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其他小说电子书 > 给你一个公司,你能赚钱吗 >

第9章

给你一个公司,你能赚钱吗-第9章

小说: 给你一个公司,你能赚钱吗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任何行业,远距离看跟近距离看不一样,近距离看与置身其中还不一样。就拿黄牛育肥来说,上游是幼牛、草料和疫苗供应者,下游是批发商、零售店、饭店、肉料加工厂和消费者。几个月过后,这位亲戚逐渐开始抱怨幼牛和草料不断涨价,疫苗太贵,牛肉价格波动太大,竞争激烈,自己打造精品牛肉基地的想法受到了空前挑战。为了降低成本,他不得不对思路进行调整:一来牛肉质量不再坚持精品路线、随行就市;一来自己开始种植玉米、加工草料;三来上马风干牛肉干项目,通过牛肉深加工提高最终产品附加值。到此为止,光从理论上讲,他的思路还是蛮细致和前卫的。他要搞的已经不再是简单的黄牛育肥项目,而是一条较为清晰的牛肉产业链!

他调整后的想法,于2007年年初开始实施。起初同样满怀激情,仿佛一家蒙牛般的公司正在自己手中生根、发芽和快速长大,财富之路光明无限,蒙鹰品牌就此诞生。思路本身并没有对错之分,关键还是要看跟自有资源和环境的匹配程度。沿产业链向上下游拓展,就意味着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资金和人员,意味着更多的前期投入。原来养肉牛,他自己跑销售,雇三个人就够了;现在向上下游拓展,种植玉米、加工草料增加两人,牛肉干厂新增十人,牛肉干厂施工和设备购置需要追加投资,另外需要配置两部汽车。原有的资金明显不够用了,又不得不动用关系另向银行贷款50万,但再向银行借贷的可能性已经不大。

由于处于创业初期,难以引进合适的管理者。他虽然聘用了一些人,还获得了政府颁发的“以创业带动就业先进个人”奖状,但还是处处需要自己把关操心,“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很多事情依旧没有处理妥当,仍不时面临队伍不稳的困惑。2008年秋,历尽千辛万苦,牛肉干厂终于建成投产,对他来说是非常欣慰的一件事情。而此时,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牛肉干质量和配方尚待最终确定,内部管理需要理顺,而自己不得不将精力主要集中在市场开发上,种植和育肥项目无暇顾及,基本处于放任状态,情况一天不如一天。

此种状态持续了一年半时间,到2009年年底,这位亲戚的牛肉干项目基本算是站稳了脚跟,他开始认真审视这三个关联性很强的项目。结果发现,虽然初衷都是为了省钱,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但折估下来,自己种植的玉米来喂牛并没有省多少钱,黄牛育肥成本高,供应量又难以满足生产牛肉干的需要,想不到精心培植的项目最后成了鸡肋。至此,他自己清楚地意识到,无论是精力还是资金和人员,都难以同时支撑这三个项目,必须择优留用和有所舍弃,最终选择保留牛肉干项目,停止种植玉米,逐渐关闭养牛场。他是不幸的,又是幸运的,虽然这几年来走了不少弯路,但最后还是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事业,有两个项目最终被迫关闭,但毕竟闭关成本很小。如果换成是投资巨大的工业项目,很有可能从此血本无归、一蹶不振。

当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沿产业链向上下游拓展还是非常不错的一个选择,但千万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问题:第一,自己的资金是否充足,抽调到新项目上,会不会导致大本营资金紧张。第二,有没有专业的人员和团队来运作新项目,人员方面的问题能否通过招聘予以解决。第三,项目在长期来看是否有助于提高整体竞争力,能否帮助公司降低成本。第四,各项目之间所产生的协同效应有多大,是否会分散高管层的精力,从而最终造成必须有所舍弃或者满盘皆输。第五,在这几个领域储备的技术、经验、人脉和人员等资源能否支撑项目的发展。如果这几个问题都能得到满意的答案,就不妨去尝试。倘若其中任何一个存在疑问,就需要非常慎重了。除非你能想出新的办法将其妥善解决,否则前面等待你的只会是挫折。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铁律14 别被数据分析的把戏忽悠了

量化的数字能够给人带来一种信赖感,但也容易形成误导,特别是在一些项目效益分析的时候更是如此。我们在作效益评估的时候,需要考虑一般情况,同时还要顾及各种例外因素和突发事件,对后者要予以充分估计,才能保证计划的精准性。

受西方学术思维影响,数据分析、量化论证已经越来越广泛地渗入各类项目的评估之中。这本应该是好事,却被很多商家用来蒙骗客户及消费者,其中不乏一些名头很响的跨国公司。初次创业者由于缺乏必要经验,往往会被这些详细繁杂的量化分析折服,看不出什么破绽,只能心服口服地将真金白银拿出来,当项目运作之后,越做越感觉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但也无可奈何。

某国际知名品牌,旗下拥有汽车养护连锁项目,制作了一整套非常完备的项目说明和论证材料,给人感觉非常专业和正规,无论是产品性能,还是商务分析,都涉及大量具体数据。其中有一项分析是这样的,采用他们提供的技术和服务标准,平均下来每天能服务40辆车,按每辆车贡献50元的利润算,每天可以获利2000元,每月的纯利就是60000元,一年下来可达72万元。根据他们的论证,这还是比较保守的估计,如果运作得当,每年利润突破百万是没有问题的。我在这里也只是大致描述,他们甚至还将利润来源细化到了每一个产品和服务上。

表面上看起来,人家是国际大品牌,自然应该相信品牌的力量,其中每一项分析都细致入微,合情合理。如果接受了他们的逻辑,那就恭喜你,你受数字魅力的影响,已经成功落入量化分析的圈套。您从事的可是店面现场劳动密集型服务业,一天服务40辆车意味着什么?按每天10小时的营业时间算,平均每15分钟就得服务一辆车,而用户前期消费的时间是随机的,排队现象似乎难以避免;按24小时全天候营业算,可利用的时间资源到了极限,也得平均36分钟服务一辆车,时间上已经比较紧张。单店每天服务40辆车也不是说完全不可能,但工作量实际上已经饱和。

每辆车贡献50元的利润意味着什么?按对半利润来算,每个客户需要消费100元;按1/3的利润算,每个客户需要消费150元。当然也有暴利产品,十多块的进价卖六七十元,但这样的产品靠单店零售,一个月下来都卖不了多少。在大多数情况下,别说平均每位客户贡献50元的利润,他们每次消费50多元都再正常不过了。

每月按30天的营业日计算本身也有问题。除了正常的双休日不说,每月肯定会有几日天阴下雨,还有累计至少半个月的春节和其他节日假期,每年有五十多天的时间不能正常营业。这还没考虑临时应急性事件的发生,比如修路、交通拥堵、线路管制等。

如果有人真正想运作该项目,日均服务汽车应当按照10~15辆,每人次利润贡献按30元计算,一年的正常营业日以300天算比较合理。也就是说,通过努力经营,在较为理想的状态下,每年获得9万~13。5万的毛利是可能的,去掉房租、水电和人员工资,大致能获得纯利5万~10万元。当然,这里的计算是建立在营业状况较好、地段中等基础上,如果选择好一点的地段,可能成本还得在此基础上加2万~3万元,同时毛利润贡献和客流量也要好一些。值得指出的是,这是一个中位数的算法,事实上能够生存下来的大致也就这么一种情况。我们并不排除有人能比这个经营得更好,但难度很大,比例也要低很多。即使能够赚上5万~10万元,很大程度上也是靠自己起早贪黑、吃苦受累得来的。

这个问题,就跟大学生看待农民工一样。目前在国内很多大中城市,像泥瓦工、木工和腻子工等稍微有点技术含量的工种,每个工基本都在150~200元之间,水平好的自然还要高一些,而且大多当日结清。于是不少大学生和白领感到心理不平衡,因为在他们眼中,这些自己平时不大看得起的农民工,每月的收入竟然有4500~6000元,一年下来有5万~7万。令人遗憾的是,社会上太多的人习惯于用月薪和年薪来计算收入,而忽略了日薪的含义。按日薪结算的,基本上就是打零工,这就意味着工作和收入的不稳定。他们虽然一天可能挣300元,但不能保证每天都有活干,每个月都有活干。我的一个表哥,在包头做砌墙师傅,水平还算比较好的,每干一天活赚150元。但每年下来也就能做150天左右,中秋过后到过完清明基本动不了工,夏秋季得考虑天气因素,也难免会有个头疼脑热需要休息的日子,此外还需考虑工程青黄不接在家等待的情况。因此,他每年下来收入也就两万多块钱,几乎所有的风险都得自己承担,并没有上班族想象的那么好。

对很多创业者来说,不但容易被别人的数据忽悠,而且也容易被自己的数据忽悠。从心理角度讲,只要一个人决定运作某个项目,他肯定是自信的,他认为的中等情况实际上就是最优状况,他那里最保守的估计往往就是最平常的情况。在项目运作之前,这里有一个方法供大家参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自己被自己的数据忽悠。年成本费用(含推广)在你预计的基础上乘2,年收益在你预计的基础上除2,导入周期在你预计的基础上翻番。这样才可能避免由于自己盲目乐观和自信带来的准备不足,使项目能够真正坚持下去,不至于前功尽弃。数字是一个很好玩的东西,又是一个不能闹着玩的东西。如果你态度不认真、悟性不够,它就会牵着你的鼻子走,把你玩弄于股掌之间。

铁律15 老客户和口碑更大程度上决定你能否做大做强

回头客和良好的口碑,对于绝大多数公司,特别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