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人文历史-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毛泽东决定把三线建设重点放在四川后,1965年邓小平视察川西地区,确定了“两点一线”的西南三线建设布局。即以攀枝花为中心,通过成昆铁路线,向重庆和六盘水两点做钟摆式辐射。这个“两点一线”的布局现在发挥了巨大作用。成昆铁路沿线辐射范围13。6万平方公里,包括四川、云南的7个地、市和所属50个县、市。如今铁路支线和高速公路四通八达,企业和科研机构星罗棋布,崛起了西昌、绵阳、雅安、乐山等新型工业城市。攀枝花集团主产高铁钢轨、无缝钢管、特殊钢、钒钛钢铁的企业,延伸到凉山州、成都市、绵阳市及重庆市、广西北海市等地建厂。当年的点线分布,已经扩展为生机勃勃的新经济区。 “两点一线”带动了川西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和经济水平的提高,相当于跨越了50年。
如果把评价三线建设和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下的西部大开发联系起来,思路就会更加开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形成了以东部沿海地区为主的出口产品基地。2004年,中国GDP对外贸的依存度高达67%。中国经济必须开创新的市场和对外通道。三线建设时兴建的内(江)昆(明)铁路,到21世纪初全面通车,成为连接东南亚经济圈的重要国际通道。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在三线建设的基础上,又新建了大批高速公路和机场,向西打开了对外开放与合作的新路。形成西北部由新疆、内蒙古至俄罗斯、中亚五国、蒙古,西部由新疆、西藏至巴基斯坦,西南部由云南、广西至东南亚国家的国际通道后,不仅有利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而且有利于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东部海域冲突。
在这个视角下,我们对被长期诟病的三线选址方针“靠山,分散,隐蔽”,还可以得出一些有益的启示。这个方针本是针对核工业提出的,但在三线建设中片面强调战备的影响下,被当作企业普遍选址的要求,造成了很大浪费。如重庆涪陵的816工程,是历时五年挖成的世界第一大人工山洞。由于潮湿和没有采光,80年代被废弃,2010年开放为旅游基地。
进入21世纪后,西部的交通和抗御灾害条件有了很大变化,“靠山、分散”等不利因素基本得到改变。如重庆南川山区,渝湘高速公路穿过其中,沿线公路四通八达。过去到重庆需要一天以上时间,现在只要一个多小时。就在被废弃的三线企业遗址旁边,崛起了现代企业重庆铝业集团。高速公路开凿了众多隧道,则是现代版“进洞”的一个体现,有节省交通时间、不占耕地和保护地表等优点。因此,时隔50年后,对“靠山、分散、进洞”口号,也有必要重新考量。如四川省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3%,平原和可耕地十分稀缺。“靠山”,尽可能不占用平地,不能不成为今后发展工业的一个必然要求。由于大城市人口密集,工业污染比较严重,不宜再建设集中的工业城市,“分散”也是今后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进洞”在未来解决了潮湿和采光、通风问题后,如地下铁道、地下商城一样,“洞中工厂”也会有发展的前景。总之,评价三线建设的价值,我们一是要立足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思考,二是要与未来的发展结合起来。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三线建设的启动和调整改造
作者:于锡涛 字数:4592
上世纪60年代,由于当时面临严峻的国际形势和国内工业生产布局不合理的状况,在中国西南和西北广袤的大地上,展开了一场以备战和对付可能发生的外敌入侵、保卫国家安全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而进行的大规模经济建设——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三线建设”。
毛泽东:三线建设不好,睡不好觉
三线建设的决策,是1964年毛泽东首先提出来的。当时我国存在着外敌入侵的严重威胁。1964年5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在毛泽东的主持下,做出了“集中力量、争取时间建设三线,防备外敌入侵”的战略决策。要求:一线要搬家,三线、二线要加强,以改善我国的工业布局。在对战争的准备上,迟打还是早打,我们准备它早打;小打还是大打,我们准备它大打;打不打核战争,我们准备它打核战争;敌人在一个方向入侵还是他们相互勾结从多个方向入侵,我们准备它从多个方向入侵。总之,我们的准备快一点、好一点,战争就可能推迟。我们要准备它来,争取它不来。毛泽东多次说:“在原子弹时期,没有后方不行,三线建设不好,睡不好觉,要认真研究苏联在卫国战争中的经验教训,斯大林一不准备工事,二不准备敌人进攻,三不搬家,这是教训。”毛泽东的这些讲话,对全党、全国进行大规模的三线建设起到了紧急动员的作用。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和外敌入侵的危险,我们的方针是积极备战。中央认为,战争有它自身的规律,我们不能心存侥幸,要做到有备无患。毛泽东和党中央正是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工业布局的现状,才做出了建设三线的决策。
1949年之前我国的工业布局,大部分集中在沿海城市,国防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中南地区。据1952年统计,我国沿海各省市的工业产值,占全国的70%,钢铁工业占到80%。这种不合理的工业布局,是旧中国半殖民地经济造成的,新中国成立后必须改变。毛泽东1956年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沿海的工业基地必须充分利用,但是,为了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内地工业必须大力发展。”又说:“新的工业大部分应当摆在内地,使工业布局逐步平衡,并且利于战备。”
从1953年开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就重视工业布局,加强了内地建设。新建了成渝、天兰、兰青、宝成、黔桂、包兰、兰新、石太等铁路干线,改善了交通条件。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全国新建的156个重点工业建设项目,有三分之一建在三线地区。到1964年我国大规模开展三线建设的前夕,三线地区交通闭塞的状况已经有了初步改变,工业有了一定的基础,为三线建设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幅员辽阔的一些国家,都把国防经济的重要目标尽量配置在国家战略纵深地区。如:德国把重工业和国防工业基本上分布在远离边境的中部地区;苏联从1941年开始,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把国防经济从靠近前沿的西部地区向伏尔加河流域、乌拉尔、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搬迁;美国根据防空能力,以距离海岸300公里作为国防安全地带,部署国防工业。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中央做出调整工业布局和加强战略纵深即三线建设的决定后,工业的战略布局就开始由沿海和边疆向内地、由东向西逐步展开。
战争爆发时能做到“省自为战”
1964年10月,国务院批准下达1965年国民经济计划,其指导思想是:争取时间,大力建设战略后方基地,防备外敌发动侵略战争。1965年11月,国务院批准的第三个五年计划提出:加快三线建设特别是国防工业建设,是第三个五年计划的核心;要全面考虑备战、备荒、为人民三个因素,统筹安排,突出重点,集中力量,把西南和西北部分省区建设成为初具规模的战略大后方。这样,四川省就是重点,继而是贵州、陕西、鄂西、湘西、豫西。最早开工的建设项目有:攀枝花钢铁基地、成昆铁路、以重庆为中心的常规兵器工业基地、贵州六盘水地区的煤田基地以及江汉、南阳两大油田等。
中央做出三线建设的战略决策后,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立即召开工作会议研究贯彻。1964年9月,由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赵尔陆带队,组织核、航空、航天、兵器、电子、船舶等国防工业部的领导同志,组成工作组,分别到四川、贵州、滇东北、陕西、甘南、宁夏、鄂西、湘西以及广西西江上游等地区进行踏勘,初步拟定了国防工业三线建设布局方案,并向中央做出关于国防工业三线建设的布局、厂址选择、工程设计和施工问题的三个报告,得到了中央的批准。〖TXT小说下载:。。〗
在建设全国三线战略后方基地的同时,1964年10月,广东省从战备出发,也在省内规划建设自己的后方基地,得到了毛泽东的充分肯定。他号召全国一、二线各省市也讨论一下自己的三线问题,认为这个可以解决一个长远的战略性的大问题,现在不为,后悔无及。随即,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组织编制了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小三线建设规划,并得到中央和国务院批准(西南、西北地区俗称“大三线”,各省份自己靠近内地的腹地简称“小三线”)。按照这个规划,在1965…1967三年时间内,国家投资21亿元,建设202个地方军工厂、168个配套工业项目、364个交通通讯建设项目,作为省、市、区的战略后方基地。规划建设的地方军工厂,主要生产半自动步枪、枪弹、手榴弹、地雷、迫击炮、迫击炮弹、硝铵炸药、火工品等,用来装备地方部队和民兵。按照人民战争的思想,一旦战争爆发,交通被切断,也能做到省自为战。
好人好马上三线
三线建设在1964年经中央决策后,1965年开始全面规划并逐步展开,其行动之快、动员之广、投资之多、影响之大都是空前的。经过“三五”、“四五”、“五五”三个五年计划集中力量的建设,到1980年,国家累计投资2052亿元,占同期全国基本建设投资的39%。经过三线建设,我国生产力布局不合理的状况有了较大改变。
“一线要搬家”,是毛泽东的指示,也是加快三线建设、改善工业布局的有效措施。工交系统安排在1964、1965年两年时间内迁建一线地区的工厂109个。上海浦陵机器厂搬迁到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