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暴君颜良-第7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未久,沉重的脚步声响起,满身是血的曹仁,捂着受伤的右臂,脸色铁青的冲上了城头。
见得曹仁这般样子,诸葛亮心头咯噔一下。
“诸葛丞相,你的判断可真够高明,本将此番率军出击,差点没把性命断送!”曹仁没好气的冲着诸葛亮叫嚷。
诸葛亮眉头一沉,强按不悦,问他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曹仁便将楚军早有准备,自己率军杀至,却为楚军连弩伏兵大败之事,没好气的道了出来。
诸葛亮听着是心惊胆战,万不想自己中了颜良之计,没有及时破坏沟壕也就罢了,今还又中了颜良的伏兵。
如此看来,自己每走一步,竟然都似在颜良的掌握之中一般。
诸葛亮扑到女墙边,举目远望正南的楚军军阵,他仿佛看到颜良正驻立在那里,用一种充满讽刺的目光,看着他的笑话。
诸葛亮仿佛更看到,颜良的身后,庞统、贾诩、法正、徐庶、许攸……那一双双智慧的眼睛,也在冷笑着看着他。
诸葛亮只觉背上涌过一阵毛骨悚然寒意,修长的身子不禁颤了一颤。
“诸葛丞相,事情到了这般地步,我们该怎么办,你倒是说话啊……”
身后处,曹仁还在喋喋不休的向他嚷嚷,似乎在发泄着不满。
曹仁当然不满了,从楚军开始挖壕起,曹仁就主张出兵破坏,但他的建议,却一次次的被诸葛亮否定。
现在事实却证明,他的判断无一不是正确的,倘若诸葛亮能尊重他的意见,又何以令形势落到这般地步,自己更不会兵败负伤。
诸葛亮被曹仁的质问的也烦了,忽然眼睛一瞪,沉声道:“胜败乃兵家常事,曹将军何故跟妇人一般,输了一场仗,就这般抱怨个没完没了。”
诸葛亮一番话,狠狠的把曹仁来呛了回去,把他呛得是神色一震,面露愠色。
他曹仁可是当世名将,竟被诸葛亮说成“如妇人一般”,如此公然的侮辱,曹仁如何能不心中愤怒。
曹仁当场就想发作,但怒言将要出口时,却还是生生的压了下来。
没办法,他到底是秦国的降将,当年曾多年跟刘备作对,而诸葛亮却是刘备的心腹,又是当朝的丞相,官位和身份都要压倒自己一头。
今若与诸葛亮翻脸,对于自己将来在汉国中的境遇,显然不是一件利事。
无奈之下,曹仁只得恨恨的咽下了一口恶气。
诸葛亮压下了曹仁,面子上方过得去,又重新摇起了羽扇,淡淡道:“楚贼纵然隔绝了邺城又如何,我城中兵精粮足,足以自守,楚贼何足为惧。传本相之令,众将士们都打起精神,给本相用心守城。”
诸葛亮三言两语,便把自己算计失策的责任,潇洒大气的甩了个干净。
他表面上是淡定,但内心之中,却是忐忑不安。
就这样,诸葛亮只能站在城头上,眼睁睁的看着楚军将整条深壕贯通,形成了一条长达四十里,深达两丈的长沟。
黄昏时分,西北侧的漳河之不,被引了过来,没多久就将整条四十余里的壕沟灌满。
那一条又宽又深的水渠,终于是将邺城封闭。
楚军的围城,就此开始。
水渠灌通后,颜良又在水渠的外端,每隔里许就修筑一座碉堡,不分昼夜的对围城水渠沿线进行监视。
水渠一成,汉军大规模的出城或是入城,自然是不可能的,但小规模的浮水过渠还是无法阻止,颜良修筑碉堡,就是为了随时监视。
而在碉堡之后,则是围着邺城而建的诸座大营,一旦碉堡燃起发现敌人的烽火,大营中将迅速的派出游骑,将逃过水渠的小股敌人,截杀于第二道防线。
经过半个月的修筑,碉堡群建成,楚军的两道防线,可谓是把邺城围了个水泄不通。
北面邯郸的刘备,闻知邺城被围,当然是心急如焚了。
刘备虽然从邯郸撤出,但那也是为了万全之策,刘备这个人不比曹操,他向来不是那种敢于孤注一掷的人。
而刘备人不在邺城,并不代表他就打算放弃邺城,邺城作为帝者所在,若然失陷了,对汉国军民士气上的打击,刘备当然不愿看到。
于是,刘备便数次发兵,企图打通南下的粮道,缓解邺城的困局。
只可惜,刘备几下发兵,却均为驻于临水的文丑六万大军所阻,几番努力都徒劳无功。
随着围困的继续,不知不觉已是秋去冬来,天气愈发的寒冷。
这日,天气忽然,气温骤聚,一觉醒来时,初冬的第一场雪,不期而至。
诸葛亮站在城头,抬头看着飘落的雪花,心中的阴霾愈重。
沉吟许久,诸葛亮暗叹一声,沉声道:“传令下去,命将城墙周围的军民统统都往里搬撤吧,寒冬已至,楚贼的水炮攻击,只怕很快就要降临了。”
第855章 欲结束杀戮,必先行杀戮
诸葛亮所料无错,如今天寒地冻,正是用水攻的大好时机,有水龙炮此等利器,颜良焉能不用。
黎阳城的那千余门水龙炮,早已被运往了邺城,但考虑到邺城面积是黎阳的数倍,千门水龙炮显然是不够。
故是颜良早在上月之时,就下旨给将作大造马钧,命他监督工匠,不分昼夜的赶制新型水龙炮。
这最新的水龙炮,又是经过马钧的改进,不但射程增加,单次射击的水量也得以加大。
秋末时,这种改进型的水龙炮,就在源源不断的从河南运往前线,如今楚营中的老旧水龙炮数量,已经达到了两千多门。
今日一场大雪,俗话说“霜前冷,雪后寒”,雪过之后气温必然再降,那个时候,便将是颜良再次大水攻城,让邺城的汉国军民,尝尝冰封地狱的恐惧。
当天,颜良便传下旨意,命诸营准备,只等过几天气温再降之时,便发动水炮攻城。
旨意传下,颜良却在御帐中品起了美酒。
诸葛铃已被送往了洛阳,而替换的甄宓和大小乔,还要些时日才能赶到前线来侍寝,颜良也只有过几天才能享受到温柔乡的快活。
正品着温酒时,帐外御林亲军来报,言是赵云在外求见。
“宣子龙进来吧。”颜良品着美酒道。
片刻后,赵云带着一身的风云入帐。单膝跪地见礼。
“子龙快快起来吧,你来得正好,酒已热好。吃一杯暖暖身子吧。”颜良笑道,亲自递给赵云一般热酒。
赵云受宠若惊,忙是叩谢皇恩,双手接过,一杯饮下。
“子龙此来,恐怕是有什么事要跟朕讲吧。”从赵云入帐时第一眼,颜良便看出赵云有心事。
赵云愣怔一下。拱手淡淡一笑:“陛下洞察之能令臣佩服,不错,臣此来确有些事想请陛下应允。”
“你我君臣坦荡。有什么事你就说吧,朕会酌情考虑。”颜良继续吃着他的美酒。
赵云便道:“如今初雪已至,过不了多久天气就会变得更加寒冷,臣便想不日之后。陛下是否就会对邺城用水龙炮进行攻击。”
颜良隐约已猜到了几分。赵云果然是为了此事而来。
“邺城城墙坚厚,破城炮无用武之地,那诸葛亮又坚守不降,朕也是没办法,只能用水龙炮给他点教训了。”颜良也不瞒他,直言不讳。
赵云微一沉默,看他样子,似乎是欲言又止。
沉默了片刻。赵云一咬牙,拱手道:“水龙炮一用。固然可杀伤敌人,但邺城百姓也势必会有死伤,臣只怕会有许多无辜的百姓,误伤在我军的水龙炮下呀。”
赵云到底是出身于寒微,心怀有几分仁义之心,且邺城中更有不少他的家人和故旧,赵云当然不想他们枉死。
颜良却抬起头,正视向赵云,眼中闪烁着刚毅果决。
“子龙,如果可以,朕自然不愿误伤那些平民百姓,但朕若不用此霹雳手段,邺城就拿之不下。”
“邺城不下,楚汉之间的这场战争,便将无休止的进行下去,不知何年何月才能结束。”
“而战争一日不结束,就会有更多的平民百姓被战火所荼毒,这一点,你应该很清楚才是。”
听得颜良一席话,赵云沉默了下来。
“舞干戚以济世,为了结束杀戮,就必先大行杀戮,这就是乱世的惨酷呀。”
颜良慨叹一声,举杯将手中之酒,一饮而尽。
赵云的心中微微一震,此刻的他,对颜良的坦诚,不禁是产生了深深的钦佩。
当年赵云跟随刘备时,刘备每每总是抱怨天下诸侯残忍,而对于那些因他征战天下而死的百姓,刘备又总是说这些百姓是为别的诸侯所害,他要灭了那些诸侯,匡扶汉室,给百姓仁义。
反观颜良,却毫不隐讳他伤害过百姓,而是坦然的承认,更冷酷的认为,要结束杀戮,就必须先行杀戮。
颜良的坦诚,与刘备的虚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舞干戚以济世,舞干戚以济世……”赵云口中重复着这六个字,眼中渐渐涌起某种深邃。
智慧如他,其实已经领悟了颜良这句话的意思。
沉吟了半晌,赵云拱手道:“陛下的意思,臣明白了,臣只是想请陛下允许,让臣去邺城外面劝降一下诸葛亮,如果他能开城投降,那些无辜的百姓便能幸免于这场战乱了。”
果然如此,颜良还是猜对了。
赵云啊赵云,你果然是一员完美之将。
“好吧,朕就给你一个机会,不过朕觉得,你多半会失望,那个诸葛亮可不是什么爱民之人。”颜良答应了赵云所请。
赵云大喜,忙道:“多谢陛下厚恩,机会虽然渺茫,但就算有一线希望,臣都愿意去试一试。”
颜良微微点头,并非是他同意赵云的说法,而是欣赏赵云这份坦诚与正直。
正所谓近墨者黑,刘备是个伪君子,他身边聚集的那些臣子,也多为这等伪善之徒。
而赵云,跟随刘备那么多年,却能出淤泥而不染,颜良如何能不欣慰。
征得颜良的同意,赵云当即告退,带着五百兵马,离营直奔邺城南门而去。
赵云前脚刚走,闻知讯息的法正,后脚就赶到了御帐。
一入御帐,法正便急问道:“臣适才听闻陛下派赵云单独去劝降诸葛亮,不知可有此事?”
“孝直的消息还真是灵通,不错,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