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其他小说电子书 > 万病从根治 >

第37章

万病从根治-第37章

小说: 万病从根治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熟地为补肾养血的良药,但因为其性偏于滋腻,服用之后容易滋腻碍胃,出现脘腹胀满,如果配伍理气之砂仁,既免除熟地滋腻碍胃之弊,又可借助砂仁引熟地归肾。

枸杞为补养肝肾之佳品,但因其偏温,久服之后容易上火,配以凉性的菊花,这样既能养肝明目,而又无上火之弊。

相恶和相反则是我们用药中要回避的情况,这里就不赘述。

用人如此,中医用药亦是如此,那我们的健康养生是否也是如此呢?

当然应该如此!

饮食搭配也有学问

食物搭配,也应与中药配伍一样,讲究食物间的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的情况。相须、相使的配伍原则,能起到协同作用;相畏、相杀、相恶、相反的配伍则会引起对抗。协同作用可增加食物功效,拮抗作用可减少毒性和不良反应。

喜欢吃螃蟹的人都知道,螃蟹是寒性的,对于身体虚寒的人而言,是不适合吃的。但如果在做螃蟹的时候,配伍一些温性的调料,比如生姜、辣椒、花椒、酒等,借用这些温性调料的热性,来抵消螃蟹的寒性,这样我们不仅可以吃到可口的螃蟹,还不用担心食用之后对身体造成伤害,这不就是中药里的相畏在饮食上的运用吗?

饮食中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

百合炖秋梨清肺热养肺阴。

荸荠加海蜇可清化痰热。

生姜加红糖可加强温中散寒的功效。

以大蒜炒扁豆可减弱扁豆的不良作用。

生姜烧鱼可去鱼腥,也能避免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

萝卜炖鸽子可减弱补益过度引起的脘腹胀闷。

辣椒炒苦瓜,寒热并调,以防苦瓜过寒。

《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五味所禁: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是谓五禁,无令多食。”这是对患者饮食禁忌的高度总结,也是患者饮食注意事项的理论指导。

上面所讲的食物搭配,可以改善食物的偏性,从而有利于身体的健康,但生活中有些食物对患者的病情是不利的,就需要我们克服。这就好比用人,有些人是绝对不适合某些岗位的,不遵循这里面的道理,最终只能出错。

牛肉、羊肉、狗肉等药性为温,对于阳虚的病人,可以放心食用,而且对身体有补益作用,但如果是热性病患者就不可食用,否则加重病情。

瓜果、冷饮、凉拌菜等属性为寒凉,对于热性病患者,可以放心食用,对疾病的恢复是有利的,但对于虚寒体质的患者,就不适合食用,否则加重病情。

鸡头、猪头、海鲜、葱、蒜、芫荽等具有宣发之性,对于皮肤病及过敏性疾病患者不适宜食用,食用后容易诱发皮肤病或过敏。

读刻舟求剑有感——疾病不会一成不变

别人的药方,不能原封不动地照搬

战国时,有个楚国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宝剑掉落江中。他赶紧去抓,却为时已晚。

船上的人对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人似乎胸有成竹,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刻上一个记号,并向大家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大家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也不再去问他。

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在船上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捞了半天,也不见宝剑的影子。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说:“我的宝剑就是在这里掉下去的,我还在这里刻了记号呢,怎么会找不到呢?”

至此,船上的人纷纷大笑起来:“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宝剑却沉入了水底不动,你怎么找得到你的剑呢?”

这则寓言故事我们小的时候都读过。它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所以当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时,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应这种变化的需要。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知变通是不行的。

我们在读这则寓言时,都会为楚人的愚蠢而失笑,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常常在不经意间犯下了同样的错误。

不少患者到我这里来看病,却只是拿出一张陈旧的处方对我说:“医生啊,你就照这个方子给我抓几服药吧,我以前生病后服用这个药方治疗,效果很好的,这次我又生病了,你就照方给我抓几服吧!”

这些方子有的是几年以前,甚至更早以前的。

还会有患者过来,要求将某位朋友服用过有效的方子,给他抓上几服,因为他和这个朋友的病情相似。我也听说过,某个患者看到朋友的风湿因为饮用药酒好了许多,就把朋友的药酒讨了回家自己服用,结果中毒的事情。

面对这种情形,我往往会想到刻舟求剑的故事,因为他们正是在犯刻舟求剑的错误呀!

人的身体是何等精细,人类的疾病又是何其复杂,更不用说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太多的差异,中医有“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说法,正是指在治疗时要更多地考虑病机的变化,而不是拘泥于一成不变的病名本身。

所以,当我们的旧病复发时,旧的处方和用药思路是可以参考的,但是照搬使用却是极大的错误,可能对身体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害。

现在是资讯非常发达的时代,我们随便进入一个与医学相关的论坛,粗粗浏览一下,都可以看到很多公布祖传秘方的帖子,这些帖子包罗万象,从治疗痔疮到治愈肿瘤,无所不有。而许多初涉医坛的病人和中医爱好者,往往对这类帖子兴致颇高,一旦看到,就立即趋之若鹜,恨不能立刻试用。这种做法是错误而危险的。世界上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方。《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包括了几乎所有病的治疗,只要我们能够灵活使用,胜过秘方无数。而一味追逐秘方,无疑是舍本逐末,浪费精力。同时,方是死的,病却是活的,如果抱着一个秘方,来治疗同类所有的疾病,不懂得病机,不懂得辨证,不也和那个刻舟求剑的楚人一样愚蠢吗?

我们面对所有好的经验,都应该去分析疾病的病机、临证的布局,用药的思路,这样才能够避免犯刻舟求剑的错误,才能真正体会中医的精髓。

网络求医绝不可取

可能很多朋友会说,这样的错误我是不会犯的。我都是在医生网诊后才会服药的。

是的,现在网络越来越发达,人与人的沟通也更容易。在这个庞大的虚拟世界里,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到信息,可以购物,可以聊天,可以做许多事情,当然我们也可以网络求医。

一些患者身体不适时,首先想到的不是去医院,而是寻求网上咨询,到各个医学专业网站发帖咨询,征求大家的意见,这样的咨询方式,可以获得一些专业人士的建议,患者心理上得到安慰,同时试着别人提供的治疗方药,有时还真能治病,于是慢慢成为一种求医问诊的方式。而许多长期受疾病困扰的患者,在四处求医无果的时候,都希望能通过网上,找到妙手回春的医生,给开一个处方,治好疾病。

看起来,这种方式是安全而方便的,其实不然。

网络求医不能代替现实的看病。且不说在网络上,作为患者根本无法了解医生的资质,也许在电脑的那边给你提供咨询意见的只是一个医学爱好者,而且网络上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提出的意见可能是相反的,反而让患者无所适从。更重要的问题是任何人的疾病都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动态的,发展变化的。网络提供的资料只是患者单方面对病情的描述。这种描述因患者主观感觉不同,而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

也有些患者说:“我不是从网上下载了问诊单,按照问诊单上的内容详细填写了吗?”

可是再详细的问诊单也只能代表四诊资料中的一部分,脉象的感受各不相同,同一个病人,不同的医生,可能切脉的结果各不相同,问诊单上所提供的脉象那只能算是你的理解,而不是医生的诊脉结果。

中医看病,需要四诊合参,望闻问切,缺一不可,单靠问诊,是无法提供完整的病历资料的。你站在医生面前,他望上你一眼,在医生的脑海中,就建立了一个框架,这个病人身体状况、发育状况、气色、有无神采……这些东西不是问诊单能描述出来的。

经验再丰富的医生,在望闻问切四诊资料不全的情况下,也是很难开出丝丝入扣的处方,就算这次碰巧开对了,患者喝了三五天,症状改善了,处方也需要再行调整,不是一个方子喝到底的。

就好比刻舟求剑的故事一样,船是移动的,动态的,刻个痕迹,定个方位,毫无意义。有些重病、慢性病,病程时间长,病机复杂,并非患者所述的头痛、身痛那么简单,一个看似简单的长期头痛,可能与五脏六腑都有关系。

一个复杂病情,通过几句简单的陈述,就想制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那是极为不妥的。

治疗重病,如同下残棋。

要想取胜,一步也不能错,丝丝入扣,才能解开顽固性症结。不然一步走错,步步皆错,错上加错,只能成为死结。

不论是中医,还是西医,看病都得有依据,医者心中要有一盘棋,这盘棋就是疾病的病机,疾病当前所处的状态,疾病的发展趋势,疾病的预后。体质不同,药材选择,用药剂量,用药疗程都是问题。治疗方案上,是先攻后补,还是先补后攻,还是攻补兼施?是寒者热之,还是热者寒之,还是寒热并用?

这一切在医生用药之前,都必须考虑得清清楚楚才能提笔开方。

如果靠猜,靠估计,可能是什么什么,也许是什么什么,这样来建立临床思维,制定治疗方案,一定漏洞百出,毫无意义。

就算瞎猫碰上死耗子,碰巧对上号了,下一步该怎么办,下一步还是靠猜吗?

经常有网友给我短信,或者留言:“医生!我父亲腰痛,我估计是肾虚引起的,你看能不能开个处方?”

“大夫啊!救救我,我长期失眠,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