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金属狂潮-第5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女孩,她或许永远也不会看到,宗介的心里有多少永远都愈合不了的伤口。(宗介也没有告诉她的打算)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会有这次的矛盾出现。
可是,就算现在没有了解,以后慢慢地了解就好了。
在这种时候,需要的就只有理解和包容了。就算现在不知道,就算暂时不了解,但是在偶尔接触到那个世界的时候,只要能温柔地告诉他说“没关系,我可以试着去了解”,这样就可以了。(当然按照小要的性格,绝对不可能直接说出口的,但是她的行动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就算曾经犯了错误伤害到了他,可一旦发现自己的错误,就会坦率地道歉,这也正是小要惹人喜爱的地方吧。
所以,就算曾经对宗介感到恐惧,就算曾经一度拒绝了他的接触,最后的最后,小要还是能够克服这一切,接受他的全部,包容他的全部吧。
无论发生了什么,只要最后,能这样就好。
身为读者的我们,能做的就只剩下祈祷了……啊啊啊啊啊,贺东老师,你别再折磨我们了,我们真的要给您写联名信了……
———这次难道是枪支百科吗无奈线———
我完全不懂得枪支的事情啊……就算是翻译了这么久也…………
可是呢,还是尽可能地放上来吧?如果有哪位大人比我懂的,也请不吝赐教哦!!
MP5
1966年秋,西德国境警备队将试用的MP·HK54命名为MP5(Machine‘Pistol‘5)冲锋枪。‘这个试用的名称就这样沿用至今。
http://jczs。sina。。cn/pc/2003-08-05/29/105。html
很多啊,给个网址好了……
M40
二次大战后一直到朝鲜战争结束,美国海军陆战队的狙击手使用的狙击枪还是以M1903(就是俗称的“春田步枪”)为主。到了越战开始时,由于M1903早已停产,零件补充困难,海军陆战队决定重新评估选择新的狙击枪。这次评估除了枪之外,也同时评估了瞄准镜。在5种步枪(雷明顿M600、雷明顿M700‘ADL/BDL、Harrington‘and‘Richardson‘Ultra、温彻斯特M70、雷明顿M700-40X)以及7种瞄准镜中,终于选定以雷明顿的M700-40X和Redfield‘3X-9X‘Accu-Range瞄准镜做为正式狙击系统,定名为M40狙击枪。
早期的M40是木制枪托,在越战时候暴露出种种问题。越南气候炎热、湿度高,在这种条件下作战,需要特别注意保护其木质枪托,要经常清理自由浮动式枪管导槽,刮掉膨胀的木质,给枪托灌蜡密封,以减少木质枪托膨胀或收缩。各海军陆战师的装备报告指出,从北方的胡志明小道到靠近岘港的55号丘陵,这一地区的整个地带,只有少数M40步枪可以使用,而其他大部分步枪均从战场上撤了下来进行维修。1969年6月,第1海军陆战师侦察狙击分队配发的82支M40步枪中,仅有45支投入战斗,其它22支因性能不可靠等问题被搁置一旁。
于是,陆战队在1973年越战结束后开始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对M40的改良:首先采用了不锈钢枪管,以提高耐蚀性;接着改用玻璃纤维枪身以及温彻斯特M70的扳机护弓及弹仓底板;更改良了瞄准镜的底座;最后在1977年采用固定10倍倍率的Unertl狙击镜(Sniper‘Scope)。这就是今天的M40A1。不过Unertl狙击镜也只是过渡时期的装备,当后来Leupold生产的Ultra‘M3A瞄准镜成为美国军方正式采用的瞄准镜后,陆战队采用换修的方式,将损坏的Unertl狙击镜换成Leupold。由于逐步替换,因此现在陆战队仍有少数Unertl在使用中。
技术参数:
口径‘7。62x51mmNATO(。308Win)
作用方式‘毛瑟型栓式手动枪机
重量‘6。57kg(14。45lbs)
全长‘1117mm(43。97inch)
枪管‘610mm(24inch)重型枪管,6条膛线右旋,缠绕距305mm(1:12)
给弹系统‘5发内装弹仓
扳机系统‘M40/X两段式军用扳机,3-5磅扣引压力可调整
瞄准系统‘10倍Unertl‘Mil-Dot狙击镜(附弹道高低修正钮,BDC)或Leupold‘Ultra‘M3A‘10x42(Mil-Dots)瞄准镜
有效射程‘800m(875码)
枪身‘McMillan玻璃纤维
准确度‘1MOA(使用M118子弹),0。5MOA(使用M118LR子弹)
1996年,美国海军陆战队开始为现役的527支M40A1寻求替代品,设计新的狙击步枪,这个方案的结果就产生了M40A3。M40A3同样是以雷明登700为基础,采用新的瞄准镜座和护木,枪托为麦克米兰A4枪托,可以调节枪托底板长度和贴腮板高度,M40A3发射改良的M118LR(远距离)弹。生产M40A3的工厂仍然是M40A1的生产厂。现在,M40A3正逐步替代M40A1。
——————
瓦尔特
世界知名枪械厂商“Walther”,其名字就是精品的代名词。作为二战德国陆军高级军官的防身武器,瓦尔特P-38式9mm手枪更是名闻遐迩。该枪由卡尔·瓦尔特于1938年设计成功。很快就被德国陆军定为制式手枪,取代原来的P-08鲁格,取名为P-38式。P-38原配给高级军官使用,后来狙击手及装甲兵也开始配备。WALTHER原厂在1940—1945年期间总共生产580,000支,毛瑟厂及其他厂1942—1946年共生产380,000支,也就是说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一共生产了大约100万支P-38式手枪。1945年,卡尔·瓦尔特武器制造厂被拆毁。后来西德军队重新改进P-38式,将套筒改为硬铝合金套筒,并改变了击针形状,重新命名为P1式9mm手枪,装备联邦德国国防军,并开始国际市场上销售。
P-38式手枪还被瑞典军队所采用,另外,法国、前东德和前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也曾使用过P-38式手枪,部分日本军队二战时候也曾经使用过P-38,甚至有些国家军队一直装备到到上世纪90年代。从P-38诞生以来已经度过近70个年头了,今天的瓦尔特P-38式仍旧青春焕发。
瓦尔特P-38式手枪采用枪管短后坐式工作原理,击发后,火yao气体将闭锁在一起的枪管和套筒后推,经过自由行程后,弹膛下方凸耳内的顶杆抵在套筒座上,并向前撞击闭锁卡铁后端斜面迫使卡铁向下旋转,使上突笋离开套筒上的闭锁槽,实现开锁。该枪还有一个安全可靠的双动系统,这样,即使膛内有弹也不会发生意外。该枪配有普通机械瞄准具,发射9mm帕拉贝鲁姆手枪弹。
技术参数
口径———————————9mm
初速———————————351m/s
自动方式—————————枪管短后坐式
供弹方式—————————弹匣
容弹量——————————8发
全枪长——————————215mm
枪管长——————————127mm
全枪质量(不含弹匣)————960g
瞄准装置
准星———————————固定式
照门———————————缺口式
配用弹种—————————9×19mm帕拉贝鲁姆手枪弹
—————
赫克勒&科赫
赫克勒-科赫防务公司(HecklerKoch德国赫克勒和科赫责任有限公司)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个名叫埃斯蒙德·赫克勒的身无分文的人回到了他的故乡——德国西部的奥本多夫(Oberndorf)——毛瑟兵工厂的所在地。在这里,他遇到了两位好朋友特奥多尔·科赫和亚历克斯·塞德尔。
1948年,这三个人和其他村民一样,尝试从废墟中抢救值得抢救的东西。为了将来的生计,他们天天在思考出路在哪里。赫克勒首先在奥本多夫的街8号建立了一个名“赫克勒工程处”(Ingenieurbüro‘Heckler)的研制室,然后决定开创一个新的公司。开始时塞德尔还在犹豫不决,而赫克勒和科赫就先行在赫克勒工程处的基础上注册了一家新的公司,1949年12月28日签订了公司合同,注册名称为“赫克勒和科赫责任有限公司”(HecklerKoch;Gesellschaft‘mit‘beschrauml;nkter‘Haftung,简称HK‘GmbH)。
HK公司先生产自行车和家用器具,接着又生产办公机械和缝纫机配件,由于产量不断增加,器材仓库的地下室很快就不够用了。于是公司又租了在Lindenhof的一个当年帝国青年义务劳动军(Reichsarbeitsdienstes)的旧棚屋,新招了140多名工人,把所有的机器和原材料搬进来。在这个被人们称为“茅屋工厂”不仅生产配件,三个工程师创始人还设计制造了切割、冲压工具和精密机加工卡规。到1952年,建起了新的大型厂房,HK公司告别茅屋时代,而生产能力也相应地扩大,接着,三个工程师又自己设计了钻床、磨床和特种机床,1955年,又买下了伯尔工厂,同时,一个偶然的机会使HK公司的创始人开始重操旧业——制造军品。
由于东西两个集团的对峙,西德要重新建立武装力量,因此当时的联邦国防军急需武器装备。但在战争结束,所有的军工企业不是被炸就是被拆,而大多数武器设计师为生计都跑到国外了,在德国土地上无法找到相应的生产场所。因此,1956年从比利时采购了10万支FN‘FAL步枪,称之为G1步枪,然后又从瑞士购买了一批SIG540,称之为G2,但仍然不能满足部队需要。所以他们派出联邦军官代表团去西班牙,商谈购买500支CETME步枪供部队试验,由于当时CETME步枪发射的是7。62mm减装药NATO弹,因此决定由HK公司改装发射7。62mmNATO弹。1957年初,部队试验顺利结束。1958年西德与西班牙达成特许生产改进型CETME的协议,1958年5月,联邦政府下达批文把生产任务交给HK公司,由HK公司改进的CETME步枪就命名为G3步枪。
在当G3步枪准备投产时,拥有滚柱闭锁枪机专利权的莱茵金属公司突然杀了出来,威胁说不让投产,然后,在莱茵公司、HK公司和毛瑟兵工厂之间打了一场10年之久的官司,在此期间,莱茵公司也少量生产G3。不过最终还是被HK公司获得了批量生产权。
G3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