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大凤雏 >

第386章

大凤雏-第386章

小说: 大凤雏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贾诩,程昱屯兵徐州数万,若这些兵马毫无阻滞的抵达陈留,庞统,周瑜二人又当如何应对?

庞统信上亦告知诸葛亮,希望其将贾诩拖在徐州,当然,庞统也知晓寿chūn,合肥二地兵马,并不及贾诩人多势众,所以庞统认为,诸葛亮能拖一日便算一日,虽攻伐陈留,庞统与周瑜二人便是用尽浑身解数也力有不逮,然而守御虎牢,二人却觉得问题不大。

诸葛亮看过信后,眉头紧皱。

若攻守异位,曹军那十余万将士重振士气,其战力绝对不可小觑,诸葛亮也不希望让这两位同僚,独自应对难关,虽说贾诩离去,寿chūn军马亦可趁势攻略徐州各县,然而以寿chūn的荆襄兵力,根本不足以占据太多土地。

昔日周瑜曾借海路,占得徐州,然而却不能久守,诸葛亮当然不愿为了些许虚无缥缈的战功,而步其后尘。

诸葛亮正凝眉沉思,又闻府衙外传讯之声,不多时候,便见陆逊风尘仆仆的入得堂内,诸葛亮见了陆逊,眉头舒展,对陆逊道:“伯言来得正是时候,且先来看士元手书!”

“陈留战报?”

陆逊连日赶路,并不知晓外界战况,且陆逊此来,原本只是为了帮助诸葛亮,守御寿chūn,合肥,如今得悉战况有变,陆逊不作迟疑,当下接过诸葛亮递来的庞统书信。

看过信后,陆逊口中啧啧赞道:“士元先生与公瑾先生的这般手段,果然大气!”

诸葛亮闻言亦笑,对陆逊道:“我等先前所料不差,那曹军原本便是欲图谋寿chūn等地,只是被士元,公瑾这般祸乱陈留,却令其先前筹谋,付之流水了,且曹军半数兵马,还在徐州,先前的暗度陈仓之计一破,倒使如今贾诩所率兵马,却进退两难……”

陆逊闻言亦笑,待诸葛亮将寿chūn,合肥的兵力配置与他说过之后,陆逊叹道:“如今我荆襄土地广袤,各州郡皆要屯些军马维持安定,如此一来,孔明先生与陆某手上的兵力的确有些捉襟见肘……若寿chūn兵多一倍,便是陆某一人,也可稳稳将那贾诩留在徐州,不敢妄动。”

陆逊这番说辞,并非狂言,不过兵多一倍却不可能。

诸葛亮闻言微微一笑,对陆逊道:“亮可不会撒豆成兵之术,伯言还是勿要考虑兵多对敌,寿chūn,合肥就余三万军马,还要留下一些,提防江东变数,你我还是多想想如何配合,与虎牢的士元,公瑾遥遥呼应吧……”

“三万军马,的确少了一些,那贾诩乃果决之人,若一味滋扰,自然被其窥破我等念头……”陆逊思索许久,对诸葛亮道:“先生以为,江东会出兵庐江?”

“不可不防……”诸葛亮闻言轻叹。

自从周瑜,鲁肃入了荆襄,孙权行事便愈发肆无忌惮,之前孙权并无胆气挑衅荆襄,可是如今长江水道却时有战事,在诸葛亮看来,孙权似乎也有意于这场大战之中分一杯羹……

若不防江东,一旦其出兵庐江,断了合肥,寿chūn军马后路,那贾诩必趁隙将这三万军马,一举歼灭,对于诸葛亮而言,自然不愿冒这般巨大的风险,去赌孙权胆量。

陆逊闻言,微微点头,只思索片刻,陆逊便道:“陆某可休书一封,敕令汝南军马,增援数千……”

陆逊说罢,诸葛亮笑道:“伯言于汝南为官日久,借些兵来,倒也可行,只是数千兵马,如何守两座大城?杯水车薪之事,不作也罢。”

“可陆某却以为,若欲拖住贾诩,又要严防江东,麾下兵马多一点便是一点。”陆某闻言,收敛笑容道:“且陆某愿为先生分忧,只靠数千兵马,保合肥不失!合肥不破,江东军马便难抵寿chūn,先生用三万兵马,去与贾诩周旋,胜算亦可大些!”

诸葛亮闻言,一脸惊色道:“伯言休要轻敌,江东虽弱,却久治庐江,其城中军马数万,若大举来犯,亦不可小觑!”

陆逊见诸葛亮神情关切,不禁笑道:“大可告知先生,陆某手段……陆某麾下虽说兵少,却只是守城,不与江东交战便是,况且先生莫要忘记,我荆襄除了武力之外,外交亦强!”

诸葛亮只微微一愣,便明白陆逊打算。

江东孱弱,屡屡受荆襄所制,如今孙权虽祸乱沿江水道,却也不敢做得太过,可见孙权心中没底,更怕一旦此战曹军未有建树,荆襄与其清算仇怨。

陆逊所言外交,无非便是一旦两军交锋,便言辞威胁江东,且自周瑜离去,程普水军已渐逊于甘宁麾下舰队,若庐江军马一出,甘宁水军便作佯攻之态,亦可令其城中军马,不敢妄动。

如此一来,庐江城内的江东军马,的确不敢离开城池……

想到此处,诸葛亮神情大悦,对陆逊道:“伯言眼力不俗,智计出众!”

陆逊闻言笑道:“陆某只出一言,便被先生窥尽计谋,先生这般评价,实在令陆某汗颜……”

谦让之后,陆逊又道:“只是贾诩不比江东,先生用三万兵马,可有把握,将那毒士拖住?”

诸葛亮闻言笑道:“总不能叫其顺顺当当的赶赴兖州,且亮以为,云长离徐州数年,也当故地重游一番了。”

陆逊闻言,微微点头。

诸葛亮所言乃是指出,关羽昔日守小沛,下邳等地,对徐州地理,极为了解,且如今陈留曹军难有建树,贾诩若得曹操敕令,必走的匆忙,若诸葛亮出兵徐州,反而会令贾诩难以取舍。

若贾诩引军离去,三万军马足以纵横徐州,如此一来,曹军此番倾力渡河一战,未得寸土,却丢基业,即便是有曹操相召,贾诩亦当有所忌惮失土之责。

既然兵力上并不占优,那唯有从其他途径,谋取优势,闻诸葛亮之言,陆逊也觉得诸葛亮若连番动作,大有可能达成庞统所求,想到此处,陆逊笑道:“原来先生心中,早有算计!”

“之前亮的确想过,引城中兵马,会会贾诩,只是亮忧心合肥,所以迟迟难有决断,如今伯言一番计策,令亮心安,便可不遗余力,去寻贾诩讨教一番了。”诸葛亮说罢,躬身一揖道:“还当谢过伯言,给了亮一个与那毒士争锋的机会才是!”

陆逊见状,连忙避过诸葛亮大礼,对诸葛亮道:“先生与陆某皆师从水镜先生,又是同僚,何必与陆某这般客气?只是此番先生去往徐州,还当小心那贾诩毒计,以陆某观之,此人深谋,虽比之郭奉孝稍有逊色,然而其狠辣,天下怕是无人出其右者,不然也不会闯下‘毒士’这偌大名声!”

诸葛亮闻言,一脸郑重。

贾诩狠辣,诸葛亮又如何不知,其先从董卓,后侍张绣,且其于宛城,曾设计灭杀曹操,若不是典韦与曹昂拼死相救,曹操怕是早已命丧黄泉,正因如此,曹操深爱其才,待张绣降时,重用此人,如今张绣于曹操诸将之中,泯然众人,然而贾诩却风头正劲,于朝堂之上可与郭嘉,二荀并列。

想到此处,诸葛亮收敛笑容,对陆逊道:“伯言嘱托,亮当谨记,不过伯言亦无需太过担忧,亮于荆襄,观贾诩生平,早已知晓其过人之处,此番应对贾诩,亮毫无畏惧,唯有棋逢对手般的兴奋之情!”(未完待续。)

第一章 NO。567 不受军令,贾诩迎敌

轻敌这个词汇从来不会出在诸葛亮头上,天下间善谋者各有特色,而诸葛亮用兵最为稳妥,若说阴谋诡计,诸葛亮可能还会逊色于贾诩,郭嘉等人,但是对大势的把握以及堂堂阳谋,天下间少有出其右者。

诸葛亮以为,此番攻伐徐州,使贾诩不得顺利前往陈留,寿chūn军马接下来的行动难逃贾诩耳目,且战场于曹操麾下土地,更是无法预先埋伏,思索片刻,诸葛亮便决定攻敌必救,逼迫贾诩,不得不率大军应对陈留兵马。

与陆逊商议一阵,诸葛亮便已定计,遂召关羽前来,并遣信使,命合肥魏延,整装待发,一旦陆逊所召汝南步卒,抵达合肥,便与陆逊换防城池。

而身在徐州的贾诩,程昱等人,并不知晓寿chūn城内,诸葛亮与陆逊二人的这番商议。

得曹操书信后,贾诩便命虎豹骑先行一步,其余各部,相继整军,于此同时,贾诩亦作书一封,命信使乔装打扮,送往江东。

在贾诩看来,徐州曹军若就这般匆匆离去,诸葛亮难免会趁隙攻伐,如此一来,牵制住寿chūn,合肥二地军马的重任,唯有江东可以胜任,江东如今已于水道之上,与荆襄纠葛不断,两家关系如今陷入低谷,江东即使变本加厉,兴兵合肥,荆襄也无暇他顾。

况且一旦江东参与这场大战,便表示孙权已有与庞山民决裂之念,如此一来,无论此番大战曹操取得的战果如何,江东都会与曹操亲近,就算时运不济,十余万大军都难以建功,待严冬时分,曹军归返之时,江东也可作庞山民发泄怒火之用……

孙权短视,江东如今已无周郎,鲁肃,贾诩行事并无丝毫忌惮,待信使离去之后,贾诩便与程昱一道商议赶赴陈留之事。

数万大军原本为讨伐寿chūn,贾诩已做过不少布置,如今大军改道,贾诩,程昱二人,也需花费不少心思,将各部军马再度召集,不过有张郃,乐进,于禁这三位治军严谨的五子良将在,贾诩相信各军将士,会迅速集结。

三日一过,大军齐聚小沛,于城外安营扎寨,贾诩见曹军将士已厉兵秣马,心中安慰,正当贾诩以为,大军的一切行动都顺风顺水之际,忽有信使急报,言边界之处,发现打着诸葛亮旗号的寿chūn大军踪迹,其声势浩荡,不可不防。

贾诩闻言,眉头大皱,一众曹将亦心中气愤。

“寿chūn军马显然是想趁火打劫!”程昱说罢,贾诩微微点头。

贾诩早已料到,诸葛亮不会安分守己,却没有想到其大军来得如此迅速,如今曹军皆已集结,便是与其接战,也有胜无败,只是如今陈留急需援军相助,一扫先前曹军颓态,想到此处,贾诩也不得不心中暗赞,这诸葛亮来得可真是时候!

如今去往江东的信使,怕是还未及渡江,一时半会难以指望江东来援,贾诩略一思索,便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