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三国旌旗 >

第305章

三国旌旗-第305章

小说: 三国旌旗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见完毕后,曹操派间谍去问匈奴使者印象如何。使者不假思索地说:“魏王俊美,丰采高雅,而榻侧捉(握、提之意)刀的那个人气度威严,非常人可及,是为真英雄也!”

后来,人们便将代替别人做事称为“捉刀”,而用得最多的是谓代人作文,如“捉刀代笔”,代人捉刀的成语由此而来!

当然了,曹操并没有对眼光卓绝的匈奴使者玩什么惺惺相惜,小说的情节是不会出现在历史里的,曹操将匈奴使者干净利落的一刀砍了,了却后患。

见到崔琰之后,李重觉得崔琰长得果真不错,比周瑜还有范。不过李重也知道,崔琰早晚会死在曹操手里的。

崔琰一见到李重,就躬身施礼,说道:“下官崔琰见过赵王。”

李重心中暗笑一声,崔琰只是自称下官,而不是外臣,看来还是对汉王朝心怀顾念的,估计曹操篡位的时候,崔琰能给曹操带来一些麻烦。

想到这里,李重顿时高兴起来,连带着对崔琰的语气也亲热了许多:“崔尚书一路辛苦了,却不知道有何事赐教本王呢?”

崔琰也没想到李重的态度居然这么好,本来他那句“下官”是想刺激一下李重的,没想到却一拳打在棉花上,定了定神,崔琰朗声道:“逆贼刘备……魏王与赵王合力击之,实为天下之幸也,然关羽败走许昌,太史慈将军和曹仁将军都有功劳,为何太史慈却独占许昌、宛城二县,让魏王空费军力呢?”

前面都是废话,刘备是不是逆贼崔琰也不在乎,他就是个传话的,具体就是谴责一下李重,吃独食是不对的,小心和你兵戎相见啊!

对于这种情况李重早有预料,在李重的设想里,为了维持和曹操的盟友关系,宛城是可以送给曹操的。

当然了,李重也不会上杆子奉送宛城,矜持一下还是应该的,所以李重犹豫了一下,这才慢慢说道:“周瑜,你给崔尚书解释一下。”

周瑜很是擅长双簧表演,闻言立即说道:“崔尚书此言差矣,刘备作乱,不听王命,奉天之之命(这是胡扯),我家主公与魏王共同讨伐刘备,皆出兵出力,但众所周知,我家主公出动了二十余万大军,耗费粮草无数,损耗远超于魏王。但是,魏王却占据整个益州之地,还进取荆州,占据夷陵,对不对?”

看到崔琰点头称是,周瑜提高声音,愤愤道:“你还知道,可我家主公呢,只占据吴郡,会稽两郡之地,还损兵折将,就在昨天,刘备就杀伤了我近万兵卒,魏王还不满足吗?还要跟我们抢夺宛城、许昌,魏王的胃口也太大了吧!”

说到这里,周瑜冷笑一声,狠狠地瞪了崔琰一眼。

崔琰一时间有些发懵,他对军事上几乎一窍不通,根本挑不出周瑜言辞的破绽来,他不明白,渡过长江和没渡过长江天差地别。

所以崔琰想了半天,这才找出一个借口来:“大都督,你这话就有些夸张了吧,赵王不是也占据了豫州之地吗?”

周瑜嗤笑一声,说道:“豫州本来就是四战之地,我家主公一直和逆贼刘备争夺,怎么能算在其中呢,再说了,益州有多大,崔尚书不会不知道吧?”

崔琰顿时语塞,不知道说什么好了,良久才唯唯道:“这个……这个……崔琰就不清楚了,崔琰只是依照魏王的吩咐行事,具体的情况,在下一概不知。”

见到气氛有些尴尬,李重知道,现在该自己打圆场了,干咳了一声,李重慢慢说道:“公瑾需要为难崔尚书,本王认为,崔尚书也不通军事,难以理解我军的难处,这样吧,崔尚书再给魏王去一封书信,解释一下如何?”

事到如今崔琰还能说什么,只得点头答应下来。

李重派人领崔琰休息,等到崔琰下去,李重这才和周瑜大笑起来。

其实李重和周瑜在这里推诿崔琰,主要是想看看曹操的底线是什么,万一不用让出宛城了呢,再说,能拖延几个月的时间,对李重来说,还是很有利的。

先不提石城的战况,崔琰回到寝帐,就挥挥洒洒给曹操写了一封书信,详细描述了李重的周瑜的言辞态度。

曹操接到书信之后,无奈的叹了口气,曹操能看得出来,李重和周瑜的态度并不坚决,但是,由于崔琰不通军事,难以在言辞上占据上风,让李重吐出口肉来。当然了,曹操早晚会松口的,可对于曹操来说也是一样的,今早占据宛城,就多一点发展的时间,再过一两个月,太史慈就要把宛城搬空了。

必须要说明的是,也有不少文武提议直接攻打宛城和许昌,不过这个提议当时就被曹操否决了。

曹操相信,只要自己动兵的话,太史慈一定会弃守宛城,将兵力集中到许昌的,可这样一来,自己和李重的同盟关系就算到头了。

太史慈一旦将兵力聚集到许昌,手下的兵卒能达到三道四万人,想要攻克许昌,就变得非常困难了,失败也是很有可能的,与其说攻打一个很难得手的许昌,还不如借着李重攻打石城的机会,再次攻打兵力空虚的江陵呢。

而且李重一旦在采石矶战场取得胜利,刘备的荆州就门户大开,兵力会更加捉襟见肘,攻打江陵的难度会进一步降低。

李重能打过刘备吗?曹操不敢保证,但曹操敢保证一点,就是李重不能赢,也不会输给刘备的。

这不是智力问题,而是实力问题。

所以说攻打许昌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可让崔琰和周瑜、李重扯皮,真有点难为崔琰了,但曹操也没办法,通晓军事的人才曹操也有,荀攸、司马懿、法正都可以胜任这个角色,可是这些人手中都有一滩事呢!还不如把保皇党崔琰派出去,乐得个耳根清净呢。

所以曹操有写了一封书信给崔琰,把具体形式分析了一遍,并且告诉崔琰,谈判的底线就是将宛城拿到手。

等到崔琰拿到曹操的军令,就已经是一个月之后的事情了,这次李重到没跟曹操扯皮,直接给出了底线:让出宛城可以,让夏侯惇出兵江陵吧,不用攻打,出兵三万装装样子就可以了。

曹操欣然同意,反正江南已经秋收了,人手充裕,不就是三万军队吗,直接让民夫出征就行了,反正输赢对于夏侯惇来说都无所谓,光装样子,不打仗的话,浪费不了多少粮食,还能顺道劫掠一番。

当然了,如果关羽出现什么疏忽的话,曹操也不介意假戏真做的。

看一看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都发生了什么吧,其实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基本上没出现什么激烈的攻城场面。

原因很简单,伟大的发明家、科研疯子、马均博士,终于改进了投石机,同时拿出连弩的样品,李重正忙着给基地升级呢,哪有时间和刘备对掐。

与此同时,石城之内的刘备也没闲着,同样忙着给弩兵升级,但是,在这一点上,刘备却吃了大亏。

刘备在石城之内,所以在物资的储存上,刘备是无论如何也比不上李重的。虽然胶漆、牛筋、翎羽等物能从水路运送,但是木材不行,城内能有多少木材储存,水路运送木材也行不通的。沉重的木料需要很多人手运送,那是等着让李重的骑兵伏击的找死行为。

第四百二十四章 连弩之间的对决

二十天以前,石城之外的一个小山丘上,李重带领手下的文武汇集在一起,检阅马均的发明成果,先试射的就是连弩。

马均设计出来的连弩要比诸葛亮设计的小上一下,一个人就可以很轻松的端起来使用,赵云平端着马均连弩,对准六七十步开外的靶子扣动悬刀,随着弩弦颤动,一支支弩箭离匣而出,向箭靶飞射而去。

“噗噗噗……”一连串的轻响过后,箭靶上留下五支弩箭。

自然有兵卒跑过去将箭靶拿回来给众人观看,众人全都为拢过来,查看弩箭的威力。和诸葛连弩比起来,马均连弩在杀伤力上,显然要更胜一筹,弩箭直接穿透了一侧铠甲,插入稻草做的箭靶之中,深达数寸。

诸葛连弩的连弩就差一些了,在五十步的距离才能造成杀伤,也就是说,两者有着十步到二十步的射程差距,这个差距已经可以弥补城墙的高差了。

不过马均也没有设计能发射五十根弩箭的连弩,不是马均没能力,而是那样的连弩太过笨重,兵卒持握起来太耗费体力,导致射击精度不够。

不过这种五十发的连弩也有用处,可以安装在城墙上,当做固定火力使用,只是现在李重是攻城一方,所以先不赶制而已。

既然连弩研制成功,自然要抓紧时间制造了,这一次李重终于显示出穿越者的能力了,流水作业李重还是懂的,将大约的步骤讲述一遍,剩下的交给专业人士就行了。最后李重还提出一个意见,问问马均能不能将连弩的弩匣和弩身分开安装,简单说,就是把弩匣当成弹夹使用。

这个想法让马均登时对李重另眼相看了,高呼李重是工匠天才,并且言辞恳求李重和他一起研究各种机械物件。

这个恳求实在是不着调,李重又不是明熹宗!

检验完连弩,就要看投石机的效果了,马均对投石机的改造倒称不上改造,而是研究出来一种新式的投石机——轮转式连续抛石车。

这种投石机的构造是一个绕轴转动的大木轮,在轮子的边缘用绳子拴上几十块大石头,然后用机械带动木轮快速旋转,轮上悬着的石头也跟着一起旋转,等旋转速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切断系石的绳索,石块就会连续不断地发射出去攻击敌人的城楼,使敌方来不及防御,简单说,就是单发改成连发。

众人用几十块砖瓦做试验,结果砖瓦被连续抛出数百步之远,换做石块就差上一些了,勉强能投掷出去百十余步。

为了提高射程,李重将轮转的石头数量减少,改为六块,终于达到了原先的效果。

经过二十余天的准备,攻城的器械准备的差不多了,李重立即将崔琰打发回去,发动攻城大战。

八月初,李重的大军齐聚在石城东门之外,准备布置投石机等攻城器械。

很自然的,信心爆棚的刘备派出一支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