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汉-第1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俾时闭髦氐节呛蟛淮菡懔⒓纯剂讼蚰嫌帽木潞驼巫急浮
为了让北方士兵尽快熟悉水战,曹操命人在邺城开凿玄武池,用来训练水军;为了保证南征时军队和大本营的稳定,他派张辽、于禁、乐进等人陆续驻兵许都附近,以备不测;为防止喜碧羌人和军阀马腾、韩遂等人趁机偷袭,他以朝廷之名擢马腾为卫尉,要求马腾及其家属迁居邺城,作为人质迫使西北方面按兵不动。
马腾和韩遂割据西北一直是曹操的心腹大患。就在他北征乌桓时都时刻提防着这两个军阀。马腾无奈只得应命,马腾走后马超便接替了马腾掌管了部队,担任偏将。因为父亲、弟弟等人都被曹操扣为人质,马超一时一不敢轻举妄动,这便给了曹操充足的南征时间。
为了在政治上占优,曹操还废除了三公,重新恢复西汉的丞相和御史大夫,并自任丞相。进一步独揽朝廷大权,巩固自己对中原和河北的统治。
在曹操眼中,南方的主要势力便是接替刘表成为荆州牡的刘琮、从父兄手中继承了江东的孙权、以及打不死的小强,官渡之战时背叛曹操,背后捅刀子的刘备。
相比孙权和刘琮两个小娃娃,曹操心中更看重刘备些。一来;刘备有皇叔身份,而来麾下关羽、赵云、张飞等人的武勇曹操是亲眼见识过的,加上刘备的坚韧,当年虎牢关前讨伐恶贼董卓的十八路诸侯,如今也只剩下他和刘备了,曹操当然不想刘备再有翻身的机会。
早在当初与刘备青梅煮酒时,曹操就曾经评判过南方的三股势力,他认为刘表“虚名无实”;孙策是“籍父之名”……孙权身为他的弟弟,十八岁便据有江东,自然也是借助了父兄之力,靠着前人的名声和基业勉强保有一州之地。
在曹操看来如今的刘琮和孙权都不足为惧,只有刘备蔡氏他认可的英雄。曹操急于南征,便有担心刘表去世之后荆州落到刘备手中,然后东西联合再成气候。
荆州在刘琮和诸葛亮看来是保有益州逐鹿天下战略的关键之所在。
也不止刘琮和诸葛亮意识到这一点,江东有识之士也都明白。周瑜、鲁肃都不是本人,尤其是鲁肃更是为孙权定下了夺取荆州,占据长江,进而夺取天下的帝王之策。荆州的战屡位置可见一版。
曹操本人就是个军事家,麾下某人如云,想必郭嘉临死之前肯定交代过曹操要尽快夺取荆州。
荆州地盘广大,且不说长江以南四郡,江北南阳、南郡、江夏,刘表治理荆州十八年,没有参加其他军阀的混战,因此人口繁盛、人才聚集、地方富庶,早就成了一块大肥肉,曹操也知道盯着这块肉的人绝不止他一人。所以曹操南征除了斩草除根的切掉刘备这个钉子外,就是把荆州这块肥肉吃到肚子里。
比较而言,刘表新丧,刘琮年幼,曹操不认为自己征荆州有任何困难。曹操此时已经是汉室丞相,趁着新胜之威,不但刘琮,甚至孙权都感到压力山大!
就在曹操自信满满准备出发时,却有人跳出来反对!
他便是时任太中大夫的孔融,闻知曹操要南征,立即上书劝谏:“刘备、刘琮都是汉室宗亲,不可轻易讨伐;孙权占据江东有长江天险,胜算也不大。如今你兴武义之兵大举南下恐寒了天下人的心。”
孔融是谁?说得直白点他是当时知识分子的领袖,为人轻狂,不守政令,以前就数次让曹操难堪;在大政方针上屡次跟曹操唱反调。
曹操早有杀他之心,只是碍于当时北方局势不稳,孔融又名满天下,曹操不想杀他担恶名。孔融便更加张狂。但如今北方已定,加上南征对曹操来说实在太重要了,于是孔融便成了曹操祭旗的人物。
很快曹操便以孔融“逾规不轨,跌荡狂言之名斩首弃市。
一时间朝中反对南征的人便明哲保身不再强谏。
当然就在曹操准备南征的时候,刘琮并没有闲着,筑高墙,练精兵的动作也早已传到曹操耳中。加上去年刘琮许都之行闹出那么大的动静。曹操当然不想刘琮坐稳荆州,把襄阳打造成铜墙铁壁,便文手下谋士。
荀彧因为刘琮和贾诩之事,本就受到曹操怀疑,曹操执意南征他也不敢劝阻,曹操问计,他便献计:‘马上出兵,取道宛、叶,日夜兼程、轻装简行、趁其不备、先声夺人。”
对于荀彧的这个计策,曹操还是满意的,原本他也是这么想的,刘备兵不多,刘琮年幼,说不定威压之下,一举成功。
七月下旬,曹操便亲率十几万大军南下荆州,对外号称八十万!
消息传出,荆州的投降派便坐不住了,甚至包括I远在江夏的蔡瑁都悄悄的给蔡夫人和蔡琳写信,希望刘琮能够审时度势。
当然就算是主战派也十分紧张,别说八十万,就算是十八弯,都够荆州守军吃的,荆州现在襄阳附近也就六万人,加上江夏蔡瑁和新野刘备最多也不过九万人,跟曹操一比还是相差甚远。更何况大家心知肚明,这两人并非和刘琮一条心的。
尤其是新野刘备,刘表在世就和刘表相互猜忌,刘琮也没少得罪刘备。
但即便是这样,刘琮还是做出了一个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誓死保卫荆州的决心。
就在曹操起兵南征的消息传到襄阳的第三天,刘琮令黄祖之子黄安领兵三千,粮食五千石送往前线新野。刘琮的新老部下对刘琮此举大为不解。
尤其是黄祖、韩嵩等人,这些人人年纪和刘备差不多,深知刘备的为人,纷纷提醒刘琮,将宝压在刘备身上不是明智之举,三千守军和五千石粮食还不如留在樊城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但刘琮坚持己见。
黄安同时还带去了刘琮给刘备的亲笔信。看到刘琮的送过来的残兵、陈粮刘备气就不打一处来。再看刘琮的亲笔信,刘琮一口一句皇叔,皇叔。
叔与曹操对抗多年,经验丰富,想必那曹贼补丁也十分忌惮皇叔。小侄不才,刚令荆州,人心不服。因此肯定皇叔固守北疆,琮自当在后方组织力量共同抵御曹贼。
皇叔若是有什么难处,尽管差人来,琮便是要兵给兵,要粮给粮。你我叔侄二人齐心定叫那曹贼有来无回……
刘备不知道是骂刘琮天真好,还是装天真可耻。就想凭借这么点兵力共同对抗曹操?就想派三千残兵老兵、五千石粮食便要我刘备为你卖命固守北疆?
说什么叔侄同心,小子何时帮我刘备当做叔父看待过?
门都没有,在刘备的计划里,曹操先锋来到之时还能勉强抵抗,如果曹军主力抵达新野之后他便是要立即跑路的。跑路蔡氏他的强项!自己这些年好不容易攒起来的一万多人马,绝不能替刘琮那小子当炮灰!
第一百三十六章 床弩就位
刘琮当然知道大战来临之后刘备必跑,现在让他头疼的是刘备往哪里跑。如果让其往西入了益州可不好办。但如果让其渡江,就算他攻不下江陵,只怕江南四郡也是抵挡不住关羽、张飞、赵云等人的攻击。唯一的办法便是引导他去江夏。
蔡瑁虽然是投降派,但绝不是投降刘备!如果刘备贸然前往,蔡瑁必定死掐。还有自己的大哥刘琦,如果跟随刘备一起攻江夏,那么他罪责难逃。刘琮想着趁机对付曹操的同时,将刘备收拾了,不然这个野心家在自己的地盘到底不是那么回事。
刘琮给刘备送兵送粮,别人不知道,刘备肯定知道,这小子在阴我啊!三千兵就算是精兵强将对付曹操几十万大军顶个屁啊,我还不能不接受。毕竟刘备是受刘表之托镇守新野的。此时曹操未到他就和刘琮翻脸也是为世人所不齿。
接受了刘琮的馈赠,那么无论是表面功夫也好,还是真打,总的抵抗曹操一阵,不然这小子说不定会给自己网罗什么罪名将自己赶出荆州。
不过刘备也很好奇,虽然刘琮的勇武和智谋他有所了解,但如今包括蔡瑁等人在内的荆州元老们都不堪刘琮能够抵抗住曹操,这小子的自信又是从哪里来的?
当然刘备考虑更多的便是退路。徐庶也不止一次提醒流弊趁乱夺取荆州。加上刘琦在一旁煽风点火,刘备倒是渐渐的有了那份心思。现在的问题是曹操南征,襄阳绝不是安全的地方,就算刘琮请自己去坐镇,刘备也是不会去的。因为去襄阳只有两条路:被刘琮缴了兵权,或者被曹操打得不认识爹娘。
刘备的想法比徐庶冒险点,希望能够夺取江陵。在刘备的估算中,不管刘琮何时败退,蔡瑁必定第一时间降曹。自己如果能够趁着刘琮和曹操纠缠的时候带兵杀进江陵,或许还能固守。当然这个计划只是最力量状态。最基本的打算便是趁着蔡瑁头像之际,以刘琦之名取得将相。
当然实在不济便举兵渡江,夺取江南四郡再和曹操周旋。
刘备想着这些,也就渐渐的平复了心境,不再把刘琮的算计放在心上。
眼下最重要的敌人还是曹操,不管刘备愿意不愿意,曹操是这么想的。刘备当然也知道曹操对自己的复杂感情。想要东山再起,就必须避开曹军,先活下来再说!
刘备与徐庶、关羽等人简单商议之后便派出探子前往襄阳和江陵。比不过无一利额外的都被刘琮的守军拦在了城门外。因为从刘琮得知曹操南征的那一刻起,便下令樊城和襄阳城、江陵城都处于高度警戒状态。进出城都需要严格的手续和证明。
当然更让刘备吃惊的是汉江之上的两万水军,刘备是在没想到,蔡瑁去江夏带走了一晚水军,刘琮还能凑齐两万水军将汉江各处要害把守得严严实实。自己要是几人渡江或许还有办法,但要是成千上万人必定躲不过刘琮的耳目。
给刘备送去兵粮之后,刘琮也没有闲着。一方面和蒋琬两人督查着各将领分工的进度,一方面还要时刻注意荆州的民心,不被外人所蛊惑。
魏延是最先完成刘琮所交代的任务的,七月一过,一座崭新的瓮城便竖在了樊城北门之外。瓮城的东西城墙有樊城原来城墙的三分之一长,南北也有百丈之长,高和老城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