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风云之大夏帝国-第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甫嵩指着射虎谷说道:“射虎谷到上邽城,到望垣城,到冀城都是一百多里,我们无法确定他们从何处渡过渭水河,也没有兵力去阻击,只能眼睁睁地看边章大军渡河后一泻而下。”
“五万大军,假如我们没有办法抵挡住,任其扑到京兆,对居住在三辅之地的六十多万百姓来说,就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同样的;对我们这些军人来说;也是一场灾难。”皇甫嵩说道。
部下们围坐在地图四周,看到汉军形势如此险恶,一个个心情都很沉重。
皇甫嵩大声说道:“陛下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陛下这次集中了十余万兵力,力图一战解决西凉问题。西凉总是这么打下去,不但费时费力费钱,也会把大汉朝拖穷拖垮的。”
“凉州乃贫瘠荒芜之地,境内密布大漠雪山和森林,人烟稀少,许多人不理解我们为什么要在这块土地上奋战到死,甚至包括一位位高权重的三公大人。”
“两百年多年了,我们在凉州和羌人打打停停,停停打打,耗费几百亿,牺牲了几十万士兵的性命,为了什么?就是为了这片土地,为了我大汉朝的天威。这片土地是我们的,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子孙后代谁都没有资格丢弃它。守住了它,也就是守住了我们大汉朝的尊严,守住了我们大汉朝的天威。”
“它也是我们大汉朝西部的屏障,没有它的存在,长安,三辅之地,就是边境,就是战火纷飞的地方。正因为它的存在,它承担了连绵的战祸,才有了三辅的安宁,中原的安宁,大汉的安宁,天下百姓的安宁。”
“我们和羌人战斗好几代了,他们没有占据凉州,我们也没有击败他们。他们的损失加上我们的损失,可以让凉州增加一倍的人口,可以让这些人几代吃饱穿暖。可我们为什么要打?为什么还要一直打下去?还要打到那一代?”
皇甫嵩用力跺了几下脚下的土地,苦笑道:“就是为了它,为了这块土地,为了这块可以养活许多人的土地。”
“大汉朝已经几十年都没有动用过十万以上的军队进行作战了。这次陛下下了狠心,要求我务必一击成功,将西疆的叛乱彻底解决,保证西凉十年之内再无战乱。”
皇甫嵩目视着他的部下,严肃地说道:“诸位大人若想建不世功业,彪炳千秋,正当良时,诸位大人可有此凌云壮志?”
“有……”部下们被盖勋说得心潮澎湃,放声大吼,恨不能立即杀上战场,为国效力。
小槐里距离右扶风郡的郡治槐里城八十里,北面是成国渠,南面是渭水河。
皇甫嵩的五万北军在平原上一字排开,大营连绵数里,旌旗迎风飘扬,猎猎作响。北军在去年的冀州战场上损失惨重,但是此时已经征兵补齐五万之数。当然,战力肯定较原来要差,毕竟有一半的都是新兵。不过,北军的军械倒是全部补充完整了。
杜阳,董卓军营。
“将军不看好小槐里之战?”郭汜吃惊地问道。
董卓看了李傕和郭汜两人一眼,骂道:“你们两个都是都尉了,怎么连这点事都看不起清楚。你们说这战能打吗?”
董卓半睁着一双大眼,怒声说道,“我带着你们,从西凉打到并州,又从并州打到冀州,再从冀州打回西凉,好不容易才有了这么一点西疆边军,容易吗?今天我们把部队拼光了,明天呢?明天我们还能在西疆立足吗?我们和羌胡仇深似海,没有了实力,羌人和鲜卑人会把我们撕成碎片。”
李傕笑着对董卓说道:“还是将军想得深远,我等的确没有想到。”
董卓从鼻子里发出一声冷笑。
“你们不是没有想到,而是你们都想着要消灭叛军,立个大大的军功。可惜你们都忘记了,你们的军功是谁打下来的。是那些士兵。”董卓手中马鞭指着帐外,大声叫道,“军功是用他们的鲜血和白骨换回来的。”
皇甫嵩听闻边章和韩遂等人率领大军直扑北军驻地而来,连忙召集麾下众将商议。
孙坚道:“将军,西凉叛军急行军而来,必定疲惫不堪。我们可乘此机会,用步兵猛攻他们,再以骑兵偷偷迂回到他们侧面,进行突击,定可一战成功。只要边章和韩遂遭遇大的损伤,北宫伯玉与李文候就不足虑了。”
皇甫嵩想了想,觉得孙坚说的非常好。
皇甫嵩笑道:“文台果然妙计。却是不知何人愿帅骑兵迂回?”
孙坚请令道:“将军,孙坚愿意带领越骑营执行此任务!”
皇甫嵩点头应允。
边章和韩遂带领军队来到小槐里,探马来报,皇甫嵩带领四万北军阻住了他们的去路。
边章一愣,这个皇甫嵩怎么这么急于求战啊。现在急于求战的应该是自己这边才对,毕竟这次带来的粮草非常有限,若不快速解决掉皇甫嵩,自己的军队必定会因缺粮而崩溃。
韩遂道:“看来皇甫嵩是想趁我们远来疲惫之机战胜我们。”
边章大笑:“皇甫嵩麾下的北军,今年在冀州战场上伤亡过半,现在半数以上的都是新兵,有什么战斗力?我们虽是远来,但是我们屡战屡胜,士气正高。现在皇甫嵩主动求战,正是给了我们一个取胜的机会。”
韩遂点头赞同。
边章笑道:“不过,这个皇甫嵩也是我们西凉人,我倒是想看看能不能将他拉到我们这边来。”
韩遂笑道:“老边,这个恐怕没什么指望。皇甫家世世代代都是朝廷的忠臣,他是不可能和我们成为一路人的。”
边章诡异的一笑,却是没有再说话。
边章和韩遂引军前进,在距离北军千步之外列阵。
边章骑着战马来到阵前,大声问道:“对面可是皇甫义真?”
皇甫嵩打马上前,说道:“正是皇甫嵩在此。”
边章笑道:“皇甫老弟,一别几年,想不到我们竟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见面。”
皇甫嵩叹道:“是啊,皇甫嵩怎么也没想到边先生和文约会成为我大汉的逆贼。”
边章大笑:“义真,你错了。如今大汉朝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吏治腐败,民不聊生。你这些年不在西凉,不知道西凉的百姓过的是怎样的一种日子。要是你知道了,你肯定不会再像你现在那样认为。义真,和我们一起,推翻这腐朽的大汉朝吧。”
皇甫嵩心中气急,大喝道:“逆贼,我皇甫家世代忠良,岂可与你等逆贼同流合污!你不要再在那里花言巧语,还是快快下马受缚,天子可能还会绕过你一条小命。”
边章说道:“义真,我和文约走到这一步,已经不可能回头。而大汉的确已经无可救药,你就不要再执迷不悟了。”
皇甫嵩怒道:“逆贼休得花言巧语!既然你等不肯下马受缚,那我们就战场上见高低吧!”
边章打马回阵。
皇甫嵩勒军进攻,双方九万人在广阔的战场上惨烈厮杀。
激战正酣之际,孙坚引一万骑兵,自西凉叛军侧翼杀出,直奔叛军中军。
孙坚勇猛异常,手下无一合之将。西凉军地挡不住,很快就崩溃了。
边章和韩遂见势不可为,率领残兵退走。孙坚率领北军越骑营追杀二十里后,勒军而还。
韩遂与边章急速后退,一直到陇关才停了下来。
小槐里一战,西凉叛军韩遂、边章部共折损三万人,元气大伤。皇甫嵩率领的北军也折损一万五千人,也是损失惨重。
皇甫嵩本想马上进军追击边章和韩遂,但是在得知韩遂与边章退守陇关之后,知道仅凭借手中的兵力是打不下陇关了,只得驻军汧县,和边章韩遂遥遥对峙。
灵帝得知边章劝降皇甫嵩之事,又得知皇甫嵩驻军汧县,不再进攻,心中非常忧虑。袁隗等人趁机进献谗言,灵帝罢免了皇甫嵩的做车骑将军,派张温前去取代皇甫嵩,统领西凉各路大军。
曾炩得知皇甫嵩被罢免,一阵摇头。看来,西凉的战事又得像历史上那样,旷日持久的进行下去了。
第二卷 黄巾之乱 第四十七章 高句丽
三国志说,高句丽都于丸都之下,丸都应该指的是丸都山。
大多数的史籍认为高句丽建于公元前37年或公元前1世纪中期。据推测,高句丽人在其成立的初期可能是由濊貊人和部分迁移到这一地区的扶余人组成的。“濊貊人”这一词语最初并非指一个确定的民族实体,而仅仅是中原古代史家对出现在东北这一特定地区的一些古代部族的泛指。在高句丽建立之初,与扶余长期处于军事对抗中。扶余与中原王朝关系十分友好,为了扼制处于成长期而十分具有侵略性的高句丽政权,中原与扶余在军事上常常协同打击高句丽。
高句丽核心地区——国内地区在战国后期就已经被纳入燕国的版图,这可以从文献和考古两方面得到印证。
公元前82年(西汉始元五年)第一玄菟郡也就是后世史书中的南沃沮地区和临屯、真番郡一同并入乐浪郡。
七年之后,公元前75年(西汉元凤六年),为了加强东北边境的力量,西汉政府将辽东郡长城以东的部分划出来,另立一郡,复置已经省并的玄菟郡,这就是第二玄菟郡。
其时,匈奴和汉朝的战争还没有停止,东北边疆的扶余国也没有彻底臣服于汉朝,后一点可以从朱蒙带领部分扶余人南下投靠汉朝后仍然受到扶余攻击看出来。
西汉时,政府对边郡的当地首领往往按照势力、功劳大小授予不同的封号,大者、有功者封王,其余封侯。高句丽在东明王和琉璃王时代还没有获得汉朝的册封,而只是汉朝玄菟郡高句丽县下的诸多侯之一,在第三代王也就是大武神王时代,高句丽为汉朝对扶余作战有功,才在公元前37年(西汉建昭二年)被册封为高句丽王。
根据史籍记载,西汉后期,高句丽和边疆各族都服从于汉朝的统治。王莽建新后,更改西汉的政策,将高句丽王贬为高句丽侯,征调高句丽兵马,诱杀高句丽侯驺(也就是闵中王邑朱),终于逼反高句丽。
两汉之际,新朝在内忧外患中崩溃后,中原大乱。高句丽则乘机四处征伐,不但征服了整个第二玄菟郡,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