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9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为了向世界医学工作者代表大会献礼而准备的。在我们看到的时候,对外
界来说,这还是一个小小的秘密。
在楼下的另一个房间里,我们终于看到了我们那个非常不幸,也可以说
是非常幸运的布克。不过,这时它已经睡着了,是在一种电流的催眠之下睡
着的。它把它的脑袋搁在自己的——也可以说是另一只狗的——爪子上,深
深地睡着了。几十只电表和一些现代化的仪器,指示着布克现在的生理情况。
几个穿着白大褂的年轻的医学工作者,正在细心地观察它,服侍它,帮助它
进行这一场生与死的搏斗。
姚良教授显然也被我们对布克的感情感动了。这个冷静的科学家,突然
挽起了我们两人的胳臂,热情地说:
“相信科学吧!我们一定能叫它活下去!”
那天从研究所回家后,我好久好久都在想着一个问题。第二天早晨,我
一打开房门,就看见老演员也站在门口等着我。我们用不着交谈,就知道大
家要说些什么了。
“走,我们应当马上就去找姚主任!”老演员说道。
聪明的读者一定知道,我们这次再去找姚主任是为了什么。是的,这一
次,是为了我们的另一个孩子——小惠——去找这位出色的科学家的。
布克的正式演出
在报上读过“世界医学工作者代表大会”的报道和有关我们的新闻的人,
当然用不着再读我的这最后的几句话了。但是,我那喜悦的心情,使我不得
不再在这儿说上几句。
在“世医大会”上,各国的医学家们都肯定了姚良教授和他的同事们的
功绩。大会一致认为:姚良教授的试验证明,器官移植术已经可以实际应用
了。换句话说,器官移植术已经可以应用到人的身上来了。
正如你们所知道的一样,第一个进行这种手术的,是我那可爱的小女儿
——小惠。你们一定已经看出,我是很爱小惠的。第一次进行这种手术当然
有是有很大危险的,但是科学有时候也需要牺牲,任何新的事物,总要有第
一个人去尝试。我可以这样说,如果科学事业需要我的话,我一定会挺身而
出的,更不要说是这种能使千百万人重新获得生命和幸福的重大试验了。
小惠的手术是在 9 月里进行的,离“世医大会”的召开只有 5 个多月。
这种大跃进的作风和魄力,使国外许多有名望的医学家都感到惊讶。6 个月
以后,小惠已经可以下地走路了。移植到小惠身上的那条腿,肤色虽然有些
不同,用起来却和她自己的完全一样。
第二个进行这种手术的是著名的共产主义劳动英雄、钢铁工人陈崇。在
一次偶然事故中,他为了抢救厂里的设备,一只手整个儿被烧坏了。劳动英
雄陈崇的手术进行得也很顺利。以后,心脏的掉换、肾脏的掉换,都在第一
医学院里获得了成功。姚良教授的方法,被迅速地推广到别的城市和国家去
了。
至于布克,我想也用不着我在这儿多介绍了。自从报纸上介绍了它的奇
遇以后,它已经成了一个红得发紫的演员了。为了满足许多人的好奇心,布
克终于被允许在马戏团里演出。它的后腿还微微地有些儿跛,可是它那出色
的表演却弥补了这个不算太大的缺陷。
我还记得布克重新登台那天的盛况。姚良教授和我们四号院子里的朋友
当然都去了。布克的节目是那天的压台戏。当表演完毕,在谢幕的时候,知
道这事件始末的观众突然高声地喊了起来:
“我们要见小惠!我们要见姚良教授!”
“我们要见小惠!我们要见姚良教授!”
戴着尖帽子、穿着小丑服的老演员,激动得那样厉害。他突然从池子那
头,一个跟头翻到我们的座位跟前。他非常滑稽地,但又是非常严肃地向我
们做了一个邀请的姿势。在观众的欢呼声中,小惠拉着姚主任的手,就像燕
子似的飞到池子中间去了。
看到小惠能这样灵活地走动,就不由得叫我记起了她第一次被老演员抱
到池子里去的情景。我不觉激动得眼睛也被泪水模糊了。当然,你们一定知
道,这并不是悲伤,这是真正的喜悦!为科学,为我们人类的智慧而喜悦!
[作品赏析]
《布克的奇遇》发表于 1962 年,是肖建亨科幻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肖建亨是我国较早开始科学幻想小说创作并取得了很大成绩的一位作
家。这篇创作于 60 年代初的作品,对器官异体移植提出了大胆神奇的幻想。
然而在这篇小说中,作者并没有将主题局限于器官移植这一科学命题
上。作品写马戏团演员老李驯养的狼狗布克被汽车压死,医生给它施行了器
官移植手术,为它换了一个身子,布克终于登上舞台,表演了精彩的马戏节
目。这还不是故事的全部内容。有一个不幸的小姑娘小惠,从小失去了一条
腿,生活很寂寞。后来布克来了,给她带来了快乐,和她成了好朋友。正是
由于这个原因,布克的失踪引起了许多人的关心和不安。随着故事的发展,
在归来的布克再次登上舞台、演出获得成功的时候,小惠竟像燕子似地飞到
了舞台中间。
这篇小说构思巧妙,以马戏团的动物演员狼狗布克为主角展开故事,使
小说富于动作性,充溢着儿童情趣。悬念的运用,给小说增添了艺术魅力。
这篇小说获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1954—1979)二等奖。
他们那时候该多有趣啊
[美国]艾·阿西莫夫
那天晚上,玛琪甚至把这件事记在自己的日记里了。在 2155 年 5 月 17
日这一页里她写道:“今天,托米发现了一本真正的书!”
这是一本很旧的书。玛琪的爷爷有一次告诉过她,当他还是一个小孩子
的时候,他的爷爷对他讲,曾经有那么一个时候,所有的故事都是印在纸上
的。
他们翻着这本书,书页已经发黄,皱皱巴巴的。他们读到的字全都静立
不动,不像通常他们在荧光屏上看到的那样按顺序移动,真是有趣极了,你
说是不是?读到后面,再翻回来看前面的一页时,刚刚读过的那些字仍然停
留在原地。
“呀!”托米说,“多浪费呀!我想,这样的书一读完,就得扔掉。我
们的电视屏幕已经给我们看过一百万本书,可它还能继续给我们许许多多别
的书看,我可不会把它扔掉!”
“我也不会扔掉。”玛琪说。她只有 11 岁,读过的电视书不像托米读过
的那样多。托米已经 13 岁了。
她问:“你是在哪儿找到这本书的?”
“在我们家。”他指了一下,可并没有抬起头,因为他正全神贯注地看
着书。“在顶楼上。”他又说。
“书里写的什么?”
“学校。”
玛琪睑上露出鄙夷不屑的神情:“学校?学校有什么好写的?我讨厌学
校。”玛琪一向讨厌学校,可现在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憎恶它。那个机器
老师一次又一次地给她做地理测验,她一次比一次答得糟,最后她的妈妈发
愁地摇了摇头,把教学视察员找了来。
教学视察员是个身材矮小的胖子,脸红扑扑的,带着一整箱工具,还有
测试仪和电线什么的。他对她笑了笑,递给她一个苹果,然后把机器老师拆
开。玛琪暗暗希望,拆开以后,他就不知道怎样重新装上,可他却偏偏知道。
过了一小时左右,机器老师已经重新装好,黑乎乎的,又大又丑,上面还带
着一个很大的荧光屏。在这个荧光屏上,能映出所有的课文,还没完没了地
提出问题。这倒也无所谓,最令她痛恨的东西是那个槽口——她非得把作业
和试卷塞进去的那个口子。她总是要用那种打孔文字把作业和答卷写出来—
—在她 6 岁的时候,他们就让她学会使用这种文字了——而那个机器老师便
飞速地批出了分数。
视察员把机器调好以后,拍拍她的脑袋,笑着对她妈妈说:“这不是小
姑娘的错,琼斯太太。我认为是这个机器里的地理部分调得太快了些,这种
事是常有的。我把它调慢了,已经适合于 10 岁年龄的孩子们的水平了。说实
在的,她总的学习情况够令人满意的了。”说着,他又拍了拍玛琪的脑袋。
玛琪失望极了,她本来希望他们会把这个机器老师拿走,他们有一次就
把托米的机器老师搬走了近一个月之久,因为历史那部分的装置完全显示不
出图像来了。
所以她对托米说:“怎么会有人写学校呢?”
托米用非常高傲的眼光瞧了她一眼:“因为它不是我们这种类型的学校,
傻瓜。那是几百年前的那种老式学校。”接着他一字一顿地说:“几个世纪
前。”
玛琪很难过。“嗯,我不知道古时候有什么样的学校。”她从他肩膀后
面看了一会儿那本书,开口说,“不管怎么说,他们得有一个老师吧?”
“当然,他们有个老师,可不是我们这样的老师。是一个真人!”
“一个真人?真人怎么会是个老师呢?”
“是这样的,他只不过给孩子们讲课,留些作业,提提问题。”
“真人可没那么聪明。”
“当然聪明啦。我的爸爸就和我的机器老师知道得一样多。”
“不可能。真人不可能知道得和老师一样多。”
“我敢打赌,我爸爸知道得差不多和它一样多。”
玛琪不打算争吵下去,便说:“我可不想让一个陌生人到我家来教我功
课。”
托米尖声大笑:“你不知道的事太多了,玛琪。那些老师才不到你家里
来上课呢。他们有一个专门的地方,所有的孩子们都到那儿去上学。”
。所有的孩子都学一样的功课吗?”
“那