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兴汉 >

第285章

兴汉-第285章

小说: 兴汉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孝直啊,今天这两件事情,你都有点过了。这不是本相的一贯作风!尤其是以家族成员性命相要挟,本相当初确实是为了挽救荀氏一脉。你这样做,他若是能够接受还是会在心中留下疙瘩。若是坚持己见,到时候便会让本相陷入尴尬境地!因为这两件事情,本相都不可能去做!”

“主公明察,是正冒失了!”法正看到刘琮一脸严肃,知道刘琮对于荀彧还是有几分敬重的。而且刘琮说的没错,如果荀彧就此答应归顺刘琮,也可能会在心中留下一些心结。若是荀彧宁死不从,刘琮这个时候绝对不能废立天子,而斩杀荀氏一族刘琮更是很难下手!当初倾斜蒯越一族那是有足够的理由。

而天下荀氏和蒯越家族比起来更加有名望,而且蒯越得罪了刘琮,是那种你死我活的斗争!如今荀彧虽然与刘琮在朝堂上有争议,但现在荀彧主动退隐,如果刘琮再赶尽杀绝,只怕是让天下士子寒心!让北方的士族们望而却步!

为了阻止荀彧归隐,就废立天子或者清洗荀氏,刘琮绝对做不出来,理由也不够充分,这确实容易让刘琮陷入尴尬的境地!

而且法正如此早早的提出废立汉天子,如果自己不加以制止,必定会引起诸葛亮、庞统等人的反感。无论如何,现在的天子,身体健康,智力正常。

在他们看来,皇帝沉迷于女色,最多算是不贤远没有到必须废弃的地步。而最主要的是现在刘琮手中只有两州之地。如果能够收复江东,而北方的曹操称王或者称帝的话,诸葛亮等人或许会考虑新立贤君以正超纲,压制曹操!

见法正有心认错,刘琮也不好继续板着脸训人,语气缓和了一些叮嘱法正:“今日之事到此为止,切不可再与外人说起!”

“正明白!”法正也长舒一口气,退了下去。他和荀彧说过的话,如果不及时禀告刘琮,必定很快就会被刘琮从其他渠道知道,如果是这样,可能就不是简单的几句责怪了。如今,刘琮只是让他莫要再提及,算是非常宽大。

法正这一关算是过去了,但荀彧却陷入了两难!法正胆大、直白的相告,确实让这位以睿智著称中男人,真的没想到会走到今天这一步。

荀彧永汉元年(189),被举孝廉,任守宫令(掌管皇帝的笔、墨、纸张等物品)。九月,董卓废少帝刘辩,立献帝刘协。十一月,董卓自为相国,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荀彧弃官归乡。对父老说:“颍川是四战之地,如果天下有变,那就会经常受到侵略,应该早离去,不能久留。”但乡人们多怀恋故土,不愿离去。时冀州牧同郡韩馥派人接荀彧,却无人相随。荀彧只得独自将宗族迁至冀州避难。

到冀州后,冀州已为袁绍所得,袁绍见荀彧来,待之为上宾。荀彧弟荀谌和同郡辛评、郭图都在袁绍手下。荀彧却认为袁绍最终不能成大事。

初平二年(191年),荀彧离袁绍而投曹操。曹操见荀彧来投,大悦,说:“这是我的子房啊!”于是任荀彧为别部司马,荀彧时年二十九岁。

当时董卓威陵天下,曹操问计于荀彧,荀彧说:“董卓残暴已经超出常理,一定会因祸乱暴弊,不会有什么作为的。”后董卓派李傕等出关东,虏略各地,至颍川、陈留而归。荀彧乡人多数死于战乱。

后来曹操占据了中原,拥立了天子,重用荀彧,荀氏族人又陆续回到颍川。如今荀彧再次归隐,刘琮却是不让!如果碰到诸葛亮,荀彧还有一百个理由说服诸葛亮。可法正来了,说的都是一些混账话,蛮不讲理,却戳中了荀彧的软肋!

对于皇帝,荀彧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法正却给他指了条明路。刘琮是个明主!荀彧想要归隐山林,从此不问世事。法正却警告他,他敢如此,法正就能怂恿主公灭了荀氏一族!

可是如果就此归顺刘琮,那这些年自己不是在瞎忙活吗?当初为什么要那么激烈的反对曹操?为什么要陪着皇帝南下来襄阳?法正走后,荀彧在府中茶饭不思,他想要彻底想明白!何处何从,或许不一定关系到大汉朝廷,但却是让荀氏一族命悬一线!!

刘琮看起来斯斯文文,但如果法正说的没错,那可是堪比当年的董卓。而且董卓对于荀彧的辞官可是视而不见,毕竟那时候他人微言轻,如今已经名满天下!有时候,声望也是一种负担!

荀彧正在犹豫之间,张颌前来拜访。张颌是听到消息,从江陵赶过来的。虽然在襄阳朝廷各为其主,但毕竟刘琮和荀彧还没撕破脸皮针锋相对。而张颌与荀彧在许昌共事多年,当然不希望荀彧出事。

“先生,您切记莫要误会了丞相。当《;文;》初颌听闻《;人;》母亲和妻儿《;书;》来了襄阳《;屋;》第一反应也是他拿我家眷性命做要挟,后来才知道是误会了。母亲告诉我,他们在许昌受到了不公平对待,是丞相安排人将他们救出。

丞相当初为了先生族人,可是动用了五千骑兵,并且损失了十几名锦衣卫,锦衣卫统领都因此受重伤。颌以为丞相此举绝不是为了今天要挟先生!而当今天下仍是诸侯众多,先生有济世之才,怎么就此归隐?颌是一介武夫,当初先生都劝我要留着这副身躯,为重整河山贡献力量……”

张颌也想不到,才不到一年时间,当初荀彧对自己讲过的话,现如今又从自己嘴里说出来。张颌倒是没有非得劝荀彧归顺刘琮。他只是觉得荀彧是大才,不能就此埋没了。

荀彧也是知道张颌一片好心,便是苦笑的答道:“多谢儁乂一番好意,彧虽一心重整朝纲,奈何天子沉迷女色,无意朝政。丞相大人却是越来越超纲独断!早晚有一日与那曹操无异!”

“先生,丞相与曹公不同。丞相是汉室宗亲,刘氏子孙。这汉室江山是刘氏的,皇帝昏庸,做丞相的尽力些也是可以理解的!”张颌是武将,虽然爱结交儒士,但毕竟观念还没有僵化,倒是和法正有几分相近,只是他没有法正那么立场鲜明,说得那么直白!

荀彧听得此言,更是在心中叹气,是皇帝刘协的所作所为,让一个原本还带有点中立立场的张颌彻底倒向了刘琮。这一年这样的文武官员比比皆是,这也是荀彧难以开展工作,萌生退意的症结所在。

而张颌心里也是十分复杂,看到一脸愁容的荀彧,暗自庆幸当初没有接受荀彧的游说站在刘琮的对立面,自己可没有荀彧这样的才华和名望,也没有这样丰富的政治斗争经验。如果刘琮一狠心,可能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两个曾经都是曹操旧部的人各怀心思在一起又聊了些朝廷当中的琐事,张颌便起身告辞,临行时将荀彧那句话送给了荀彧,希望他保重!

看着张颌意气风发的离开,荀彧心中像是吞了一口莲子一般却无处倾诉!

第三百六十二章 图谋江东

法正的威吓,张颌的劝说,让荀彧暂时留在了襄阳。如此一来,皇帝高兴,刘琮也高兴。刘协知道荀彧虽然啰嗦了点,但整个大汉只怕找不出几个如此对待自己的人了。

而刘琮则在荀彧犹豫的同时,开始了另外几个计划。那就是攻伐江东孙权!现存的几个诸侯当中,张鲁、马超已经不足惧,尤其是张鲁,区区一郡之地,带甲十万,只会让汉中逐渐没落。而且张鲁的存在也已与曹操起一个缓冲作用。

而马超则是以骑兵见长,对于曹操威胁更大一些,而同样会受限于刘琮地盘上的纵横交错的江河。远在辽东的公孙氏,刘琮也够不着。与曹操缔结三年和约,可不能就这么白白的浪费掉。所以刘琮将目标锁定了江东,自己的“盟友”孙权!

刘琮明白,在这个乱世,实力为王!孙权之所以愿意主动与自己联盟,是因为北方的曹操过于强大。而孙权又自知一时无法吞并刘琮。但一直以来,孙权从未放弃西进的打算。刘琮何尝不明白,孙权心中有企图,自己比曹操要弱,如果让孙权不断壮大,有朝一日有实力进攻的话,一定会选择较弱的了刘琮,被扬州、交州包围的荆州!

与其等到哪一天,不如趁早,趁着曹操没有积蓄足够的力量拿下江东才有足够的资本与曹操对峙。刘琮将自己的战略计划说给诸葛亮、法正时,两人也不约而同的赞成。

不过这一次刘琮并不是直接出兵,而是将歩流铭找来。歩流铭逃离江东之后,一心为父亲许昌复仇,只是如今孙策已死,孙权尚在。当年歩流铭在逃离扬州之后隐姓埋名来到汉中,短短数年就崭露头角,被张鲁看中擢升为上庸令。后来刘琮入蜀,他在伏击魏延、于禁之后率部投降刘琮,被刘琮委任为上庸郡太守。

刘琮夺下益州回师襄阳时,歩流铭也跟着来到了襄阳,在襄阳朝堂上有了一席之地。而歩流铭的族亲许靖更是位列三公。但歩流铭从未忘记自己的复仇。就在歩流铭以为刘琮已经将自己的往事淡忘的时候,刘琮召见了他。

“流铭,本相想近期讨伐江东,你可有什么好建议?”

“主公?此事当真?”歩流铭原本以为刘琮贵为当朝丞相,对于当初自己的凄惨往事,原本刘琮也没有承诺过他什么,只是希望他安心做事,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如今听闻刘琮要东征,歩流铭自然很激动!

刘琮得胜之时,自己只要恳请将孙氏一族交由自己处置,那自己父亲的大仇不就能够报了吗?

“此等大事,本相岂能当儿戏说着玩?”

“不是,不是,主公,我是太激动了。主公要东征,流铭愿为先锋!”

“战场上自有将军们,本相找你来是想了解下孙权和江东的文臣武将,你能否给本相讲讲?”

“没问题,没问题!主公,虽然我离开扬州已经十数年了,但时常有人给我递消息,绝对不会输给主公的锦衣卫的……主公你是想要?”

歩流铭可没吹牛,他一心想着复仇,人又十分聪明,加上当上县令之后也有了资本。所以他向扬州派出了不少人马,对于扬州和孙氏一族的监视可是从未间断,而且十分有针对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