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历史穿越电子书 > 阿斗 >

第323章

阿斗-第323章

小说: 阿斗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蜀地这些年来没有经过多少战事,从黄巾之乱一直到刘备入蜀,三十年的时间,益州是歌舞升平,所以在刘备统治益州以后,并没有遇到募兵的问题。

不过近几年,刘备北伐,阿斗抵抗陆逊,征讨南蛮,再到抵抗五胡,一系列的战事,让蜀中百姓意识到了,战争的残酷,原本的募兵制很难再招到士兵了。

而与募兵制相反的,便是征兵制了。

征兵,便是强制性的招人入伍。秦朝和西汉,用的都是征兵制,而当初秦朝一般是三户出一丁,也就是三户人家会被征召一人入伍,按照每户五人计算的话,也就是十五人当中征召一名士兵。当然,这被强行征召的士兵,是没有饷银的。

这其中也有一些例外会超过三户出一丁的范围,比如长平之战时,赵军为了抵抗秦军,征召全国青壮男子入伍,而后来秦军将赵军包围以后,为了全歼赵军,秦王甚至亲自到地方上,征召所有成年男子入伍。

古代很早的时候就有征兵制度了,早期的征兵制当中,士兵是需要自备兵器、铠甲和衣服的,而到了战国时期,特别是秦朝,兵器全都是统一的制式,所以那时候的装备是由国家出的。征兵的时候,先是将士兵集中到一个地方,然后在发给兵器,上阵打仗。

后来建立了郡县制以后,武器装备则改为放在各个郡县的兵器库当中,平日里由郡县官员进行维护。而一旦起了战事,一郡或者一县的兵丁集合起来,发给兵器,马上就能形成战斗力,上了战场就能直接打仗。

但是征兵也有征兵的缺点,比如这些被征召的士兵往往都是遇到战事才会集结起来的,平日里都没有多少训练,素质比不上职业军人,战争当中一些没有上过战场的新兵,甚至还会帮倒忙。

而且这武器装备是放在各个郡县库房当中的,若是遇到一个贪渎的官员,将用来维护兵器铠甲的钱全都贪墨,那么一旦战事起,士兵则无兵器可用,如此便很难形成战斗力。

同样征兵制会给百姓造成很多的负担,像是秦朝就是徭役过重,征兵太过频繁,导致民怨四起,而后才会发生陈胜吴广起义的。

……

长安未央宫。

“诸位爱卿,今年募兵不顺,大家也都知道,所以朕打算,取消募兵制!”阿斗开口说道。

募不到兵,这是事实,朝中这些大佬们都明白,不少人也觉得,是应该取消募兵制了,毕竟在这乱世当中,仅仅凭着募兵,很难提供充足的兵源。

但同时,大家对征兵制也是感到反感。征兵制会造成过重的徭役,不利于国家的发展。像是武帝时期,为了抗击匈奴再加上征讨西域,不停地征兵,使得大汉人口锐减一半。

过了大半天,还是庞统率先站了出来,开口问道:“陛下,您难道是准备采用征兵制么?”

“朕还在考虑。”

“陛下,臣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张松站出来,说道。

“太尉请将。”

“其实这征兵制,是可行之策,不过若是我大汉能够在二十年之内,一统天下的话,这征兵制倒是不错,可若是超过二十年,波及两代人,必大伤元气。”张松开口说道。

古时候结婚都比较早,二十年的时间,一般都完成了一代人从婴儿到生子的繁衍,张松的意思是这征兵制波及一代人还可以,而若是波及到两代人,肯定会伤到国家的元气。

旁边马良也站了出来,开口说道:“陛下,如今曹逆和东吴,虽然屡有征兵,但是用的仍然是募兵制,我想用不了多久,曹逆与东吴也会难以再募到士兵,到时候,他们也会采取征兵的。如今算来,曹逆一方户多,若是同样三户取一的话,曹逆的士兵,会多于我方。”

阿斗点了点头,如今三国刚刚形成,大家还没有打到像是三国后期油尽灯枯的地步,所以各国仍然采用的是募兵制。

魏国人多,若是都改革征兵制,按照惯例三户取一,魏国肯定会征召到更多的士兵。毕竟这古代战争,打得还是人口的消耗。

“哎……人太少了!”阿斗心中微微叹道。回想起前世的时候,义和拳一个小县城都能够凑出数千的拳民,而若是大一些的府城,出上万拳民都是可能的,哪像现在这般,动用了整个关中的力量,才招募了寥寥几个人。

征兵制自然可以解决当今的募不到兵的困境,但是若是征多了,会影响生产,若是人人都去当兵,没有人去种地,这国家也就完了。更何况现在的情况是地多人少,雍州这沃野千里,还得用氐人来填满,南中新开辟的良田,也需要有人去种植。

突然间,阿斗想到,记得后世南北朝的时候,中原也整天打仗,不过貌似隋文帝一统天下的时候,中原的人口并不少,至少要比现在多得多。

“对了,府兵制!”阿斗突然轻叫一声。

“陛下,您刚才说什么,什么府兵制?”庞统耳朵尖,马上问道。

“呵呵,朕决定,不用募兵制,也不用征兵制。”

“那用什么?”

“府兵制!”阿斗高深的一笑。

“府兵制?请问陛下,何为府兵制?”

“朕准备征召一批百姓,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同时在各地建立军府,负责管理训练这些士兵。所以朕称呼这些人为府兵。”

“恩,这好像跟屯田兵差不多吧!”旁边诸葛亮略显尴尬的问道。

“不一样,朕还没说完!朕准备让这些府兵自备武器和马匹,兵府只负责每年的训练和战时的征召。而且朕准备,专门为府兵建立户籍,凡是入了府兵,世世代代皆为府兵,父死子承,兄终弟及。”

“陛下,您说的岂不是世兵之道?”诸葛亮开口问道。

“啊?以前有过么?”阿斗诧异的问道。根据阿斗的记忆,在南北朝以前,是没有府兵制的。

诸葛亮缓缓吸了口气,开口说道:“当年齐桓公任命管仲为相,将国都分为士农十五乡和工商六乡,其中士农之乡民平时务农习武,战时充当士兵出征,世代相传。”

“哦,那士农的十五乡人都要入伍为兵了么?”阿斗开口问道。

“陛下说的是,正是因为士农十五乡都要入伍,所以管仲只在国都士农十五乡中实施。”

“哦,那个和朕的不一样。朕的这府兵制,凡是入府兵者,即为兵户,凡是兵户,全家入兵籍,兵籍可免平日赋税钱粮。”阿斗开口说道。

阿斗话音刚落,周围人都陷入了安静当中。

过了半天,诸葛亮好像是琢磨过来,猛然开口说道:“妙,妙啊!陛下,此举甚妙,既能保持士兵的战斗力,有不会引起民怨……只是陛下,此举在益州或许可行,雍州嘛,有点难。”

“为什么?”阿斗开口问道。

“陛下,益州百姓安定多年,百姓耕者有其田,这免除赋税一项,足以让百姓心动,加入府兵。但是这雍州初定,就拿这郑国渠外千亩良田来说,如今都没有耕满,在雍州实行府兵制,恐怕会非常困难。”诸葛亮开口说道。

阿斗心中暗道,不愧是诸葛亮,一下子就说到了重点。

军籍的百姓可以免除赋税徭役,这对于百姓来说是一个很吸引人的地方。没有了徭役赋税,百姓的日子会好过很多,至少辛苦一年不受灾荒,丰衣足食是没有问题的。这就等于用家中一人去当府兵,换取全家一生的丰衣足食。

益州发展了这么多年,基本上已经没有空余农田了,所以免除徭役赋税对百姓的吸引会非常大,可是雍州因为战乱,农田大量荒芜,人少地多,这免不免徭役赋税,就不那么重要了。这百姓都没几个,就算是用征兵制,也征不到几个百姓。

“丞相,雍州的事情,不是一年两年能够解决的。回头朕会拟一个详细的章程,诸位爱卿也陪着朕一起参详参详。至于实施嘛,就先在成都实施,若是可行的话,再推广到全益州,若是不可行,便征兵吧……”

……

邺城。

自从拜了郭皇后为母之后,曹叡的日子好过了很多。曹叡本来就是长子,而甄氏原本也是曹丕的正室,再加上现在郭皇后正当宠,曹叡的地位也跟着水涨船高。

曹丕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这吸食毒品的人,面色自然很难看,所以见过曹丕的人,都发觉曹丕的气色非常的差,再加上曹丕经常不朝,不少人更是已经猜测,曹丕很可能病入膏肓了。

所有人都明白,一旦曹丕身死,这皇位,肯定会落在嫡长子曹叡的头上。

第287章 邺城有变

短短的几个月时间,曹叡体会到了世态炎凉,之前因为甄氏的死,曹叡受到了冷漠,时不时还有人落井下石一番,一个平原王,在百姓看起来是想到不错,但是其中的苦闷,只有曹叡自己知道。

毕竟曹丕还年轻,就算是能活到六十岁,也还有二十年的寿命,二十年里足够曹再生养好几个儿子了,所以一众大臣们并不看好被打入“冷宫”的曹叡。

可是没想到,情况急转直下,先生曹叡拜了郭皇后为母,而后曹丕重兵不能理事,一众大臣们回过头来看看,发现这曹丕的儿子当中,成年的只有曹叡。

算起来,曹叡要比阿斗大三岁,只能算是刚刚成年罢了,但是曹丕的其他几个儿子早夭,如今除了曹叡以外,存活下来的都还是孩童。在这乱世当中,让一尚未成年的游子继任,与把江山拱手送人没有什么差别。

于是乎,一夜之间,曹叡咸鱼大翻身,从麻雀变成了凤凰!

小时候,曹叡也体会过这当凤凰的感觉。那时候曹操还健在。曹叡深受曹操的喜欢,曹操经常命曹叡跟在自己身边,而且十五岁的时候,就被曹操封为了伍德侯。

这种大起大落的经历,让曹叡的心智远比同龄人成熟的多得多,而同时,在曹叡的内心深处,也越发害怕会再次失去自己所拥有的。越是这样,曹叡就越是如履薄冰,事事小心翼翼。

曹丕的病情到底怎么样,大家谁都不知道,但是所有人也都想知道。

唯一知道曹丕病情的,大概只有华佗。不过华佗的驻地是闲杂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