办的话,那亭长确实是违法了,也确实算是贪污了。小小亭长尚且如此,何况郡守县长?不过话说回来,贪腐这种事儿,素来是上头不管,下头就太平无事的。可再说回来,上头要是管,下头就要血流成河了。

国叕因攀附上了袁氏这棵大树,仕途一帆风顺,都是贫寒子弟求之不得的,举孝廉、拜尚书郎、除阳城长,一气呵成,中间连个坎都没有,顺当是足够顺当了,可却也带来了一个不好的后果:不经磨难,缺乏历练,碰见大事不免心慌意乱,六神无主,沉不住气。

他“腾”的从榻上站起,绕室乱转,搓着手,揪着须,说道:“荀乳虎人如其号,奋猛如虎,在西乡短短两年就杀了两百人!现在他要来咱们阳城了,可该怎么办?可该怎么办?”

沈容是本地人,家世豪强,商贾大户,叔叔沈驯又是六百石的铁官长,从妹又是赵忠侄子的小妻,比国叕有底气。他说道:“督邮纵来,又有何惧?”

“此话怎讲?”

“督邮是郡南人,对咱们郡北不熟;县君任阳城长多年,县吏多为亲近。他便来了,又有何惧?”

国叕听出了他的意思,停下了脚步,说道:“你的意思是?”

“我这就去把北部督邮要来本县之事,告诉那些县吏们,严令他们不得多嘴!我再去将此事告诉我的从父,请他帮忙,交代一下县中乡里的诸姓大族,也请他们不要乱说。我再派几个人,现在就出城,教他们远远跟着北部督邮的车驾,督邮去到哪儿,他们都跟到哪儿,悄悄地为督邮提前开道清场。……,如此这般,县吏不多嘴,大姓不乱说,刁民近不得督邮身前,他就算来了,也是什么也看不到,什么也听不到,便是一只真乳虎,也瞎了眼的,聋了耳的。县君,你还有何惧之有啊?”

国叕登时转忧作喜,两手一拍,大喜说道:“卿真吾之子房也!”

沈容年方二十四五,正血气方刚之时,不知是因天生体弱,还是酒色无度,却骨瘦如柴,而且站在那儿拱肩缩背的,显得没啥精神,眉毛很短,就像两个逗号似的,胡须也不盛,颔下稀稀疏疏几缕鼠须,哪里能和貌如好女的张良相比?

他得了国叕的称赞,却挺高兴,掐须笑道:“县君智者千虑,我是愚者千虑,偶有一得,何足道哉!县君,你为政阳城多年,士民称颂。北部督邮刚上任,就借太守之势,无故来扰我县政,侵我县民,这本就是他的不对。吾闻江南呼徐长卿为鬼督邮,徐长卿者,剧毒也,可见天下吏民对督邮的厌憎。子曰:‘天厌之,天厌之’。像这种不得吏民之心的,即使猛如虎,又何须惧之?……,再且,便是北部督邮一定要无事生非,县君你的举主乃是前司徒袁公。汝南袁氏四世三公,与弘农杨氏俱为我圣朝名族,北部督邮族虽出身荀氏,也远不如之。何须惧他!”

国叕连连点头:“卿言甚是,卿言甚是!”放松了下来。这一放松下来,他就发现了沈容的一个错误,纠正道:“我前日接京中亲友来信,袁公已于日前再次被皇帝拜为了司徒。”

“噢?这可是件大喜事!晚上要喝几杯,庆祝庆祝。”沈容挑起短眉,使劲掐着胡须,猥琐地说道,“说起来,有好一阵子没看过君家美婢的歌舞了,很是想念啊。”

国叕是个雅士,雅士要懂山川之趣,更要懂美人风情,他家中豢养的婢女不多,却都是他这些年辛辛苦苦搜集来的,个个都堪称天香国色,并皆有技艺绝活在身。对此,他素来都是极其引以为傲的,因而,听了沈容的话,非但没有生气,反而自豪得意,笑道:“那是自然,到时让你看个够。……,不过,你先去把你的差事办好!”

沈容应诺,长揖告退,自去通知县廷里的吏员不得多嘴和去请自己的从父提醒县里乡中的豪姓大族了。

——

1,徐长卿、鬼督邮。

魏晋时成书的《吴普本草》有“徐长卿、鬼督邮”,按《本草纲目》的解释,是因此药能专司鬼病,故名“鬼督邮”。以“鬼督邮”为异名的药甚多,“徐长卿”应是其中之一。另,又有说徐长卿无毒,石下长卿有毒;可又有说石下长卿是徐长卿中的优良者。不知孰是孰非。

第十五章 阳城治吏(下)

国叕、沈容定下应对办法后的次日午时,荀贞到了阳城县外。

不知为什么,沈容提前派出去的那几个哨探没一个来报告的,国叕措手不及。

他昨夜与沈容、沈驯等人畅饮至旦,刚睡下没多久,闻得守城门卒的报讯后,顾不得醉后头疼,忙在婢女的服侍下起来,又叫人速去通知沈容,命他赶紧前去迎接。

沈容也还在睡,被叫醒后,强忍病酒,挣扎着爬起来,带了几个人,昏头昏脑地跑出县衙。

天气很热,日头毒辣。连着十几天没下雨了,因为干旱,地面裂出了一条条的缝隙,一股股的热气扑面而来。等他跑到荀贞车驾前时,头上、身上全是汗,官袍都被浸湿了。

荀贞的车驾就停在城门外不远,车不多,三四辆,随从的骑士却极多。

沈容大致地看了一眼,那些骑士怕得有上百人,一个个都持矛带刀,有的还弦弩挟弹,于烈日之下,笔直地坐在马上,剽悍精干。他擦着汗,心里嘀咕:“前督邮费畅的排场已经够大了,每次来时,前呼后拥二三十人。这荀乳虎的排场比他还大!”

一个身材魁梧的骑士催马上前,也不下马,就在马上问道:“你是本县的吏员么?”

沈容徒步来的,往后退了半步,仰脸看这骑士。

见他面黑如铁,相貌狰狞,脸上有道疤痕,从左眼下一直蜿蜒到左边嘴角,身穿轻铠,腰插环首刀,马鞍前横放了一柄黝黑坚锐的铁矛,此时在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