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武安天下-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天,武安国正在和太史慈比试武艺。忽然一个新来的武将宗宝匆匆进营汇报:
“将军,城外有敌来犯,太守大人命我等速往郡守府议事!”宗宝在三国中也是一悲哀人物,在孔融麾下当任武将多时,唯一一次出场就是对阵来犯的黄巾将领管亥,还被对方几回便砍与马下,不过此时武安国已是穿越之人,自然就不会被这等‘杯具’发生了。
来到郡守府后,孔融早已在内等候,待武安国三人行过;礼后,便说起了这来犯之敌:青州黄巾余孽将领管亥带来黄巾军三万,正在城外相侯,管亥还派人来说欲向北海借粮,如若不借,则挥军攻城。
对于这管亥借粮的事武安国并不陌生,历史上确实有这么一段,而且当时孔融根本无力抵挡,宗宝又被管亥斩杀,最后还是靠太史慈奋死杀出重围前往别处求援,这才解了北海之危。
只是武安国疑惑的是,在历史上,管亥前来北海借粮之事是发生在讨伐董卓之后,但是如今董卓虽然入京,但却还没有发生诸侯联盟讨伐之事,怎么这管亥倒是先来了?而且居然是青州黄巾?青州黄巾不是在究州的吗?这么一来,就连武安国这熟读三国的家伙也有点迷糊了。
“天下,可有良策?”孔融见武安国陷入沉思,还以为他已经有了什么退敌的方法,连忙出声问道。
如今太史慈已经提早招揽,单打独斗的话自然不怕管亥,只是那三万青州黄巾,武安国一时之间却没有什么好方法,不过见孔融那眉头紧锁的样子,武安国又不想这位老好的‘上司’,再次像原史一样担惊受怕。
“大人,如今之计,只好先在口头答允,再以筹集粮草尚需时间,暂时拖延一二。”武安国想了又想,最终也只好提出这么一个拖延之法。而孔融听罢也也觉得只好如此,当下孔融便派了一名使者出城去与管亥交涉,而武安国则起身告辞回营思考对策。
刚一回到营里,武安国连忙叫来王二,让他速派秘营出城侦查黄巾军的信息,对王二所领的秘营来说,这可算得上是秘营的第一次正式任务了,因此王二可说是振奋异常,当即保证必定完成任务,然后连忙回营分派人手了。
待王二离去,武安国又把太史慈和宗宝唤来,三人又在营中商议了良久,但始终因为消息的缺乏,再加上城中大多只是新兵,三人商议良久,终是没有良策,而太史慈甚至提出了如原史一般的建议,就是让他独自一人杀出重围,前往别处求援。
“可恶!”三人商量了许久,还是没有结果,武安国不禁在心里暗暗咒骂道。就在这时,又有小兵回来通传郡守府的消息,说是管亥只给一天的聚粮限期,迟了就挥军攻城,这不免让北海的形式变得更加恶劣了。
“天色已晚了,二位将军还是先行回去歇息吧,同时下令各营,严加守备城池。”眼见继续下去也没有什么意义,武安国干脆让太史慈和宗宝二人安排一下守夜的士兵,然后回去休息。而太史慈和宗宝二人也明白武安国此刻的心情,当下也起身告辞了。
“难道还真得靠外援不成?”太史慈和宗宝走后,武安国却还坐在营里深思。其实武安国心里清楚,如果让太史慈杀出重围,去别处求援,自己再紧守城池,这难关就可过去了。但是,武安国是穿越过来的人,自然就不想再如同历史一般无所作为。
“报,大人,秘营已有敌方消息传来。”就在武安国一筹莫展的时候,王二终于带来了秘营出城打探的消息。
“好,快快说来。”一听到有消息,武安国马上打起了精神,让王二汇报。
“是”王二马上将秘营探听的消息说了出来:说起青州黄巾作乱的原因,其实还得怪武安国,由于武安国前些日子在城里大肆贴布告招兵,才让管亥知道了北海城城防薄弱,于是干脆召集了附近的黄巾余孽,前来北海‘借粮’,而由于管亥这么一振臂高呼,因此就连青州的黄巾贼都来此与管亥会合。
“由于黄巾贼此时还在不停地招纳兵员中,因此属下还派了十几位秘营弟兄混进了黄巾贼中,以便继续探听消息。”说起来,这个混进敌军的注意还是王二自己临时下主意的,并没有经过武安国的同意,因此王二说的时候心里也有些忐忑,怕武安国会责骂。
“你是说,你已经派人混进去黄巾贼中了?”听了王二的汇报后,武安国忽然觉得这位王二真有做情报人员的天赋,居然已经懂得随机应变了。
“是的,属下没有经过将军同意擅作主张,请将军责罚!”王二一听武安国着重问起此事,还以为是自己惹得这位顶头上司不高兴了,连忙自动请罚道。
“哦,责罚?哈哈,本将不但不会罚你,还会重重地赏你。”在听了王二的汇报后,武安国终于想到了破敌的‘妙计’。那一丝奸诈的招牌笑容,再次浮现在了嘴角。
第六章 ‘垃圾’食物之战
第二天一早,当太史慈和宗宝来到武安国营中的时候,却发现昨晚还心情不佳的武安国,此刻竟已是神采飞扬,满脸笑意地等着两人了。
“子义,宗宝,你二人来的正好,我昨晚苦思良久,终于想到了破敌之策!”武安国招呼两人做下后,连忙将自己的构思想说了出来,征求二人的意见。
“将军,此计虽好,只是,手段会不会略显卑劣呀。“听完武安国的计策后,太史慈虽然觉得这是一条好计策,但那内容,却让他觉得有些欠缺光明。
“子义,如果我让你率我营中所有将士,出城去与城外的三万黄巾贼决战,你有多少把握?”武安国知道那天在军营中的‘说辞’,并不能让太史慈心服,因此也不着急,慢慢地向太史慈问道。
“这,应有五五之数吧。”太史慈倒也不是那种没脑子的人,虽然自己的武艺是不差,不过毕竟对方可有三万之众,而自己这边得一万兵士又大多是新员,真要拼杀起来,自己还真不敢说有百分之百的把握。
“那我再问你,子义,如果我军败亡,那北海郡会如何?”武安国这下可真像一名教师,在循循诱导太史慈这位‘学生’了、
“这…自是生灵涂炭…。。”太史慈已经开始渐渐明白武安国想要说的是什么了。
“这就对了,与其与这等贼人说什么公平,导致百姓再遭祸害,本将宁可不择手段地去获得胜利!”武安国一拍桌子而起,严厉地对太史慈说道。
“末将明白了,愿听将军调遣!”太史慈也知道武安国也是为保全城中百姓,当下不再迟疑,连忙表示愿意听从调遣,而一旁的宗宝也是为武安国的‘伟大’而感到敬佩不已。
“将军,一切都已安排妥当了!”就在武安国为自己的又一次‘演说’成功而窃窃自喜的时候,王二又再次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好,命令全军准备,子义,宗宝,你二人随我一同出城破敌!”既然秘营那边已经成功了,武安国也就不再迟疑,开始下令准备出兵。
北海郡外——黄巾军大营
自从黄巾军败亡以来,管亥就整天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不是在这个山头做贼,就是在那个山头混日子,日子过得别提有多狼狈了。这次要不是刚好打听到北海郡城守薄弱,再加上自己运气不错,居然还聚集到了三万的青州黄巾兵,这些黄巾兵也算是以前黄巾军中的精锐了,为此,管亥才终于打算发兵向北海‘借粮’了。
“大帅,大伙都已经在用饭了,你是现在过去,还是小的给你送过来?”一个小兵走进了管亥的大营里,向管亥拱手问道。
“本帅不吃了,把多余的粮食分给弟兄们吧,告诉弟兄们,熬过今天,我们就不愁粮食了。”其实管亥这个‘借粮’也是事出有因的,由于聚集的黄巾军人数过多,管亥一时之间根本没办法聚集粮草,所以才借此机会,索性向北海郡‘借粮‘。
但是管亥的运气似乎也不是一直都那么好。就在黄巾军用过饭后,突然有小兵前来报告,说北海郡突然反悔,还派了大将领军五千前来叫战。
“可恶的孔融,居然还敢派兵来,想剿灭本帅,真是妄想,来人,拿我兵器来,让我一刀砍下那来将的头颅!”管亥倒是不惧北海的来军,在他看来,那些残兵根本就不堪一击。
“不好了,大帅,弟兄刚才吃的东西有问题,已经有不少兄弟倒在地上了!”管亥才刚让人去召集人马,马上便又传来一个坏消息。这下就算管亥再蠢,也知道是中了敌人的暗算了。
不过此刻营中已经有些混乱,管亥只好分派了一些人手去各营安抚士卒,而自己则带着剩余的三千多因为刚才没有吃到食物,而侥幸逃过一劫的黄巾军出营迎敌。不过管亥也暗自庆幸自己刚才没有吃到东西,要不此刻肯定也如营中的那些黄巾军一样,倒地不起了。
从刚出营,管亥便已远远地看到武安国所率领的兵马。“卑鄙小人,竟敢暗中算计我等弟兄,拿命来!!”管亥一见武安国那轻松的样子,心中更气,直接拍马直向武安国奔来。
看到黄巾军中人仰马翻的样子,武安国就知道自己的计策成功了:其实武安国的计策说来也简单,就是派数十‘秘营‘的成员混进黄巾军中去,然后在饭食中加入一些‘不健康的元素’,比如说在饭食中下一些江湖中常用的迷药,泻药,或者干脆随便掺一些不干净的东西进去。吃了这么‘不卫生’的食物,黄巾军的士兵自然会腹痛不止,倒地不起了。
“此将等我来擒!”看见管亥向着自己冲了过来,武安国很是大度地喝止了想要上去的太史慈和宗宝,而是自己拍冲了向前。别看武安国变现地这么‘冷静’,其实他是对那些‘垃圾’食物有信心,他才不相信一个肚子痛得不行的人,还能有多大作为。
不过,当管亥的长刀劈在了武安国的大锤之上时,武安国才知道自己是撞到铁板上了。眼前这人【管亥】,力气比起自己这位以力气大著称的武将也还不逊色,而且气势也不弱,招数更是一副拼命三郎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