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会被人笑话的700个熟语典故-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者:周丽娜/孙文霞
【由文,】
两字篇 第一章(1)
■ 八婆
“八婆”一词多用来形容那些平常在生活中对别人的隐私感兴趣,没事喜欢背后议论人,乱讲别人闲话的女人。最初来源于香港。
相传,在香港开埠初期有一个名叫朱燕的女子,她在家中排行第八,人称“八婆”。朱燕是当地富商何东家族里的一名佣工。因香港当时是英租界,所以当地英国人很多。有一次,一个英国商人想得到何东的家族秘密,便收买了朱燕。朱燕被钱财迷昏了头脑,便偷偷将主人家的家族秘密售予了英国商人。后来被人发现,引起了一场轰动,朱燕的行为被华人严厉指责。当时,人们只要提到八婆朱燕,就深恶痛绝,所以“八婆”一词便成了当时社会流行的负面词语。
随着时间的推移,“八婆”一词逐渐演变成爱管闲事女子的代名词,并慢慢由港澳台地区传到中国内地。
■ 抱瓮
“抱瓮”一词的本意就是抱着水瓮,源自《庄子?天地》。
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子贡从楚国游历回来,路过汉阴时,看见一个老人正在浇菜。老人凿了一条通道,一直通向井里。然后抱着一个大瓮盛水,绕过菜园再去浇水,这样就浇得很慢。子贡看见了说:“如果借助其他工具来浇的话,既省力气,浇的地又多。老人家,您为什么不用呢?”老人就问子贡:“那是一个怎样的工具啊?”子贡说:“就是前重后轻,像抽水机一样的工具。”老人听后很生气,脸色不是很好看,但是仍然笑着说:“我听我师父说了,使用工具的人必定是会投机取巧的人,而投机取巧的人心思一定很狡诈,内心狡诈的人必定不是纯洁的,内心不够纯洁就不能够心神安定。这样的人必定不能容纳正道。我是知道这种浇灌的工具的,只是耻于使用它。”子贡听完之后非常羞愧,无言以对,低下头默默地离开了。
从那以后,人们便用 “抱瓮”一词来形容保持本心,安于拙陋的淳朴生活。
■ 鼻祖
“鼻祖”一词即指始祖,相传源于唐朝。
据说,唐明皇李隆基很喜欢看戏,也愿意和唱戏的人在一起。一年元宵节,李隆基与文武百官及梨园弟子共同宴饮,唱戏的人为了讨好皇帝就扮成各种神仙鬼怪,并唱诵着皇帝编的歌,在皇宫里尽情地歌舞。大家一会儿唱歌,一会儿跳舞,一会儿击板,一会儿打鼓,非常热闹。唐明皇也情不自禁地加入了跳舞的队伍,但是他发现别人不是带着面具,就是化了妆,只有他一个人与众不同,于是他叫人找来一些白灰,然后抹在自己的鼻子上,扮成了白鼻子的丑角。唐明皇说:“我亲自化了妆与你们同乐。”梨园弟子见皇帝这么高兴就一直欢跳到黎明。从那以后人们都尊称唐明皇为戏剧的始祖。
在演戏化妆时往往从鼻子开始画起,唐明皇又是第一个往鼻子上涂抹白灰的人,所以人们又把始祖称为“鼻祖”。现常用来比喻某一事物的创始人。
■ 吃醋
典出《隋唐嘉话》:梁公夫人至妒,太宗将赐公美人,屡辞不受。帝乃令皇后召夫人,告以媵妾之流,今有常制,且司空年暮,帝欲有所优诏之意。夫人执心不回。帝乃令谓之曰:“若宁不妒而生,宁妒乃死?”曰:“妾宁妒而死。”乃遣酌卮酒与之,曰:“若然,可饮此酖。”一举便尽,无所留难。帝曰:“我尚畏见,何况于玄龄!”
据说,在唐太宗李世民当政时期,有一位大臣名叫房玄龄,他足智多谋,为李世民立下不少的丰功伟绩,帮助唐太宗巩固了帝位。唐太宗为了表彰他的功绩,封他为梁王,并且选了几位美女给他做妾,房玄龄知道自己的夫人一定会反对,就婉言拒绝了。李世民知道原委以后就派人去劝说房夫人,并且安排太监送去了“毒酒”,传话说:“如果不能答应房玄龄纳妾,就请房夫人一死。”房夫人听后二话没说,拿起“毒酒”一饮而尽。其实,皇帝赐给房夫人的并不是毒酒,而是一壶醋,目的就是考验房夫人。皇帝见房夫人态度如此坚决,而房玄龄也没有纳妾之心,从此之后就再也没有提过送美女给房玄龄的事情。
两字篇 第一章(2)
从那以后,“吃醋”的故事就被广为流传。现在,多用来指那些见别人受到表扬或奖励,心存嫉妒,而眼红别人的人。而“吃醋”一词用得最多的,就是在男女之间的感情上,通常指因第三方面而产生的嫉妒,称为“吃醋”。
■ 吃香
“吃香”一词据说来源于宋朝。当时京师流传着“三班吃香,群牧吃粪”的说法。
宋灭唐后,继承了唐代的制度,在宫廷内设有三班之职,分别为东头供奉、左右班殿直和殿前承旨。这三班都隶属于宣徽院。宋朝雍熙四年(公元987年),另外设置三班院,以崇仪副使蔚进负责的管理,根据个人的功劳和能力,分别委任在院内和院外做事。当时,在院外做事的有八千余人,在院内做事的也经常有数百人。这些人身居高位,而平时的工作很简单,并且权势越来越大。每年的乾元节,他们都凑钱到庙里进香,来庆祝圣寿,这叫做“香钱”。判院官常将其余的钱用作餐钱,据说这就是“吃香”一词的最初含义。
“吃香”现在泛指受欢迎,受重视。
■ 大夫
“大夫”一词,作为“医生”的含义出现,最初来源于宋徽宗政和年间的医官官职。
宋朝时,医学制度和医学教育就有了相当的发展,负责管理医疗行政的官职很多。宋制翰林医官院医官就分七级,而官职就更多了,有22种,如和安大夫、成和大夫、成安大夫、成全大夫、保安大夫、翰林良医、和安郎、翰林医正等等。所以,“大夫”最初是医官的官职名称,从那时起,人们就称呼医生为“大夫”了。一直到现在,人们仍沿称医生为大夫。
另外,大(dà)夫,还作为古代官名使用,现在这种用法已经消失了。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大夫世袭,有封地。后世遂以大夫为一般官职之称。秦汉以后,中央要职有御史大夫,备顾问者有谏大夫、中大夫、光禄大夫等。至唐宋尚有御史大夫及谏议大夫之官,至明清废。隋唐以后以大夫为高级官阶之称号。清朝高级文职官阶称大夫,武职则称将军。
现在,“大夫”一词只作为医生的代名词。
■ 大亨
“大亨”一词来源于旧上海。旧时上海称有势力的官绅﹑富商或大流氓为“大亨”。
19世纪中叶,英国人约翰?亨生发明了一种名为“亨生”的马车,当时人们称这种在车后驾驶的双轮小马车为“亨斯美马车”。第一个拥有这种马车的华人是《申报》老板史量才,而且是花费了数十万银两从一个德国人手中买来的。于是,当时的上海人就将拥有这种马车的人称为大亨,一直沿用到了今天。
另外,在《易经》里,也经常出现 “亨” 这个字。如《无妄》卦里,就有“大亨以正”之说。这里的“大亨”,其实是亨通而顺利无阻的意思。
“大亨”, 其最初意思专指称霸一方的帮会头目或达官巨富,现在通指社会上有权势、有地位的人。
■ 导游
“导游”一词是从“响导”一词演化而来的。
“响导”这一称谓,在我国古代是军队中的一种专用名词。《孙子兵法》中就有“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响导’者,不能得地利”之语。
春秋时期,大政治家管仲从齐桓公北伐孤竹,春往冬返,由于没有熟悉地理的向导带路,齐军在回家的路上迷失了道路,不知所措。后来,管仲提出一个办法,说:“老马之智可用也。”于是就挑选了一匹老马,解脱了它的缰绳和鞍具,放任它自由自在地往前走。就这样,齐军跟着老马,找到了返回的路。实际上,这匹老马就起到了向导的作用。因此,后来留下一句“老马识途”的成语,流传至今。
在我国旅游业中,早年一直沿用“响导”这一称谓。后来,将“响”改为“向”,即向导。现在,人们也说向导,但在旅游业中又将“向导”称作“导游”。
■ 倒霉
“倒霉”一词是浙江一带的方言,产生于明代末年。“倒霉”没有在专门的语句中出现过,它的产生与当时的科举制度和民间习惯有关。
在明朝末年,采取的是“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读书人要想做个一官半职,就要通过科举考试来实现。由于科举考试的局限性很大,严重地影响了知识分子才智的发挥,再加上考场上营私舞弊的现象比较严重,所以一般的读书人想要考取功名是非常不容易的。为了求个吉利,考生们一般都会在考试之前在自家门前树立一根旗杆,当时人们称这跟旗杆为“楣”。如果考中了,旗杆就一直竖立着,考不中就要把旗杆撤去,人们便将撤掉旗杆的行为称为“倒楣”。后来这个词被越来越多地用于口语和书面语当中,来形容不顺心的事情。
今天我们把“倒楣”的“楣”写作“霉”或“眉”,反倒不写原来的“倒楣”了,这也是约定俗成的,只是在使用的时候,大家应该记得“倒霉”一词是由“倒楣”演化而来的。
两字篇 第二章(1)
■ 点卯
“点卯”来源于旧时官吏的一种考勤方法。
古代把一昼夜分为12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分别用12地支来表示,即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
早晨5点至7点称为卯时,旧时官署衙门卯时开始办公。官员查点人数时叫“点卯”,吏役按时到官署、衙门听候点名叫“应卯”,其点名册称为“卯册”。若需签到,则称为“画卯”。《水浒传》里说“武松径去县里画了卯”,就是指这种考勤。
有的人为应付差事,点卯后即走开,故后来用“点卯”来比喻敷衍了事、应付差事。
■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