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一个公司,你能赚钱吗-第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土地成本。以经营图书业务起家的电子商务服务商卓越亚马逊,就将中国的仓储配送中心放在了京津之间的廊坊。对中小创业者而言,这种在大公司早已司空见惯的思路,完全可以应用在自己的商业模式设计当中。
降低成本的方式很多,比如租小一点的办公场所,进行简洁大方的装修,部分员工在家上下班,购置二手办公设备,无纸化办公,类似问题集中处理,花一笔钱尽可能达到多方面的目的,通过一些方式来压缩差旅费用,将自己成本较高又非核心的一些业务单元外包给专业公司,尽可能采取“一对多”的集中沟通、推广和传播模式,通过网络语音系统来压缩电话费用,等等。
当然,从企业运营角度来讲,能省的钱尽量省,同时也意味着,该花的钱还是要花,与控制成本相比,优化成本结构显得更为重要,即通常所说的,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譬如,可以将房租、水电、设备和人员方面节约下来的费用,用在广告投放、策略研究、竞争对手监测等领域。
非常令人遗憾的是,不少创业者能省的钱不省,该花的钱不花,折腾来折腾去,搞得自己越来越被动,本来应当不断优化的成本结构,正好被颠倒过来了。这种事情说起来似乎非常荒唐,但我们身边恰恰不乏这样的事例。很多老板和一帮狐朋狗友吃次饭或K次歌,就得花数百元,但你让他买一些专业的图书资料和培训光盘供员工学习,就左推右推,不太乐意。再如,本来月薪6000元可以雇一个专业性强且经验丰富的企划人员,但是老板很舍不得,结果在推广方面想当然地胡乱投入,花了30多万,由于细节没有处理好,其效果还赶不上专业人员花10万元可以达到的效果。自己天天感觉一些钱在浪费,但又搞不清楚浪费在哪里。实际上,以合适的待遇招聘一位专业素养较高的人员,此类问题很容易被解决掉。就是为了每年省不到10万元的人员成本,最终其他方面的成本成倍往上翻,资源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铁律59 从资源匹配和风险规避角度来讲,模式升级好于转行
随着时间推移和环境变化,原有商业模式逐渐会暴露出很多弊端,甚至难以为继。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面临着坚持还是转行的两难选择。从资源匹配和风险规避角度来讲,用模式升级代替转行往往更为切合实际。
经商本来就属于高风险事业,就拿同一个项目来说,我们在某个阶段上的成功,并不意味着未来肯定会顺风顺水,越做越好,期间出现很多波折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创业在很多方面和婚姻一样,不能一遇困难到就想到放弃、选择转行。任何事情,远距离观察和零距离体验往往都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别。当我们对别人艳羡之时,也许对方正在痛苦挣扎之中。
站在个人发展角度,我并不反对转行,但前提是你现在的经验和资源储备情况,与即将从事的行业匹配程度到底有多高,这个行业是否更适合你去发展,你去发展,成功的概率有多大。如果这些问题都没有考虑过,资源和环境匹配程度又低,就非常感性地去换行,无异于将自己空投到了一个荒岛上面,结果如何,更大程度上只能听天由命。
在我们面临发展困境之时,选择模式升级而非转行,往往对自己更为有利。
第一,你已经在这行发展多年,无论是从业经验、专业知识、行业把握,还是上游供货商、下游渠道以及终端用户方面,都要比其他领域的积累和沉淀多得多,如果你曾用心积累过,二者之间更是难以同日而语,现在资源状况和商业模式之间的匹配程度自然远高于其他行业。
第二,由于你对现在的行业已经非常熟悉,各种资源都有着不同程度的积累和沉淀,所需要做的更多是在某些方面加强,在某些方面补漏,而不是非常系统和全面地从头来过。
第三,一个全新的领域,你在经验、知识、网络和人脉方面的积累要比现有的行业少得多,尽管大家都在说经验是相通的,很多东西大同小异,规律和原理都一样,但任何一种商业模式,除了规律和原理之外,还存在很多纷繁复杂的独特细节,你之前没有经历过,哪怕最简单的东西,都是需要交学费的。
第四,很多事情,道理非常简单易懂,并没有什么高深和复杂的,做起来却非常耗时耗力,没有几年的时间,解决不了多少问题,就拿客户资源积累、供应商关系稳定来说,即使你思路非常清晰和切合实际,没有3~5年的时间,都难以取得大的突破。
第五,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模式升级,除了个别因素外,绝大多数方面,是要解决多和少、强与弱的问题,需要调整的是一个结构,而你一旦选择转行,在新的领域,几乎所有的方面都须解决“从无到有”的问题,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第六,我们并不排除在新领域,经过持续投入、艰苦奋斗和卓绝努力,最后还是有取得成功之可能,但想一想,如果将这些资金、时间和精力,投入在模式升级之上,同样会取得巨大成功,其程度也会更高。
站在多年咨询经验和案例研究的角度来讲,本人一般并不建议创业者去转行,而应该升级自己的模式,除非新的行业的资源和环境匹配程度更高,或者是由于某种特定的原因,原来的行业实在是没有办法坚持下去了。
G君,我初中时候的同学,关系一直比较要好。他们家一连五六代都是商人,曾祖父和高祖父都是比较成功的旅蒙客商,去过恰克图、乌兰乌德、大库伦(今乌兰巴托)等地,家族从清朝以来到现在,出过一些大大小小的官员。
这个哥们从2004年起,在家乡开了家奶站,从奶牛养殖散户手中帮蒙牛收购原奶,依靠蒙牛返还的管理费来实现赢利。后来遭遇了奶站整合运动,经营了多年的奶站被别人收购了,自己只是象征性地拿了一些股份,并不参与实际运营。后来他思来想去,一方面感觉奶站淘汰和牧场兴起是大势所趋,另一方面感觉在奶源行当已经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和资源,如果在此领域继续坚持下去,未来还会有很多机会。
他于2008年开始,在城郊圈了90亩地,建起来一个现代化的牧场,牛棚和挤奶场地建设以及相关设备购置投资了120多万。与奶农签订了奶牛租赁协议,每头牛每年付出3600元的租金,奶牛饲养和护理由他们负责,租赁期内产下的牛犊,归他们所有,先后陆陆续续租到了100多头牛。在当地,购买一头奶牛需要10000多元。G君通过租赁的方式,低成本解决了奶牛问题。从当年来看,可以节约60万多元的先期投入,大大减轻了导入期的资金压力,从长期来看,他们还省下了一大笔奶牛购置的费用,牛犊长大之后,就不用再继续租赁奶牛了。他们还准备继续租赁100多头奶牛,以进一步扩大规模。并计划到2011年年底,达到300头奶牛的规模。
从奶源发展的方向来看,为了提高产奶质量和规模效益,原有分户散养的模式将被逐渐淘汰,与散户养殖相配套的奶站,也会日渐式微,而集牧草种植、奶牛饲养、原奶收集于一体的牧场,则代表着未来的发展方向。据传,国内有家非常有实力的乳业巨头,曾在全国奶源大会上放出狠话,要三年内消灭奶站,与之配套的奶源,要全部完成向牧场的过渡。而奶站整合,只是这一发展过程中的小小插曲。
当然,让奶站转型成牧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间会伴随着巨大的阵痛。大片土地承包,主管部门审批,场地建设,设备购置,专业人员招聘,奶牛购置或租赁,件件都是难题。一些奶站的经营者也不是说资金实力上不去,而是嫌太麻烦,感觉可能做别的项目更好一些,就选择转行了,而不是搞模式升级。这几年下来,当年跟他一起做奶站的,转行的也有不少,但似乎发展得都不太理想。
铁律60 资金周转效率和资金利润贡献率是衡量商业模式的两大指标
资金周转效率和资金利润贡献率这两个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的项目能发展到什么程度,若干年后是私营企业,是股份公司,或者还是个体户。项目要想真正发展,实现规模不断扩大,就必须在这两个方面实现突破,否则只能原地踏步。
不少创业者,项目运作了五六年,虽然一直都在赢利,但就是做不大,基本上还处于个体户的发展阶段,反反复复就是做不大,自己还一天到晚忙得要死。倘若你问及这其中的原因,他们往往会回答说,自己也想通过追加投入和雇用员工来实现规模上的扩张,结果发现不雇人自己还能赚一些钱,一旦雇人,自己还没有员工赚得多,自己承担了很大风险,受苦受累,最终反而给员工打工了,心中多多少少有些不情愿,许多年过去了,一直突破不了这个困局。
一位哥们,在中关村经营电脑耗材,五六年下来了,还是个体户。这几年就遇到了类似的情况,他们开夫妻店,自己经营,平均每个月下来,去掉成本,利润7000元上下,自己也确实忙得不可开交。他们也尝试雇用过员工,结果业绩并没有增加,每个月成本却增加了数千元,前前后后折腾了几次,情况都差不多,最后还是感觉做个体户好一些。
还有一位朋友,在社区开了家便利店,每月下来纯利润3000~4000元,后来由于事情比较多,又雇了一个小姑娘。当时预计通过其他方面的努力,效益还是能够上来一些,但后来证明利润没有提高多少,每个月还得增加1500~2000元的成本,有几个月份自己的收入算下来还没有这个小姑娘拿得多。渐渐认为做大的希望非常渺茫,最终还是退回自我经营的状态。
在现实当中,这种现象非常普遍。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最为核心的还是资金周转效率和资金利润贡献率。这两个指标,直接决定了限定时间内,在人员数量和人力资本投入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