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昔有某氏女入寺,欲施而无财,止有钱二文,捐而与之,主席者亲为忏悔①。及后入宫富贵,携数千金入寺舍之,主僧惟令其徒回向而已。
因问曰:“吾前施钱二文,师亲为忏悔;今施数千金,而师不回向,何也?”
曰:“前者物虽薄,而施心甚真,非老僧亲忏,不足报德;今物虽厚,而施心不若前日之切,令人代忏足矣。”此千金为半,而二文为满也。
【注释】
①忏悔:“忏”是梵文Ksama(忏摩)音译之略,“悔”是它的意译,合称“忏悔”。原为对人表露自己的过错、求容忍宽恕之意。佛教以忏悔为消除罪业、消除心垢的重要方法。《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以“忏悔业障”为菩萨十大行愿之一。《心地观经》:“发露忏悔,罪即消除。”佛教也以之制作戒律,规定出家人每半月集合举行诵戒,给犯戒者以查过悔改之机,以后发展成为专以脱罪祈福为目的的一种宗教仪式。
【译文】
从前有某人的女儿进入寺庙,想要施舍却没有财物,只有二文钱,便捐出来给寺中僧人,寺里的主持亲自来为她忏悔。后来这个女子进入皇宫从而大富大贵,她又带了几千两银子到寺庙来施舍,主持僧人却不过只让他的徒弟代他来为其回向而已。
她不禁问道:“我从前只施舍二文钱,师父亲自为我忏悔;现在我布施几千两银子,而师父反而不为我回向,这是为什么呢?”
住持回答说:“以前你布施的财物虽然少,而你施舍的心意却十分真诚,如果不是我老和尚亲自代你忏悔,便不足以报答你布施的功德;现在你布施的财物虽然丰厚,但布施的心意不如以前那次恳切,所以我叫人代为忏悔就足够了。”这就是说千金也是“半”,而二文却为“满”。
【点评】
从前有家女子到了寺庙里,想要布施却没有钱,只有两文钱而已,就都捐给了寺里,寺里的住持亲自为她忏悔。后来这个女子入了皇宫,大富大贵,带来数千两银子到寺里布施,住持却只让他的徒弟代为回向而已。
她不禁问道:“我从前布施两文钱,师父亲自为我忏悔;现在我布施几千两银子,而师父反而不为我回向,这是为什么呢?”
住持说:“上次你布施的财物虽然少,而你施舍的心意却十分虔诚,如果不是我老和尚亲自代你忏悔,便不足以报答你布施的功德。现在你布施的财物虽然丰厚,但布施的心意不如上次那么恳切了,所以我叫人代为忏悔就足够了。”这是千金为半善,而二文为满善。善心的满、半并不在于金钱的多少,而以心意的虔诚与否为衡量标准。
※※※
※※※
钟离授丹于吕祖①,点铁为金②,可以济世。
吕问曰:“终变否?”
曰:“五百年后,当复本质。”
吕曰:“如此则害五百年后人矣,吾不愿为也。”
曰:“修仙要积三千功行③,汝此一言,三千功行已满矣。”
【注释】
①钟离:指钟离权,唐五代道士,后演为八仙之一的汉钟离,道教全真派的北五祖之一。按《集仙传》所载:字云房,不知何许人,唐末入终南山。《宣和书谱》称:“神仙钟离先生不知是何时人,自称生于汉,吕洞宾对他执弟子礼,又自称天下都散汉。”因其生平不详,宋以后衍化为:字寂道,号正阳子,又号云房先生,咸阳人,历仕汉及魏晋,首遇上仙王玄甫得长生诀,再遇华阳真人传太乙刀圭、火符内丹,洞晓玄玄之道。钟离权与吕洞宾对丹道的讨论,由唐代道士施肩吾编为《钟吕传道集》行于世。吕祖:即吕洞宾,名岩,一名岩客;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唐末道士。河中永乐(今属山西)人。全真道奉为北五祖之一。传说在长安遇钟离权,被授以“大道天遁剑法”和“龙虎金丹秘文”,“百余岁而童颜,步履轻疾,顷刻数百里,世以为神仙”。其理论以慈悲度世为成道路径,改外丹为内功,改剑术为断除贪嗔、爱欲和烦恼的智慧,对北宋道教教理的发展,有一定影响。民间对其事迹颇多传说,被奉为“八仙”之一。
②点铁为金:道家称有炼丹术,谓丹有点铁石成黄金的神效。亦作“点石成金”。《列仙传》:“许逊,南昌人。晋初为旗阳令,点石化金,以足逋赋。”宋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八:“灵丹一粒,点铁成金。”
③功行:指修炼所达到的程度。
【译文】
钟离权传授丹方给吕洞宾,于是便可以点铁成金,用来济世救人。
吕洞宾问道:“点铁所成的金子最终会再变回来吗?”
钟离权回答说:“五百年后,就会恢复它的本质。”
吕洞宾说:“这样的话就会害了五百年后的人,我不愿意做这样的事。”
钟离权说:“修炼成仙要积累三千件功德,你就这一句话,三千件功德就已经圆满了。”
这是半和满的又一种说法。
【点评】
钟离权当初向吕洞宾传授炼丹的方法,点铁成金,可以用来行善济世。“点铁为金”也就是“黄白术”,是古代炼丹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以黄喻金,以白喻银,总称“黄白”。人们企图通过药物的点化,将金属变为金黄色或银白色的假金银,又称“药金”或“药银”。制取“黄白”的方技,即称“黄白术”。“黄白术”源于战国燕齐方士的神仙方技,盛行于两汉时期。道教创立后,继承了以往的黄白术成就,与外丹术同步发展。东晋葛洪的《抱朴子内篇》中对黄白术有所论述。梁陶弘景撰有《集金丹黄白方》一卷,可惜早已亡佚。唐代是黄白术的极盛期。唐皇室迷恋丹药,也耽于黄白。宋代是黄白术发展的余绪时期。宋徽宗素好道术,当时受其宠幸的道士林灵素,被赐号“通真达灵玄妙先生”,并授以金牌,任其自由出入宫禁,人称“道家两府”,即道教宰相。据记载林灵素攻击异己,有道人精于黄白之术,于腰间取药少许,用手轻拭于铜炉之上,则成黄金。林灵素因忌此道人有异能而从中作梗,使其不得面见皇上。宋以后道教黄白术逐渐泯灭不传。
因黄白术所造“金银”只不过是一种合成金属,终是伪假之物,所以历史上也不乏对此加以限制的法令。汉景帝前元六年曾下诏称:“定铸钱伪黄金弃市律。”“弃市”是古代死刑之一。在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陈尸街头示众,以示为大众所遗弃的刑罚。秦汉以前已有弃市刑,汉代的弃市为斩首,魏晋以后则为绞刑。“弃市”的运用,主要为了达到杀一儆百的恐吓作用。
吕洞宾也是对于“点铁成金”的法术不甚信服,因而问道:“点铁成金后还会变回原形吗?”钟离权说:“五百年后,就当复还本原。”五百年当不是确切的说法,只为说明年代久远之后,“点铁成金”之物终会返回原形。吕洞宾说:“这样将贻害五百年后的人了,我不愿做这样的事。”不贪图一时的功利,而遗祸后人。钟离权说:“修炼成仙要先积满三千件功德,你的这一句话,三千件功德就已经圆满了。”
这是半善、满善的又一种说法。
※※※
※※※
又为善而心不着善,则随所成就,皆得圆满。心着于善,虽终身勤励①,止于半善而已。譬如以财济人,内不见己,外不见人,中不见所施之物,是谓三轮体空②,是谓一心清净③,则斗粟可以种无涯之福,一文可以消千劫之罪④。倘此心未忘,虽黄金万镒⑤,福不满也。此又一说也。
【注释】
①勤励:勤劳奋勉。
②三轮体空:亦称“三轮清净”。《般若经》等所说修菩萨六度行的般若法要。三轮,一般指能、所、物(法)。如以布施来说,施者、受施者、所施之物为三轮,体此三者性空无相而离执着,以如此之心行施,称三轮体空、三轮清净。所谓施恩不望报,那才是清净的布施波罗蜜。《能断金刚般若经论》释“摄伏在三轮,于相心除遣”义云:此显所施之物及所施众并施者,于此三处除着相心。其余诸度亦然,皆须三轮清净而行,得称为“波罗蜜”。
③清净:佛教主张离恶行过失,离烦恼垢染,就是“清净”。
④劫:梵语“劫簸”的简称,译为时分或大时,即通常年月日所不能计算的极长时间。
⑤镒(yì):古代重量单位,合二十两。一说二十四两。《孟子·梁惠王下》:“今有璞玉于此,虽万镒,必使玉人雕琢之。”
【译文】
另外,行善的时候心中并不执着于行善,这样的话就随便行什么善事都可以得到圆满的结果。如果内心执着于行善,即使终生都勤奋而努力,也只不过算是半善而已。就好像拿财物来帮助别人,内心并不考虑自己,对外亦不执着于他人,中间也并不执着于施舍的财物,这就叫作“三轮清净”,也叫作“一心清净”,这样的话一斗米便可以结出无边无际的福报,一文钱便可以消除千万年的罪孽。倘若内心不能忘记所行的善事,即使施舍了万两黄金,福报仍然不得圆满。这是半和满的又一种说法。
【点评】
另外,行善而心里不想着这是善行,那么随便做什么样的善事,都会很圆满。如果心里总想着自己是在行善,虽然终生都很勤勉地做善事,也只能算是半善而已。譬如以财物来帮助别人,内不见自己,外不见所帮助的人,中不见所布施的财物,这就叫做“三轮体空”,“一心清净”,那么一斗米就可以种出无限的福泽,一文钱都可以消弭一千劫所造的罪孽。如果这个心不能忘怀所做的善事,那么哪怕施舍万两黄金,还是不能得到圆满的福。这又是半善、满善的一种说法。
※※※
※※※
何谓大小?昔卫仲达为馆职①,被摄至冥司②,主者命吏呈善恶二录。比至,则恶录盈庭,其善录一轴,仅如箸而已。索秤称之,则盈庭者反轻,而如箸者反重。仲达曰:“某年未四十,安得过恶如是多乎?”
曰:“一念不正即是,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