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位商业领袖-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爱你,但我会离开你。”
在1993年的年报中我也说过:“当能干但是贪婪的CEO把手伸得太长时,董事会应该及时掐住他们的手。”从我说过这句话以后,有很多双CEO的手都已经伸到股东们的口袋中,但是鲜有被掐住的。为什么这些聪明、风度优雅的董事会落得如此悲惨的结局?我认为主要原因不在于法律的漏洞,而在于我所谓的“董事会气氛”。
在一个气氛和谐的董事会例会上,几乎不可能让一个家教良好、受过上等教育的绅士举起手说:“我认为应该更换CEO”,或者说:“我不同意刚才CEO所做的决策和陈述”,尤其是当CEO们的所谓内部和外部的顾问团队都在场,刚刚做完激动人心的讲演。这是令人尴尬和需要勇气的如同在宴会上当着大家的面打饱嗝一样,让人侧目而视。
这也是为什么我在1993年的年报中指出:董事会成员必须是说话和行动都能保持独立自由的,同时必须“精通业务,对工作有兴趣和代表股东利益”的人。但是在过去的40年中,我曾经在19个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呆过,和250个左右的董事们打过交道,却发现大部分董事都缺乏至少1~2个我刚才提到的必备素质。至于我自己,我必须悲哀地向各位承认:在很多时候,当我意识到CEO们的提议是有违股东利益时,我也只是选择沉默。在这种时候,集团意志战胜了独立性。
巴菲特的成功之处除了他独特的长期投资理念以外,更重要的是他把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保险业务与投资业务结合得出神入化:保险业务为公司带来大量的资金,使得公司能大手笔地收购了40多家公司,这些公司的业务遍及制造业、家具、食品、零售与金融服务业,为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提供了稳定的收益,同时也有足够的资金在证券市场上投资股票与高收益债券,在可口可乐、美国运通、《华盛顿邮报》等股票上通过长期重仓持股获得优异的投资回报。
此外,巴菲特在投资新的股票上近几年鲜有动作,因为他一直在等待着合适的入市时机,但是2002年他在“垃圾”债券上把握了风险与回报的平衡点,获利颇丰。正是这样的独特的商业模式,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市盈率远远地高于一般的保险公司,也高于制造业以及金融服务业的平均倍数。
但是,巴菲特对于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再保险业务还是有着强烈的危机感,他认为不能心存侥幸,因为2002年没有大的天灾人祸而增加的公司利润不是长久的利润来源,而“垃圾”债券投资上的收益也不能永远地重复下去,他一再强调一个专业的会计术语:“Pro Forma”,即“调整过的财务报表”,他反对那些CEO们常说的一句话:“假如没有发生这样那样的事,我们的利润应该更高。”巴菲特对保险业务的真知灼见,实在是对中国保险业的发展与风险管理有着非常高的参考价值。
股神名言录
在巴菲特没有确定自己的投资体系之前,他和绝大部分投资者一样做技术分析、听内幕消息。这就是真实的巴菲特,他可不是一生下来便知道应该以14倍的市盈率去购入可口可乐股票。不同的是:他自始至终有着对投资行业的独到见解,而且具备强烈的自信,这从他当年的一句戏言里可以看得出:“即使格林斯潘(美联储主席,全世界最具权威的金融业大师)对我悄悄耳语将降息或提息,我也绝对不会改变基本投资经验而动摇心态。”
众多世界知名企业的CEO都曾经聘请巴菲特作为投资指导,他的很多话都成为投资行业的经典指南:
“选择少数几种可以在长期拉锯战中产生高于平均收益的股票,将你的大部分资本集中在这些股票上,不管股市短期跌升,坚持持股,稳中取胜。”
“评估投资价值,不是看某个行业是否有利可图,而是看具体公司的竞争优势及其能保持这个优势有多久,从而带来给投资者足够的回报。”
“要成为好的投资者并不需要高智商,需要的是脱离大众的能力。”
“很多骗子都有骗子相,他们有特别的气味。要看谁是骗子,可以从找出谁使用利息、税、折旧和分期偿还前的收益EBITDA 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Taxes,Depreciotion and Amortization)数字开始。”
经常有人问巴菲特关于投资的秘诀,他的回答是:“股市成功的秘诀有3条:第一,尽量避免风险,保住本金;第二,尽量避免风险,保住本金; 第三,坚决牢记第一、第二条。”
看似玩笑,实则是高度精练地总结了投资行业的最终目的和基本原则。难怪通用电气前CEO伊梅特曾至少两次向巴菲特请教,并认为他是全世界最睿智的投资大师。
只要沃伦一开口,所有人都会聆听,这就是沃伦·巴菲特的魅力。他被认为是最好的股票投资商。始于1954年,凭借仅仅一窝鸡蛋的价值100美元,如今成为全世界最富有的人之一。他的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有1000亿美元的市场资金,是一个拥有资金、保险、设备长期投资的控股公司。他具有老式的价值观念、广阔的人才范围以及惟妙惟肖的描述天赋。巴菲特承认他有两条商业的主要规则:规则一,永远也不能没有钱,规则二,永远不要忘记规则一。
第二部分第5节 要么遵守它,要么把它从墙上撕下来
最勇敢的CEO
我们首先要对医生、护士和病人,对父母亲以及所有使用我们的产品和接受我们服务的人负责;
我们要对世界各地和我们一起共事的男女同仁负责;
我们要对我们所生活和工作的社会,对整个世界负责;
最后,我们要对全体股东负责。
这些信条在由R.W. 小约翰逊(R.W. Johnson Jr.)在20世纪40年代制定以来,就一直挂在美国新泽西州强生Johnson公司总部大楼的大厅里。
时间飞转到1982年9月30日,同样在这个大厅里,强生公司高层人员正在召开一次例会。因为公司的销售额和利润额都在持续上升,形势一片大好,所以与会的高层管理人员兴奋到了极点。
可他们不知道一场几乎是灭顶之灾的大祸正向他们席卷而来。而在这次风波中,是强生公司当时的CEO,詹姆斯·柏克(James Burke)站了出来。
事后如果要求人们说出一个当代CEO的勇敢行为的话,许多人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詹姆斯·柏克,而这不是问题的关键。这个传奇式的睿智人物所做的,正是严格遵守信条,因为只有他清楚地认识到,在金钱至上的资本主义商业体制中,保持凌驾于利欲之上的博爱之心,才是致胜的根本。
两堂教育课
早在詹姆斯·柏克刚刚进入强生公司不久,他所策划的第一个产品就惨遭市场淘汰。当被召见到董事长办公室的时候,他已满怀沮丧并且做好了被开除的准备。
当柏克走进去的时候,老板约翰逊问道:“你就是使我们付出这笔代价的人吗?”柏克点头。约翰逊却说:“好,我正要恭喜你。假如你犯了错,那表示你在做决策并且勇于接受风险。如果你不去尝试错误所带来的酸涩的滋味,那么我们公司就不会成长。”
柏克自此开始真正卖力地工作,专注于市场调查和销售渠道,并且用从约翰逊那里得到的宽容之心处理问题,终于成长为强生公司的CEO。
柏克回忆并总结道:“约翰逊先生教会了我什么是宽容。真正的宽容包括‘宽恕’与‘忘却’。有些时候‘宽恕’指的是,当某人犯错时,组织不会因此而将他撤职;但在犯错者的脑海中将始终记得自己是如何把事情搞砸的。因此,真正的宽容还包含抚慰,治疗被错误伤及的组织关系。”
1979年,强生公司的业务开始出现有史以来第一次大幅度滑坡。这对于柏克来说是真正的考验。他把20 位关键部门主管召集到一个房间里,用手指敲击着强生公司的信条。柏克担心,主管们已经习惯将这一信条当作摆设——它很有意思,但与美国资本主义制度运行中日常面临的挑战没有多大联系。
“我说:‘信条就在这里。要么遵守它,要么把它从墙上撕下来。’”柏克后来对采访他的约瑟夫·巴达拉科和理查德·埃尔斯沃思这样说,二人为写《领导和对正直的追求》(Leadership and the Quest for Integrity)而对柏克进行了采访。
那些经理坐在那里有点发呆,琢磨着柏克的话是否是认真的。的确,他是认真的,于是,房间里的人们开始了一场辩论。最后,大家达成一致意见,要遵守这一信条。柏克和同事们不断在世界各地召集同样的会议,恢复这一信条作为具有现实意义的文件的地位。
就这样,柏克将从老约翰逊那里得来的信条,又传授给了新一代经理们。
力挽狂澜
现在,当人们谈到企业的危机处理艺术的时候,不可避免地都会从本文开头的那一幕开始说起。让我们再次回到1982年的那天,由于当时气氛其乐融融,一向以严肃著称的董事长甚至都开始和大家聊起了轶闻趣事。就在这时,一位常务董事闯了进来,告诉大家:公司的拳头产品泰乐诺胶囊卷入一场中毒死亡事件。一时间,在场的所有经理人员都惊呆了。
泰乐诺是强生公司生产的一种乙酸胺基止痛药,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所获得的成就曾经轰动一时。
到1982年,泰乐诺已占据了止痛药店面交易市场额的35.3%,总销售额从1976年的1.15亿美元增至1982年的3.5亿美元,占强生公司总销售额的7%。更重要地是,它贡献的利润占公司总利润的17%。
1982年9月末的一个星期三的上午,一位名为亚当·杰努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