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其他小说电子书 > 怀念老舍 >

第8章

怀念老舍-第8章

小说: 怀念老舍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北京有好几个湖,为什么单挑了个城边人稀的太平湖?

  老舍生于北京。一岁时,八国联军入侵北京,老舍的父亲是一名守城的士兵,被侵略军的烧夷弹引起的大火烧死。农家出身、不识字的母亲靠给人家洗衣服、作针线活、当佣人,含辛茹苦养活一家,并咬牙挤出一点钱把老舍送进学校,使他成为舒家门里唯一识字的孩子。一九三二年,老舍为母亲购买了观音庵胡同的一所民居。老母去世之前的十年中,一直住在那里。现在,老舍要回家了。他要到母亲那里去。与观音庵仅隔一道城墙、一条护城河的太平湖是离家最近的地方。

  太平湖公园是个自由进出的公园,据看门人回忆,老舍在那里呆了一整天,直到夜里才留下上衣制服、眼镜、钢笔、手杖,走向湖水,把他的绝望化成了行动。

  八月二十四日早晨,红卫兵发现老舍竟敢违令,不去北京市文联向他们报到,便拥到老舍住处揪人。他的儿子舒乙闻讯赶回家,见从胡同口到院内、屋内,站满了手提皮带红卫兵。但是没人知道老舍在哪里。舒乙立即报告了国务院。数小时后,周恩来的秘书打电话给老舍夫人说,总理已派人四出寻找他。

  这时,老舍应当还活着。但是,没有人想到偏僻的太平湖去找人。直到次日清晨一位演员到太平湖边锻炼身体,发现水中有人,从挂在树上的老舍制服口袋里的工作证,人们才知道大名鼎鼎的作家老舍死了。

  北京文联的干部得到这个消息后费了大半天的时间商讨,才决定如何办。他们把舒乙叫去,给他一张公函,上面只有几个字:“我会舒舍予自绝于人民,特此证明。”⒁凭这张纸,舒乙才能去为自己的父亲收尸,处理后事。

  老舍是手握着一卷平素抄录的“毛主席语录”迈出生命的最后一步的。在他的尸体四周的水面上漂浮着陪伴他的,就是他手书的“毛主席最高指示”。

  由老舍开始,许多人选择太平湖了结了自己。“短短的一星期内,它竟成为殉难者的圣地,有成十上百的人在这里投湖。”⒂周恩来总理得知老舍的死讯,找到原文化部部长茅盾,要他告诉北京市副市长王昆仑,妥善安置老舍夫人。王昆仑名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中央常委,其实是个早在一九三二年就秘密加入了中共的党员,局外人不知道而已。但此时王已自顾不暇,不久便被党揪出,以“特务”、“反革命”的罪名打入监房。所以,老舍遗属再也无人过问。

  中国人的苦难缩影

  抗日战争时期,老舍曾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总务部主任。一九四四年,日寇逼近贵州、眼看要从南边打进四川时,老舍正在战时首都重庆,友人问他若日寇进川作何打算,他从容地回答道:“我哪儿也不去,北面是滔滔的嘉陵江,那里便是我的归宿!”后来,日本人没能进川,老舍也就不必投江自沉,看到了抗战胜利。

  谁都料不到,二十二年后老舍在首都以投水自沉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抗战胜利后不久老舍即赴美国,在纽约完成小说《四世同堂》。书中的主角祁天佑(祈天保佑?)是以投湖的方式结束自己生命的。所以舒乙后来说:“好像父亲在二十年前就为自己的死设计好了一个模式。”

  老舍原名舒庆春,十多岁时自己把舒字拆开,以“舍予”作自己的字。所以至今中国的人物志中仍称他“舒舍予”。“舍予”与“舍身”是同义词。重庆——纽约——北京,沿老舍这条生活轨迹分析,可知他对舍身取义早有思想准备,而且,如果“舍予”,必定是投水自沉,不作他想!

  老舍虽是在被红卫兵毒打之后自沉的。但他之所以老舍所以自沉太平湖,不是因为被打怕了,不是因为次日还会挨打,而是因为确信他的作家的生涯彻底结束了。

  如果说四月里他流着眼泪对王莹叹息,他从美国归来前计划写的三部历史小说还只是“恐怕”永远不能动笔了的话,到了八月几乎全国所有的作家都成了斗争对象之后,他已毫不怀疑,那三部反映北京旧社会变迁、善恶、悲欢的小说,真真“永远无人能动笔了!”钟情北京如老舍者,在这痛心的事实面前,当然没有什么可留恋的了。

  老舍父亲死于庚子年保卫北京之战,骨殖未得保存,在他的衣冠冢里埋葬的仅是他临死前脱下的一双袜子。老舍的遗骨也没有保存下来,他的骨灰盒里仅放了一副眼镜和一支笔。因为老舍之死属“自绝于人民”,骨灰不配被保留,这是当时中国的一条不成文法。

  父亲死于世纪初的外患,儿子死于六十年代的内乱,舒氏两代的悲惨结局,正是二十世纪中国人的苦难缩影。在新世纪到来前夕,为文记之。

  老舍与《茶馆》

  老舍的女儿舒云女士撰写了“老舍与《茶馆》”回忆录,读来思绪万千。今择之,共“品”味。

  老舍写《茶馆》一剧,有他的前因后果。

  老舍是当代著名的剧作家,但是他对自己的剧本,从不作高的评价,他只有一个优点,就是“勤快”。此话不假,正是老舍夫人胡艬青在整理老舍手稿时,发现仅一部《春华秋实》,老舍写了五十多万字,化了七、八个月时间,一遍一遍的改,一共改了十遍,说明他写作的谨慎、郑重,所以他写出的作品,份量很重,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这就是治学“勤快”的哲理。

  老舍写《茶馆》剧本,那就在“三反五反”后,老舍刚写完一个话剧———《方珍珠》时,成立了北京市文联,老舍当选为文联主席,周恩来总理特地赶来祝贺,并问老舍下一步的创作计划,老舍说:“打算写一部龙须沟变迁为题材的剧本,通过新旧对比,歌颂新社会。”并说:“已讲好明天去金鱼池、龙须沟等实地采访”,周恩来听了十分高兴,并鼓励老舍说:“对,一定要去……等着看你的好戏。”从拟题、采访、脱稿,老舍仅化了一个月的时间,毛泽东主席经周恩来总理的推荐,在北京怀仁堂就看了这出戏。!“#!年!月!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因《龙须沟》的创作授予老舍”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也可以说,这是老舍艺术生涯的顶峰。

  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毛泽东主席提出文艺界要贯彻“双百”方针,于是激发了老舍更广泛的思路,因此写出了闻名于世的不朽之作———《茶馆》。老舍有了习惯,每个剧本写好后,都要念给大家听,一直到每一句话都顺嘴了,才定稿。正是老舍的儿子舒乙曾说:“人艺(指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导演、演员等)这帮人可了不得,简直是天生的艺术家,他们不满意别的几场,众口一声说《茶馆》这一场好,就按这个写”,话还没有说完,老舍一拍巴掌:“说对了,我就写个《茶馆》。”《茶馆》这三场戏,几乎是一气呵成,取材于清代光绪年间一家老茶馆的变迁,写出中国近代改良主义思潮失败的教训。从戊戌政变“流产”到!“%”年北平(今北京)解放前夕……剧中各种人物,凡是有点事业心的人全部惨败,最后《茶馆》老板被逼自杀而告终。

  那知这出戏一拿出来,差点儿被“枪毙”,一些所谓“文艺批评家”,“政治评论家”直摇头,说是为“旧社会招魂”。一些报刊也相继刊出抨击文章,说什么“在政治那么走红的时代,和政治结合得太弱了。里面没有共产党员?行吗?”弄得老舍也无可奈何,只好去找周恩来总理,那知周恩来总理很欣赏《茶馆》这出戏,尤其是第一场,“气魄大,艺术性高,演员演得逼真”。周恩来总理认为:老舍写的《茶馆》,肯定地告诉人们一些什么。不是站出来空喊口号,它没有写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只写了几个小人物,但那里面有真正的哲学,居然把抗战、解放这些意思传递了,让观众自己落泪,自己感动自己。最后周恩来总理肯定地说:“可以演,应该演,《茶馆》是部好戏,是艺术品,传达很深刻的思想内含,可以证明蒋介石那个政权不行,也告诉青年人过去旧社会多么可怕,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戏不能‘枪毙’。”在周恩来总理的“保护”下,《茶馆》这出戏照演不误。

  那知到了十年动荡的“文革”,《茶馆》这出戏也遭劫难,被禁演了,更令人心痛的是,我们敬爱的老舍,就这样被活活折磨而死。

  打倒“四人帮”之后,头一个出版的老舍著作———《老舍剧作选》,头一个上演的剧目———《茶馆》。当初,胆子还很小,先演几场“试试”,那知这一“试”,就下不来“台”了。“人艺”马上赶排了三场的《茶馆》,轰动一时,值得一提的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访问欧洲演出的《茶馆》,那是中国话剧第一次走出国门。观众的热闹场面休提了。谢幕达三十多次之多,观众还依依不舍离去。

  老舍与诺贝尔文学奖

  文/文洁若

  沈从文于1988年去世后,把他的作品译成瑞典文的倪尔思。奥洛夫。埃里克松在悼念文章中写道:“1988年秋瑞典出版的两本选集都引起了人们对沈从文作品的很大兴趣,很多瑞典人认为,如果他在世,肯定是1988年诺贝尔文学奖金的最有力的候选人。”注关于老舍与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的消息,至今未见诸文字,但我认为是可信的。

  一九七八年,挪威汉学家伊丽沙白。艾笛由于研究萧乾的长篇小说《梦之谷》,开始和他通信。转年初春,她为了研究“易卜生与中国”,专程访华。当时我们住在天坛南门东二楼六单元303室。萧乾于三月间拿到一纸改正书,社会活动多起来了。所以艾笛女士光临舍下之际,我特地回家来帮忙照料,招待远客。

  萧乾事先提醒我,要多听少说,不要插嘴,免得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