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一个公司,你能赚钱吗-第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公司内部,针对不特定时间和不特定人员进行传播,真正变成公司的一笔宝贵财富作准备。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也会提高经验的传播速度和效率,方便新进人员的快速成长,不会因人员的流失而导致公司智力财富流失,进而降低人员培养成本和风险。这是一个非常简单和有效的方法,如果创业者和小老板们能够很好地应用,三五年之后,自己的企业就会超越很多竞争对手,逐渐独领风骚,同时也会为百年老店的打造奠定一些基础。
铁律57 无力把握的机会,实际上都是伪机会
对创业者而言,社会上存在着各种各样所谓的机会,而很多已经超出了我们能力所能把握的范围。这些我们无力把握的机会,实际上都是伪机会,我们不应当为其错过而感到懊悔,更不应当在其上面耗费精力。
我们常会听到这样一些感叹,说原来某某机会挺好,当时自己也看到了,就是没有去把握,现在后悔得肠子都青了。事实上,这样的叹惜大可不必,因为很多机会靠我们的能力根本就不能把握住,所谓的机会也基本是虚假机会。近些年来,北京等一线城市房价涨得非常厉害,连村里的老头老太太都知道,炒房来钱最快,几年下来几百万上千万轻轻松松到手。但这对手中没有多少储蓄,月月还在为房租和生活费发愁的“蚁族”们来说,显然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
我认识的一位朋友,老家是山西的,天津大学毕业,父亲在家乡开了个小工厂,虽然算不上富翁,但比小老百姓还是要强很多。这位朋友毕业之后在天津一家化工厂干过两年,还当上了车间主任,其后又到北京的几家咨询公司待了四年,属于玩票的“北漂”一族,月薪最高的时候没有超过3000元。看看通过常规路子是难以获得什么发展了,就琢磨着做一些投机生意,在一些老乡和朋友的怂恿下,跟家里要了一些钱,就加入了炒房团的行列。时逢2006…2009年先后两轮的房价狂涨,在短短的四年内,就获得1000多万元的收益。其后又在国贸附近租了个写字楼代理化肥,用200万元资金做生意,余下的800万元放在银行里存定期吃利息,日子过得非常潇洒。
还有一位朋友,2003年大学毕业到北京工作,到2005年年初本来有机会在回龙观那边买经济适用房的,2500元/平方米,当时面积差不多都是一百四五十平方米,首付30%。但那时这位哥们刚刚毕业,自己挣不了多少钱,又来自偏远的农村,家里经济条件不好,根本帮不上忙,自己职业未稳,10多万元的首付,短期内跟亲朋好友也难以借到,最终也只能一声叹息,看着这个机会白白错过。他暗下决心,五年之内一定要做到月薪过万,完全靠自己的努力,在好一点的地段堂堂正正买一套房。“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副当年蒲松龄写给自己的对联,也就成为这位朋友的座右铭。
经过多年的打拼,时间到了2008年5月,他月薪又翻了一番,达到了过万的水平,这时他再环顾北京的房价,接近六环的房价都一万多了,后又赶上金融危机,社会上一片喊降的呼声,这位朋友的心理预期也受到了影响。2009年,先是房价到了一个最低点,实际上也没怎么降,春节过后出现了一个小阳春,到5月房价又进入快速上升的通道。他又赶上要年内结婚,就咬了咬牙,于2009年10月在五六环之间按揭买了自己的首套房子,100多平方米,每平方米13000元的价格。仅仅不到五年的时间,在他真正买房子之时,每平方米就得多掏1万多元,整体下来多掏了100多万元。他回想了一下毕业这几年的经历,不由感叹道,自己这么多年累死累活,五年也赚不了100万元,现在倒好,仅仅迟买了四年多时间,就得多付100万元。但这终归还是好事,无论如何都在北京这块土地上有了自己的房子,对来自穷乡僻壤,没有任何背景的一个农家子弟而言,基本算得上奇迹了。
其实,他当时何尝不知道未来数年房价一定会涨,差别只在于涨幅有多大,但命运就是爱开玩笑,当时他一点办法都没有,最终只能比别人多掏100多万元去买高价房。人生的很多事情就是这样。再如,人人都知道用钱来赚钱最容易,搞大的资本运作暂且不说,就算你做民间借贷,月利息1分是再正常不过的了,按照投资组合的理念,分成若干小额等份找一些可靠的主儿放出去,基本上没有什么风险,这也许是最笨的办法,一年下来都有12%的收益,还是省时、省心、省力,其他的事情照做,不会有任何耽误。但无论怎样操作,前提是你必须有足够的钱。对仍在温饱线上徘徊的平头百姓,即使你能发现很多机会,手中没有钱你又能如何,更多的只能是望而兴叹,发发牢骚,做做愤青,抱怨世道不公,自己没落到富贵之家,无法跟人家玩“拼爹”游戏。
或许以上的例子都有些极端,但类似的事情在每一个创业者身边都有很多。当今社会资讯空前发达,我们不时地会接触到各种商机信息,今天朋友甲要开饭馆邀请你入股,明天亲戚乙要拉你去倒卖水果,后天还会有人游说你去开养鸡场。其实,绝大多数在国内都不算什么新行当,已经走上成熟,从业的老板们都有赚钱的,也都有亏钱的。我们根本不能说这些行业存在什么问题,有没有机会,而只能去思考,在现有的能力和资源储备框架下,能不能把握住这些机会。倘若这些机会与我们的能力和资源储备匹配程度比较高,则类似的机会可能真的是机会,就非常有必要去争取和把握,假如二者匹配程度很低,则不要轻举妄动。
当然,各种条件都在不断发生变化,今天匹配程度比较低,并不代表明天匹配程度仍然非常低,明天匹配程度比较低,也不意味着后天还会这样。分辨是否属于真正的机会,应当以匹配程度的高低为标准,并以动态的方式看待。每个创业者的时间、精力和资源都是有限的,学会对机会的鉴别和管理,更有利于我们把握机会,真正走向成功。
铁律58 在导入期,控制住成本就算一种赢利
在项目处于导入期的时候,不确定因素非常多,真正赢利是十分困难的事情。这一时期,我们最容易做到的就是控制成本,能不花的钱尽量不花,能省下的钱绝对要省,省就是赚,将宝贵的资金节约下来,以便用在更为需要的地方。
项目导入期最大的特征,就是在指定的时间段内,收益难以弥补成本,甚至需要资金不断地追加进去。在我们资金实力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合理安排成本支出结构,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使其更具生产力,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这其中的方法和技巧,当然举不胜举,但能省的钱尽量省下来,是最为简单易行,也是最有效的一个方法。此类方法在项目进入快速发展期和成熟期后,同样可以应用。
我的一位老乡,在北京通过eBay向欧美市场拓展B2C服装业务。他们这类模式实际上需要比较多的人员来负责日常信息处理和沟通,如果直接从北京招聘人员,每人每月的工资基本上应该在2000元左右,同时还需要租赁面积比较大的办公场所,人员肯定流动率较大,会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每批新人都需要1~2个月的熟悉期,算下来成本高不说,由于人员上的问题项目都可能进行不下去。他自己思来想去,感觉沟通和信息处理,在互联网时代,在一些小的地方都能去做,没有必要非得把这个环节放在北京,于是在老家招聘了八个人,租了一个居民楼来运作此事,并让他的同学负责管理。每位员工月薪1000元,房租每月400元,其他的也就一些水电费用。这样一来,运营成本节约了大半不说,员工队伍基本上还比较稳定。在当地,月薪1000元算是中等收入,由于就业压力比较大,类似待遇的工作并不好找。
还有一位朋友,开了家咨询公司,类似于安邦,主要给客户定期提供宏观经济分析和政策解读方面的内参报告。在北京找这样一位能胜任的分析师,虽然工作量并不大,但对人员的素质要求很高,月薪需要开到7000~10000元。由于他来自西部某省,从小在县城长大,目前自然有很多同学、朋友和熟人,在当地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其中一些人的理论水平和分析能力还是相当不错的,本职工作不是太忙,将分析框架和模板交给他们,熟悉上一段时间,写出来的东西并不比北京招聘的分析师差。于是他广泛物色这样的人给他做兼职,每月待遇3000元搞定,还省下了办公设备、场地租赁和水电餐补保险等费用。两年下来,此类为他撰写报告的人员竟有20多个。通过这种方式,这位朋友每月至少节约8万元的成本,一年下来相当于增加了近百万元的利润。最终,他自己节约了可观的成本,兼职人员对提供的报酬相当满意,报告质量也越来越高,客户只要订购过他们的产品,就基本没有流失的。
在我国,各地之间的收入水平,差异还是非常大的,这就为创业者利用收入差整合资源提供了条件。我们完全可以将设计、生产、营销、研究、仓储、呼叫中心等不同的业务单元放在有不同竞争优势的地方,进而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利润水平,大幅提升在同行中的竞争力。其实,这并不是什么新鲜思路,那么多的跨国公司不是早就利用全球各地巨大的资源禀赋差异来整合资源吗,比如一些服装公司,将研究和设计环节放在法国,将生产环节放在中国,将销售环节再放在美国。再如国内一些印刷、家具、食品、饮料生产企业,将营销部门放在了一线城市,而将生产基地放在了周边的县城,这样可以大量降低人员和土地成本。以经营图书业务起家的电子商务服务商卓越亚马逊,就将中国的仓储配送中心放在了京津之间的廊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