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金融五百年-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镑保持固定汇率,区内各国货币可以自由兑换,但贸易、信贷都必须以英镑结算。资金流动在区内不受限制,在区外国家流动则必须经过外汇管理机关批准。区内各国和各地区流入的黄金和美元须按一定的比例售给英国财政部,集中存入美元黄金总库,作为英镑区的共同储备。
帝国特惠制与英镑区维护了英国的经济与金融利益,尤其维护了英镑的国际地位。贸易保护是弱者的盾牌,自由贸易则是强者的利刃。当时的美国产品在全球具有最强的竞争力,帝国特惠制与英镑区自然被美国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美国想要搞掉英国的国际金融霸权非一朝一夕之事。直到“二战”才给了美元迅速替代英镑的机会。20世纪30年代,随着战争威胁的临近,欧洲和亚洲的黄金持有者将其资金转为美国证券和银行存款。大量欧洲与亚洲的黄金流入美国。1937年,美国的黄金持有量超过了全世界货币黄金储备的一半。“二战”爆发后,流入美国的黄金更是多得惊人。到美国1941年参战时,其黄金储备增加到了227亿美元,是1934年的3倍。
几家欢乐几家愁。英国人在“二战”中失去了几乎全部家当。英国在1938年尚有100亿美元的黄金储备,到了1940年仅剩10亿美元。英国政府只好将英国公民在国外持有的海外资产国有化并出售,凑了45亿美元的战争基金。英国砸锅卖铁卖掉全部黄金和国外资产也无法付清所欠的购买美国军备款项的一半,更不用说长期的军费开支了。
英国要打败德国唯一的依靠就是美国。1940年12月,丘吉尔给罗斯福总统写了封长信。信中坦白承认,英国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没有美国的援助英帝国就要完蛋,他要求总统想办法援助英国。但美国的援助不是没有代价的。1940年9月,英国海军获赠50艘残破的超龄服役的美国驱逐舰,其代价是转让大英帝国西半球的军事战略基地。
1941年3月,正式名称为“增强美国防御的一项法令”的美国“租借法案”生效。法案规定,当总统认为有利于国防时,他在能取得生产所需的资金范围内,可以批准为任何国家的政府生产和采购任何防御物资,只要总统认为该国的防御对美国的防御是必不可少的,总统也可以“出售、划拨、交换、租借,或另行处置”任何此类防御物资给任何此类政府。这种援助的期限和条件“应是总统认为满意的,而给予美国的利益可以用实物或财产来支付或偿还,或者给予其他总统认为满意的任何直接或间接的利益”。
当美国通过“租借法案”时,精疲力竭的英国只剩下1200万美元的储备资金。美国仍不肯善罢甘休,一定要等到英国用光全部家当才伸出援手。只要英国在美国还掌握着一些有价值的企业,在这些企业未出售之前,英国人都无权要求租借援助。摩根索在1941年1月曾对参议院外交委员会说:为了筹款偿付过去的订货单,他们已同意在以后12个月内把英国公民在美国拥有的美元财产、不动产和证券,全部售出。”结果,英国在美国残留的所有资产几乎都被廉价拍卖给美国。此外,整个大英帝国最为宝贵的财富——殖民地各种原材料与燃料几乎都被抵押给美国。“租借法案”对于美国人来说,是让别人去流血,让自己来统治。
1941年12月,美国参战后,罗斯福总统宣称所有的同盟国家必须遵从同等牺牲原则,即每个国家将国民收入中大致相同的份额投入战争。这样分摊战争的财政费用意味着每个国家都作出比例相同的牺牲,没有任何国家能像“一战”时的美国一样大发战争财。实际上,一再鼓吹的同等牺牲原则从未真正实现过。
1942年,英国开始给美国进行“逆租借”援助。美国所获得的互惠援助总额到1947年6月30日为止达78。19亿美元,其中86%以上来自大英帝国。美国部队为进攻欧洲所获得的补给中,有不下于31%是逆租借援助。美国部队的基地、营房、供应和修理站所需的新的工程建设,几乎使用了英国建筑劳动力的1/3,交给美军的现成设施“相当于一千个市内的街区”。英国给予美国的援助价值达12。414亿英镑,给予俄国的援助达3。18亿英镑,英国给其他国家的援助达5。19亿英镑。美国给予英国的租借援助相当于美国战时开支的11%,而英国相应的比例为9%。在整个互助期间,美国和英国拨出了几乎相同比例的国民收入(约占4。75%)用于租借援助。在整个租借法实施期间,美国国内总产量的大约4%是给英国的。1942~1945年,英国相应的比例为3%~4%。因此,按照同等牺牲原则,英美应互不亏欠。但实际情况却是,随着战争的进行,英国的债务越来越高,而美国却成了为所欲为的大债主。
1945年12月6日,英美两国签订财政协定,美国给予英国贷款用于战后重建。但一无所有、毫无讨价还价能力的英国所付出的代价是,取消英镑区的外汇管制,降低关税,放弃帝国特惠制,向美国开放其殖民地及自治领的所有市场,不限制美国货进口。从此,日不落帝国夕阳西下,好景不在。英国在经济与政治上都成为依附美国的附庸国。德国人发动两次世界大战都未能彻底打垮的英国经济霸权,却被其盟友盟国轻易击碎。
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称霸
美国瓦解了登上经济与金融霸权宝座最大障碍的英国之后,以美国为核心的国际经济与金融体系的建立不过是水到渠成之事。1944年7月1日,包括中国在内的44国代表云集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讨论英美两国政府分别提交的“凯恩斯计划”和“怀特计划”。
凯恩斯主张建立“国际货币清算同盟”,相当于世界性的中央银行。由这个机构发行240亿美元价值的货币无偿提供给各成员国,进行国际贸易结算。这种国际货币名为“班克”(Bancor),它以固定比例直接与黄金挂钩。简而言之,就是成立一个由英美共同主导的“世界中央银行”,它与各国央行的关系,就像本国央行与商业银行的关系一样。“同盟”总部设在伦敦和纽约,理事会会议在英美两国轮流举行。这个计划贬低了黄金的作用,削弱了美联储的权力,明显意在防止美国利用债主身份独霸经济领导权,同时为英国争取同美国分享国际金融领导权。
卧榻之畔岂容他人酣睡。后来被美国政府指为共产主义分子和苏联经济间谍的美国人怀特提出的“联合国平准基金计划”认为,只有以黄金为锚的美元才有资格充当国际货币,国际贸易、信贷等必须以美元为准,其他货币则直接与美元挂钩,间接与黄金挂钩。“怀特计划”强调黄金的作用,主张取消外汇管制和各国对国际资金转移的限制。美国黄金储备丰富,1945年占世界货币黄金储备的59%。实际上这是强调美国的作用,显示出美国对世界金融霸权志在必得的野心。
布雷顿森林会议其实是强者美国对弱者英国的压制,弱者英国则尽量讨价还价将自己的损失降到最低。其他42个国家的代表无非是绿叶般的陪衬。当时,一些中国代表竟然在会议期间到附近的国家公园游山玩水,一位猎人误以为他们是蓄意破坏的日本间谍而开枪射击,中国代表团成员遂“抱头鼠窜,斯文扫地”。
对于美国人来说,布雷顿森林会议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会议上最终通过了以“怀特计划”为蓝本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总称为“布雷顿森林协定”。各国的货币与美元以固定汇率挂钩,在平价1%的范围浮动;美元则与黄金挂钩,各国政府可以以35美元1盎司的价格向美国兑换黄金。美国保留黄金所体现的经济与政治权力,保住作为国际金融基础的美国黄金,并在此基础上奠定美国的金融霸权地位。美元本位制正式加冕,美元登上王者宝座。
另外,各国还同意决定成立一个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现在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以及一个全球性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份额的25%以黄金或可兑换成黄金的货币缴纳,其余则以本国货币缴纳。会员国发生国际收支逆差时,可用本国货币向基金组织按规定程序借入一定数额的外汇,并在规定时间内以购回本国货币的方式偿还借款。会员国所认缴的份额越大,得到的贷款也越多。贷款只限于会员国用于弥补国际收支赤字,即用于经常项目的支付。世界银行建立的目的是帮助欧洲国家和日本的战后重建,此外还辅助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将英国从国际金融霸主的位子上赶了下来。在英美唇枪舌剑之时,大经济学家凯恩斯“神经极度紧张,身体到了崩溃的边缘,凯恩斯夫人几乎在所有的场合都是声泪俱下,我们每一个人都处在身心交瘁的状态。电报来来去去,变得越来越绝望,他几次准备提出辞职但又被劝说不能这样做,伦敦的电文越来越简单,后来干脆没有了消息”。1945年12月,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成立后的第一次会议上,凯恩斯被迫完成对美国的最后一次屈服后,伤情感怀,重病复发。一个月后,这位20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学家溘然长逝。
凯恩斯弟子——新剑桥学派经济学家罗宾逊夫人曾说过,布雷顿森林制度不过是“美元交响曲的新乐章”。美国以不到30亿美元的出资额享有了IMF和世界银行27%的投票权,这一比例最高曾达到33%。这两大国际金融机构要求80%的多数票才能通过新的决策,美国因此而获得了否决权。英国及其自治领控制了25%的投票权,因此也有否决权。但英国本土仅有13%,这种否决权是不稳定的。美国可以分化瓦解英国各自治领,英国难以将这些票数集中起来。相比之下,法国仅有5%。因此,只有美国才能独占否决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