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三国袁尚传 >

第142章

三国袁尚传-第142章

小说: 三国袁尚传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临淄侯,我跟赵司徒是被陛下拉来作陪的,你别见怪啊。”杨彪笑道。

“能跟太尉和司徒大人同席乃我的荣幸。”袁尚说道。

“临淄侯,这位是平逆将军董承,你们也见过了。不久后你们就同是皇亲了,快来一同亲近亲近。”杨彪招呼道。

董承长着一张圆脸,身体也有够分量的。但愿那个董贵人不会跟他长得一样,袁尚不无恶意地想。

董承圆脸上堆起笑容,“临淄侯,在下可是久闻您大名啊,当年在洛阳时无缘相见,想不到转了一圈却还是在这见着了。”

在洛阳时自己也就是个皇子伴读,恐怕还不入你法眼,袁尚暗自想道。他也抬手跟董承行礼,接着四人就客套地聊着。几次袁尚想敲击一些消息,但都被杨彪赵温两人以家宴不谈国事为由推搪过去。

一会后一身便服的刘协终于在宫女太监簇拥下出来,跟在他身后的还有伏皇后、万年公主和一个满脸严肃的宫装少女。

袁尚四人给刘协行过大礼后,就被安排入座。汉代并不忌讳男女同席,特别是这种家宴。杨彪、袁尚等人就跪坐左边,伏皇后、万年公主和那个少女就坐右边。

  汉室皇家的家宴发展到这时也极为繁琐,虽然这时没有那么多的食材和器具,但一菜一汤也很是讲究。要是其他贵族的宴饮那节目是丰富多彩的,首先歌舞少不了,其次投壶、陆博、酒令、弹旗等游戏是激活气氛的主戏。但这时皇帝落难,歌舞自然是没有了,陆博旗等游戏在皇家家宴中是没有的。所以吃着这洛阳城中最好的菜肴,但在拘谨的气氛下袁尚觉得索然无味。

刘妍低头用饭,她不敢正眼看对面的袁尚,但又忍不住用余光偷偷打量着他。倒是这时的伏皇后颇有母仪天下的风范,她指挥着菜肴的呈递,酒水的端送。至于董贵人,她不过十四岁年纪,是在刘协大婚不久后纳娶的,她的兄长董承靠着这层关系成为刘协的心腹。

“临淄侯,还记得不记得当年在洛阳时,太傅给咱们一起授课的情形?”刘协感慨道,“那时讲授经学时,你仗着袁太傅授课,老是带着皇姐出去游玩,可苦了我和皇兄两人。可惜啊,皇兄和袁太傅惨遭杀害,这就只剩下咱们三人了。”

袁尚赶紧放下筷子,“世事无常,少帝陛下和袁太傅虽然去了,但他们看到陛下你重振社稷的话,也一定会欣慰的。”

“是啊,世事无常,这话说得好。”刘协突然道:“临淄侯,你能来护驾,朕真的很高兴。要知道外面那些将领虽然也不乏忠心之辈,但朕真正信得过的只有你跟董将军啊!”

“臣,必不负陛下所信赖。”袁尚赶紧拱手行礼道。董承也适时表示了忠心。

伏皇后知道刘协他们要谈正事了,于是招呼着万年公主和董贵人退下去。刘妍虽然不舍,但也只能跟伏皇后她们离开。

“临淄侯,朕跟杨太尉他们商议过了,迁都邺城不怎么妥当。一来距离洛阳实在遥远,又偏于北方,不能快速地传令各地。”刘协有些歉意道。

袁尚知道会是这个结果,于是问道:“移驾邺城是有不方便的地方,那么陛下是想移驾许县了?”

刘协点点头,“其实许县距洛阳不远,一旦司隶恢复元气可立即搬回来。”

“臣也赞同陛下的决定,许县地方虽小,却是一处要地。其北接司隶,东临兖州,西靠南阳。要是传递诏令也是便捷得很。”事到如今袁尚只能顺水推舟。

刘协轻轻“咦”了一声,他本以为袁尚会反对,但袁尚现在的态度让他觉得错怪的袁尚的用意。

“临淄侯也认为移驾许县妥当?”赵温问道。

“是个妥当的法子,只是也需防止地方上掌兵的大将,像董卓和郭汜那样袭扰圣驾。”袁尚干脆改为帮刘协巩固自己的权利,如此曹操想挟持天子也不会那么顺利。

“临淄侯说的是,陛下的意思是剿灭李傕、郭汜后,您留下一支兵马以作拱卫。”赵温说道。

袁尚心中了然,杨彪赵温是想扣下他一支精兵为己用。要是想控制献帝那当然是正中下怀,但现在情况有变,但他哪会平白送出去一支兵马。

“陛下,我所带来的皆是骑兵,其家眷都安置在青州。而其骑兵供养起来耗资巨大,许县那边虽然有粮怕也供给不来。还是等臣回到青州,再遣一支精锐步卒前来护驾。”袁尚推辞道。

袁尚说的也没有错,要供养一批战马可不容易,刘协能不能养个几千近卫步卒都是未知,更何况是一两千骑兵。

“嗯,是我思量不周密,此事容稍后再议吧。”杨彪说道。他其实就是要袁尚表个态,要是袁尚真的留下一大支兵马他反而生疑。

好不容易结束了会谈,袁尚出到宅院外头。许褚等人立即拱卫在他身旁。

王越这时也靠了上来,“三公子,在下有职务在身,不能跟你去叙旧了。”

“不碍事,等师父你不当职时可来营中找我。”袁尚说道,在他看来王越显然混得并不如意,虽然做了刘协的亲卫,但也还是个小头目而已,他始终还是没有融进那个上层圈子。

“三公子,在下是有事相求的。”王越说道。

“师父尽管说来就是,前次我派往长安的人手还多亏你给他们提供消息。只要我能做得来必定全力以赴。”

王越长长叹了一口气,“正如当年公子所言,我在这里也过得不怎么顺意,那些王公大臣们没有几个是能正眼瞧我的。但我受陛下大恩是一定要护卫陛下身旁的,只是我那几个弟子,特别是最有天分的史阿,我不愿他们像我一样在这遭白眼。”

“师父是要我举荐他们吗?”袁尚问道。

“唉,谈何容易啊!”王越言语中充满无奈,“我是要他们跟随公子干一番事业,将来也好凭着军功封官拜爵。”

袁尚心中高兴,这等于平白给他人手,但是他还是表现得犹豫,“跟我的话少不得上沙场,而且不必在陛下这里荣耀。”

“他们在这干一辈子不过个百人将,可公子是个爱才之人,他们在公子手下必能发挥他们所学。”王越诚挚地说道,他对那些弟子还是很关心的。

“我定会让他们发挥所长的,师父放心!”袁尚不再迟疑,立即答应下来。

王越再次谢过,然后说等稍后些就让他们到袁尚营里。

袁尚辞别王越正要回营,可在大臣们营帐边一个人引起他注意。那是个相貌清奇的中年文士,他半蹲地上,用一根树枝在薄沙中缓缓地习书。

袁尚让众人守在一旁,他走上前去待那个中年文士停下后叹息道:“元常先生习得好一手‘史晨’可惜只得其形不得其神。”

在薄沙中习字的正是钟繇,他站起身来问道:“临淄侯且说说何为只得其形不得其神?”两人在朝会上见过,虽然没有说上话却也认得对方。要是旁人说这话钟繇可能不屑一顾,但对方是蔡邕的徒弟,还有大汉才子之称的袁尚,如此他倒想听听袁尚有什么说辞。

袁尚笑了笑,“虽然是在沙土中书写,但还是可以看出先生过于模仿碑刻的刀斧痕迹,岂不知书之一道最重自然,天人合一,万物和谐才能创出佳作。”

钟繇皱眉苦想一阵,突然大笑道:“好一句天人合一,万物和谐,不愧是蔡先生的高足。你且跟我去瞧瞧墨迹本,看能找出什么弊病来,我说怎么老不满意,原来是走错了路子。”

“实在抱歉,在下营中还有军务要处理,先生要是有空晚间可来我营中一叙,咱俩可以交流交流习书的心得。”袁尚推辞道。他成功吊起钟繇的书瘾,索性让钟繇自己送上门来。

钟繇嗜书成瘾实在忍不住,但对方虽然年轻可身份显贵,他只能答应晚间去拜访请教。

同时,在城南的曹操军营地中也举行着一场宴会。

张扬被曹操请到营地里,作陪的还有曹操随军带来的荀攸、程昱两个谋士。而跟随张扬前来的还有彪悍阴沉的吕布。

曹操对张扬、吕布两人十分亲热,不住招呼着他们宴饮。张扬跟曹操是旧识,他曹操、袁绍两人交情都不错。

等吃喝得差不多了,曹操问道:“稚叔,你看陛下移驾邺城一事怎么样?”

张扬直摇头,“虽然咱们三人都是旧识好友,但不是我说,本初这人好大喜功且容易得意忘形,要是将陛下交给他保不定会出现独断朝政那样的事情。”

“那稚叔是不同意陛下移驾邺城了?”曹操亲自给张扬添上酒。

“那是肯定的,许县不失为一个好地方,孟德你也一向尽心为朝廷,有你拱卫着陛下那时最好不过。等司隶恢复元气后再让陛下回归洛阳,如此你就是社稷的大功臣啊!”

“我也正有此意,但还要稚叔你帮忙。”曹操说道。

第135章 毒计

洛阳城北,袁尚军大营。

天色一昏黄,钟繇就急不可耐地来此拜访袁尚,袁尚、郭嘉两人也热情地招待他。

“其实在下所学不过蔡老师的万一,蔡小姐现在青州,她那有老师的典籍手迹。她才是完整地继承了老师的衣钵。元常先生若是有机会不妨去求教她。”袁尚谦逊道。

“谁不知道临淄侯乃大汉才子,诗文书法自成一家且造诣极高。”钟繇不依不饶道。

  袁尚笑了笑,先说了所知的一些理论,比如后世习《史晨碑》注重的什么“一波三折”,“一笔三过之”。这其中有蔡邕的独门绝技,也有后世的书法理论,在钟繇听来却是受用无穷。随后袁尚取过纸笔亲自示范了一遍,还将一些后世的行书、楷书技法加以演示,看得钟繇是如痴如醉。同时袁尚又故意保留了一些技法,也使得钟繇心中急痒难耐。

钟繇跟袁尚相谈甚欢,浑然不觉已经过去两个时辰。

“元常先生,我家公子可负了大汉才子之称号?”郭嘉笑问道。

“哈哈,不负不负。”钟繇高兴道,“多谢公子传授我如此宝贵的技艺,在下这就回去记录下来,明天再来请教了。”

“元常先生莫急,这私事是完了,可在下还有公事请教。”袁尚出言留住了他,“不知先生对陛下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