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孙绍的野望 >

第575章

孙绍的野望-第575章

小说: 孙绍的野望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这种有些无礼的行为让小女孩很是羞惭,一直在思考着某些不健康信息的孙绍也是突然间发觉到妻子已经满面通红,赶紧抓过被子把身体挡住,多少也是觉得有些过分了,只得厚着脸皮过来道歉“额,对不起,刚才没听到你的说话了。实在是太过意不去了。不过我的芸儿实在是太诱人了,自己多少有些把持不住的说。”“行了,别找借口了,自己好色还跟我说这些,别自己昨天刚说的话转眼就忘就行。现在也是时候不早了,早些起来去看看还有什么政务需要处理为上,我这里不用费那么多心思。”当然这话也是越说也没底,自己半躺在孙绍怀里怎么说也会多了些让他心猿意马的理由。不过孙绍却是不打算继续挑逗她了,再这么下去确实会违约的。“好了,以后觉得可以的话,跟我说一声便是,走了。”说完帮她穿好衣服,然后扬长而去,留下诸葛芸一个人在一旁苦笑,“变得很还真是快呢,根本就没有办法相像一开始正在调情的他能够因为事情来了而赶紧跑出去。即便是周公的握发吐哺,也是未必能够比得上呢(孙绍如果听到了这样的评价多半是要叫苦的,真的到了关键时刻基本上没有什么正常的男人能停得下来,那可是要命的,不想后半辈子的幸福完蛋的话,还是别管那些事情为好。当然未经人事的小女孩是不会懂的)。我的丈夫能这样的为了大家的事情操心,自己也不能太落后呢。”

孙绍到达议事厅听说暨艳前来求见的时候,也是立即站了起来前去会见,这些事情可不是什么小事,关于未来王朝的官职制度,不可能不慎之又慎。暨艳是他特意按插进去进行官制的改造工作的,因为对于已经侵蚀了丞相府大部分权力的尚书台,除了让它彻底取代或者是被合并掉之外基本上不会有什么别的办法来解决汉朝原来官制自身的矛盾状态。另外就是尚书台本身的权力无法抑制,只要被别的机构驾驭就可以直接掌控朝政,多少也是让孙绍认为需要一定的制衡。本来孙绍的打算是效法魏国的中书省,然后逐渐过渡到三省模式。但是顾雍和大部分大臣并不认同,认为这样跟孙绍所主张的皇帝应该通过已有的制度来平稳的控制国家发展的设想不符合,很容易造成以后皇帝出于个人的爱好随意的进行变更的情况出现,因此主张恢复到西汉时代的虚君实相模式,理由是可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并且不需要执政者的个人能力太强。

当然孙绍则是觉得照搬那种模式是不成的,现在的社会结构那那种时候还是有相当的区别的,汉初的时候大量的贵族在战争之中被消灭,社会结构有一个很大的真空层,但是现在显然没有,相当多的人需要孙绍的政府来进行转换以适应现在的经济结构。如果说继续放任社会自治的力量的话,很有可能完不成改造的任务,所以孙绍的想法是先紧后松而不是大家认为的开国之初应该以宽松的统治为主,盲目地认为现在跟汉朝开国之初那样应该无为而治,不是什么好想法。正因为有这样的分歧,孙绍派了自己加入进去也有融合双方思想的念头,毕竟政府不可能是自己的一言堂,总是得顺应整个统治阶层的公意才行。暨艳向孙绍报告完了这几天的争论,大部分人依然是认为这种时候不适和强化政府权力,而是应该尽量的保证制度的平稳运行,因而对于孙绍设立直接对于皇帝负责不跟任何部门制衡的政府职能部门(情报司和内务司某种程度上属于特务机构,这些东西他们想管也管不了,于是也是不愿意继续增加类似的存在了)多少不是那么的赞同,就算是同意的也是认为需要继续需要把这些人也纳入新的监察体制才好。

孙绍后来也是撑不住不得不妥协赞同了他们的否决意见,本来是打算自己创立制度稍微严厉一些然后到了彻底稳定下来之后再进行放宽,之前用比较强硬的政策完成社会转型而当让人民熟悉之后进行宽松化处理,不过看样子即便是自己一手扶植起来的新贵族势力多少也不是那么买账,一想想也是,毕竟他们还是转化过来的居多,不可能对于孙绍的那种有些强硬的政策那么的支持。最终孙绍还是觉得有必要稍微在形式上妥协,最终还是放弃了组建中书省的主张。

“耀明,你认为像现在的官制上面,最重要的缺陷在于什么地方?”孙绍也是有些考校的询问他,希望他能给出一个令自己满意的答案,暨艳则是毫不犹豫地回答道“很显然在与官员的选任提拔上面,现在的察举制度已经完全的崩坏,对于推荐等方式基本上由于被地方势力所把持因而完全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反而成为地方限制中央的手段。主上的目的在于打压旧世族并且将他们转换成能够开放的包容的对待新世界的新的精英阶层,就必须把这种已经腐朽的制度取消掉。就算不取消察举制度本身,选拔人才的方式也必须用一个彻底的变化,现在的考察主观性实在是太强,对于德行的评价仅仅依靠其身边人的评论很容易造成浮夸风的盛行。主上之前的考聘制度其实是一种相当不错的法子,对于不是特别被人所熟悉但是有一技之长的平民们来说可以说是非常大的福音。以在下的想法,主上应该将考勤标准进行更改,之前您发布《求贤令》之时曾强调过唯才是举,相信这样的改革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孙绍则是敲了敲桌角,“说得非常好,对于官员来说最重要的就是选任和考察,而现在这方面已经几乎完全被旧世族所破坏掉了。我们现在可以凭借行政强制暂时的扭转,然后通过我个人的一些想法来进行完善,但是等到之后如果不形成制度已然是没有办法很好的执行,因此必须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我的想法,暂时不完全的按照自己的设想来做,现在还没有到了我自己的意志可以畅通无阻的情况下,真的把他们这种选官方面的特权也否决掉,遭到的阻力太大。我的想法是暂时分开来进行,让平民采用考聘制度来进行选任,理由是这些人的名望不为世人所知,出身底层也不可能被社会名流所认同,所以和那些自小就受到精英教育的人不能用相同的标准来对待,必须用其他的方式来聘任。”暨艳也是眼前一亮,“的确这就避免了以前出现的相当多的人才因为就职无门只得投靠一些大家族拜托他们引荐从而成为附庸的情况,至少暂时这样然后通过教育和道德层面的力量还是有调节的机会的。”

孙绍则是感到非常的满意,显然暨艳已经相比于之前的愣头青形象成熟了许多,对于所做的事情也多了更多的理智和自信,不是同原本历史上那样以为得到了一部分人的支持就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来改造社会了。现在的他更多了几分睿智和理性,可以托付自己的一部分理想了。“你说得很好,足以作为新的制度的执行者,所以我的另外一些的打算会跟你说明,希望你能跟大家好好解释一下我的一部分期待。”

第四百八十五章 官制军制(下)

平心而论孙绍并不会对于三公九卿制有什么偏见,这本身就是之前很长一段时间之捏总结出来的适应制度,也不代表就是虚君实相模式,当年秦始皇可不是什么权力全部一把抓,宰相不过是高级的顾问而已,说白了制度设计出来总是有空子可以钻。汉朝初年的政策主要还是实际情况决定的而不是这个制度本身就是君臣制衡,另外孙绍内心里其实并不怎么排斥自己的权力受到一定的限制,只是现在他觉得需要大刀阔斧的进想改革不是制订稳定的保守的制度,那应该是留给后人去做的事情。的确王朝刚刚建立的时候的确需要一个比较确定的制度来进行传承,但是事实上因为这个时候的实际情况与以后的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所以都是需要经过改造才能适应社会。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明代的事例,理论上开国之处朱元璋制订的一系列制度还算是符合需要保持强制力以及人民刚刚经历过反抗战争对于强制统治不是那么顺服的状态,但是经历过数十百年之后社会的结构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依然固守着“祖训”不肯放弃,皇帝害怕担当不孝的名声,大臣则是只会喊口号为自己谋私利根本不去顾忌已经非常严峻的阶级矛盾,用各种光伟正的借口来阻止一切对于新兴的地主兼资本家代表的官僚阶层的利益的剥夺,最后到了灭亡临头居然想着向敌人投降向他们提供掌控社会的便利来换取苟延残喘的机会,可以说是卑劣之极。若是不能给后人留下临机应变的权利,只怕是真的得抱残守缺直到进入末日了。

孙绍对暨艳阐述完毕了自己对于三公九卿制度的一些改进的建议并且表明了撤销尚书台的意愿,皇帝的权力的确是及于所有的地方,但是并不是可以直接无端的管理所有的事情,这种如同传声器一样的机构多少还是不要作为常设的比较好。暨艳听完孙绍的话也是点了点头“主上的意思我明白了,对于这些想法我会跟大家解释清楚的。主上能的话最好还是亲自解释一下更有效果,大家并非思想保守,更多还是不认为现在是强化反复无常的权力的时候。虽然确实有维护自己权力的意图在内,却不至于真的威胁到整个国家的根本利益,请主上也不用对此太过于不满。”孙绍大笑“这可不是我的作风呢,虽然我自问心胸不算开阔但是对于这类纯粹是认识不同的争论还不至于会有什么不满意。今天要去看看城防军的训练,晚上再前去跟大家商讨一下关于官制的事情,先这样吧,把你记录下来的东西先带给大家进行讨论,我先出去了,再见。”

训练场里,孙绍见试了一下真正的重骑兵的训练,现在穿着大型的鳞片甲内衬锁子甲已经做到这个时代最好的防护水平的重骑兵们,在战马也同样披着两层皮甲的同时已经把负重增加到了最大,用手臂夹着长达一丈六尺的重型骑枪进行冲锋,很快的眼前的一切都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