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其他小说电子书 > 为了报仇看电影 >

第63章

为了报仇看电影-第63章

小说: 为了报仇看电影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论杨丽菁、罗洛芙、胡慧中,或者大岛由加利、梁铮,以及新一代“打女”蒋璐霞,在那些以她们为主角的电影里,一旦身为“打女”,她们就都不谈情,只要谈情,就会犯错,并为激发觉悟、增加复仇意志制造契机,比如《梦醒血未停》。而在八十年代,内地自己培养的“打女”身上,我们也可以看见这种沿袭,丁岚、黄秋燕、陈咏霞一旦进入电影,一概成为无情的女人,与感情有关的线索,都以她们咬碎银牙、含恨离去告终。

男性角色强硬,使得他们赢得整个世界——包括爱情,女性角色强硬起来,就得以丧失情感世界为代价。这是隐藏在所有女强人电影背后的叙事基调,也与当时职业女性的境况处处贴合,她们一旦顾此,就要失彼。

所以,《剑雨》中杨紫琼所拥有的那段温馨的情感,就显得弥足珍贵,尽管那是她以退隐为代价换来,却也说明,三十年时间过去,世界终于能够容忍女人两手抓,两手都硬,而不再以剥夺她们的感情,作为她们进入职业世界的通行证。

蓝天绿海

《九降风》二零零八年

有人说,台湾电影只剩下两种类型:青春片和同志片。有时候,甚至只有一种类型——青春片。因为,那些同志片也往往是青春片。

三两个懵懂的少年,一段幽微的爱恋,一段洁净的青春,一个骤然而至又骤然消逝的夏天,还要配以蓝天绿海、大片大片的稻田,少年骑单车、穿白衣,走过稻田或者花田,后面的配乐,往往是吉他口琴小提琴和纯净女声为主要元素的小清新,甚至,连海报都出奇地一致,豆瓣那个“海报上的蓝天”豆列收藏的台湾青春片,一律有着相似的面目——蓝天,大海,绿树,白衣的少年:《蓝色大门》、《少年不戴花》、《梦游夏威夷》、《练习曲》、《海角七号》、《九降风》、《夏天协奏曲》、《单车上路》、《听说》、《沉睡的青春》、《渺渺》、《五月之恋》、《奇迹的夏天》、《我在垦丁天气晴》、《等待飞鱼》、《飞跃情海》、《夏天的尾巴》,几乎都是如此。即便蓝天偶然消失了,依然不改它的“蓝天绿海”情怀,比如《男孩》或者《盛夏光年》。

确实,只要看过台湾青春片达三部,就能摸熟一部青春片的全部套路,也大致能理解为何青春片会成为台湾电影的全部方向:投资小,见效快,是电影业低迷时期的首选,而且为电影业娱乐业从组织上人事上做了准备——经历了青春片市场鉴定的明星才是有市场潜力的明星,青春片里的小规模锤炼,使他们能够较为顺利地进入较为成熟的大电影,例如《艋》(尽管它实质上还是一部同志情愫密布的青春片),或者《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至少,也能为综艺节目奉献若干新面孔。所以,青春片泛滥了,蜂拥出现了,甚至连名导维姆·文德斯监制的台湾电影《一页台北》,也还是一部略事伪装的青春片,虽然由较为嘈杂的都市为背景,黑道大哥点缀其中,却依旧用青涩的爱恋作为主线,治愈系的情调弥漫其间。

不过,只是因为市场么?为何别的种类的电影,没能在台湾电影濒危之后存活下来,并率先复苏?因为,青春片,一直就是台湾电影的重要支流。王小峰曾说:“台湾的文化留下两个病根儿,一个是说不尽的乡愁,一个是长不大的青春期。”往前追溯,侯孝贤或者杨德昌、蔡明亮电影中的大部分篇章,其实都脱不了青春片的嫌疑,只是涩一点,重一些,但裹在重锤一般的人生感触里的,还是对青春的垂恋,所以,《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里有种少年血一般的锐利,《爱情万岁》、《青少年哪吒》里有种让人心痒难搔的性感,用青春作为材质制作出的电影,怎能不性感?不性感,不成活。

这青春垂恋取向,与另一个岛如此相近。日本人,就一直热衷于这种清新格调的青春片,与那些压抑闷骚的日本电影恰成对比,“海报上的蓝天”豆列里的另一半电影,几乎都来自日本:《花》、《神啊神,你为何背弃我》、《彩虹女神》、《风之音》、《去往任何地方》、《蓝色大海》、《雾岛美丽的夏天》、《消失在远空中》、《摇摆少女》、《天然子结构》、《柠檬时期》,只是海报,就足够令人怀想那些清明的时刻,那些个草木葱茏的深夏。

其实,青春,以春为名,倒更接近夏。而夏。。林俊颖在《夏夜微笑》里说:“尤其夏天,万物的繁殖力往巅峰攀升的季节,感官因而全面骚动盲流的热夜,终我们一生,在追求一个繁星怒放的夏夜。”“淫。。超过、满溢、狂放的状态,当然就是相对于安稳、满足、秩序与建制。”夏天,才是青春的本来面目。我们终此一生追求夏夜,是因为那种夏夜来去骤然,我们恋恋于青春,是因为失去的青春才是青春。

所以,即便台湾青春片有泛滥之嫌,似乎还是不够,还不够。何况王小峰说:“我们没有正常的青春期,而台湾那边青春期又太长了。”台湾青春片的职责所在,就是向没有正常青春期的我们,提供一个有说服力的青春期样板,供我们寄放缺失的体验和想象。

道理都写在脸上

《山楂树之恋》二零一零年

张艺谋电影的女主角,通常都找得很艰难,寻找《山楂树之恋》中静秋的扮演者时,导演组兵分八路,几乎跑遍了全国的艺术院校,最后入选的,是石家庄的高中女生周冬雨。她之所以入选,是因为她有一张干净的脸,张伟平认为她“气质独特,极其清纯”、“眼神如山泉水般纯净”、“看片的人一致认为她长得像山口百惠”。而新闻里,张艺谋的反应是:“试戏过程中,张艺谋发现这位女孩虽已十八岁,却像一张白纸,对社会中的很多人情世故全然不懂,几乎是现实版静秋。”

一张干净的脸,是“谋女郎”的入门条件,这是全国皆知的秘密,巩俐、章子怡、董洁,甚至奥运八分钟的民乐女郎,都有相近的面容特质。何况《山楂树之恋》的故事背景在1975年,主张的又是纯爱,弥漫禁欲气息,演员脸孔更要干净。不过,不只张艺谋有这种要求,凡是将故事背景放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电影,也都免不了要寻找些干净的面孔,制造些干净的画面,干净,已经成为用影像重现三十年前时光时的统一诉求,《孔雀》、《青红》,都是如此,甚至豆瓣上那个著名的活动“咱妈她是个美女,咱爸他是个帅哥”也并不例外,网友提供的父母照片,统一气质是“干净”(不排除是黑白照片营造了这个干净的幻境),后面的回复,也都一迭连声地赞美那个时代比现在干净。

那时候的人,比现在干净、恬静、单纯,这几乎已是共识。但有略微年长的朋友,谈及她为什么没有在那个年代恋爱时,说,那时候,男孩子都很脏,女孩子也一样,连她自己也一样,因为,“都没有好的洗发水”,不能常常洗澡,还能指望什么?那么,那些影像中的干净面孔所代表的世界,和她所描绘的龌龊如十九世纪前的欧洲一样的世界,哪个比较接近真实?

“过去是个异域”,过去了的时光,多半已经云雾缭绕,搅拌和混杂了种种晦暗不明的细节、印象,难以看清原貌。吊诡的是,“干净”为什么会成为那个时代的印象?“干净的脸”为什么能为那个时代代言?

脸的历史,是另一部隐秘的历史。陈丹青认为,人的面孔和时代关系紧密,鲁迅之所以好看,是因为那样一个时代,足以滋养出那么一张即便摆在世界文豪群像中,也不让我们丢脸的脸——人的脸孔,是时代元气的凝结,是时代能量的表露。同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香港小姐里,许多绝代佳人,九十年代后的香港小姐,则越来越难看,因为八十年代的能量已经渐渐衰竭了。

但,脸的历史,也不是那么自然发生的,脸的历史,也是摒弃和承认的历史,是有意倡导和声张的历史。

八十年代,受过西方教育的新浪潮影人,打算重振香港电影,首先要改变的,就是演员面孔,邵氏电影中那些肉团团、粉嘟嘟,带点江湖气和市井气的女星,从此不吃香了,他们找到的新代言人是夏文汐和叶童,“都是高挑修长、外表冷若冰霜,打扮清秀淡雅,似不食人间烟火。。两个都不似本地明星,而具有西片女星奥黛丽·赫本和黛博拉·蔻儿型格”。

而说起1949年以后内地女明星脸孔变化时,影评人娄军这么认为:“共和国成立以后,城市的功能受到抑制,旧上海那种既是罪恶之城又是时尚天堂的矛盾被革命理想重新整合,城市生活在银幕后面悄然隐去,作为革命象征的土地和农民被突出出来,反映革命生活和现代化建设的题材成为主流。”所以,1949年以后的明星,比如谢芳、王丹凤、秦怡、王晓棠、张瑞芳,“她们的美丽是全部面向公共空间的”,她们的面孔公约数里,最多的是母性元素,谢绝欲望投射,而那些拥有城市标记的女明星,则只好扮演女特务。直到八十年代,城市化再度开始,潘虹、张瑜、方舒、龚雪、肖雄那些精细妩媚类的面孔才重新出现。

过去的世界,地位则更加尴尬,通常是我们给它什么脸,就得要什么脸,我们认为它是干净的,它就是干净的,让它成为某种干净的社会理想的寄托,它就得担负此责。张艺谋在城市化潮流中逆行,努力寻找非城市化特征的脸,也正是源于这种需求。

所以,本雅明认为,照片(也可以扩大到所有影像领域)和讽喻有着相近的功能,将世界缩微,是一种控制世界的方式。控制了一张脸,就控制了脸的主人被领会的方式,控制了一个时代的脸,就控制了我们对一个时代的记忆。人的面孔其实并无大的变化,重要的是,选择什么样的面孔作为时代的代表。所以,朱文在他的诗里这样写:“道理都写在脸上。”

金钱史

张柏芝

张柏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