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处事禁忌-第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遍:不用还了!
第二天大清早,首富打开院门,发现自家院内的积雪已被人扫过,连屋瓦也扫得干干净净。他让人在村里打听后,得知这事是农夫干的。这时首富明白了:给别人一份施舍,只能将别人变成乞丐。于是他前去让农夫写了一份借契。
事实上农夫是在用扫雪的行动来维护自己的尊严,而首富向他讨债极大地成全了他的尊严。在首富眼里,世上无乞丐;在农夫心中,自己更不是乞丐。如果把“施恩”变成了“施舍”,一字之差,高低立见,效果却大大的不同。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人,帮了别人的忙,就觉得有恩于人,于是心怀一种优越感,高高在上,不可一世。这种态度是很危险的,常常会引发反面的效果,这就是费力不讨好的表现。帮了别人的忙,却没有增加自己人情账户的收入,正是因为这种骄傲的态度,把这笔账抵消了。
帮忙时的行为方式是最值得注意的,不要使对方觉得接受你的帮助是一种负担,应该做得自自然然,也许在当时对方无法强烈的感受到,但是日子越久越体会出你对他的关心,能够做到这一步是最理想的。当你帮忙时要高高兴兴,不可以心不甘、情不愿的。如果对方也是一个能为别人考虑的人,你为他帮忙的种种好处,绝不会像射出去的子弹似的一去不回,他一定会用别的方式来回报你。对于这种知恩图报的人,应该经常给他些帮助。
总之,人际往来,帮忙是互相的,切不可像做生意一样赤裸裸的,把每件事摆放得清清楚楚。忽视了感情的交流,会让人兴味索然,彼此的交情也维持不了多长时间。有人为朋友做了事,送了人情,便时时挂在嘴边,生怕人家忘了。这样反而会破坏了前面积下的人情。记住,没有人会因为你不说,而忘记你送的人情,多说反倒无益。
第73节:第六章 交友禁忌(11)
没有尊重就没有友谊
卡耐基曾经说过:“你见到的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在某个方面比你高明,因此通向他心灵的可靠途径就是用微妙的方式让他感到你承认它是重要的,而且要诚心诚意的尊重他。”
在人们的交往中,自己待人的态度往往决定于别人对我们的态度,就像一个人站在镜子前,你笑时,镜子里的人也笑;你皱眉,镜子里的人也皱眉;你对着镜子大喊大叫,镜子里的人也冲你大喊大叫。所以,我们要获取他人的好感和尊重,首先必须尊重他人。任何人的心底都有获得尊重的渴望,受到尊重的人会变得宽容、友好、容易沟通。
一个小孩在学校交不到一个朋友,他不懂得朋友要友好团结,对待同学总是缺少礼貌,不尊重他人。但他自己却没有感觉到,聪明的老师为了矫正他这个缺点,奇∨書∨網把他领到一个山谷中,对这周围的群山喊:“你好,你好。”山谷回应:“你好,你好。”老师又领着小孩喊:“我爱你,我爱你。”不用说,山谷也跟着喊道:“我爱你,我爱你。”小孩惊奇地问老师这是为什么,老师告诉他:“朝天空吐唾沫的人,唾沫也会落在他的脸上;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会尊敬他。因此,不管是时常见面,还是远隔千里,都要处处尊敬别人。”小孩懵懵懂懂地明白了这个道理。
要做到尊重他人,首先必须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人。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有友爱和受尊敬的欲望,并且交友和受尊重的希望都非常强烈。人们渴望自立,成为家庭和社会中真正的一员,平等地同他人进行沟通。如果你能以平等的姿态与人沟通,对方会觉得受到尊重,而对你产生好感;相反地,如果你自觉高人一等、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地与人沟通,对方会感到自尊受到了伤害而拒绝与你交往。
我们都很清楚自己想从朋友那里获得什么。可是从未考虑过自己是个什么样的朋友。你知道应该怎样来提问自己,问题都是明摆着的,你是否体谅别人,你是否肯听别人的话,你是不是个好朋友等等。然而,更重要的是,你是不是尊重朋友。
要想尊重别人就得从自己做起,只有懂得自爱的人才会懂得如何去尊重他人。但是自爱并不是说一见镜子就照,也不是自我吹嘘。自爱是说要爱自己,要了解自己,甚至连自己所谓的“缺陷”也要爱。因此它常常是自尊的另一种解释。人们可能有感到自豪的时候,也许人们自爱是因为人们生活得充实、愉快和热爱生活。归根结底,人们自爱是因为他们活在这个世上,如此而已。人不自爱往住可以从他交朋友的情况反映出来。他很可能结识那种对自己有同样看法的人,接着就出现连锁反应,不以诚相待,相互背后说坏话,相互确认自己是失败者,信任和爱的观念对他们毫无作用,更不要谈尊重了,这些共性把他们连在一起。
尊重在自尊自爱的基础上才能诞生。如果你很自卑,也不必责备自己。只要你愿意上进,愿意了解自己,这种情况最终是可以改变,甚至变好的。人们绝对不是要等到提高了自尊心之后才交朋友。这样他们也许得永远等下去!理解友谊,结交那些能反映自己长处的朋友,就能增强自爱。然后这种自爱又给予我们向朋友表达爱的勇气。这是无限的循环往复运动,就像海浪冲上海岸又退回大海一样。有了自尊自爱,也就懂得了尊重朋友,尤其是在你们出现意见分歧时。友情的价值就在于互相尊重对方,在于互不伤害各自的独创性。没有尊重就没有友谊,犹如没有基石不可能筑起大厦一样。
第74节:第七章 日常禁忌(1)
第七章日常禁忌
社交场合要求每个人都要遵循一些必须的礼俗,举止得体、行为规范、谈吐大方,是实现人气指数的法宝。礼仪比智慧和学识更为重要,无“礼”寸步难行,有“礼”走遍天下。摈弃那些不规范的行为举止,做一个有品位的现代人。送礼切勿盲目而行
送礼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因为要送得双方皆高兴可不容易。传统的、宗教的、人情的都要小心;有时候你一份辛辛苦苦寻觅的礼物,却因为触犯他的禁忌,而让对方不悦甚至生气,那岂不冤枉!因此送礼应该讲究一些方法,才不至于发生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礼轻情谊重,不要送贵重的东西送给不熟悉的朋友,对方会觉得还不了这个人情,甚至怀疑你别有所图。对交情不够深的朋友,最好不要送一些有暗示性的礼物,如贴身衣物、领带。前者,适用于亲密关系的朋友;后者则会让人误以为你对他有男女方面的用意,以后见面它会感到很尴尬。送给公务员朋友、老师的礼,最好不要太贵重,或者,送礼时最好直接送到对方居所,不要在工作场所赠礼,以免有“贿赂他人”之嫌。切莫送一些会刺激别人感受或禁忌的东西。例如钟或伞,老一辈的长者就不太喜欢。
有一天小刘去一位退休多年的老教授家做客,但是不知道买些什么礼物才恰当,送些吃的吧,显得太寒酸,其他的一些小玩意儿又拿不出手。正在发愁的时候,他突然看见一家钟表店里有一座非常古典的钟表,钟表上的雕刻很是精细,是一些古代人物和田园风景,生动的反应出一些历史画面,小刘心想,老教授是研究历史的,送这个古朴的东西他一定会喜欢。但是,他没有想到当老教授看到这件礼物的时候,脸色一下子沉了下来,而且接下来的谈话气氛也很紧张。弄得小刘一头雾水,不知哪里触犯了教授,后来才知道,“送钟”有“送终”的谐音。年纪大的人都很忌讳。
不过新一辈的人对于送“钟”、“伞”这类的忌讳不大。若真想避免这类不吉利的谐音字,可以在送礼时,向受礼者要一块钱,表示这份礼是他用一块钱“买”的,避去“送钟”、“送伞”的意思。送礼最不宜在公开场合赠送。有一次李涛知道他的老师生病了,下课后就买了礼物,在教室里送给老师,但是觉得老师接受得很勉强。后来明白,那种场合送礼很不适宜,送礼应该注意时间、地点。老师不收这礼吧,表示对学生不尊重;拿了吧,意味着老师暗示学生要向老师送礼。而且通常情况下,当众只给一群人中的某一个人赠礼是不合适的。因为受礼人会有受贿和受愚弄之感,而且会使没有受礼的人有受冷落和受轻视之感。只有礼轻情义重的特殊礼物,表达特殊情感的礼物,才适宜在大庭广众面前赠送。因为这时公众已变成你们真挚友情的见证人。
送礼切忌随便包装。送给他人的礼品,尤其是在正式场合送人的礼品,一般都应认真地进行包装。即用专门的纸张包裹礼品,或是把礼品装入特制的盒子、瓶子之内。包装礼品,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反对华而不实。进行包装时,要讲究材料、包封、图像以及捆扎、包裹的具体方式。赠送礼品不仅要慎重选择礼品,更需要考虑送礼的时机,也就是什么时候送礼。一般情况下集中在重大传统节日,如春节、元旦等,此外,交往对象遇到困难、挫折,身处逆境时,也可以赠送礼物以表示慰问或鼓励。送礼还需要注意场合,尤其是在商务活动中,如果是公司的同事退休,通常由部门或者公司提供统一的礼物,或者大家集资购买礼物,没有特殊的原因最好不单独赠送礼物,以免造成不便,引发尴尬。
做客别把主人“熬”着了
走亲访友的过程中得学会把握一定的度。切不可把拜访变成好心办坏事。朋友之间也需要经常走动,通过走动可以交流信息,相互帮助,进一步增进情谊。时间一长,不走动的朋友感情会淡化。但是朋友之间的走动也需要遵守一些礼仪。
走亲访友是人之常情。尤其是过节放假的时候,我们都有了些闲暇的时间可以去找老同学、老相识去好好地聊聊。但我们在做客的过程中得学会把握一定的度,别让这种感情的交流愿望变成别人的负担。
有一天,听得同事小丽诉苦说,她家来了一位叫人头疼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