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其他小说电子书 > 中国笑林大全 >

第76章

中国笑林大全-第76章

小说: 中国笑林大全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朋友看了,从容地把虱子拾起来端详着说:
    “我还以为不是个虱子呢!”
                                        ——清·陈皋谟《笑倒》

卖粪    一家有一坑粪,想卖掉,要价一千钱。来了个买主,只还价五百。主人发怒说:
    “哪有这样贱的粪,难道是狗拉的!”
    买主辩道:
    “又没吃了你的,何必这样发急!”
                                        ——清·陈皋谟《笑倒》

插草标    有个人初次出来在别人家做仆人,总不好意思让人知道,怕别人笑话自己。有一次,主
人出去拜客,令他手持拜帖匣跟在后面。这仆人便在匣上标一根草标,假装卖匣的样子。在
街上有人想买,便冲他喊:“卖匣的,过来!”仆人便指着主人说:
    “前面这位已经买了!”
                                        ——清·陈皋谟《笑倒》

戴绿帽    一个女人老是与人私通,每嫁一个丈夫就因此事被赶回娘家,后来使一直嫁不出去。有
人问她为何耽误到这么大还不出嫁,她答道:
    “我天生命不好,嫁一个就是个戴绿帽子的!”
                                        ——清·陈皋谟《笑倒》

篦头人    有个人以给别人篦头为业。有一天夜里,他家被人偷了。第二天他来到主顾家,主人见
他愁眉苦脸,便问原因。他答道:
    “辛辛苦苦积攒的一点钱,昨夜被偷去,仔细想想,只当给贼篦了一年头。”
    主人听了大怒,把他赶了出去。过了几天雇了另一个篦头的来。新来的问:“府上以前
是雇用某人的,为何换了人?”
    主人便叙述了那个人的话。新来的说道:
    “这样不会说话的,也想出来弄卵!”
                                        ——清·陈皋谟《笑倒》

内行    乡下亲家翁进城看望城里亲家。城里亲家设宴招待并请优伶演《琵琶记》。这个戏说的
是赵五娘在丈夫进京应试后独力养家,为公婆养老送终,弹琵琶卖唱进京寻夫,终于与丈夫
团圆的故事。戏演了一阵,乡下亲家惊奇太寂寞,没有战阵冲杀的场面,便很不高兴。主人
便让唱戏的加上战阵武打。
    演到杀声正高时,乡下亲家大喜,回头对城里亲家说:
    “这才对呢!我若不说,便让你们笑我不在行。”
                                        ——清·陈皋谟《笑倒》

信一半    有人初次到苏州去,别人对他说:“苏州人惯于说大话,扯空头。与他们说话,他说两
句,你只能信一句。”
    那人记住了这话,来到苏州后,遇到一个当地人,先问贵姓,当地人回答:“姓陆。”
这人听了心想,看来是姓三。又问住几间房,当地人说:“五间。”这人想:“那就是两间
半了。”又问:“家中有妻妾几人?”当地人答道:“只有妻子一人。”这人背地里说:
    “原来是与人合的!”
                                        ——清·陈皋谟《笑倒》

变父亲    一个富翁把欠自己债的人都叫到家里来,吩咐道:“你们如果真的一贫如洗,无法还
债,那可以对我发誓,说明来生怎样偿还,我就烧了借据,从此清帐。”
    欠债少的人说:“我愿来生变马,给主人骑,以还今生的债。”富翁点头,将借据烧掉
了。
    又一个中等欠户说:“我愿来世变牛,代替主人出力,耕田耙地,以还今生的债。”富
翁又点点头,把他的借据也烧了。最后一个欠债多的人说:“我愿来生变成你的父亲还债。”
    富翁听了大怒,说:“你欠我许多银子,不但不还,反倒要讨便宜,是什么道理!”说
着正要打骂,欠债人却说:
    “你听我讲实话:我欠你的债极多,不是变牛变马所能还得完的。所以,我只好情愿来
生变成你的父亲,劳苦一生,不顾自己的身体性命,积成这样大的房产家业,自己不肯享
用,全部都留给你舒舒服服地受用,这样岂不可以还你的债了吗?”
                                        ——清·石成金《笑得好》

反书县令    清朝顺治年间,歙县有位县令,不识字。到了出告示画押的那天,刚好是十七日,小吏
先教他写“十”,写完后,又教他写“七”,说“七”先写像“十”一样的形状,只是下面
弯一下,再向上一钩。
    这县令眼拙手笨,写到拐弯处错把弯拐向了左。小吏愤愤地说:“向左弯错了!”县令
仔细端详了半天,忽然把告示倒过来,说:
    “这样挂在街上,‘七’字不就正了吗?”
                                        ——清·褚人获《坚瓠集》

财命相连    一个老翁看见江边石滩上有枚铜钱,便过去龋正赶上急涨潮,老翁没来得及逃出来,被
淹死了。第二天,他的尸体随一块大木浮出了水面,手中还握着那个铜钱。看见的人叹道:
    “这老翁真懂得财命相连的道理啊!”
                                        ——清·黄图珌《看山阁闲笔》

钱眼中的功夫    有个官很贪财,每当收到告状人的呈子,稍有机可乘、能敲诈勒索的地方,他便用笔在
该处画一个钱孔。时间长了,百姓都知道了这件事,于是一有人来告状,人们便相聚议论说:
    “我们的父母官又在铜钱眼中做功夫了!”
                                        ——清·黄图珌《看山阁闲笔》

请解手    当年有兄弟二人,父亲死后,兄弟分了家。哥哥为人精明而弟弟愚笨。哥哥在十字路口
建起一个厕所,每年就获利不少。弟媳妇不忿,骂自己的丈夫没出息。于是弟弟也在路口建
起一间厕所,用石灰粉刷墙壁,刷得很干净,还画上图画。过路的人都误以为那是庙宇,没
有人进来解手。
    第二天,弟弟只好在路口等候。一有人来,他便迎上前去,可过路人并不进他的厕所。
他只好说:“各位请来解手!”
    众人答道:“没有。”弟弟急了,说:
    “如果没有屎,放两个屁也行!”
                                        ——清·毛焕文《万宝全书》

半边圣人    有个人很贪财,拿别人的唯恐不多,而自己的东西却分毫不舍。有人说他吝啬,他说:
“一介不与,这是圣人之道。”别人说:“圣人还说要‘一介不券,你怎么样?”那人答道:
    “这一点我学了,还没学会。”别人说:
    “看来你只学得了半边圣人!”
                                        ——清·方飞鸿《广谈助》

草包主薄    某县令因事暂离县衙,让属下主簿代理日常事务。主簿原来是仵作出身,主要事务是检
验死伤、代人殓葬,后来才做了主簿。他代理县令时,正赶上县里举行考试,这主簿便从
《孟子》中找了一句“是何伤哉”作题目。孟子批评齐国人陈仲子虽然高尚,但不够廉洁,
而有个人反驳孟子说:“是何伤哉?”意思是:“这有什么关系呢?”这句话凡读书人都该
知道,可那天的考生中有一个人让别人代做答卷,代答的人把这句话理解成“这是什么伤
痕”的意思,于是作文开头写道:
    “伤痕难以辨别,只能让受伤人自己来确定。”
    这个主簿正是验伤的出身,并没读过多少书,他阅卷时竟对这篇文章大加赞赏,在上面
批道:
    “此文周身细看,伤痕之部位、深浅,描写真实,毫不走样。只是结尾还缺少‘余无别
故’四字。”
    “余无别故”是当时官府办案时察伤、验尸报告结尾用的套话。
    主薄批完后,用封袋装好,送给同僚朋友欣赏,并在封皮上写道:“送师父阅。”却把
“师”字错写成了“尸”。
    朋友们看了都很气愤,于是便在封皮上另外写道:
    “我们并不‘尸’位素餐,而你却‘尸’居余气。‘尸册’还给你重新整理,‘尸官’
当让家属抬回埋葬。”
                                        ——清·张培仁《妙香室丛话》

烟管    甘肃参将李璇(xuán),自称“李半仙”,说是只须看别人一件东西,就能知道那人
的吉凶祸福。
    云南有位官员来找他占卜,拿出一个烟管给他看。他说:
    “这烟管有三截,是镶合在一起做成的。所以你做官也不顺利,三起三落,对不对?”
那人回答:“对。”
    李璇又说:“从今以后,你为人处世,也应改正错误,不要再像烟管一样。”
    那人问指的是什么,李璇答道:
    “烟管是个最势力的东西。用得着它时,它便浑身火热;
    用不着它时,顷刻间就变得冰冷。”
    那人大笑起来,惭愧地离去了。
                                        ——清·袁枚《子不语》

王爷卖砖    清朝北京城中有户有钱人家,想买砖造围墙。有某甲听说后来对这家主人说:“某王爷
门外的墙现在正想拆旧砖换新砖,你为何不把那旧砖买下来呢?”有钱人很怀疑,问道:
“王爷为什么要卖砖?”某甲解释说:“不怪你这样问,我先也不相信。但我在某王爷府中
做事已经有些年头了,不说瞎话。你如果不信,可以派人和我一起到王府去,王爷出来,我
去跪请,等王爷点头答应了,你再派人去拆也不迟。”
    富人认为这个办法不错,就派仆人带着丈量土地的弓尺跟某甲一同去。当时的规矩是:
若要买卖旧砖,就用弓尺量墙的长度、高度,然后按十分之八折算砖的数目。
    他们到了王府门前,正赶上王爷退朝回府。某甲拦住马头跪下,用满语和王爷叽哩咕嘟
地交谈一番。王爷果然点头答应了,并用手指着门外前墙说:“你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