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位商业领袖-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纳加入了IBM这个“蓝色巨人”并出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直至2002年退休。他改变了公司文化,关注核心客户,再燃生命之火。郭士纳是众所周知的信守承诺的总裁,对于工作,他不失幽默。他那本关于IBM的畅销书就被命名为《谁说大象不能跳舞?》。
第三部分第2节 金融之神
凌晨5时30分一个老头儿戴着黑框眼镜,头发已经稀疏,一脸的皱纹,带着与生俱来的满面沮丧,躺在浴缸里看着大叠的文件。他就是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艾伦·格林斯潘。
在美国,如果有人问,除了总统,谁对经济的影响最大?人们都会说“艾伦·格林斯潘”。
在华尔街,如果交易员要吓唬啼哭的孩子的话,他不会说“狼来了”,而是说“格林斯潘要加息了”。
克林顿总统在经历过性丑闻之后,他的支持率仍然奇迹般地高达70%。可是这个百分比要和格林斯潘比,就算不上什么了:根据最近一次的统计,在全美400位多资深的高级领导中,格林斯潘的支持率是97%。
曾经有人说过,格林斯潘是美国仅次于总统的大权在握的人,实际上他的权威要超过总统。布什跺跺脚,打颤的不过是白宫。可这老头一打喷嚏全球就得下雨。
2004年1月份,在格林斯潘的美联储主席任期到期之前,布什总统又向他提供了一份新的合同。总统需要这个在浴缸里阅读文件、用铅笔划出重点的老头。虽然扫平了萨达姆,又为美国的中产阶级提供了减税的大礼包,但是布什总统需要在明年大选之年万无一失。
布什不会忘记当初他的竞选对手麦凯恩说:“即使格林斯潘死了,我们也要把他撑起来摆在桌子后面当摆设。”这就是格林斯潘在他16年的职业生涯中获得的崇高声望。2004年6月,格林斯潘以78岁高龄再次担起重任,继续做他的金融之神。
从蹩脚乐手到美联储主席
1926年3月6日,格林斯潘出生于纽约,父亲是个股票经纪人,母亲在零售店工作。4岁时,父母离异,他一直跟着母亲生活,因此他和母亲的感情特别深,长大后他还每天打电话向母亲请安,每逢周末还要乘飞机前往纽约看望老母,直至她1995年去世。母亲能歌善舞,在她的熏陶下,格林斯潘迷上了音乐。
他最初的理想是当一名职业音乐人。在乔治·华盛顿中学读书时,他开始学吹单簧管,后来进了著名的纽约朱利亚音乐学院,曾和斯坦·盖茨同窗共学吹奏萨克斯管,而后者如今已是名扬天下的萨克斯管演奏家了。
当时,爵士乐在美国风行一时,格林斯潘也赶了趟潮流,加盟亨利·杰尔姆的强节奏爵士乐乐队,一年里走南闯北,四处巡游,甚至还到了纽约著名的“时代广场”表演。
在乐队里,他不仅是出色的萨克斯管手,还是合格的记账员。这要归功于他的父亲,从事股票经纪人工作的父亲把自己对数字的天赋传给了儿子。
格林斯潘从小就对在别人眼里无聊的数字游戏如痴如醉。大约5岁左右,母亲就让他做3位数的加减法心算,小格林斯潘居然能一口报出正确的答案。每当母亲开的零售店顾客多时,他自然就成了母亲的好帮手。
在乐队期间,他常常利用演出间歇自学金融税务知识,现炒现卖地帮队友填报纳税申报表。但乐队经常面临“断粮”的窘迫,这样终归不是长久之计,加上格林斯潘意识到自己在音乐方面只是“小有出息”,很难再有长进,于是毅然进入纽约大学商学院学习,让自己的另一份天赋开花结果。
他先后以最优秀的成绩获得经济学学士和硕士学位,后来又到哥伦比亚大学继续深造。就在那里,他遇到了他的第一位伟大的良师益友、后来在尼克松政府中担任美联储主席的来瑟·博恩斯教授。
他与博恩斯的友谊成为他后来进入美联储的入场券。由于囊中羞涩,格林斯潘中途退学。这一耽搁就是近40年,直到1997年,格林斯潘71岁高龄时才圆了年轻时的梦想,戴上了母校的博士帽。
幸亏当年格林斯潘当机立断改了行,否则美国顶多是增添了一名平庸的乐师,却损失了一个金融奇才。1954年,格林斯潘在纽约大学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后加盟汤森公司。这是一家经济咨询公司,主要是为工商企业和金融机构提供经济预测和分析服务。
不到5年,他便拥有了该公司的一半股份,公司也被改名为汤森-格林斯潘咨询公司,此时他年仅32岁。同时,他也为自己赢得了华尔街“最精明的证券商”的美称。他满可以就这样大把大把地赚钞票,成为美国股市上的“暴发户”,然而一次邂逅再度改变了他的人生之路。
那是1966年的一个午后,格林斯潘碰到了当年爵士乐乐队老板加曼特。加曼特已经改行从政,正忙着给尼克松竞选总统出谋划策。通过他的介绍,格林斯潘认识了尼克松,两人谈得很投机,都觉得相见恨晚。
尼克松见格林斯潘说起国内经济政策头头是道,很是赏识,于是邀请他在自己的竞选活动中担任政策发言人。于是,他摇身一变,从商人变成了政客,开始在政界崭露头角。[小说下载网…wWw。QiSuu。cOm]
1966年7月,他在期刊《客观主义者》上发表题为《黄金和经济自由》的文章,预言美国将爆发严重的通货膨胀。那时候,美国经济在全世界一枝独秀,谁会在意这个无名之辈的痴话呢?连尼克松也只是笑着拍拍他的肩膀说:“你太多虑了。”格林斯潘备感失落,于是又回到华尔街经营他的咨询公司。
不幸的是,1974年,格林斯潘的预言灵验了,美国遭遇了二战以来最可怕的通货膨胀,经济陷入了全面困境。焦头烂额的尼克松总统这才悔悟,连声惊叹格林斯潘是个“神人”,急急忙忙邀请他二度出山,出任美国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两周后,尼克松因“水门”事件辞职,继任总统福特并没有收回尼克松的任命。
从此,格林斯潘声名鹊起,逐渐成为总统的大红人。1980年里根竞选总统期间,他是里根的经济顾问。里根当选总统后,他担任美国全国社会保障改革委员会主席,后又成为经济政策顾问委员会成员。1987年8月,保罗·沃尔克辞去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一职,格林斯潘被里根任命为继任者。
格林斯潘效应
任命一事一宣布,道·琼斯指数竟下降了22个点。债券价格下滑得更厉害,在一天之内降到了5年内的最低点。在东京,美元对日元的汇率由1145跌到了1142.5;在巴黎,美元对法国法郎的汇价下降了2%。
这位新任的美联储主席不得不马上对付通货膨胀。在7月份,原油价格跌到了每桶11美元;而到了8月,又猛涨到每桶22美元。价格的暴涨连同其他通胀压力,促使美联储于1987年9月4日将贴现率提高了0.5个百分点。
然而,在经过一周的惨重损失后,到10月19日这一天——不久就成为臭名昭著的“黑色星期一”——股票市场大幅度地下降了508点(降至1738.74点),造成账面损失高达5000亿美元。这一天下降的百分比为22.6%,是1929年大萧条时著名的“黑色星期二”那一天的两倍。
对大多数观察家来说,这个时候真是可怕之极。他们需要具有果断决策能力的领导人担此重任,力挽狂澜,而坐在美联储主席高位上的这个人却是人们记忆中最没有经验的那一位。
市场很快就平静下来。在短短几个月内,人们挽回了“黑色星期一”中所遭受的全部损失。正如《福布斯》日报所描绘的那样,“这是格林斯潘最辉煌的一刻,他高举起喇叭,告诉银行把钱借给华尔街,然后降低短期利率,而长期利率也随之下降。”
这种有效的干预,对格林斯潘来说,还只是开头。股票大跌几个月后,美联储又调高了利率,这是一个惊人的举动,而且传递了两个有关信息:首先,格林斯潘已下定决心抑制通货膨胀;其次,他相信1987年的股票大跌与其说是危机,倒不如说是对经济的调整。他高瞻远瞩,不让短期波动影响经济的长期持续增长。
在经济领域取得胜利后,格林斯潘现在面临着重大的政治考验。保守的共和党总统乔治·布什正争取连任,大多数悲观的华盛顿内部人士预测:保守的共和党人格林斯潘不会对利率采取任何行动来支持布什,尽管当时迫于通货膨胀的压力,很明显需要再次调高利率。这时,格林斯潘更惊人的举措出台了。在共和党全国大会召开前的几个星期,美联储将贴现率提高了50个基本点(整整提高了50%),这一来几乎窒息了原本就不景气的经济。
这是什么意思?首先,尽管这位美联储主席经验仍然欠缺,但却从不受任何人控制,也不领任何人情。其次他的视野远远超过了政治家的视野,因为政治家最远只能看到下一次选举。而格林斯潘却经常不厌其烦地讲:“我们的目的是获取最大程度的可持续性增长。”
随着格林斯潘的努力,美国的经济状况日益好转。1999年初,美国经济以5%的年增长率发展,而失业率跌到了28年的最低点。这样一来,他每说一句话人们就越加关注。连稳重成熟的人们也开始从这位麻脸主席的讲话、证词和态度中寻求潜台词:他会干什么?他不会干什么?
理智地说,我们的确应完整地分析一下格林斯潘对世界的看法,因为他对这个世界的影响太大了。我们还应该更全面理解世人对他的看法及对他这种观念的反应。我们到了该理解格林斯潘效应的时候了。
格林斯潘的“新经济”观
美联储主席的言论如同“无形的手”影响着华尔街的气氛“法力”无边的金融巨头们在其面前也不得不洗耳恭听。而能够将这种“权力”发挥得淋漓尽致的当数格林斯潘。
在白宫曾经召开过一个官、产、学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