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吕布一统三国-第6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意图叛乱。
太和元年,魏明帝曹叡继位,进封刘晔东亭侯,食邑三百户。次年,辽东公孙渊胁逼叔父公孙恭让位,自立为辽东太守,刘晔认为公孙氏占领辽东很久,恃著海和山的阻隔,可能会好像胡族一样难以制约,甚至发动叛乱,建议应趁公孙渊初登位,出其不意出兵讨伐,并开设悬赏引诱他的反对者协助,可能未必开战就能解决辽东割据问题,但最终都没有被接纳,公孙渊亦与于十年后叛魏。
以此观之,刘晔精于知人,所进奇论,多与众人相左,也很少被采纳,但是事后莫不应验,可见他见机料敌之能不在郭嘉、荀彧、贾诩诸人之下,吕布器重他,无可厚非。
吕布屡次三番亲口称赞刘晔的才能,刘晔受之有愧,对吕布说道:“刘晔有一好友,姓鲁名肃,字子敬,他才是经天纬地之才!”
吕布笑着看了看身边暂时降为侍卫的周瑜:“公瑾,我记得鲁子敬也是你的好友,你以为子扬之言如何,子敬果真是经天纬地之才乎?”
周瑜虽然被降为侍卫,但他毕竟只有二十岁,傲骨傲气并存,对自己的才能极有自信,对自己的识人眼光也极为自信:“高祖曾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子扬、公瑾与我,可比张良、萧何、韩信。”
吕布轻轻摇摇头道:“你们淮南三杰,堪比汉初三杰,子扬之才堪比子房,公瑾之才可比韩信,如此之比,并无过错,不过以萧何比子敬,本公以为不妥,萧何善于治政而不善治军,子敬有大略,本公愿比之本朝开国之邓禹。”
刘晔和周瑜面面相觑,他们跟鲁肃相交多年,对鲁肃的了解之中肯,尚不如这位从未跟鲁肃见过面的大司马,他们顿觉汗颜。
吕布看刘晔、周瑜的表情,知道他们虽然知道鲁肃的才华,但并未真正领会到鲁肃真正的才华体现在那里,其实,不只是鲁肃的这两位好友有错觉,后世大部分人都被演义误导,认为鲁肃是一个仁慈的长者,忠厚有余,才智不足,经常为周瑜、诸葛亮斗智施谋所戏弄,显出一副愚相,然而,演义是艺术创造,不是史实记载,从艺术角度看,可称生花妙笔,若从史学角度讲,可是历史的颠倒和歪曲,曾在历史风云变幻中活跃一时的鲁肃,他的心计绝不后人。
鲁肃有智有勇,堪与周瑜媲美,若论高瞻远瞩,深谋远虑,恐较周瑜还略胜一筹。
赤壁之战,孙刘两家以弱胜强,打败了曹操,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鲁肃和诸葛亮的精心谋划。赤壁战后,曹操的实力仍然比刘备、孙权强大。作为一个高瞻远瞩的政治家,鲁肃对此非常清楚。他认为,无论是东吴孙权还是占据荆州的刘备,都不足以与曹操抗衡。摆在两家面前的有三条路:一是联合抗曹;二是各自为战;三是不战而降,归附曹操。只有走联合抗曹的道路,才是正确的选择。所以,他终生不渝地坚持这一战略方针,并为之竭尽全力。
孙权下面,懂得政治、深知非联络刘备便不能抵抗曹操,以保持江东的“独立王国”,进一步问鼎中原的,只有鲁肃一人。刘备之下,有此眼光的只有诸葛亮,诸葛亮和鲁肃一样,都是三国时代最有眼光的杰出战略家和外交家。
鲁肃始终不渝地坚持孙刘联盟,是因为他看到了联盟的维持与巩固,关系到江东生死存亡的长远利益,这是他目光远大的过人之处。鲁肃一生的活动,证明了他是江东最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活动家。
吕布想到此,不由得为袁术叹息道:“淮南富饶,户口百万,又有你们淮南三杰这样的英才,袁公路还搞到这样的田地,果乃冢中枯骨!”
在周瑜、刘晔的引领下,吕布前往临淮看望鲁肃。
吕布之所以放下姿态,亲自前往征辟鲁肃,就是因为他在过去几年,确有对不起鲁肃的地方,他极力地限制了鲁肃投效孙策,而鲁肃又被袁术阻挡,不得携家带口北上投效吕布,白白地浪费了好几年。
因为淮南已经都在中央军的掌控之下,吕布就没有带太多人马,只带了一百多个侍卫,身边勇将只有陈到和贬为亲兵的孙策,此外还有几个武功不错的偏将。
吕布为了体察淮南的实际情况,决定乔装打扮,微服私访,扮作寻常客商,前往临淮。
黄忠、赵云、吕范等人不放心,便让马超领四千虎豹骑尾随,保持二十里地的距离,一旦遇到突发事件,陈到发出警报,马超领军迅速跟上。
一路上,吕布详细了解沿途的民生情况,发现自己以前沿用在其他地方的政策,放在淮南,还有些水土不服,因为淮南遭受了袁术多年的荼毒,民不聊生,百姓流离失所,百废待兴,可能需要中央朝廷更多的拨款援助。
孙策、周瑜、刘晔见吕布一路之上十分关注民生状况,开始不解,后来慢慢地被吕布影响,进而对吕布深表钦佩。
吕布知道,像孙策、周瑜、刘晔都算是东汉末年的官二代,如果不让他们亲自体验基层民众的疾苦,他们就只会站在本阶层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由这样的人打下来的江山,恐怕早晚也会重蹈刘秀东汉之覆辙。
吕布此后每次微服私访,都是找那些世家子弟陪着自己一起去体验民间的疾苦,让他们经历下层民众的血泪生活,他们才真正地作为为民请命。
本来吕布是可以沿着水路坐船直至临淮,但吕布不善游泳,且水上若遇险,不方便自救和他救,而且沿着淮河而下,行进极快,不方便吕布体察民情,所以吕布选择骑马走陆路。
正是因为吕布选择了陆地行进,他遇到了一个绝色美女,这个美女正是孙策的弟弟孙权在历史上的皇后,准确地说,她是无名有实的皇后,步练师。
第791章 绝色步练师(上)
吕布一行人刚走到临淮郡淮阴城外的一座山林边,当时已近黄昏,吕布一行人遥看淮阴城还在四五十里外,决定暂在此地扎下帐篷歇息。
帐篷还未扎下来,就听到山林里几声呼救,声音虽然惊慌悲戚,却不失娇媚,一听就知道是女人的声音。
吕布驻马远眺,这片山林方圆近百余里,大多都是低矮的山岗,一直绵延到淮阴城南的裂山。
周瑜见吕布纵览此处,便介绍道:“裂山不高,只有五六百尺,但因为这里山岗崎岖曲折,林木繁盛,遮天蔽日,所以还是有少许山贼散布此处,为非作歹,这里面定然是一良家妇女在这里被山贼劫道了。义父,我们要不要救?!”
在过去的十余天时间里,吕布除了沿路体察民情,剩下的时间就是用辛苦修炼了四五年的道术,用超高的精神力去影响周瑜、孙策、刘晔,周瑜三人本身的精神力比较高,要想通过影响他们的精神去增强他们的忠诚度,还是比较困难,吕布努力了十几天,才在孙策、周瑜、刘晔心里埋下了心锚。
建立心锚,说它是道术,不如说是一种心理学的手法,当一个人在身心都处于强烈状态时,且此刻有一个诱因不断地介入这种状态里,那么这个诱因就会和这个状态结合而产生神经链,此后每当诱因一出现,这种强烈状态就会自动地产生,就像一唱国歌,便会肃静,若曾对着国旗宣誓过,那么每当看见国旗,便会产生重任在身的感觉。希特勒是建立大众心锚的天才,他把德国人的狂热情绪和卍字旗、行鹅步及群众大会结合,他先利用演讲来挑起德国人的狂热情绪,然后不断地提供一些特别的诱因,使两者结合成神经链,日后他只要展示某一个诱因,例如把右臂朝前方高举的欢呼状,便可唤起现场民众的狂热情绪,就借着这种挑激情绪的心锚,他牵动整个国家的行为。
吕布在影响大众,影响个人的方向上,采取的方法和希特勒如出一辙,而且因为吕布常年苦修而练就的非常强大的精神力,使得他的影响能力更强过希特勒几倍,被吕布召见过并施以精神影响的人,都对吕布忠心耿耿,不但永不背叛,而且还会积极地主动地为吕布的利益行动。
孙策现在称呼吕布为义父已经没有以前那种发自心底的抗拒,周瑜也跟着孙策称呼吕布为义父,刘晔原来就对吕布的气度胸怀韬略大为钦佩,经过吕布的精神影响后,对吕布更加忠诚,每每都尊称主公。
吕布笑道:“公瑾,你这话还用得着问吗?”
周瑜还未答话,孙策已经一马当先,挥动古锭刀,冲入山林。
吕布轻轻摇摇头:“这孩子,到现在还没改掉毛躁的脾气!”
他回头对手持长矛的虞翻虞仲翔吩咐道:“仲翔,你跟伯符有莫逆之交,以后替本公多劝谏一点,行事三思而行,莫要急躁,哦,现在不是劝谏的时候,你快去帮他!”
孙策、虞翻两人冲入山林,吕布、周瑜、刘晔、陈到领着一百多个侍卫,紧随其后,杀入山林。
山林间有一大片空地,是被火烧成的不毛之地,有四百多山贼围住几辆马车,马车四周散布了几十具尸体,大部分都是家丁打扮,看来是某个家族的人穿行山林而过,遭遇了山贼伏击,家丁全部被杀死,只剩下一个老妇人,一个年轻的小姐,还有四个丫鬟。
老妇人年近五旬,虽然看得出年轻的时候是个美女,现在头发花白,皱纹满面,只能尊重地不便细看了,那几个丫鬟长相都还可以,但跟手持长剑抵住脖子的大小姐比起来,她们纯粹是红花边的绿叶。
这位大小姐,穿着一身白色襦裙,头裹白绸,腰系着白绸,再看其他人也都是披麻戴孝,很显然,前不久死了长辈,估计是死了爹,俗话说,要想俏三分孝,这女子一身白色着装衬托得她娇艳如三月梨花,柳眉杏眼桃腮,艳若桃李,眉目如画,皮肤白皙光洁如玉,眼神清澈,犹如碧水深潭,让人沉醉其间。
吕布对她的长相并没有感到很惊奇,毕竟他那十几个老婆都不比这个女子差,关键的是这个女子身上有股媚气,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