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笔居小说网 > 其他小说电子书 > 世界金融五百年 >

第24章

世界金融五百年-第24章

小说: 世界金融五百年 字数: 每页3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应对经济停滞与财政危机,1816年,在阿斯特等金融家的建议与支持下,美国第二家中央银行——美国第二银行在费城宣告成立。与第一银行一样,营业许可证有效期也是20年。第二银行资本总额远远超过第一银行,达到3500万美元,其中政府占20%的股份,作为回报,政府有权任命25名董事中的5名。但80%面对公众发行的银行股票却发行得极不顺利。除了尝过甜头的英国金融家以外,股票在美国国内市场购者寥寥。为了鼓励投资者购买,政府允许用国债来支付认购银行股份的款项,结果适得其反,绝大部分股份都被持有大量美国国债的英国大金融家攫取了。

第二银行对州银行采取了毁灭性的打击政策。它回收了州银行发行的各种纸币并强制性要求州银行用金银货币来兑换。通过这种方法,第二银行严重削弱了地方银行创造货币的能力,将金融控制权集中到自己手上。

但是,1828年再次登上总统宝座的杰斐逊看穿了它的把戏。在他看来,第二银行是大金融家尤其是欧洲大金融家的天然盟友。事实也是如此,第二银行的幕后大老板和美国金融市场的控制者即为巴林家族。银行本身就具有特权,而垄断性银行的特权更是大得难以言喻。银行能通过寻找政府代理人、贿赂、欺骗等手段窃取政府权力,压制普通大众。杰斐逊说美国“存在一个年轻的贵族体系,它的头脑是美国第二银行;它的左膀是保护性关税和制造业的垄断;它的右臂是日益增长的国家债务和国有公司……富人们经常由于其自私的目的而影响政府的行为。显然他们不满意受到平等的对待,他们还要求国会听命于他们以使他们越发富有……如果美国人听任银行控制货币发行权,首先让货币贬值,然后再让货币升值,银行和与其勾结的公司就可以把人民的所有财富洗劫一空,直到他们的孩子一夜醒来发现父亲占有的大洲上没有自己的立足之地。货币发行权应该从银行手中收回返还给国会和国会代表的人民手中”。

1832年11月,杰斐逊认为第二银行已经资不抵债,建议取出联邦政府在第二银行中的所有存款。联邦总检察长罗杰·坦尼要求国会调查第二银行的财务状况,由于当时的立法与执法系统都已被大金融家所收买,结果,国会认为政府在第二银行的存款非常安全。到了1833年,杰斐逊连任总统,强烈要求财政部转移政府存款,但遭到财政部官员的极力抵抗。在连续解任几名财政部部长后,杰斐逊只能与强大的金融势力妥协。他决定采取迂回的方式,政府存款不直接一次性地从第二银行中抽出,而是以政府日常支出的方式逐渐提取存款,政府新的存款则放到其他信得过的银行。结果,一年不到,第二银行存款就减少了1800万美元,元气大伤。1836年,银行未能得到营业许可时间的延长,只能改头换面以“宾夕法尼亚美国银行”的身份重新挂牌营业。5年后,由于失去政府的支持,这家银行破产停业。

尽管杰斐逊尽最大能力斗垮了欧洲人控制的第二银行,但终归实力有限。1831年,一位政府官员在给美国国务卿刘易斯·卡斯的信中描述了阿斯特在密苏里州生意代理人的嚣张,他写道,“目无法纪,不尊重公民、政府官员、政府及其政策法律”。其实,当时的美国经济并非是由阿斯特这样的本国人所控制,而是由英国、荷兰等欧洲国家的金融家所控制。美国第一条运河——爱尔兰运河的债权一半以上都是英荷金融家掌握的,公路、铁路亦然。当时若没有欧洲金融家的投资,美国经济将被欧洲发达国家远远甩在后面。与欧洲金融家相比,即便杰斐逊这样强有力的总统也望尘莫及。其他总统则更是扮演傀儡一样的角色。这种情况要到1860年的美国内战之后才会发生转变,美国本土金融家与美国金融实力的崛起尚需时日,而美国信用货币——美元的最终确立也要等到百年之后。

美国具有“善骗”的传统

在19世纪40年代的欧洲人尤其是英国人看来,美国是一个粗俗卑劣的骗子民族。1842年,美国财政部派人去找罗斯柴尔德家族借钱时,詹姆斯·罗斯柴尔德责备道:“告诉他们你已见到欧洲金融最具权威的人,他要你告诉他们,一美元也甭想借到,哪怕是一美元。”当时,美国大约有1/3的州无法清偿到期的州债券。这些债券的主要投资者却是欧洲人,尤其是英国金融家。直至今日,密西西比州还欠着英国人这笔钱。

美国国债发行开始主要是战争推动的。1812年的战争迫使美国政府发行了大量国债。到了1846年,美国出兵攻占邻国墨西哥一半的领土,包括现在的加利福尼亚州、得克萨斯州、新墨西哥州、南加利福尼亚州、内华达州、犹他州、亚利桑那州及科罗拉多州和怀俄明州的一部分,总面积达230万平方千米。规模如此之大的战争需要发行巨额的战争国债。当时美国纽约的资本市场上的公司只能吸引邻近地区投资者的资金,而战争国债则需要吸引全国投资者的资金。正是由于战争国债的发行,美国逐渐形成了以纽约为中心的全国性资本市场。

此外,铁路建设、运河建设、通信业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均需要发行证券。证券承销培育了美国金融家——私人投资银行家。私人银行家用自由资本起家,无须政府授予特许权,也不需要向大众公开企业的经营状况,只要能得到有钱的大客户的认可即可。私人银行家对借款者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银行并不想法寻找生意或寻求客户,而是等客户拿着一应俱全的介绍信找上门来。银行不开设分行,也不接手新公司。

私人银行家通过证券承销可以赚取暴利。在美国早期,购买某种股票或债券,一直持有或转手卖给他人,只能赚取微薄的利润,这是承销的原始形式。首先由投资银行组成的辛迪加筹集足够多的资金将首次发行的证券全部买下,然后再将其销售给投资者,则为承销辛迪加。辛迪加是法语“组合”的音译。参加辛迪加的企业,推选出它们的代表,组成辛迪加总办事处,统一购买,集中销售,占有垄断地位,抬高销售价格和压低采购价格,从而获取超额垄断利润。

很多纽约私人银行家都是从流动商贩起家,他们驾着马车四处流动,贩卖一些五金和家具用品。通常这些商人借钱进货,商品卖出后再还钱。这些商贩大部分又都是些犹太人。当时美国犹太人主要是德国移民。德国犹太人大多从事乡间推销日用百货商品的工作。犹太成衣商以极低成本收购大批旧衣,驾驶马车到交通不便的地方兜售,并渐渐在美国建立庞大的营销网络,后来又慢慢转型到商品批发业和百货公司。李维斯牛仔裤以及20世纪初发展为全球最大的百货公司的梅西百货公司都是德国犹太人经营的企业。

但金融业毕竟处在整个社会经济食物链的最高端,利润最为丰厚。他们很快发现,借钱给他们的人赚得更多,许多犹太商人开始转入金融业,开办私人投资银行。1860年建立了374家商号,到1870年则增为1714家,犹太人开始在美国金融的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比如著名的金融家约瑟夫·塞里格曼,他是一位来自德国巴伐利亚的犹太移民,于1837年来到美国,原本经营日用百货,后创建了塞里格曼公司,他的家族成为纽约最著名的金融家族之一。马库斯·高盛也是德国巴伐利亚犹太人,他于1848年来到美国,创建了高盛公司的前身马库斯·高盛公司,这家公司现已成为在全球呼风唤雨的金融大鳄。

犹太金融家主要吸收来自德国的资金,但在当时规模都比较小,投资美国的主要资本仍来自英国。1833年一位美国国会议员指出“美国货币市场的晴雨表挂在伦敦的证券交易所里”,美国金融受到英国金融家的控制。1853年,新泽西州和波士顿市政府一半以上的债券和纽约市1/4的债券都掌握在英国人手中,总资金有1。5亿~2亿美元。

美国内战之前最有影响力的私人银行家就是乔治·皮博迪。他出身贫寒,靠做服装生意赚得第一桶金。当时美国资本短缺,只有伦敦拥有大量资金,英镑又是世界货币。伦敦金融城中像巴林和罗斯柴尔德这样的公司,保持着帝王般的威严,高深莫测,决不招揽业务,也不开设分部,而只与各国政府、大公司和超级富豪建立独家业务关系。1837年,皮博迪迁居伦敦开办公司,成功打入英国私人银行家的圈子。他依靠英国的资金,跨越大西洋将资金引入美国,成了驻伦敦的美国各州债券的主要经手人。到皮博迪逝世前,他的公司仅次于巴林和罗斯柴尔德。1869年皮博迪逝世,英美两国权要给予其最高级别的待遇。威尔士亲王即后来的英王爱德华七世亲自在伦敦证券交易所旁边为皮博迪塑像揭幕。维多利亚女王用当时英国最先进的战舰将皮博迪遗体运到美国,美国海军上将法拉格特亲自迎接,皮尔庞特·摩根负责安排葬礼。

当时,大多数私人银行都实行家族合伙制,一般是直系亲属的儿子或侄子来接管事业,只有少数天才的局外人才能成为接班人。可皮博迪一生未婚,没有子嗣。朱尼厄斯·斯潘塞·摩根成为众人瞩目的幸运儿,他于1854年被皮博迪吸收为合伙人并迁居伦敦,他的儿子后来建立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呼风唤雨的摩根财团。尽管皮博迪与摩根的公司由美国人创建,但其总部都在伦敦,主要任务不过是将英国人的钱吸引到美国来,因此,从本质上说,仍然是英国公司或者说是英国金融家的在美代理人。

罗斯柴尔德家族也继巴林之后,将奥古斯特·贝尔蒙特派往纽约,开始登陆美国。贝尔蒙特是普鲁士犹太人,其父长期担任当地犹太教会教长,其祖父哈君·汉努与罗氏家族有着深厚的关系。1828年,15岁的贝尔蒙特通过祖父的关系进入罗斯柴尔德法兰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